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童”现象的思考

来源 :中国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guangl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许多农村的孩子成了以电视和电脑为伴的“宅童”。宅童的产生与~孩子本身、家庭教育以及周围环境都有重要关系,宅童的问题反映出我们教育的滞后与不足,宅童的出现也是未成年人公共服务缺失的一种表现,解救宅童,全社会责无旁贷,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管理是关键。
  关键词:宅童网络假期家庭教育
  2010学年度,我任五(1)班班主任,该班有学生51人,在平时与他们的交流中,我发现假期里许多学生悄然变成了“宅童”,并且出现越来越多的趋势。这一现象引起了我的注意。我通过家访、与学生聊天、发调查问卷等形式,深入了解了诸多学生的假期生活。通过调查,发现假期中许多学生足不出户,呆在家里上网、看电视,不管父母如何劝说就是不愿出门,学生变成了标准的“宅童”,令家长、老师大伤脑筋。下面就“宅童”形成的原因、危害以及采取的教育对策作如下分析和说明。
  一、“宅童”形成的原因
  宅童的产生,跟孩子本身、家庭教育以及周围环境都有重要关系。双休日、寒暑假本是学生休息玩乐的好时光,然而孩子长期承受紧张的学业压力,一旦压力被解除,孩子又走向另一个极端,网络、电视成为唯的一寄托。宅童总猫在家里,他们有的坐在电脑前面,不停地点击鼠标、敲打键盘,有的沉迷于电视剧节目。这些孩子不喜欢运动,没有其他爱好,他们把所有最美好的时光都交给了虚拟的网络。孩子成“宅童”,不仅来自网络的诱惑,更源于现实的困境。许多农村家长长期在外打工,留在家里的妈妈(爸爸),也是早出晚归劳作。爷爷奶奶年事已高,想管也管不了。农村家长难以在假期长期陪伴孩子,与孩子面对面的沟通就更不用提了,于是,孩子就只能与电视电脑为伴。
  “宅童”的出现也是未成年人公共服务缺失的一种表现。各地为未成年人提供的公共服务场所还是太少,社会教育活动的空间被挤压,一方面,居住小区鳞次栉比、硬件一流,相关的管理和服务却尚未健全,现代社区服务体系仍有待形成;另一方面,青少年宫和活动中心等却被出租、挤占、挪用,从孩子们的生活中淡出。孩子们的假期生活,面临着组织能力与资源基础的双重缺乏。“外出只有补习班、居家只有互联网”的现实,成了家长们的两难选择,孤独的“宅童”们由此而生。孩子也只能傻呆在家里。
  二、“宅童”的危害性
  在医院眼科看到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来查视力,其中不少家长就是因为孩子整天在家看电视、玩电脑,怕视力受影响而特意带到医院来检查的。电视、电脑的屏幕大多存在亮度刺眼、图像晃动等问题,处在生长发育期的孩子很容易因用眼过度、眼睛疲劳又缺少运动而导致近视。在家里表现为“宅童”,到学校里往往表现为沉默寡言,不与同学、老师交流。下课时,也懒得外出活动。对班级里的事务也漠不关心。这些不正常表现也必将导致学习成绩的下滑。一位心理咨询师表示,孩子长期呆在家里对生理和心理的成长都很不利,但如果家长、老师强行要求孩子离开电视、电脑,甚至采取打骂的方式,则可能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结果适得其反。
  三、对“宅童”的管理和教育
  “宅童”的出现,对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要让“宅童”走出家门,应该加强新型社区建设,让房前屋后成为安全嬉戏的所在;应该改善公共设施,让青少年宫、活动中心、儿童公园真正回归公益;应该推动社会组织发展,让成熟的志愿者队伍为孩子们解忧,让有序的夏令营活动为假期添彩。
  学校教育资源如文化体育设施等假期不放假是解救宅童的好办法之一。当然,学校的管理压力也很大,但关爱学生的责任意识不能丢,这也需要政府投入和社会、家庭的大力支持。
  如何培育“假期文化”,为孩子们全面成长提供土壤?又该有怎样的现实对接解决假期中孩子和家长的双重困境?这需要社会、学校、家庭教育的及时跟进与调节,但是,最关键的是家庭对孩子的管理与教育。为此,我给家长们提出了一些建议。
  1、家长要妥善管理好电脑、电视、游戏机等。电脑等电子产品不能放在孩子的房间里,应该放在书房、父母卧室中或者客厅等公共区域。总之,不能让孩子有独享电脑的感觉。千万不能在假期允许孩子随便玩电脑。在对待孩子迷恋网络的问题上,父母一定要持之以恒,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纵自己的孩子。
  2、分散孩子对电脑网络游戏等的精力。用适当的方法引导孩子把玩电脑的注意力转移到另一件对成长有益的事情上。可以多安排一些户外运动,既放松身心,又能达到转移注意力增强、体质的效果。父母们要尽量推掉那些和朋友的聚会、应酬,节假日多陪陪孩子,以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组织一些活动,比如,带他去看他最喜欢的篮球比赛、看电影、去郊游、钓鱼,总之,用各种休闲活动将孩子的上网时间挤掉。在这样的活动中,孩子会逐渐发现,网络世界之外,居然也有如此多的有趣活动,渐渐地,就不再迷恋电脑电视了。
