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有玉人驾鹤去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sys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月25日,是丁亥年春节国定长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我国最著名的鉴玉大师、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张永昌先生于18:30与世长辞,享年85岁。这是中国文博事业的巨大损失。
  天地有灵,3月1日大殓,之前尚且阳光普照,春风拂面,入暮竟一夜狂雨,淅淅沥沥直到仪式完全结束。
  


  曾有评论家说,陆俨少的逝世代表着中国最后一位文人画家的消亡,厉慧良、张君秋的相继病殒,使中国京剧界进入了“没有大师的时代”……永昌先生是一位传统鉴玉技术精绝的“玉人”,更是一位品行高尚如玉的“玉人”,这位稀有玉人的故去,毫无疑问是我国传统鉴玉界一代宗师的结束。
  1992年,我与先生结识于扬州的一个玉器学习班上,先生是一位声名远播,身怀传统绝技与辉煌成就的大家,是由国家文物局聘请的专家讲师,我只是一个慕名而去的普通考古工作者,但我们十分投缘,就此成了老小无猜,推心置腹的忘年交。
  
  先生于1921年出生,14岁在上海跟叔父张仲英学习古董生意,以后又在北京师从古玩大家叶叔重,新中国成立后一直供职江苏省苏州文物商店。长达71年的文物生涯,练就了他的一副火眼金睛,凭着先生的赤诚之心,运用自己常年研习的独门绝技,先后为国家鉴定、抢救了大量文物,单玉器就有几十万件!其间,曾产生了不少耳熟能详的传奇故事。
  一次,他出差内地某个小城,路过一个门户大开的裁缝店,无意中向屋里一望,瞥见桌上放着一个盛满浆糊的大瓷碗,顿觉眼前一亮。第六感觉告诉他,这个貌不惊人的碗似乎大有来历,非同小可。灵机一动,赶紧走进门去,装出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对那个裁缝说,自己肚子很饿,是不是可以让他吃几口浆糊?那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裁缝用的浆糊是面粉调的,知道可以食用,但这也是限量配给的,让他吃了,会影响活计,当即没有答应。先生发现这招失灵,又生一计,拿出20斤粮票,说自己是要饭的,愿意用刚刚讨来的粮票跟你换那碗浆糊吃。裁缝先生本不愿意再答理他,听说他要用20斤粮票来换浆糊,便转过身来,看看他的人样,将信将疑,再看看他手中的粮票,仔细辨认了一番,终于心动了。因为那时粮食紧张,粮票是按人口严格配给的,每月每人只有30斤,十分紧俏,某种意义上粮票要比钞票更珍贵,于是很快就同意了,脸上露出了难以抑制的欣喜,连忙把浆糊碗递给了先生。先生则勉强坚持住那副完全是装出来的可怜相,一到僻静处,刮掉浆糊就自我欣赏起来,不出所料,这果然是一件国宝。不过,20斤粮票在当时的代价也是够他受的,全家为此饿了好一阵肚子。然而,当先生把这件宝贝安然转交到苏州博物馆入藏时,心中的高兴劲和成就感是无可比拟的。
  当然,先生尤精于玉器的鉴定,技术高超、出神入化,对此,笔者更是亲身体验的。先生对玉器的每一种质地,每一种工艺,每一种造型,每一种人物,每一种动物,每一种花草……无一不烂熟于胸。具体地说,只要给他看到玉器上的某一个细节,如一只眼睛,他便会准确地告诉你这个玉人、这条玉龙、这尾玉鱼、这只玉鸟是什么朝代的。我在学习班上足足听了他两个星期的课,如痴如醉,意犹未尽。笔记本上记的满满当当,唯恐有一点一滴的遗漏。这应该是我一生中前所未有的、最精彩、影响最深刻的一次求学历程。我当场就观察并征询过周围同学的反应和意见,他们与我都有一样的体会。很有意思,在课余的时候我曾把先生所讲的内容,凭自己的理解分门别类画出图解,如玉龙,由我将龙的眼、鼻、耳、角、脚、爪、鳞、尾等,按各个时代的特征分解排序。被大家发现后,竟人手复印一份,并在以后的历届学习班上,同行之间广为传播,得到了先生的高度评价。不过,先生鉴玉的有趣故事还有不少,一次居然改变了公安局一个案子的性质。
  


