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省如皋市九华镇营防小学江苏如皋226541)
摘要: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预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形式。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留给学生充分活动、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切忌担心学生想不出来或做不出来,讲得过细。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思考,进行充分的自主学习。
关键词: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 创设情境 数学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预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形式。”小学数学教师要树立这样的理念:没有学生想不到的,也没有学生做不到的。在课堂上,要留给学生充分活动、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切忌讲得过细。只有充分的自主学习后,才会有后续的有效合作。下面就数学活动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谈谈几点体会。
1 通过阅读教材,引导学生主动感悟新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阅读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最有效的办法。”小学数学教材,图文并茂,内容精练,贴近生活实际,有利于学生自主阅读,但由于数学本身的抽象性,决定了学生阅读教材必然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阅读,使学生从愿读到会读,再上升为乐读。
问题导读。阅读时可要求学生读这一节课所学有关的内容,大体了解所学内容,再想一下,它与前面所学的内容有怎样的联系,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学习分数的意义这一课,教师可以设置这样几个问题:(1)关于分数,你已经知道了什么?(2)关于分数你还想知道什么?(3)关于分数 ,自学课本后,你又知道了什么?(4)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提纲导读。由于学生年龄、知识水平及阅读能力等因素的限制,为提高阅读效果,教师可以出示阅读提纲导读,引导学生自主地阅读教材。如教学“正比例意义”时,先出示以下提纲:(1)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2)若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怎样变化?(3)它们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把这种变化关系写成式子是怎样的?(4)这两种量叫做什么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叫做什么关系?通过以上一组问题的提示 ,学生阅读起来就轻松了,学生就能自主地阅读教材,从而初步地了解了正比例的意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新知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不是一个“被动吸取知识、技艺、反复练习、强化的过程”而是一个“学生以一种积极的态度,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同化新知识,并积极建构他们自己的意义”的主动建构的过程。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教师引导有利于学生自主参与新知的探索,有利于学生自主建构新知。例如教学24时计时法,可创设如下情境:同学们一定很喜欢看电视,你想知道今天《少儿频道》为你准备了哪些节目吗?老师今天就当一回主持人,给大家播一回《节目预报》,师出示《节目预报》并播报。提问:看了今天的《节目预报》,你有什么问题要问老师吗?
这个情境从学生生活中来,对学生有亲近感,一下子集中了所有学生的注意力,尤其是虽然这个情境是学生亲身经历过的,是天天看到的,但还有学生要学的数学知识,更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自然地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新知识的探索中来。
3 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推导新知
虽然新一轮课程改革已进行多年,但“填鸭式”的教学还时常充斥着课堂,满堂讲满堂灌的现象依然存在,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经历探究新知的过程,自主得出结论。例如: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可先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探索。然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1)通过讨论、交流学习教科书上的例题,让学生体会到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教师引导:从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中,你受到什么启发?(2)探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学生在小组中探索,用三种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摆图形,学生动手拼,教师参与到小组中去合作引导。选择有代表性的三组利用电脑演示旋转、平移等拼法,并根据拼摆情况加以分类:①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②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③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3)观察自己拼好的图形,填写表格,让小组代表表述说明。(4)推导、概括、归纳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小组围绕以下三个问题进行讨论:①拼成平行四边形的两个三角形有什么关系?②拼成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③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怎样求三角形的面积?小组代表全班交流得出:三角形面积=底×高÷2,并引导用字母表示。
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自己实践操作,验证了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拼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发现了三角形与拼成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关系,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表格的填写则把学生的探索过程和发现成果系统的用文字展示出来,提高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通过小组代表交流,说出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的过程。说的过程就是思维过程,学生正是自主参与了这一活动,才使知识具体化,从而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引导、激励、唤醒、鼓舞,让学生自主参与数学活动,亲身经历新知识探究的过程,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与激情,感受数学文化、数学之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丰富学生的素质。
作者简介:王 旭(1975—),本科,江苏省如皋市九华镇营防小学,小学一级,获如皋市“第三届教坛新秀”荣誉称号,曾多次获如皋市嘉奖。