  3、引导孩子,培养其它兴趣爱好。不要为了挤占孩子上网时间,就给他们盲目地报各种补习班、学习班。报补习班未尝不是个办法,但要报得巧妙。你可以从日常观察中发现孩子的喜好,比如他喜欢下棋、打乒乓球,还是游泳?然后投其所好。这样做,孩子不会有任何逆反心理,反而欣然接受。对于网络宅童们来说,这些以运动为主的兴趣班比英语、数学等与学习有关的补习班,效果好得多。年龄较小的孩子或是女孩子们,可以让他们去公园游乐场活动。各种色彩丰富的游艺器械永远不会让孩子们产生厌倦的情绪。游戏可以说是孩子的重要课目,它是一种对社会活动的模仿,家长们可以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对于活动中碰到困难后的紧急逃生等状况也是有备无患。夏季暑假里,游泳是一项非常受欢迎的活动,家长可以陪着孩子游,在水中能够有效驱走高温带给人的不适感。冬季寒假里,家庭、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长跑、拔河、跳绳、踢毽子等体育活动。双休日,学校可以配合家长组织一些比如野炊、踏青、手工制作、社会调查、球类比赛、书法绘画比赛等等活动,丰富学生假期生活。
  4、为儿童打造主题乐园。主题乐园是新颖的素质教育基地,可供孩子独立自主地自由体验、娱乐、创造、学习,比如,双休日可以以“爱护环境,增强环保意识”为主题,开展捡垃圾、除杂物、栽花草等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又净化了学生的心灵。
  5、鼓励孩子担当更多的社区或家庭的职务和角色。青少年的自我认同绝大部分来源于学校的老师和同学。所以,父母可以鼓励孩子更多地担当社区或家庭的角色,必要的时候,还可以事先和老师沟通,得到老师的配合。孩子在集体有一定的职务和角色,会让他们肯定自己的价值。另外,孩子也会有更多的机会和时间与同学沟通交往。来自现实世界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必然会超越网络世界的诱惑,让孩子找回本该属于自己的活动。家长、老师应尽可能多地与孩子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用语言、行动让他们感受到社区、学校和家庭的温暖,不至于使他们从电视、网络上寻求心灵的慰藉。
  通过一系列的调查走访实践活动,我感到“宅童”问题不是偶然发生的,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我深深体会到:“宅童”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很棘手的教育问题。“宅童”问题反映出我们教育的滞后与不足。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亲情师爱之中,以亲情、师爱为基础的道德感化是打开心扉的钥匙,是沟通心灵的桥梁,它具有强大的鼓舞力量,是塑造完美人格的重要因素。“宅童”的心田更需要亲情师爱的滋润,“宅童”的生活更需要师长们的科学安排与调配。让“宅童”回归自然,返璞归真,也许还需要一段时间,还有一段艰难的工作要做,但只要我们的社会、家庭、学校在“宅童”教育问题上形成合力,一定能让宅童们走出封闭自我的怪圈,走出孤独怪癖的阴影。
  (作者单位:江苏省高邮市周山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新年伊始,《杭州市家庭教育工作“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即将发布。同时发布的还有重新修订过的《杭州市家长学校教学指导纲要》和《杭州市家长学校工作规程》。  这是一个面向杭州200余万户家庭和110万名儿童五年间的家庭教育方案套餐,《规划》中的信息,也许正和你的家庭息息相关。  《规划》发布前,快报请杭州市家庭教育工作“十二五”规划编写组专家沙江、沈明革等老师做了解读。  快乐家庭让孩子人
期刊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国儿童发展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由全国妇联、教育部、中央文明办等七部委颁发的《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的精神,宣传大纲中0-3岁年龄段家庭指导内容,2012年2月17日,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携手金佰利(中国)有限公司好奇品牌在福州隆重举办了“心系新生命一问候生命”科学育儿家庭教育工程福州市推广活动。  随着受益于“心系新生命”系列活动的宝宝们带来的精彩表
期刊
