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课堂表现
(1)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判断学生是否了解和接受教师期望他们在课堂上做些什么。
(2)教师是否能把握和组织课堂上的教学与学习过程。
(3)是否所有课堂上使用的教学材料和教学辅助设备都是必要的,这些材料和设备是否都能充分与恰当地使用。
(4)教学目的是否达到重、难点,是否明确并有所突破,教学任务是否完成,时间分配是否得当。
2.学生参与
(1)教师对学生学习和活动的指令是否清楚。
(2)学生是否明了他们的课堂学习和活动该怎样与前面所学的知识以及他们今后的生活联系起来。
(3)学生的学习和活动是否积极主动。
(4)有多少学生参与了学习活动。
3.教学过程
(1)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和问题的解释是否准确。
(2)教师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使用了哪些手段,比如演讲、小组活动、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自编练习或试卷、辩论、社会实践和调查、师生互动以及互联网的使用等。
(3)教师的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和知识应用,是否有示范作用。
(4)教师是否经常检查,以确保对知识的正确学习和运用。
4.课堂练习
(1)学生是否通过一些公开活动来练习或使用所学的知识。
(2)学生的实践活动是否与知识的学习有直接联系。
(3)教师是否指导了学生的学习过程。
(4)在必要时以及在重要处,教师是否做过强调或重点讲解。
5.知识的巩固
(1)下课前教师是否总结或提炼了该堂课所学内容。
(2)学生是否理解和掌握了该堂课所学内容。
6.知识和能力的拓展
(1)教师是否对所学知识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一进一步的挖掘与扩大。
(2)教师是否对学生进行过相关能力的培养和拓展。
(3)教师是否布置了相关知识的课外作业。
7.学习兴趣与动力的培养
在课堂上,教师是否使用过以下任何一种形式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活跃课堂气氛:
(1)增加或减轻学习焦虑以调动学习的欲望和兴趣。
(2)保持活跃、友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乐于接受所学知识。
(子宜/辑)
(1)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判断学生是否了解和接受教师期望他们在课堂上做些什么。
(2)教师是否能把握和组织课堂上的教学与学习过程。
(3)是否所有课堂上使用的教学材料和教学辅助设备都是必要的,这些材料和设备是否都能充分与恰当地使用。
(4)教学目的是否达到重、难点,是否明确并有所突破,教学任务是否完成,时间分配是否得当。
2.学生参与
(1)教师对学生学习和活动的指令是否清楚。
(2)学生是否明了他们的课堂学习和活动该怎样与前面所学的知识以及他们今后的生活联系起来。
(3)学生的学习和活动是否积极主动。
(4)有多少学生参与了学习活动。
3.教学过程
(1)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和问题的解释是否准确。
(2)教师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使用了哪些手段,比如演讲、小组活动、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自编练习或试卷、辩论、社会实践和调查、师生互动以及互联网的使用等。
(3)教师的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和知识应用,是否有示范作用。
(4)教师是否经常检查,以确保对知识的正确学习和运用。
4.课堂练习
(1)学生是否通过一些公开活动来练习或使用所学的知识。
(2)学生的实践活动是否与知识的学习有直接联系。
(3)教师是否指导了学生的学习过程。
(4)在必要时以及在重要处,教师是否做过强调或重点讲解。
5.知识的巩固
(1)下课前教师是否总结或提炼了该堂课所学内容。
(2)学生是否理解和掌握了该堂课所学内容。
6.知识和能力的拓展
(1)教师是否对所学知识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一进一步的挖掘与扩大。
(2)教师是否对学生进行过相关能力的培养和拓展。
(3)教师是否布置了相关知识的课外作业。
7.学习兴趣与动力的培养
在课堂上,教师是否使用过以下任何一种形式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活跃课堂气氛:
(1)增加或减轻学习焦虑以调动学习的欲望和兴趣。
(2)保持活跃、友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乐于接受所学知识。
(子宜/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