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学习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同时语文还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对于语文这一学科的学习,不仅要靠教师课堂上的精心讲解而且还需要学生长期的积累。这些积累很大程度上都是通过阅读进行的,比如语言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小学时期是学生打好基础的关键时期,阅读则是学好语文这一学科必不可少的步骤。因此笔者根据多年教授小学语文的经验就小学生应如何学会阅读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 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1-0156-01
语文是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章或语言文化的简称,其本意是语言文字。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口头语言表达随意让人能清楚了解,而书面语则需要通过阅读深入了解。一般认为语文学习包括听、说、读、写、译、编等,阅读作为学习语文中不可缺少的一步显得尤为重要。语文作为我国教育的基础学科同时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而阅读又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学好阅读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其他学科的内容,为学好其他学科打下坚实基础。小学是学生打基础的好时期,因此学好阅读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尤为重要。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阅读的基本原则是“整体-部分-整体”。当阅读一篇文章时,首先要着眼于文章整体,立足全局,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让学生对这篇文章有初步的认识,拟定结构化知识框架。如果学生缺少对于整体的了解,教师上去就进行分析,其结果可能变成老师在台上侃侃而谈,学生在下面不知所云。因此需要学生初读文章,把握文章整体。首先刚开始阅读要对文章内容有大致的了解,这有助于帮助学生进入状态,其次可以对文章中各段落内容有初步认识。
例如在讲解《顶碗少年》这篇文章前,教师可先让学生课下阅读课文。通过初步阅读,使学生了解到这篇文章共有几个自然段,文章中出现了哪些人物,发生了什么事件以及该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让学生对于文篇文章有个初步的认识,并且在学生初读文章时,让其将不会的生字和生词用字典进行查阅,授课时再对这些字词进行进一步讲解以此加深学生印象。做到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精读理解,品味感悟
阅读是循环往复的过程,这种循环就是人们常说的精读。该阶段为阅读教学基本模式中的“合作探究,解读文本”。该阶段是在初读课文,把握文章整体的基础上,抓住文章重点章节,进一步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重点以及内容。赏析品味既方便学生享受文字魅力,又方便学生发现和总结优美语句,以及学会如何表达感情,为以后写作打下坚实基础。赏析时内容不能死板,要释放学生天性,要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创造力,让学生提起兴趣,主动思考。可能同学之间对待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看法,但是就像一百个人心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只要他们认为美的地方,并能品味出其中的美好就是正确的。
例如在讲授《顶碗少年》这篇文章时,教师可提出“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让学生围绕这个话题展开讨论,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究。讨论完成后,教师挑选几组进行阐述,再让学生选出自己认为较好的一组,为什么选这组,要让学生主动思考,要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但有些地方需要教师进行讲解,例如什么是正面描写?什么是侧面描写?这样描写的目的?等等。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对于学生自己喜欢的句子可以背一背,或摘抄下来,积累语言为写作打基础。
3.课外阅读,加深运用
课外阅读可以陶冶情操,提升文化素养。课内阅读和教学毕竟有限,为了学生能拓展自身知识面,和应对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必须进行课外阅读。课外阅读不仅可以陶冶情操,提升素养,开阔视野。更重要的是课外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水平。课外阅读是语言文学的拓展和延伸是提升阅读能为必不可少的一点。课内阅读对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能力有限,如果没有课外阅读辅助只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如果有课外阅读训练,则对于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课外阅读可以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使学生具备广阔的知识眼界,背景和能力。并且学生还可把广泛阅读积累的优美词、句、描写手法等,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和写作中去。这样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语文能力。正如吕叔湘先生说的:“语文水平好的学生,你如果问他们如何学习语文的,他们大部分都会说这是得益于课外阅读”可见课外阅读对于学好语文这一学科的重要性,所以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综上所述,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自身体验的过程;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情操,提升自我修养的过程;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定、评价和探索文章的过程。小学是学生认识世界的关键时期,而阅读能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这个世界,了解这个世界,融入这个世界。在这一重要时期,需要教师教授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首先整体阅读其次精细阅读,最后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参考文献
