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典名著误译多
泰戈尔是一个显例,他的诗译成中文后,被收入语文课本中,但国人只将它们视为启蒙读物。因为从译文看,用语过于妩媚,与“东方诗哲”的称号怎么也对不上号。
只看旧译本,会觉得泰戈尔是一位“语言委婉、辞藻华丽、带有女性气质的诗人”。直到读到泰戈尔诗的原文,诗人伊沙才发现,我们一直在膜拜的,竟是“山寨”泰戈尔。伊沙说:“其实,泰戈尔的诗和他的形象很般配,刚猛、潇洒且思想深沉。”
伊沙把自己的发现放到网上后,却引来网友们的围攻,其中绝大多数是谩骂。伊沙说:“大家说来说去就一个意思:你怎么敢和著名作家比?”
在伊沙之后,冯唐也重译了泰戈尔的诗,其中几首措词欠雅致,亦遭到网友围攻,网友称冯译本是“强行把泰戈尔降低成北京胡同小混混、小流氓的身份”。出版方以“对泰戈尔作品的读者形成了冒犯”为由,将市场上的冯译本全部收回。
诗人多多曾说,大量外国名诗在译成中文时,存有误译,许多中国读者将误译当成高明之处,加以模仿。而伊沙认为,朦胧诗便是“错上加错”的产物。正是在这个被扭曲的“学习—模仿—创造”过程中,误译成了正统,许多读者自觉地去捍卫名家误译,甚至没意识到误译的存在。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读者说:“当年读中文系时,看过很多狄更斯的小说,始终不喜欢他,直到毕业后读原著,才发现狄更斯的文笔很像老舍,一下就被迷住了。直到那时,我才意识到,误译竟如此可怕。”
学术著作误译多更可怕
“其实,相比于外国小说中的误译,外国社科学术著作中的误译要严重得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甲骨文工作室主任董风云说。
让董风云惊讶的是,很多“看上去专业”的人,译稿却常常不过关。
董风云说:“特别是一些名牌大学的老师,有的人还是研究语言学的,语言却不过关。他们常年从事相关工作,对翻译已失去热情,结果是干了专业,专业度却不够。倒是一些业余爱好者,因为对相关领域感兴趣,做得反而更好。比如陆大鹏,他也不是学西方历史的,却成了‘金牌译者’。”
“在今天,做翻译一定要有热情,因为回报太低了。”董风云说,如今“甲骨文”选译者,重点考察他是否对作品有极大兴趣,有兴趣,外语方面哪怕差一點,也可以使用,因为“英文底子查得出来,中文底子却很难查”。
英语水平,年轻一代不如老一代
专业人员不专业,著名翻译家胡志挥曾多次撰文批评这一现象。去年4月,记者拜访胡志挥先生时,他表示:“我希望媒体能多呼吁一下,因为翻译事业已到这几十年来的最低谷,不仅没与社会进步保持同步,反而有所退步。”
对胡志挥的观点,翻译家胥弋表示赞同:“即使在抗战时期,条件那么艰苦,在西南联大图书馆中依然能看到最新一期的美国、法国文学期刊,学生可以自由阅览。听说现在清华大学一些专业的课本也不再译成中文,我觉得这很对,将大大减少今后学术翻译中的问题。”
媒体人、译者宋晨希表示,翻译不只体现译者的外语水平,更体现其中文水准。一次,他偶然读到鲁迅先生翻译的蕗谷虹儿诗,宋晨希说:“太传神了,我和同学感慨了一晚上,真不知道鲁迅怎么想出来的。”
董风云认为:“年轻一代从事商务翻译,问题不大,但在学术翻译、文学翻译上,确实不如老一代,这一问题可能会长期存在,短期内无法解决。毕竟从整体看,原创尚未得到更大的尊重,翻译则更不行。”
(摘自《北京青年报》)
泰戈尔是一个显例,他的诗译成中文后,被收入语文课本中,但国人只将它们视为启蒙读物。因为从译文看,用语过于妩媚,与“东方诗哲”的称号怎么也对不上号。
只看旧译本,会觉得泰戈尔是一位“语言委婉、辞藻华丽、带有女性气质的诗人”。直到读到泰戈尔诗的原文,诗人伊沙才发现,我们一直在膜拜的,竟是“山寨”泰戈尔。伊沙说:“其实,泰戈尔的诗和他的形象很般配,刚猛、潇洒且思想深沉。”
伊沙把自己的发现放到网上后,却引来网友们的围攻,其中绝大多数是谩骂。伊沙说:“大家说来说去就一个意思:你怎么敢和著名作家比?”
在伊沙之后,冯唐也重译了泰戈尔的诗,其中几首措词欠雅致,亦遭到网友围攻,网友称冯译本是“强行把泰戈尔降低成北京胡同小混混、小流氓的身份”。出版方以“对泰戈尔作品的读者形成了冒犯”为由,将市场上的冯译本全部收回。
诗人多多曾说,大量外国名诗在译成中文时,存有误译,许多中国读者将误译当成高明之处,加以模仿。而伊沙认为,朦胧诗便是“错上加错”的产物。正是在这个被扭曲的“学习—模仿—创造”过程中,误译成了正统,许多读者自觉地去捍卫名家误译,甚至没意识到误译的存在。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读者说:“当年读中文系时,看过很多狄更斯的小说,始终不喜欢他,直到毕业后读原著,才发现狄更斯的文笔很像老舍,一下就被迷住了。直到那时,我才意识到,误译竟如此可怕。”
学术著作误译多更可怕
“其实,相比于外国小说中的误译,外国社科学术著作中的误译要严重得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甲骨文工作室主任董风云说。
让董风云惊讶的是,很多“看上去专业”的人,译稿却常常不过关。
董风云说:“特别是一些名牌大学的老师,有的人还是研究语言学的,语言却不过关。他们常年从事相关工作,对翻译已失去热情,结果是干了专业,专业度却不够。倒是一些业余爱好者,因为对相关领域感兴趣,做得反而更好。比如陆大鹏,他也不是学西方历史的,却成了‘金牌译者’。”
“在今天,做翻译一定要有热情,因为回报太低了。”董风云说,如今“甲骨文”选译者,重点考察他是否对作品有极大兴趣,有兴趣,外语方面哪怕差一點,也可以使用,因为“英文底子查得出来,中文底子却很难查”。
英语水平,年轻一代不如老一代
专业人员不专业,著名翻译家胡志挥曾多次撰文批评这一现象。去年4月,记者拜访胡志挥先生时,他表示:“我希望媒体能多呼吁一下,因为翻译事业已到这几十年来的最低谷,不仅没与社会进步保持同步,反而有所退步。”
对胡志挥的观点,翻译家胥弋表示赞同:“即使在抗战时期,条件那么艰苦,在西南联大图书馆中依然能看到最新一期的美国、法国文学期刊,学生可以自由阅览。听说现在清华大学一些专业的课本也不再译成中文,我觉得这很对,将大大减少今后学术翻译中的问题。”
媒体人、译者宋晨希表示,翻译不只体现译者的外语水平,更体现其中文水准。一次,他偶然读到鲁迅先生翻译的蕗谷虹儿诗,宋晨希说:“太传神了,我和同学感慨了一晚上,真不知道鲁迅怎么想出来的。”
董风云认为:“年轻一代从事商务翻译,问题不大,但在学术翻译、文学翻译上,确实不如老一代,这一问题可能会长期存在,短期内无法解决。毕竟从整体看,原创尚未得到更大的尊重,翻译则更不行。”
(摘自《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