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之水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long_hongr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每当想起《三国演义》这首开篇词,总会使我怦然心动!岸经过风雨沧桑还是那岸,而水己不是昨日之水了。山色依旧青青,河水依旧长流,英雄当年的事业,则一去不复回返了。三千多年的孔夫子立在烟波浩渺的大河畔,望着滚滚东去的河水,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逝水与流光,飘忽不相待。不管你是年轻还是苍老,不管你是富有还是贫穷,不管你是欢乐还是忧愁,不管你是激情满怀还是心灰意冷,时光之水依然流淌在岁月之河。“一千五百年间事,只有滩声似旧时。”
  古往今来,有多少人面对红颜春花,夕阳衰草,暮云哀角,秋风边城,古原断鸿,发出古今茫茫之感。清末民初词人学者王国维大师晚年曾在《蝶恋花》一词中述出“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的慨叹。人渐老去,镜子里再也找不到年轻时候的“朱颜”,花谢了,纷纷从树枝上掉落下来,这些才最最是人世间所不可挽回的自然规律。生命的剥落,美好的流逝,年华的消磨,心性的改变,是人间留之不住的。晋朝大将军桓温北征,途经金城,看见他当年种的树都十围粗了,不禁慨叹道:“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条执枝,泫然流泪。“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升平旧事无人说,万叠青山但一川”。柳色照样青,山花照样开,明月照常有,而昔日那些美好的人和事,如今安在?“人生有情泪沾衣,江水江花岂终极。”“弦管变成山鸟弄,绮罗留作野花开,金舆玉辇无踪迹,风雨惟知长碧苔。”永远敌不过青春永在、生命长存的大自然。
  为何人偏要有如此痛苦的时间感呢?大概是美好纯洁的价值,因时间的无情践踏、剥损方显出更为美好、更令人珍惜吧。我常想,倘若人無时间感,也就无痛苦感,“争得便如岩下水,从他兴废自潺潺”,像大自然那样去对待一切,岂不是一种幸福?但人非草木,是有生命的,岂能无感知。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时间。生命是时间的一种存在,一种形式,一个部分。生命在时间里诞生,又在时间里度过,最终在时间里消亡。然而,真正的生命却是可以在时间中迸发出永恒的光芒。
  “一瞬可以永恒”。对于一些人一些事,最辉煌的或最暗淡的,最轻松的或最沉重的,最短暂的或最漫长的,最卑鄙的或最高尚的,都维系于决定于一瞬间。生命与岁月之河一起飘泊,一起流淌,只要生命不白白流失,哪怕是微弱细碎的涛声,哪怕是一闪即逝的飞花,都会令沧桑回眸者的心为之颤栗!
  我经常想起屈原的两句诗:“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每一次读都有一种时间的焦虑与紧张,给我以最强烈的惜时感,最高扬的生命壮烈之美。“朝”“夕”“坠露”“落英”,传达出时间刻刻逼进,即将错失的紧张感,正是生命力度的加强。“饮”“餐”则表明不甘其沉暮,不忍其美好随着时间流逝而沉落,是人生命的自我提举。屈原的时光体检是一种由悟入自身的有限而勇敢地直面永恒与无限的悲壮之美,而悲壮之美是由时光体检的紧张中振荡而出。
  时光之水在流逝。只要生命还在,就要与时光之水一起出发,一起奔波,唱响涛声,荡起浪花……
  白一帆/图
其他文献
不久前,在网上遇到了一位久别的好友,不曾想她撂过来的第一句话竟然是:真无聊啊。  我愕然。  什么叫无聊?我稍加斟酌后,感觉到此时此刻的我,不也是很无聊吗?十一假日,没有外出旅游项目,也没有麻局伺候,家里只有我自己,没人跟我探讨学术,也没人跟我扯皮聊天,这才想到打开电脑,浏览点什么,其实呢,也是为了打发时间。对啊,如果我顺着无聊的意思来品味我此时的状态,也许可以叫无聊吧。  但如果不是好友在QQ上
期刊
我的家乡在古老的关中平原,这里自古灌溉系统发达,盛产小麦、棉花,被誉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每年六、七月是家乡小麦成熟的季节,这个时候漫山遍野金灿灿、黄澄澄,麦浪滚滚,麦香飘飘。麦熟季节庄稼地里缺劳动力,于是就有人成群结队走乡到户,替人收割麦子,久而久之就有了专门以此为职业的人,这就叫做“麦客”。  记得我读初中的时候父亲就当上了麦客,每年夏收是父亲最辛劳的时候。有一年夏天,由于学校校舍亟待修缮