  1993年,是张先生最繁忙、最辛苦的一年,他参加了国家文物局组织的全国馆藏一级文物鉴定9人小组,一个月之内,跑了19个地区,106个单位,其间审看了一大批文物。在中原某地的文物鉴定工作中,高龄的张先生虽然已经十分疲惫,但他对眼前的工作照样一丝不苟。在一件件玉器从他手中看似机械地经过时,突然对原定为一级文物入藏的玉璧和玉犀提出了疑问,再仔细观察后确认为是新工仿古玉。这一结论一出口不要紧,可把当地的工作人员急坏了,因为这是牵涉到一个案件的性质问题。谁都知道,一级文物和新工仿古之间的差别,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如果按一级文物处理,事情可就闹大了,弄得不好会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先生的一句话,顿使情况出现了180度的大转变。
  先生出色的鉴玉水平声名远播,上世纪80年代甚至在海外发生了一种特别的现象,只要在文物上发现有张永昌先生鉴定过的字样,买家便会毫不犹豫地出手。认为他可靠,他鉴定的文物能保值,更有甚者,拿他的签字作为向人家炫耀的资本,作为转手赚钱的最有力筹码。
  一些朋友为之感动,提议把个中一些曲曲折折的趣事写成纪实文学出版,行情一定会看好,且有教育意义。先生不同意,尤其对那些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他说,虽然当时很兴奋,觉得廉价甚至无价为国家抢救了一批珍贵文物,可是有些问题是此一时彼一时,以今天的眼光分析,好像做得不太好,掺有一点欺骗成分,对不起那些人家,还是不要写了吧!先生的境界就是这样出奇的客观,出奇的高尚,有时简直不可理喻。
  
  有一次,我要写有关玉器的书,里面牵涉到一些玉界名人,我首先想到了先生。电话拨过去,他人在,我分明听到了他的声音,却让小保姆接,并说下午4点以后再联系。我有些纳闷,当时却没有多想什么。时间差不多的时候,再拨过去,说在睡觉,再拨过去,说在洗澡。他在回避我?今天怎么啦?我有些犯懵。我搜肠刮肚地寻找着自己的不是,可就是没有。我战战兢兢地又一次拨通了电话,谢天谢地,这次总算听到了先生那熟悉的大嗓门:“你是不是明华?”其实,电话一通,我早已自报家门无数遍了,先生耳背,还在一个劲地问,我只得加强力度重复了几次。等他听明白了,竟忙不叠地给我打招呼解释起来,弄得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原来,我那天打电话的时候,先生有约有先了,北京来的专家组要上门征询先生的意见,因为有关一项专业评聘的名单中有我的名字,先生为了避嫌,居然一会儿推说“在睡觉”,一会儿“在洗澡”,一直等他们来了,谈好了,走了,才肯接我的电话。天晓得,所有这些,我事先可是一无所知啊!因为是长途电话,我也不便多说什么,赶紧告诉先生,准备在最近几天去他那儿一次,了解一些先生的过去以便动笔。哪知道,话还没讲完,电话那头又传来了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声音:“明华,你最近不要来,要来起码一个月以后。”我问他是否家中有事?还是要出差?答复都不是。只是一个劲地吱吱唔唔。我只觉得蹊跷,不便再问。我只好礼节性地讲了几句,准备挂电话,直到这时他才道出了原因:还是为了避嫌。因为北京方面关照在一个月内,这份名单还会有变化!先生的谨慎,让我除了感慨还是感慨。先生就是当今社会上那种已经十分稀有的、最老派的、最一板一眼的老实人。
  


