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院校是培养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的摇篮,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培养的关键工作之一就是教材建设。通过对我国高职院校使用的教材进行调查分析,结合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和宗旨,提出高职教材建设必须具有内容和结构新、针对性强、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强,与职业资格标准相统一等特点,以便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的竞争力,培养出高质量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高职;教材建设;存在问题;教材编写
2014年6月23-24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中指出:职业教育将推动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培养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1]。
要使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培养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教材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教材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化。教材建设承载着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教材建设直接关系着高职学生能否具有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就业能力,直接影响毕业生的人才培养质量,高质量的教材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基本保证,提高高职院校的教材建设,是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关键[2]。
一、高职院校教材建设现状
许多高职院校十分重视教材建设,编写了一批具有专业特色的高职高专教材,但还不能满足高职院校教育发展的需要。通过对高职院校教材现状的调查分析,发现在各种教材层出不穷的今天,高职院校使用的教材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教材不能充分体现高职的教育特色
1.教材的选取不当。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选取的教材岗位技能操作的内容偏少,专业理论知识偏多,不能充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难以符合高职教学基本要求。
2.校本教材的局限性导致高职教学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
某些教材由教师自行编写校内讲义作为专业课程的教材,存在着内容上过于简单、知识点加工不精细、印刷质量不好等问题[3]。由于任课教师对专业课程掌握的局限性,致使其编写的校本教材也具有局限性,不够完善和成熟,不能全面体现高职院校教学的特色。
(二)教材内容滞后,不适应当前新技术的要求
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新知识在教材的编写上不能得到及时更新,致使教材的部分内容不符合新规范、新标准的要求,以至于学生不能及时掌握现场新理论、新知识,不能适应单位所需要的高技能技术人才的实际需求。
(三)教材内容针对性不强
由于对现场没有做详细的调查和深入的研究,对其所需要的岗位知识和岗位技不能做出科学分析,导致教材在编写时,经常存在着内容针对性不强、学生应该了解、熟悉和掌握的知识点不明确等问题。
(四)教材中实践教学内容较少
专业课程很少有配套的实践性教材,尽管教材章节后面有练习题或思考题,但缺乏实践性的训练,学生不能全面掌握实践性的操作技能。教材中对实践教学内容的缺乏,已成为制约高职人才培养的薄弱环节。
(五)专业课程教材缺乏沟通和衔接
同类教材在编写上要求学生应掌握的理论和实践知识的侧重点不同,同一门课不同的教师对课程的重点、难点的把握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别,任课教师对教材理解的深浅与角度的不同或表述上的不一致往往会增加学生学习的障碍,因此进行规范、统一、系统的高职教材建设迫在眉睫。
(六)教材与岗位职业资格要求缺乏衔接
专业课程的教材关于岗位资格要求、职业技能操作的内容较少,不能全面体现相关部门对职业资格或岗位技能鉴定标准的要求。
二、建设高职院校特色教材
在对我院高职学生就业状况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职业能力需求的调查、分析影响高职学生就业质量和满意度的原因等基础上,我们重新界定了高职教材与教材建设的内涵、教材建设的理念、教材建设与提高毕业生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关系,并在“以就业为导向,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公共服务需要”[1]的前提下,重新对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材进行编写。
(一)师资配备
高职高专教材面向的对象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因此对于专业课教材的编写,从教师的职称配备、从既有生产一线的丰富经验,又能够掌握学生的接受程度的“双师型”教师的配备上进行考虑,立争使教材的编写更具有实用性。
(二)根据岗位需求确定教材的教学目标
在考虑市场经济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类型与规格的需求方向、考虑企业规划与职业岗位要求的情况下,适时调整教材的教学目标。在充分吸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认真开展市场调研、注重协调行业企业需求,准确把握市场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情况,使教材内容全面与市场经济需求接轨。
(三)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确定教材体系和结构
在教材结构设置中,增加实践性教学的比重和相关案例,强化实践技能,即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通过实践来掌握理论,在实践中巩固理论,惟有如此,才能达到较好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的目的。
(四)突出专业特色,确定教材内容
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建设社会所需要的特色专业,特色专业需要特色教材。高职特色教材的编写首先应体现行业要求;其次是体现专业特点、专业的规范和标准要求等;第三,教材的编写与现行规范标准相吻合,突出职业技能,并能反映出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等内容。
(五)教材的编写体现“双证制度”
职业教育应推动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1]。要求学生即要获得学历毕业证,还要获得相应的专业岗位资格证。因此,教材编写时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增加职业岗位知识以及专业技能操作标准,以便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应用型、技术型、有创造性的人才,不断满足社会特别是行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建立产学研密切结合的教学机制,,紧密依托行业或企业编写具有高职特色专业课教材,是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关键[4]。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N].教育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委等六委,2014.05.
[2]许远.双证结合的职业院校课程结构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6(16):44.47.
