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formation1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强调创新思维,就是让教师指导学生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探索新的方式和方法处理问题。本文结合创造性思维的概念和特点,谈谈小学语文阅读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策略。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创造性思维 思维方式
  阅读教学在我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会语言知识,更要培养独立思考、创造性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现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应试”的大背景下依旧是简单而被动的,即教师侧重于词句和文章内容的讲解,而缺乏对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挖掘。这就要求广大语文教师积极探索创新思维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一、创造性思维的概念和意义
  创造性思维指的是人们在遇到问题时,同时运用感知、记忆、推理、联想、思考等多种能力,然后多角度、多结构、多层次地思考问题,最后通过探索与创新得出与别人与众不同的答案。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思维和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养成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的关键时期,在小学阶段强调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对学生未来的升学、就业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促进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体现了新课标的本质要求,是对“以学生为主体”理念的具体化,应该引起全体语文教师的高度关注。
  二、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一)新颖性
  创造性思维一般都是十分新颖的,是一般人不会想到的,甚至是一般人不能理解的,需要时间去慢慢验证其正确性。
  (二)灵活性
  创造性思维要求跳出陈旧思维,思考者是在自身思想上随意去创新遐想,具有十足的灵活性。
  (三)评判性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与传统思想作斗争的思维。思考者需要敢于打破常规,不断摸索,并敢于批判前人的成果。
  三、小学语文阅读中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
  (一)运用小组合作模式
  在阅读教学中,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对于学生思维培养优点颇多。因为在阅读中,每个人的感受都不同,让学生通过小组学习模式去充分交流,不仅可以营造轻松活跃的学习气氛,也让学生通过交流分享心得,让学生打开思维,并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
  (二)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研究表明,人在压抑的环境下思维能力会受到限制,而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可以极大的激发思维的活跃性,使思考能力得到最大的解放,从而引导出创造性思维。因此想要在小学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要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
  (三)善于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看待问题
  创造性思维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思维的发散性,但是由于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普遍缺乏的就是发散性思维。大多数学生看待问题片面,对于问题的思考比较浅显。为了打开学生的思想束缚,教师在学生的问题设置环节要多设问开放性的问题,摆脱“标准型”答案束缚,让学生有自我的思考空间,并在问题环节对学生加正确引导,逐渐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通过这一案例我们可以发现,利用学生看似没有价值的问题来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既鼓励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训练了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培养小学生在语文阅读中的创造性思维,是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的必然选择,是学生素质整体性发展和能力针对性提高的客观需要。创新不能仅仅是一句空话,教师应不断努力探索,将创新思维真正融入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中去。
  【参考文献】
  【1】曹明海,潘庆玉.语文教育思想论【M】.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2
  【2】韩雪屏.语文教育的心理学原理【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3】于漪.现代教师学概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其他文献
【摘 要】  职业教育是我国四大教育平行板块之一,顺应新的时代潮流,中职教育越来越趋向于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根据最新《中职语文课程标准》,中职语文课程的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促进综合能力的形成,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因此,中职语文的教学改革应该是朝着构建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语文教学体系,微课程的开发和运用为中职语文的教学注入了全新的元素,极大的提高了语文教学的
【摘 要】  作文开头是教师批改和读者阅读过程中首先接触的部分。初中作文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就必须从提高学生的作文开头的写作技巧出发:适当应用题记;合理设置悬念;巧用修辞手法。  【关键词】  初中 作文 开头技巧  作文开头讲究“虎头豹尾”,好的开头是作文成功的一大半。主要是因为作文开头决定了阅读者是否愿意继续阅读,好的开头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认真阅读作文领略文中的思想感情,而不知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萧红和夏加尔一个善于写,一个擅长画,但他们却因相似的情感经历和敏感的艺术感知力而在创作上呈现出惊人的相似。浓浓的乡愁、破碎的人物、充满诗意的艺术风格就像三条看不见的
莫言的作品在众多方面显示出存在主义的特点和倾向,从存在主义的角度解读莫言的文学创作,揭示莫言作品中由人物的不自由处境以及对这种不自由处境的抗争,传达了孤独虚无、焦虑痛
从教十余年,我一直无法忘记那位叫苗的学生。  “小豆芽”是我心里给苗取的绰号。苗的个子矮小,头却很大。这跟他有着比较严重的癫痫病有关系。由于经常服药,苗的语言和动作发育变得迟缓,面相也有些变化。但实际上,这个孩子的情商很高,很有礼貌,心里也有很多想法,只不过表达不出来。  每次上课铃响后,最后一个进教室的学生一定是苗。“报……告……”每次,苗总是很礼貌地大声喊着,也不顾其他学生的哄堂大笑,慢吞吞地
所谓优质课堂,并不在于教师教授过程的精彩,更多的在于学生学习成果的优质和学习过程的情态。因此,本文提出要在契合需求中激发“想读”的动力、在遵循规律中形成“会读”智
本文是基于对《艾米丽·迪金森诗选》拜读后的所感而写。通过对生前默默无闻的女诗人的生活经历,语言特征,创作思想的理解和感悟,以及诗人诗作的时代影响力。浅谈沉默的品格对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