  也许是张先生过去在文物商店属从商的性质,虽然鉴玉本事很大,又是首届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但80多岁的大专家,学生很多已是著名的教授、博导、研究员了,自己却连起码的专业职称都没有,很是不伦不类。有传张先生当时评不上职称是因为没有论文。是先生没有写作能力?绝对不是,这是天大的误会。先生有响当当的辅仁大学历史系的正宗学历,与瓷器大家冯先铭先生是同班同学,古文字学家王力是他的学长、挚友。按我的写作经验,只要拿先生的备课笔记稍加整理,就会是一部很吃香的畅销书。我曾旁敲侧击地问过他,他说我不会写出来发表的,倒不是我思想保守,因为这些经验、诀窍一旦公开,会让那些作假者、不法分子大发横财的,爱好者、收藏家会吃亏,有些国家单位也会遭受损失。所以,我只愿意口传身教国家文物部门的专业人员,外面社会上再高的酬劳我也不会去。先生的话是说到做到的,由他撰写或主编的《古玉浅说》《古代玉雕艺术》《斑斓璀璨――中国历代古玉纹饰图录》《中国古代玉器艺术》等,几乎全都不是公开出版物,但它们的可读性、可操作性,是那些装帧考究、富丽堂皇、充斥假货、误人子弟的出版物无法比拟的。1978年至1996年,他应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商店总店和全国各地文博单位的邀请,为本系统的业务人员传授技术达19年之久,面授学员2000多人。足迹踏遍了杭州、保定、北京、曲阜、广州、武汉、宁波、扬州、镇江以及东北三省的文博单位和大学的文博专业。1992年至1996年,国家文物局扬州培训中心举办“全国玉器鉴定提高班”,先生被聘为主讲教授,这是221个小时的长课,这对一位当时已经70多岁高龄的老人来说,需要多么坚强的毅力!确实,先生对培养学生可是尽心尽力的。我清楚地记得,我那一期学习班,因一位教师的缺席,张先生被足足增加了一星期的课程。他上午讲理论、经验,下午用玉器来演示,还经常在晚上加课,两个星期下来,终因劳累过度,咯血生病。每天一清早,我们还没有起床,走廊里便会传来一阵阵带着巨大回响的、令人心碎的咳嗽声。从张先生身上,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呕心沥血”四个字的真实内涵和震撼!令先生欣慰的是,自从1977年他在杭州大学首开玉器课,他的学生已有几千人,现在大都成了专业单位里玉器研究或经营方面的骨干。
  


  2004年,先生的职称问题惊动了中央,终于特批了一个研究馆员的名额。不过,先生早已是个退休的、不在岗位上的在职人员了,“正研”对他而言只是个意识形态的光环,直到他离开这个世界前,每月还只能领取可怜巴巴1000多元的退休金。当我每次来到先生小巷陋街上脏兮兮的家门口,爬过几级破旧冰冷的水泥楼梯,钻进仄小昏暗的二居室单元楼,心里总是产生许多不可言喻的、怪怪的、十分矛盾的感觉和词汇:“鉴玉大师”、“国宝”、“老好人”;“不公平”、“吃亏了”、“委屈了”……他同属于号称“中国‘第一古玩家族’”的张家,拿他与财运亨通、名声显赫的古玩巨商――张宗宪,商界巾帼、富甲一方的政坛名人――张永珍,高级工程师张永芳,古董富商张宗儒弟妹们比较,他的天资尤其聪颖,工作百倍勤奋,贡献特别巨大,到头来却是一生清贫。为什么?很难回答,可能是太过低调,可能是禀性耿直;可能是政策不健全,可能是我们对他关心不够……无论是什么原因,他的一系列作为应该是最好的回答,我想这应该是一位境界崇高,淡泊名利的明白人的自我追求。
  