[3]程荣福.高等职业教育教材改革与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01.10.
[4]柳國昌.国家职业标准与高技能人才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5(13):22.24.
河北轨道运输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高职;教材建设;存在问题;教材编写
2014年6月23-24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中指出:职业教育将推动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培养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1]。
要使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培养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教材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教材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化。教材建设承载着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教材建设直接关系着高职学生能否具有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就业能力,直接影响毕业生的人才培养质量,高质量的教材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基本保证,提高高职院校的教材建设,是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关键[2]。
一、高职院校教材建设现状
许多高职院校十分重视教材建设,编写了一批具有专业特色的高职高专教材,但还不能满足高职院校教育发展的需要。通过对高职院校教材现状的调查分析,发现在各种教材层出不穷的今天,高职院校使用的教材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教材不能充分体现高职的教育特色
1.教材的选取不当。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选取的教材岗位技能操作的内容偏少,专业理论知识偏多,不能充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难以符合高职教学基本要求。
2.校本教材的局限性导致高职教学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
某些教材由教师自行编写校内讲义作为专业课程的教材,存在着内容上过于简单、知识点加工不精细、印刷质量不好等问题[3]。由于任课教师对专业课程掌握的局限性,致使其编写的校本教材也具有局限性,不够完善和成熟,不能全面体现高职院校教学的特色。
(二)教材内容滞后,不适应当前新技术的要求
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新知识在教材的编写上不能得到及时更新,致使教材的部分内容不符合新规范、新标准的要求,以至于学生不能及时掌握现场新理论、新知识,不能适应单位所需要的高技能技术人才的实际需求。
(三)教材内容针对性不强
由于对现场没有做详细的调查和深入的研究,对其所需要的岗位知识和岗位技不能做出科学分析,导致教材在编写时,经常存在着内容针对性不强、学生应该了解、熟悉和掌握的知识点不明确等问题。
(四)教材中实践教学内容较少
专业课程很少有配套的实践性教材,尽管教材章节后面有练习题或思考题,但缺乏实践性的训练,学生不能全面掌握实践性的操作技能。教材中对实践教学内容的缺乏,已成为制约高职人才培养的薄弱环节。
(五)专业课程教材缺乏沟通和衔接
同类教材在编写上要求学生应掌握的理论和实践知识的侧重点不同,同一门课不同的教师对课程的重点、难点的把握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别,任课教师对教材理解的深浅与角度的不同或表述上的不一致往往会增加学生学习的障碍,因此进行规范、统一、系统的高职教材建设迫在眉睫。
(六)教材与岗位职业资格要求缺乏衔接
专业课程的教材关于岗位资格要求、职业技能操作的内容较少,不能全面体现相关部门对职业资格或岗位技能鉴定标准的要求。
二、建设高职院校特色教材
在对我院高职学生就业状况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职业能力需求的调查、分析影响高职学生就业质量和满意度的原因等基础上,我们重新界定了高职教材与教材建设的内涵、教材建设的理念、教材建设与提高毕业生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关系,并在“以就业为导向,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公共服务需要”[1]的前提下,重新对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材进行编写。
(一)师资配备
高职高专教材面向的对象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因此对于专业课教材的编写,从教师的职称配备、从既有生产一线的丰富经验,又能够掌握学生的接受程度的“双师型”教师的配备上进行考虑,立争使教材的编写更具有实用性。
(二)根据岗位需求确定教材的教学目标
在考虑市场经济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类型与规格的需求方向、考虑企业规划与职业岗位要求的情况下,适时调整教材的教学目标。在充分吸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认真开展市场调研、注重协调行业企业需求,准确把握市场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情况,使教材内容全面与市场经济需求接轨。
(三)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确定教材体系和结构
在教材结构设置中,增加实践性教学的比重和相关案例,强化实践技能,即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通过实践来掌握理论,在实践中巩固理论,惟有如此,才能达到较好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的目的。
(四)突出专业特色,确定教材内容
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建设社会所需要的特色专业,特色专业需要特色教材。高职特色教材的编写首先应体现行业要求;其次是体现专业特点、专业的规范和标准要求等;第三,教材的编写与现行规范标准相吻合,突出职业技能,并能反映出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等内容。
(五)教材的编写体现“双证制度”
职业教育应推动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1]。要求学生即要获得学历毕业证,还要获得相应的专业岗位资格证。因此,教材编写时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增加职业岗位知识以及专业技能操作标准,以便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应用型、技术型、有创造性的人才,不断满足社会特别是行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建立产学研密切结合的教学机制,,紧密依托行业或企业编写具有高职特色专业课教材,是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关键[4]。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N].教育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委等六委,2014.05.
[2]许远.双证结合的职业院校课程结构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6(16):44.47.
[3]程荣福.高等职业教育教材改革与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01.10.
[4]柳國昌.国家职业标准与高技能人才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5(13):22.24.
河北轨道运输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