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泥塑遇上钧瓷
在周口郸城,有这样一个泥塑大师,从小就对泥巴情有独钟,不仅把“玩”泥巴当成职业,还经过自己的一番钻研,把黄河花园口的泥土和家乡郸城的泥土混合、塑造、锻烧,制作出一个个反映豫文化乡土气息的泥塑人物。?
钧瓷,是我国五大名瓷之一,以独特的“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变幻的窑变艺术而著称于世,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和“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美誉。
?2008年之前,张振福一直埋头做泥塑,其作品先后多次获得国内国际展览大奖,张振福每次受邀参加国内外工艺展览会,都会欣赏到很多精美的钧瓷作品,由此受到启发。他想:钧瓷是河南的文化,能不能把钧瓷与泥塑相结合呢?
“一个是下里巴人,一个是阳春白雪,怎么可能联系在一起呢?”起初,张振福做的钧瓷泥塑烧制十分不理想,基本全部报废。但他并没有放弃,迎难而上在禹州租了房子建立工作室,专心攻克“钧瓷泥塑”难关。张振福表示,他的泥塑烧制是尝试用钧瓷矿泥做原料,在胎胚局部抹上不同配方的釉,第一次烧制24小时、温度从低到高一直到960?℃停火,第二次施釉经过1?360?℃的高温烧制24小时,经过8年研究和烧制,终于在2015年6月20日成功烧制出了首批“钧瓷泥塑”。
钧瓷的神奇之处在于它的窑变,在于它美丽的色彩。而张振福钧瓷泥塑既保留了泥塑有趣的造型,又吸收了钧瓷色彩丰富的优点,大大增强了传统泥塑的艺术表现力。成功烧制出的第一窑钧瓷泥塑作品,精美大气,着色优美、鲜明,艺术质感強烈、厚重。不但有钧瓷釉色多变、釉质细腻的特点,更有泥人形神兼备、栩栩如生的特色,两者相辅相成,在一个作品上呈现出钧瓷和泥人相融并存、古朴典雅的新风格。
接着地气跨界创新
认识和评价张振福不能拘泥于传统眼光,而应该基于创意眼光。正是基于这样的前提,才能发现他的作品里有着最基层的“土气”、有着民俗文化的“农家乐”、有着泥与火之间的“艺术之新”。
乡土气息
张振福的作品很“土”
与所谓的新潮和先锋艺术作品相比,张振福的作品反映的多是故土、乡土、泥土。他的每一件作品,既有他的乡土记忆,也有他的乡土情感。“农”字是张振福的创作源泉,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所构成的一个个有趣的生活场景,都能勾起人们的乡愁。
在现今城市化的大潮中,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少人虽然远离了农村,但人们依然怀念青山、绿水、村落、亲人。这种“乡愁”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浓,像一坛老酒,在人们的心底发酵、挥发、弥漫,给收藏者留下了美丽的乡土之梦。
快乐基调
张振福的作品很“快乐”
每创作一件作品,总会事先在心里画着模特的样子,凭着脑子里亲切的思绪,刀劈斧砍般一气呵成。这些作品朴实、简练、视觉凝重而又充满了乐观积极、无拘无束的气息,甚至五官都带着股生动的笑意和韧劲,有了种精神上的“工笔”,形式上的“写意”,脱离了手工艺品的匠气,洋溢着剽悍的民间气息。
张振福用粗犷而豪放、细腻而传神的手法反映了豫东地区20世纪的风土人情。他的作品表现的是农村最底层小人物内心的善良、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真善美。作品中的人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快乐。他的作品不论男女、不论年龄,张大嘴巴、开怀大笑是人物的共同特征,这也代表他对生活的理解和审美追求。张振福对待作品不是一味地追求形似,而是追求神似。呈现在收藏者面前的一个个活泼有趣、气韵生动、形神兼备的人物,还有一个质朴、纯净、快乐的心灵世界和精神世界,这些恰恰是每一个人都心驰神往的“农家乐”。
创新思维
张振福的作品很“独特”
从发现泥人碰撞易碎、遇水易损,张振福便历尽艰辛、反复尝试,终于像“烧砖头”一样,把泥塑烧成了陶塑;然而,从土黄色变成了砖瓦色,陶塑的颜色仍然单一、呆板,不能展示出泥塑的深层次神韵。于是,张振福大胆地将泥塑与钧瓷结合起来,创造了一个不一样的艺术世界。
用郑州大学汪振军教授的话说:“张振福是河南第一个给泥塑穿上钧瓷衣服的人,也是第一个跨越泥塑与钧瓷两界的艺术家。传统钧瓷是在一件作品上蘸一种釉,而张振福钧瓷泥塑的不同之处在于局部抹釉,一件作品用几种配方不同的釉。我们知道,钧瓷的神奇之处在于它的窑变,在于它美丽的色彩,而张振福钧瓷泥塑既保留了泥塑有趣的造型,又吸收了钧瓷色彩丰富的优点,大大增强了传统泥塑的艺术表现力。这就是一个难得的艺术创新!”
作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振福从“捏泥人”到“烧陶人”,又从“烧陶人”变成“烧钧瓷人”。他的每一次跨界并非是把非遗传承变走样,而是让新的花样儿增添了非遗产品的传承价值和影响力,这就是张振福的艺术贡献。
从一个泥人经过1?300?℃的高温之后升华为钧瓷,张振福的泥塑不仅是物品价值的提升,更是艺术价值的升华。如今,张振福将更多的创意融入创作中。关于未来,他信心满满。“艺无止境,创作的题材是源源不断的,人间有歌颂不完的真善美,我将坚持用质朴的方式去展现这些美好的事物。”
传承人档案
张振福,男,1967年生,河南郸城人(祖籍安徽省界首市),2001年进修于河南教育学院美术系,现为中国雕塑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化艺术研究院院士、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河南省工艺美术协会常务理事、高级工艺美术师、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第一、二、三、四届周口市人大代表,周口市十大杰出青年,周口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郸城县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中华龙都书画院名誉院长。2013年,被河南省文化厅评为泥塑(郸城泥塑)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其泥塑作品先后60余次获得国内国际展览大奖。2007年11月,应邀在日本琦玉市美术馆举办张振福雕塑展;2009年8月,作品《伟大的母爱》获中宣部颁发的国家级专项文艺奖、第十三届中国人口文化奖;2010—2015年,《田野小憩》《大丰收》《炕头瞧画书》等54件作品连续6年被中国邮政印制邮票出版发行;2012年1月,张振福泥塑作为国礼赠送12个国家驻华大使馆;2014年10月,张振福62件泥塑作品和其35件国画作品在联合国大厦奥地利中心展出;2015年,泥塑作品《赛龙舟》在第50届全国工艺品交易会上获得2015年“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奖赛银奖;2016年2月,“泥是传奇——张振福钧瓷泥塑精品展”在郑州举办;2016年6月,钧瓷泥塑作品《田野小憩》获第4届全国钧瓷珍品展金奖;2017年7月,钧瓷泥塑《穆桂英挂帅》获全国钧瓷评选活动三等奖;2018年11月,钧瓷泥塑《童话故事》参加第11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展获铜奖;2019年5月,泥塑作品《金秋时节》获第16届中国人口文化奖民间艺术类三等奖;2019年8月,钧瓷泥塑作品《年年有余》,荣获2019中国(北京)国际精品陶瓷展览会陶瓷创作创新设计最高奖——“大地奖”;2020年疫情期间,张振福创作抗疫情泥塑作品30件,引起强烈反响,荣获新华社抗疫美术作品展播优秀作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