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味记忆总是伴随我们一起成长,让我们记忆最深的也许多是节庆中的美味。海南菜很多菜肴与节庆文化联系较为密切,也因为是节庆,人们往往把关好的愿望寓寄于其中,让我们在吃到关味的同时,还获得了祝福,此时的心情总是快乐无比与充满了期待。
团圆和美的定安菜包饭
在大年春节时,定安古镇人家最喜欢吃菜包饭。做菜包饭的历史渊源久远,追溯到有文字记载的是在清代,算来应有150多年历史了。
清末拔贡生莫家桐曾在《定安乡土志》里有“正月初三赤口吃菜包饭”的记载。正月初三吃菜包饭为定安民间习俗,意为一家团圆和美过日子,还有“齐心协力、拢住家财不流失”之说。
制作菜包饭,先要煮好干饭,凉后最好能散开分粒;接着洗净生菜滤干备用;将剁得细碎的鱿鱼、鸡丝、腊肠、酸菜、韭菜、四季豆、青蒜和鲜藠分别倒进热锅里,炒至香味溢出,和松软的米饭一起搅拌成色彩斑斓的什锦饭。吃时可选用你喜爱的酱料如虾酱、辣椒酱或什锦酱抹在生菜叶上,趁热把饭打进菜叶里,用手拢成团捧着吃。
菜包饭在定城及邻近村庄十分流行。很多人欣赏这种吃法原汁原味的野性。
现时喜爱菜包饭的不仅是定城人,不少外地人也喜爱上了这种吃法,定城一些聪明的饭店及时抓住这一商机,相继推出菜包饭,竟也生意兴隆。昔日的土味一不留神登上了大雅之堂,也算是实至名归了。定城80多岁的莫忠雄老人深有感触地说,‘菜包饭’从小吃到大,每次吃来还是那么回味悠长。(选自王姹《菜包饭原汁原味野性浓》)
博得好彩头的文昌“头盘菜”
在海南文昌市的大小节日中,如某某人结婚,某某叔伯生日,或儿孙满月周岁,远方亲戚朋友归来宴请等,都会有一道菜名叫“全家福”,又称“头盘菜”。顾名思义,酒席上第一道菜,可见当地人们对这道菜的重视。
在文昌地区婚庆宴席好坏,头盘菜是很关键,厨师手艺也可略见一斑。往往厨师总是要下很多功夫来准备这道菜,当客人坐定,首先上桌的就是“头盘菜”,意愿博得好彩头。又称“全家福”,寓意着十全十美,六六大顺,家庭和睦,幸福美满。
做头盘菜的原料往往多达十几二十种,这些原料会因气候、季节、地域而有些许差异,但主旨是不会变化的:食材主要以本土特色,荤素结合,营养美味,色彩搭配美观,做到了色香味俱全。
传统的头盘菜一般包括干虾米、干鱿鱼、猪瘦肉、干猪皮、红萝卜、冬菇、木耳、洋葱、西芹、香肠、腐竹、葫芦瓜、干金针菇、小葱、新鲜茶树菇、青椒等。如今,随着生活习惯和人们口味的改变,传统头盘菜也在不断地创新,原料中加入新的元素,比如新鲜虾仁、新鲜金针菇、新鲜猪肚等。
每当有婚庆宴席时,厨师或家里的厨娘就得早早起来准备头盘菜的原料,准备这些材料也要花费上不少时间与精力。先将干虾米、干鱿鱼、冬菇、木耳等干货用热水提前泡发,红萝卜和葫芦瓜用刨子刨成丝,小葱切段,香肠切薄片,西芹、腐竹、猪瘦肉、洋葱等切成小细条。这样炒出的头盘菜才能让人松软适中,可口好吃,色彩搭配赏心悦目。
祝福满满的海南斋菜煲
海南人都应吃过斋菜煲,特别是每逢大年初一,琼北地区的海南家庭都会吃斋,久而久之,成为了海南地道的名菜之一。
斋菜,原为道家、佛家烹任的以三菇六耳、瓜果蔬茹及豆制品为主的素食菜肴,斋菜的最大特点是不使用动物性原料。就连某些植物性原料,如大蒜、坡芹、咸菜等也在禁用之列,故又称“寺院菜”、“素菜”。
以往,琼北的海口和琼山地区是海南佛教胜地,因受宗教文化的影响,传统习俗每逢农历大年初一,家家户户必吃“斋”。其次为元月初九,也普遍“拜神”吃斋。海南斋菜煲装煲整齐,色泽分明,菜质润滑、爽脆,气味香鲜,诱人食欲,经常食用,有益身心健康。近年来,由于素菜具有的养生功效和独特口味,进入饮食市场,大受消费者欢迎。
海南斋菜煲用料丰富,达二十多种,且每种都蕴函寓意。
荞头,荞与海南方言的较谐音,寓意较别人强,比别人厉害。也有文章说是茄子;茨菇,海南方言除旧的谐音,辞旧迎新之意;
发菜,寓意发财,财源滚滚日进斗金;
甜菜,甜甜蜜蜜,生活美满;
水芹,勤劳肯干;
青蒜,能说会算;
刺粉,粉丝的一种。寓意细水常流,会持家兴业;
金针,即黄花菜,寓意有财,家底殷实;
木耳,海南话称猫耳。俚语云:耳猫猫(耳皱皱),听母话;