期刊
花了一个多星期,读完了李乐明的散文新著《世界低处的端详》。全书收录了85篇散文,分为四辑,作者在自序里的说,“四个板块,一是大地上的事情,二是城市生活的感悟,三是山村往事,四是煲了些老火汤”。这“老火汤”,其实也是山村往事,不过色泽更深沉,味道更醇厚而已。  这些文章,作者仅用了7个月时间写成。身为县委办主任,哪来的这么多功夫弄这些闲得压根儿看不出作者职业的文字?仅凭这,就让人对作者那份坚守、那股
期刊
我曾写过《以史为镜之反例》,本文再说一说日常生活中的反例。  反例一:因为没有戴头盔,所以没有被撞死。  几年前,我的两个同事在朋友家做了客,就带着浓浓的酒意跨上了同一辆摩托。朋友再三挽留,他们还是执意走了。半路上,摩托撞到沙土堆上。摩托撞成了什么样子,不说它了,只说人。两个人都有半个头钻进了沙土堆。当有人将他们拉起来时,见到他们身上的衣服被泥土磨破了多处,脸上腿上多处流血,眼眶里、耳朵中、鼻孔中
期刊
小事情往往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素质,看似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甚至可以决定一个人的终生大事。  嗓子里有痰,如鲠在喉,不吐不快,把痰吐到哪里,能充分体现一个人的修养和素质。一些人的随地吐痰大多是很随意的,不分場合,不分时间和地点,“噗”地一声吐出去,地上多了一块让人看着恶心的痰迹。我是一个天生体内少痰的人,因此无法理解那些随地吐痰人的行为,偶尔感冒了嗓子里有痰,我也会尽量忍着,吐到手纸上,扔进垃圾桶里。
期刊
《此心未歇最关情》系著名作家梁晓声最新面世的散文集,以魂牵梦萦般的家国情怀、温情细腻的艺术笔调,叙人间亲情友情,道时代沧桑巨变,油墨香里,氤氲着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坦诚真挚。  全书以“亲情回望”“那个年代的爱”“泪和光”为辑,从回忆自己的父母、兄长说起,用绻缱的文笔,怀着一腔似水柔情,热切讴歌着人世间至美的亲情。他谈家世,不遮不掩,辛酸也好,苦难也罢,从不粉饰漂白,完全是真性情的自然流露。许多家长里
期刊
旅游因为新鲜,所有见到的人事物,都难以忘却。风景也是。  记得到新西兰的时候,那个载我们观光的巴士司机淡淡地说,这里风景也不怎么样,但人人却都说美。  清澈干净的空气,让风中的花儿仿佛多了一层鲜亮的美感。呼吸的时候,花和草的香气,让眼前的風景增添一种愉悦清新的美好。但这却是当地人眼中的寻常景致,身为游客的人,因平日少见而为之惊艳。  对自己伸手能及的一切,皆不稀罕不珍惜,这原是人之常情。  难怪有
期刊
我在年少时也曾津津乐道林徽因的美貌、才情和那些令人唏嘘的情事,读过《莲灯微光里的梦——林徽因的一生》之后,我才真正懂得从内心仰视这位奇女子。  《莲灯微光里的梦——林徽因的一生》书名取自林徽因的诗《莲灯》:“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莲花/正中擎出一支点亮的蜡/荧荧虽则单是那一剪光/我也要它骄傲的捧出辉煌……”作者陈学勇是国内知名的林徽因研究专家,这部传记采取以人物、地点、事件为切入角度的方式,为读者展现了
期刊
“世界無烟日”读《我给烟民开药方》(《杂文月刊》2016年6月上),作者烟龄35年,面对“烟肺”有“五雷轰顶”的震撼,敬佩作者戒烟的决心和毅力,更觉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要求烟盒上标警示图的必要。这个药方如能奏效,功比天高。中国烟民超过3.5亿,吸二手烟者高达5.4亿,受烟害者8.9亿人,占总人口65%!中国人口不到世界人口1/5(18.84%),中国吸烟者却占世界吸烟人口的1/3,我们
期刊
读《杂文月刊》2016年第3期(上),感觉一股批评清风迎面扑来。《板起脸来批评》是一篇批评方法论,颠覆流于形式、“有话好好說”的批评,提倡不讲“艺术”的批评。打铁还得自身硬,批评者守持刚正并在调查研究、反复核实的基础上拿事实说话,才可以板起脸来批评,从而达到澄清事实本源、“移不正之风,易流遁之俗”的目的。  时下有些批评家蜕变为“表扬家”“总结家”或“宣传家”,于是真诚、善意而锐利的批评就显得特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