[1]李海玲.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意识[J].读写算:教师版,2017(17):92-93
[2]徐艳.浅谈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學周刊,2015.206(1):172-173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 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1-0156-01
语文是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章或语言文化的简称,其本意是语言文字。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口头语言表达随意让人能清楚了解,而书面语则需要通过阅读深入了解。一般认为语文学习包括听、说、读、写、译、编等,阅读作为学习语文中不可缺少的一步显得尤为重要。语文作为我国教育的基础学科同时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而阅读又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学好阅读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其他学科的内容,为学好其他学科打下坚实基础。小学是学生打基础的好时期,因此学好阅读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尤为重要。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阅读的基本原则是“整体-部分-整体”。当阅读一篇文章时,首先要着眼于文章整体,立足全局,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让学生对这篇文章有初步的认识,拟定结构化知识框架。如果学生缺少对于整体的了解,教师上去就进行分析,其结果可能变成老师在台上侃侃而谈,学生在下面不知所云。因此需要学生初读文章,把握文章整体。首先刚开始阅读要对文章内容有大致的了解,这有助于帮助学生进入状态,其次可以对文章中各段落内容有初步认识。
例如在讲解《顶碗少年》这篇文章前,教师可先让学生课下阅读课文。通过初步阅读,使学生了解到这篇文章共有几个自然段,文章中出现了哪些人物,发生了什么事件以及该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让学生对于文篇文章有个初步的认识,并且在学生初读文章时,让其将不会的生字和生词用字典进行查阅,授课时再对这些字词进行进一步讲解以此加深学生印象。做到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精读理解,品味感悟
阅读是循环往复的过程,这种循环就是人们常说的精读。该阶段为阅读教学基本模式中的“合作探究,解读文本”。该阶段是在初读课文,把握文章整体的基础上,抓住文章重点章节,进一步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重点以及内容。赏析品味既方便学生享受文字魅力,又方便学生发现和总结优美语句,以及学会如何表达感情,为以后写作打下坚实基础。赏析时内容不能死板,要释放学生天性,要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创造力,让学生提起兴趣,主动思考。可能同学之间对待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看法,但是就像一百个人心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只要他们认为美的地方,并能品味出其中的美好就是正确的。
例如在讲授《顶碗少年》这篇文章时,教师可提出“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让学生围绕这个话题展开讨论,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究。讨论完成后,教师挑选几组进行阐述,再让学生选出自己认为较好的一组,为什么选这组,要让学生主动思考,要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但有些地方需要教师进行讲解,例如什么是正面描写?什么是侧面描写?这样描写的目的?等等。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对于学生自己喜欢的句子可以背一背,或摘抄下来,积累语言为写作打基础。
3.课外阅读,加深运用
课外阅读可以陶冶情操,提升文化素养。课内阅读和教学毕竟有限,为了学生能拓展自身知识面,和应对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必须进行课外阅读。课外阅读不仅可以陶冶情操,提升素养,开阔视野。更重要的是课外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水平。课外阅读是语言文学的拓展和延伸是提升阅读能为必不可少的一点。课内阅读对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能力有限,如果没有课外阅读辅助只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如果有课外阅读训练,则对于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课外阅读可以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使学生具备广阔的知识眼界,背景和能力。并且学生还可把广泛阅读积累的优美词、句、描写手法等,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和写作中去。这样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语文能力。正如吕叔湘先生说的:“语文水平好的学生,你如果问他们如何学习语文的,他们大部分都会说这是得益于课外阅读”可见课外阅读对于学好语文这一学科的重要性,所以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综上所述,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自身体验的过程;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情操,提升自我修养的过程;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定、评价和探索文章的过程。小学是学生认识世界的关键时期,而阅读能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这个世界,了解这个世界,融入这个世界。在这一重要时期,需要教师教授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首先整体阅读其次精细阅读,最后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参考文献
[1]李海玲.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意识[J].读写算:教师版,2017(17):92-93
[2]徐艳.浅谈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學周刊,2015.206(1):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