摘要: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预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形式。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留给学生充分活动、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切忌担心学生想不出来或做不出来,讲得过细。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思考,进行充分的自主学习。
关键词: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 创设情境 数学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预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形式。”小学数学教师要树立这样的理念:没有学生想不到的,也没有学生做不到的。在课堂上,要留给学生充分活动、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切忌讲得过细。只有充分的自主学习后,才会有后续的有效合作。下面就数学活动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谈谈几点体会。
1 通过阅读教材,引导学生主动感悟新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阅读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最有效的办法。”小学数学教材,图文并茂,内容精练,贴近生活实际,有利于学生自主阅读,但由于数学本身的抽象性,决定了学生阅读教材必然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阅读,使学生从愿读到会读,再上升为乐读。
问题导读。阅读时可要求学生读这一节课所学有关的内容,大体了解所学内容,再想一下,它与前面所学的内容有怎样的联系,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学习分数的意义这一课,教师可以设置这样几个问题:(1)关于分数,你已经知道了什么?(2)关于分数你还想知道什么?(3)关于分数 ,自学课本后,你又知道了什么?(4)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提纲导读。由于学生年龄、知识水平及阅读能力等因素的限制,为提高阅读效果,教师可以出示阅读提纲导读,引导学生自主地阅读教材。如教学“正比例意义”时,先出示以下提纲:(1)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2)若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怎样变化?(3)它们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把这种变化关系写成式子是怎样的?(4)这两种量叫做什么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叫做什么关系?通过以上一组问题的提示 ,学生阅读起来就轻松了,学生就能自主地阅读教材,从而初步地了解了正比例的意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新知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不是一个“被动吸取知识、技艺、反复练习、强化的过程”而是一个“学生以一种积极的态度,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同化新知识,并积极建构他们自己的意义”的主动建构的过程。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教师引导有利于学生自主参与新知的探索,有利于学生自主建构新知。例如教学24时计时法,可创设如下情境:同学们一定很喜欢看电视,你想知道今天《少儿频道》为你准备了哪些节目吗?老师今天就当一回主持人,给大家播一回《节目预报》,师出示《节目预报》并播报。提问:看了今天的《节目预报》,你有什么问题要问老师吗?
这个情境从学生生活中来,对学生有亲近感,一下子集中了所有学生的注意力,尤其是虽然这个情境是学生亲身经历过的,是天天看到的,但还有学生要学的数学知识,更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自然地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新知识的探索中来。
3 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推导新知
虽然新一轮课程改革已进行多年,但“填鸭式”的教学还时常充斥着课堂,满堂讲满堂灌的现象依然存在,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经历探究新知的过程,自主得出结论。例如: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可先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探索。然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1)通过讨论、交流学习教科书上的例题,让学生体会到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教师引导:从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中,你受到什么启发?(2)探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学生在小组中探索,用三种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摆图形,学生动手拼,教师参与到小组中去合作引导。选择有代表性的三组利用电脑演示旋转、平移等拼法,并根据拼摆情况加以分类:①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②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③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3)观察自己拼好的图形,填写表格,让小组代表表述说明。(4)推导、概括、归纳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小组围绕以下三个问题进行讨论:①拼成平行四边形的两个三角形有什么关系?②拼成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③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怎样求三角形的面积?小组代表全班交流得出:三角形面积=底×高÷2,并引导用字母表示。
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自己实践操作,验证了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拼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发现了三角形与拼成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关系,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表格的填写则把学生的探索过程和发现成果系统的用文字展示出来,提高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通过小组代表交流,说出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的过程。说的过程就是思维过程,学生正是自主参与了这一活动,才使知识具体化,从而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引导、激励、唤醒、鼓舞,让学生自主参与数学活动,亲身经历新知识探究的过程,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与激情,感受数学文化、数学之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丰富学生的素质。
作者简介:王 旭(1975—),本科,江苏省如皋市九华镇营防小学,小学一级,获如皋市“第三届教坛新秀”荣誉称号,曾多次获如皋市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