借助实物模型 建立空间观念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95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由于受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的限制,学生很难成功建立起从二维到三维的空间观念。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借助丰富的实物模型,可有效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有效建立空间观念。
  [关键词]实物模型;空间观念;体积;体积单位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6-0035-01
  小学数学教材的几何知识(系统学习时)的安排是线面体,即一维空间二维空间三维空间。由于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的限制,学生很难建立起由二维到三维的空间观念。为了突破这一难点,笔者以苏教版六年级上册“体积和体积单位”一课为例,借助丰富的实物模型,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沟通二维与三维空间的联系,以此来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
  一、在游戏比赛中,理解体积概念
  [片段1]
  师(事先准备好两杯同样高度的水,一杯纯水,另一杯水中放有一个柠檬):如果让两个同学比赛喝这两杯水,哪个同学喝的水多?
  生1:喝纯水的同学喝得多,因为两杯水高度一样,里面有柠檬的那杯水少。
  师:怎样验证你的猜想呢?
  生1:把两杯水全部倒出来,就知道它们的多少了。
  (学生把两杯水倒到同样的空杯子里,由此验证了猜想)
  师:其实柠檬占的空间是有大小的,在数学上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作物体的体积。
  师:充气篮球和瘪的篮球哪个占的空间大?
  生3:充气篮球占的空间大。因为把充气篮球和瘪的篮球放进两个空间一样大的盒子里,充气篮球可能放不下,所以充气篮球的空间大。
  上述教学中,教师首先机智地通过喝水比赛让学生感受到“水杯中的柠檬是占用空间的”,这就是数学上的“体积”,再通过比较不同形状篮球所占空间的大小,让学生初步感知体积概念。
  二、在动手操作中,感悟“体积单位”的具象
  【片段2】
  师:你们知道哪些体积单位?
  生1: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
  师: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分别有多大呢?
  生1: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
  师:现在我们研究1立方厘米。先想象一下1立方厘米有多大,再用橡皮泥捏出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
  (学生动手捏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教师巡视并指导)
  师:如果把这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揉一揉、搓一搓,它的体积有变化吗?
  生2:没有。因为它还是能变回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
  师:请仔细观察这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1立方厘米的物体。
  生3:棱長是1厘米的正方体盒子。
  ……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依据学生认识事物的顺序,通过多样化的操作活动加深学生对1立方厘米的感知,建立起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建立了1立方厘米的表象,也为学生后续学习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提供了示范。
  三、在“单位块”中,建构三维累积量
  【片段3】
  师(出示一个火柴盒):猜一猜这个火柴盒的体积是多少。
  生1:18立方厘米。
  生2:25立方厘米。
  师:它的体积到底是多少呢?请你用1立方厘米的“单位块”去摆一摆。
  生3:它有24个1立方厘米。
  生4:沿着长能摆4个1立方厘米的“单位块”,沿着宽能摆3个1立方厘米的“单位块”,沿着高能摆2层,所以这个火柴盒能摆24个1立方厘米的“单位块”,体积是24立方厘米。
  ……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数体积“单位块”,让学生感受到了体积“单位块”的动态堆积,为学生后续学习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数学核心概念的建立离不开丰富、直观的实物模型的辅助。作为教师,应借助实物模型引导学生开展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这过程中不断经历、感受,进而形成空间观念,提高数学素养。
  (责编 黄春香)
其他文献
[摘 要]反思是一项重要的思维活动,是数学学习的动力。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反思,以思促学,使学生的学习走向高效;让学生在反思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发展数学素养,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反思 思维 提升 高效 转化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5-029  反思是一项重要的思维活动,是数学学习的动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对培养创新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数学教学的“四基”目标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呼之而出。在课堂中落实“四基”的教学目标,更能突出对学生习惯、修养、思想等方面的培养。那么,小学数学教学应该如何从“双基”向“四基”发展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些粗浅的想法。  一、体现“双基”的课堂教学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找规律”一课,笔者通过听课调查发现,大部分教师教学这
[摘 要]为了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获得对千米的深刻认识,教师应寻求符合学生认知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经验在学习中的价值,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认识千米;生活;认识;拓展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9-0039-01  在小学阶段的长度单位学习中,千米作为一种常见的长度单位,教学时需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支撑。
[摘 要]统计与概率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让他们逐步形成具有统计思想特征的数学思維方式,也就是统计观念。“条形统计图(1)”,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统计图学习的“种子课”,至关重要。对于这一课,可对其教学素材进行深入剖析,从教学实际出发明辨教材的优点与不足,并从教学改进的视角提出“丰盈教材,合理建构”的思路,然后通过多次的研课实践,让学生真正感受统计图表的特点
1.课堂表现  (1)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判断学生是否了解和接受教师期望他们在课堂上做些什么。  (2)教师是否能把握和组织课堂上的教学与学习过程。  (3)是否所有课堂上使用的教学材料和教学辅助设备都是必要的,这些材料和设备是否都能充分与恰当地使用。  (4)教学目的是否达到重、难点,是否明确并有所突破,教学任务是否完成,时间分配是否得当。  2.学生参与  (1)教师对学生学习和活动的指令是否
[摘 要]简单的几何图形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在教学“梯形的认识”一课时,应先对学生的认知现状与规律进行整体把脉,然后在丰富多元的操作实践活动中不断寻求突破,最后通过系列策略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在信息技术教学的大背景下,通过丰盈素材、分层反馈、多元化运动可促进学生有效形成与发展空间观念。  [关键词]空间观念;梯形;实践操作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摘 要]数学思想是学生形成良好认知结构的纽带,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把握数学思想渗透的时机,有意识、有目的、有选择地让学生感悟数学知识中蕴含的数学思想,全面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数学思想 教学时机 渗透 感悟 化归思想 对应思想 数形结合 数学建模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
[摘 要]教师应通过对学生出现错误的观察与分析,明晰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进而及时改进教学,使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知识,降低错误率。  [关键词]错例 观察 记录 分析 读题 数量关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0-032  【望:错例观察】  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配套课堂作业本中有这样一题(见右图),在教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预设可以说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规划、设计、预设和安排,既包含教师对教材、学生的理解,更体现教师个人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教师只有课前进行充分的预设,才能在课堂上临危不乱,“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如果我们把课堂教学看做一个充满张力的生命过程,那么预设既是课堂教学的孕伏过程,又是课堂教学的基石和源泉。课堂教学的好坏、效率的高低,与预设的有效与否直接相关。高效的课
[摘 要]提问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基本手段,好的提问可以起到激趣、促思、提升教学成效的作用。教师提问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开展,进而直接影响到高效课堂的实现。数学课堂有效提问,应做到指向明确、层次分明、差异合理、逻辑严密和注重实效。  [关键词]课堂提问;指向明确;层次分明;差异合理;逻辑严密;注重实效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