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悬索桥“跨出”多项世界纪录

来源 :科技创新与品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51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12月11日,全长6.4公里、主跨1092米的五峰山长江大桥高速铁路正式通车。
  巍峨的五峰山脚下,浩浩荡荡的长江水上,一座雄伟壮阔的世界级大跨度公铁两用悬索桥,划出一道美丽“飞虹”,横跨长江,连接着大江南北广袤的土地。五峰山长江大桥为大跨度高速铁路桥梁建设树立起新的标杆,在世界高速铁路悬索桥的纪录上写下“中国”的名字。
  建设过程中,五峰山长江大桥创下了七个“世界第一”。世界上首座高速铁路悬索桥,世界上公路铁路车道数最多且载重最大,世界上主缆直径最大,世界上陆地沉井基础面积最大,世界首次采用板桁结合新型加劲梁结构,世界首次在铁路道砟桥面采用轧制不锈钢复合钢板,世界首次在正交异性板U肋与顶板之间采用全熔透焊接技术。
  五峰山长江大桥的七大技术创新,在国际范围内突破了高铁桥梁大跨度悬索桥技术瓶颈,包括:千米级高速铁路悬索桥刚度指标体系与结构构造设计方法与计算理论创新;千米级高速铁路悬索桥上部结构施工及控制技术创新;千米级高速铁路悬索桥大吨位缆载吊机和大直径主缆挤紧和缠丝设备制造及应用技术创新;千米级高速铁路悬索桥大节段钢梁整体制造、运输和架设施工工艺创新;超大陆上沉井基础和地连墙防护锚碇基础施工技术创新;高速铁路悬索桥运营安全及养护管理技术创新。
  一架天桥通南北,大江滾滚起长虹。“基建狂魔”岂是浪得虚名,五峰山长江大桥的贯通,在世界桥梁建造史上涂下了中国浓墨重彩的一笔。
其他文献
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簡称FAST),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克度镇大窝凼的喀斯特洼坑中,工程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由主动反射面系统、馈源支撑系统、测量与控制系统、接收机与终端及观测基地等几大部分构成。  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被誉为“中国天眼”,由我国天文学家南
期刊
2020年3月26日,自然资源部宣布,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第二轮试采取得成功并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海面之上跳跃的蓝色火焰,正在“唤醒”来自深海的巨大能量。中国南海神狐海域,海底1225米处的气体汩汩而出,第二轮试采创造了产气总量86.14万立方米、日均产气量2.87万立方米两项新的世界纪录,一举攻克了深海浅软地层水平井钻采核心技术,在产业化进程中取得重大标志性成果,同时
期刊
2020年1月10日,获得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黄旭华和曾庆存,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手中接过沉甸甸的获奖证书。若要问,他们的人生有何共同点,莫过于“沉潜”二字。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上世纪50年代后期,中央决定组织力量自主研制核潜艇。刚刚30出头的黄旭华从此音讯全无,连父母都不知道他在做什么。三十余载,黄旭华隐姓埋名,潜心技术攻关,为我国核潜艇事业实现
期刊
她是院士,更是战士!是科学家,更是将军!  2020年1月26日,陈薇率领军事医学专家组紧急奔赴武汉,围绕病原传播变异、快速检测技术、疫苗抗体研制等迅速开展应急科研攻关。此后113天一直坚守在武汉,与病毒战斗到底。  面对临床精确诊断难题,陈薇迅速组织专家组综合病原学、免疫学、遗传学、空气动力学等多学科优势,快速建立“核酸检测—抗体筛查—多重病原检测”的“三步走”鉴定链条,为临床机构有效救治新冠病
期刊
微纳机器人,是孙立宁一生的关键词。  30年,他醉心微纳机器人前沿研究与技术探索,不断以新理念、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为微纳机器人賦能,将它与微纳制造、生命科学、生活服务,以及更多的行业紧密相连,在微纳领域实践出一条从理论到应用再到产业化的生态发展之路。  他是推动者,突破多项关键技术与系列化智能制造装备的研发与产业化,为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进步保驾护航。他们研制出了8种微操作机器人并推广应用,助
期刊
2020年5月27日,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顶峰。2020年12月8日,成功登顶半年后,中國和尼泊尔共同宣布珠穆朗玛峰最新高程为8848.86米。比15年前公布的珠峰“长高”了4.43米。  本次珠峰高程测量在五个方面实现了技术创新和突破:依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开展测量工作;国产测绘仪器装备全面担纲本次测量任务;应用航空重力技术,提升测量精度;利用实景三维技术,直观展示珠峰自
期刊
自1982年起,万书波就扎根在花生地里。  和种花生的农民朋友一样,他盼风调雨顺,也同样盼望着丰收。不同的是,他用扎根土地的实践和智慧缔造出了真正的丰收——  在選用万书波的单粒精播技术之前,山东农民孟祥伟种了30多年花生,历来坚信“一穴两粒播种才能保证出苗率、是创高产的唯一途径”。  然而万书波反复研究后,提出一个大胆的尝试:能否通过每穴单粒播种减少用种量,并适当缩小穴距增加穴数来提高花生产量?
期刊
过去一年间——  我们书写过19位院士传奇的人生经历;  记录过54位让人瞩目的创新精英;  深入呈现了68项昭示科技进步的成果;  仔细梳理了36家让人深思的企业的品牌成长历程;  见证了62场科创事件;  传播了66项学术见解。  每个时代都需要记录的人。时代不是由数据定义的,也不是由流行词定义的,而是由真实的记录定义的。  今天,我们继续梳理,把這一年里我们记录的最具代表性的科创内容,给你,
期刊
2020年9月1日浙江大学联合之江实验室在杭州发布一款包含1.2亿脉冲神经元、近千亿神经突触的类脑计算机。这台类脑计算机包含了792颗浙江大学研制的达尔文2代类脑芯片,支持1.2亿脉冲神经元、近千亿神经突触,与小鼠大脑神经元数量规模相当,典型运行功耗只需要350至500瓦,同时它也是目前国际上神经元规模最大的类脑计算机。  类脑计算指用硬件及软件模拟大脑神经网络的结构与运行机制,构造一种全新的人工
期刊
拥有一系列装配式低能耗建筑建造技术及配套聚苯模块产品,拥有200余项个人专利并全部产业化,主编20余部行业、协会、地方标准,通过专利技术实施许可在全国20余省市建设60余座产业化基地,获得十几项国家、省部级奖励与荣誉……  这是一辈子坚守建筑科学研究给林国海的回馈。  上世纪70年代入行,90年代开始新型装配式低能耗建筑研发与产业化,林国海经历了中国装配式建筑的停滞期,也看到了它从“冷门”走向“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