  与先生的交往足足15年过去了。得益于先生的精心授业,得益于先生的人格熏陶,我和许多他的学生一样,在自己的岗位上,在研玉的专业上努力奋斗,力争用出色的成绩来向他汇报。2005年的一个大热天,当我双手捧上一部全面回顾中国玉器考古发现与研究成就的35万字著作《中国古玉》时,先生接连发出了几个“好”字,声音是颤抖的、激动的、高兴的。我从他湿润的眼眶中看出了他对自己多年的付出感到了欣慰。
  先生走了,他是坦然无憾的,可是我们从此再也见不到讲坛前这位循循善诱、和蔼可亲、满腹经纶的良师益友(请容忍我的没大没小)了,一想到这,止不住泪流满面。
  稀有玉人驾鹤远行,
  恩师的精神永垂不朽!
其他文献
方先生的稽山瑞草  张岱《陶庵梦忆》写兰雪茶:“日铸者,越王铸剑地也。茶味棱棱,有金石之气。欧阳永叔曰:‘两浙之茶,日铸第一。’王龟龄曰:‘龙山瑞草,日铸雪芽。’”  方先生的稽山茶园,就坐落在日铸岭即绍兴平水会稽山山脉。在稽东镇沿车竹线右转入横路岗,青山翠薇,蓝天高悬,山路弯多而陡峭。映山红照眼,紫藤树袅娜,山路风景怡人,原始得很,可谓云深不知处。约700米海拔左右,在人迹罕至的日铸岭所在会稽山
期刊
哭 嫂  在我的老家,“哭嫂”是一种职业。要是谁家里有了丧事,是一定要请戏班子来唱戏热闹一番的。戏班子很小,乐器倒不少,中西合璧,二胡琵琶、长号短号、笛、清箫还有铙钹铃鼓样样不缺,那些年纪颇大的演奏者都是些本地的吹拉弹唱高手,趁着农闲时节组织了这么一套班子,收入颇丰。因为在老家,丧事就跟喜事一样讲究,有长辈过世了,家里人都想把丧事办得隆重点,戏班子的酬劳也就水涨船高了。入殓的那天晚上,办丧事的院子
期刊
在中国当代艺术问题中,艺术和市场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不管是艺术家,艺术批评家,还是艺术理论家,对艺术市场是既爱又恨。他们既把艺术市场看成天使,认为它给艺术世界带来了福音;同时又把它看成是恶魔,它使艺术家们跟随市场的需求而泯灭自己的创造性,甚至投其所好,而失去自己的独立意识。事实上,这种对艺术市场又爱又恨的矛盾心理,既说明艺术市场确实具有天使与恶魔的两面性,同时也意味着对艺术市场
期刊
与存世数量有限的古董和艺术大师们的作品相比,中国当代艺术品因为原始价格低、升值速度快而成为了收藏市场时下的热点。中青年当代艺术家王广义、方力钧、岳敏君和张晓刚等四人,以其在艺术市场中的火爆程度,被称为备受追捧的当代艺术“F4”。从2004年以来,他们的作品已经从边缘而小众的市场层面迅速提升为引人注目的市场焦点,其作品的成交纪录在2005年已经突破百万元大关,更在2007年升涨到上千万元。油画的高价
期刊
我们回母校看看吧。这个提议在初中同学微群里引发一片喧哗。是啊,这么多年了,应该回母校看看了。  一晃就是二十三年,各自流散天涯,各自背井离乡。想当初,一班的泥伢子泥妹子从乡里的各个角落聚集在半坡之上。那时候,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没有理想,单纯的就是为读书而读书,对未来根本没有设想,唯一能想到的就是男同学将如父辈一样跟在牛屁股后犁地种田,女同学用背带背着孩子围着灶屋转圈圈。至于吃国家粮,洗干净泥腿上岸,
期刊
4月7日,香港苏富比第5次推出的中国当代艺术拍卖成交超过2.123亿元,这一成绩比去年秋拍的总成交额上涨了3000余万元(去年秋拍约为1.802亿元),比去年春拍上涨了7000余万元(去年秋拍约为1.4亿元)。以7128万元成交的徐悲鸿作品《放下你的鞭子》刷新了中国油画的世界拍卖纪录,刘野作品《沉船》也成为了其成交价最高的作品,打破了去年春拍该公司以392.624万元成交的《烟》。  对于林家如来
期刊
刘刚:市场将更趋理性    中国嘉德拍卖有限公司是中国大陆艺术品市场无可置疑的领袖,在诸多领域有筚路蓝缕的开拓之功,今日风头正健的油画雕塑即是苦心修来的正果,并在业界居先导地位,其业务主管的经营理念、市场判断和操作方式对市场有着巨大的影响。    人如其名。刘刚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孔武有力、坚韧果断,与艺术家颇有距离。而左耳佩饰的一只耳环,映衬出特立独行的艺术个性。曾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第四油画室的刘刚
期刊
在中国大陆艺术品拍卖市场上,油画雕塑板块经历了发轫期(1994至2001年)、成长期(2002至2004年)和价格高峰转折期(2004年底至今),逐渐形成以北京、香港为中心,纽约为重要观察点,台湾、上海、南京、杭州为区域中心的态势。至今仍是中央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的李峰,担任北京华辰拍卖公司油画部主管已两年多光景,对市场有着深刻而独到的见解。  “油画雕塑板块的飞涨态势在‘非典’结束后的2003年初
期刊
艺术经纪人的身份界定    艺术经纪人是艺术品市场流通过程中商业中介常见方式之一。简单来说,艺术经纪人就是艺术市场上为交易双方充当中介而收取佣金的商人。1995年10月26日,国家工商管理总局颁布《经纪人管理办法》第一章第二条中规定:“本办法所称经纪人,是指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在经济活动中,以收取佣金为目的,为促成他人交易而从事居间、行纪或者代理等经纪业务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按这一界定,画
期刊
一个人集智慧、美貌和富有于一身,自然引得众人艳羡。  第三届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获得的巨大成功,使得王一涵从幕后渐渐显现。王一涵履历非常简单,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油画研究生毕业,1998至2000年任教于安徽师范大学,2001年至2005年6月任北京索卡艺术中心总经理及艺术总监,同时于2002年初出任北京中艺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会监事,2005年7月至今担任中艺博文化传播公司法人代表及执行董事,负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