在百度搜素“毒瘾”这一词条,有大约606万个结果,而如果键入“网瘾”这一词条,数字则上升为1130万个。在某种程度上,“网瘾”对青少年的杀伤力要远远大于毒品。因为网游比毒品要容易陷入得多,而网瘾少年数量的不断增长也终于让人们意识到,“网瘾”对少年来说不啻于一场灾难!  近日,中国研究人员发现“网瘾”可能致损青少年大脑,这无疑给“网瘾”又添上了一笔罪责。然而,在对网瘾的研究中,我们时常提及它所带来的
期刊
记者从市教委获悉,2012年,本市将编写《上海市中小学生家庭教育指导手册》,并完善中小学德育课程标准,以使大中小学德育得到有机衔接。  据介绍,本市将在系统调研中小学生家庭教育现状、梳理分析各年龄段学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研究把握家庭教育发展趋势后,编写《上海市中小学生家庭教育指导手册》,为各区县、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提供实践经验和有效方法。  在进一步完善家庭教育指导方面,本市将面向家长、师
期刊
未来10年,河北将扩大儿童福利范围,推动儿童福利逐步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这是记者从河北省日前颁布的《河北省儿童发展规划(2011--2020)》中获悉的。  规划提出,河北将加大家长学校建设,确保儿童家长每年至少能接受2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到2020年,河北省95%的城市社区和85%的行政村将建立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点,确保每名儿童家长每年至少能接受2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同时,
期刊
视听传媒为人们认识家庭教育现象提供了生动的立体画面,而数字技术的出现则为家庭教育的科学发展拓展了广阔的时空。信息化是家庭教育科学发展的时代引擎和重要先导。  首先,家庭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使命之一是提升人的素质,尤其是家长的素质。打造智慧型父母,要教育和引导家长树立“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理念,促其全面发展;要教育和引导家长学会从单向灌输转变为双向互动,增强家庭教育的针对性、科学性;要教育和引导家长重视
期刊
年初美国“虎妈”登陆中国,现在中国厂东的“狼爸”又被媒体炒得很热。“虎妈”、“狼爸”在家庭教育中对子女的体罚教育被炒成教育子女成功的“教子经”,甚至被称为“中国传统教育模式”,而成为媒体讨论的热门话题。  然而所谓“虎妈”、“狼爸”,完全是被人为渲染和炒作出来的形象,或日一个“概念”。美国华裔教授蔡美儿写的教育子女感悟和心得的书,名为《我在美国做妈妈》。因为作者属虎,出版商便将书的主题名之为《虎妈
期刊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现代学校制度的逐渐确立,依法办学、自主管理、社会参与、民主监督将成为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与教育机构发展的基本规划。在这种教育发展的格局中,家长参与并监督学校教育,学校开展家长教育并实施家庭教育指导,家校合作、共同育人,将会以制度化形式确定下来。社会的进步,教育事业的需求,中国的家庭教育走向专业化之路已是发展的必然。为应对这种需求与变化,提升中国家庭教育专业的国际化水平,中国教育学会
期刊
由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主办,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提供学术支持的第四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于2011年11月5日至6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中国家庭教育的责任与未来”。来自海内外和全国1000多名教育专家、学者、知名中小学校长、一线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代表参与了论坛活动。与会的专家、嘉宾和各方代表发表了精彩的演讲,现摘要精华如下: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
期刊
“孩子嘛,每个人的童年只有一次,作为家长凭什么剥夺这个唯一的童年?”在亨通堂最新策划出版的《放养的女孩上哈佛》一书中,这句精彩的语录让我深感震撼。《放养的女孩上哈佛》由专业从事国际教育交流工作的秋野玉茜女士所作,她是留学圈的资深顾问,多年的教育工作经验让她对家庭教育有很深的感悟。书中通过“哈佛黑天鹅”丁丽晴父母的娓娓讲述,为我们揭开了丁家神秘的家教故事。  在选择“圈养”还是“放养”的教育方式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