甜竹,即腐竹,寓意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黄豆干,条状、染成黄色的豆腐。寓意财富满满;
花生,长生果,祝福家人健康长寿。
团圆和美的定安菜包饭
在大年春节时,定安古镇人家最喜欢吃菜包饭。做菜包饭的历史渊源久远,追溯到有文字记载的是在清代,算来应有150多年历史了。
清末拔贡生莫家桐曾在《定安乡土志》里有“正月初三赤口吃菜包饭”的记载。正月初三吃菜包饭为定安民间习俗,意为一家团圆和美过日子,还有“齐心协力、拢住家财不流失”之说。
制作菜包饭,先要煮好干饭,凉后最好能散开分粒;接着洗净生菜滤干备用;将剁得细碎的鱿鱼、鸡丝、腊肠、酸菜、韭菜、四季豆、青蒜和鲜藠分别倒进热锅里,炒至香味溢出,和松软的米饭一起搅拌成色彩斑斓的什锦饭。吃时可选用你喜爱的酱料如虾酱、辣椒酱或什锦酱抹在生菜叶上,趁热把饭打进菜叶里,用手拢成团捧着吃。
菜包饭在定城及邻近村庄十分流行。很多人欣赏这种吃法原汁原味的野性。
现时喜爱菜包饭的不仅是定城人,不少外地人也喜爱上了这种吃法,定城一些聪明的饭店及时抓住这一商机,相继推出菜包饭,竟也生意兴隆。昔日的土味一不留神登上了大雅之堂,也算是实至名归了。定城80多岁的莫忠雄老人深有感触地说,‘菜包饭’从小吃到大,每次吃来还是那么回味悠长。(选自王姹《菜包饭原汁原味野性浓》)
博得好彩头的文昌“头盘菜”
在海南文昌市的大小节日中,如某某人结婚,某某叔伯生日,或儿孙满月周岁,远方亲戚朋友归来宴请等,都会有一道菜名叫“全家福”,又称“头盘菜”。顾名思义,酒席上第一道菜,可见当地人们对这道菜的重视。
在文昌地区婚庆宴席好坏,头盘菜是很关键,厨师手艺也可略见一斑。往往厨师总是要下很多功夫来准备这道菜,当客人坐定,首先上桌的就是“头盘菜”,意愿博得好彩头。又称“全家福”,寓意着十全十美,六六大顺,家庭和睦,幸福美满。
做头盘菜的原料往往多达十几二十种,这些原料会因气候、季节、地域而有些许差异,但主旨是不会变化的:食材主要以本土特色,荤素结合,营养美味,色彩搭配美观,做到了色香味俱全。
传统的头盘菜一般包括干虾米、干鱿鱼、猪瘦肉、干猪皮、红萝卜、冬菇、木耳、洋葱、西芹、香肠、腐竹、葫芦瓜、干金针菇、小葱、新鲜茶树菇、青椒等。如今,随着生活习惯和人们口味的改变,传统头盘菜也在不断地创新,原料中加入新的元素,比如新鲜虾仁、新鲜金针菇、新鲜猪肚等。
每当有婚庆宴席时,厨师或家里的厨娘就得早早起来准备头盘菜的原料,准备这些材料也要花费上不少时间与精力。先将干虾米、干鱿鱼、冬菇、木耳等干货用热水提前泡发,红萝卜和葫芦瓜用刨子刨成丝,小葱切段,香肠切薄片,西芹、腐竹、猪瘦肉、洋葱等切成小细条。这样炒出的头盘菜才能让人松软适中,可口好吃,色彩搭配赏心悦目。
祝福满满的海南斋菜煲
海南人都应吃过斋菜煲,特别是每逢大年初一,琼北地区的海南家庭都会吃斋,久而久之,成为了海南地道的名菜之一。
斋菜,原为道家、佛家烹任的以三菇六耳、瓜果蔬茹及豆制品为主的素食菜肴,斋菜的最大特点是不使用动物性原料。就连某些植物性原料,如大蒜、坡芹、咸菜等也在禁用之列,故又称“寺院菜”、“素菜”。
以往,琼北的海口和琼山地区是海南佛教胜地,因受宗教文化的影响,传统习俗每逢农历大年初一,家家户户必吃“斋”。其次为元月初九,也普遍“拜神”吃斋。海南斋菜煲装煲整齐,色泽分明,菜质润滑、爽脆,气味香鲜,诱人食欲,经常食用,有益身心健康。近年来,由于素菜具有的养生功效和独特口味,进入饮食市场,大受消费者欢迎。
海南斋菜煲用料丰富,达二十多种,且每种都蕴函寓意。
荞头,荞与海南方言的较谐音,寓意较别人强,比别人厉害。也有文章说是茄子;茨菇,海南方言除旧的谐音,辞旧迎新之意;
发菜,寓意发财,财源滚滚日进斗金;
甜菜,甜甜蜜蜜,生活美满;
水芹,勤劳肯干;
青蒜,能说会算;
刺粉,粉丝的一种。寓意细水常流,会持家兴业;
金针,即黄花菜,寓意有财,家底殷实;
木耳,海南话称猫耳。俚语云:耳猫猫(耳皱皱),听母话;
甜竹,即腐竹,寓意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黄豆干,条状、染成黄色的豆腐。寓意财富满满;
花生,长生果,祝福家人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