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美育与家庭音乐教育

来源 :幸福家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zcm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12岁是美育和家庭教育发挥重要作用的阶段。音乐教育是儿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在音乐教育体系中,音乐美育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除了学校的课程教育,家庭音乐教育对儿童音乐美育的作用也不容忽视。近年来家庭音乐教育逐渐趋化为带有严重功利性的教育,这样的教育形式严重违背了音乐教育的初衷,让儿童在学习音乐时过分功利化、机械化,忽略了学生对音乐本身的兴趣,从而导致了当前音乐教育事业发展进程的缓慢。
  在当今倡导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音乐教育不只是教授给学生基础的乐理知识,更注重发挥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即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探讨了音乐美育对儿童成长的意义,并对家庭音乐教育中美育的缺失现状进行了分析,旨在深化家庭音乐教育中的美育观念,为儿童音乐素养的提高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音乐美育对学生的成长意义


  吴冠中先生曾说过:“中国的文盲已经不多了,但美盲却不少。”音乐美育不仅能陶冶人的情操,还能发散人的思维,让人的心灵和智慧获得启发。音乐美育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健全的人格,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音乐中包含了无限的想象,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道理,是传达美、发扬美的载体,学生可以通过学习音乐开阔自己的视野,提高自我的认知,用美的眼光去审视一切问题。因此,不管是学校音乐教育还是家庭音乐教育,都应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让学生从内心热爱音乐,同时还要尊重学生的想法,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家庭音乐教育中美育的缺失


  近年来,很多家长会给自己的孩子报课余培训班,比如美术、音乐、围棋、书法等等,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课余时间。部分家长不顾孩子的个人喜好和意愿,將学习音乐当作孩子必须完成的任务,把考级、参加比赛当作是孩子必须达成的目标。还有一些家长过度关注孩子音乐学习的成绩,关心孩子是否能得到更多的荣誉,无形中给孩子增加了许多压力,导致很多孩子对学习音乐产生了抗拒心理,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这种音乐教育的理念和方式不仅无法达到音乐教育的目的,反而会让孩子失去学习音乐的乐趣,感受不到音乐真正的魅力。
  对于3~12岁的儿童,音乐美的教育才应该是他们学习的重点。机械、功利性地学习音乐,只会让儿童变成学习的机器,感受不到音乐中的美,忽略了音乐学习的本质。这种本末倒置的音乐教育,会打消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失去对音乐世界的美好向往。
  儿童阶段的音乐美育需要家庭的支持,要求家庭教育秉持正确的音乐教育观念。家庭音乐教育与音乐美育,两者应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因此,在家庭音乐教育中,家长应让孩子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获得快乐,体验学习音乐带来的乐趣,感受音乐中的美,从而开阔孩子的眼界,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这才是音乐教育的目的与本质。家庭音乐教育是孩子音乐美育的第一课堂,因此,家长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孩子的音乐学习方向及孩子对音乐的态度。
  家庭音乐教育应构建正确的教育理念,明白音乐的本质是给人带来快乐和美的享受,家长应将孩子的兴趣和意愿放在音乐教育的首位,重视孩子在音乐学习中获得的体验。不可否认,功利性的音乐教育形式可以为学生带来学习的目标和动力,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孩子成就感,同时也是家长检验孩子学习成果最直接的方式,但真正检验孩子音乐学习成果的,还是要看孩子是否明白音乐美的本质,能否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获得认知的提高,并对音乐、生活产生热爱的情感。因此,家庭音乐教育要用音乐去感染孩子,用音乐激发孩子真实的内心,让孩子的心灵得到滋养,从而促进孩子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你看看,早就让你听我的,你不听啊!看看,现在糟糕了吧?”  “你看看,妈妈就说要这样做吧!妈妈说的对不对?以后要不要乖乖照妈说的做?”  当我们把对孩子常说的话用文字的形式摊在这里时,你看到了什么?  孩子犯错了是因为没听你的,孩子成功了是因为你的英明。仿佛在孩子的人生中,我们只看得到能干的、神一般的你,那孩子的努力在哪里?孩子的能力在哪里?你的孩子又在哪里?  人本主義心理学认为,每个生命都有
吕丽,女,中学一级教师,中共党员,湖北省枣阳市特殊教育学校优秀青年教师。从事特教事业25年来,她无私呵护着聋、哑、残障等“折翼天使”,是孩子们心中的“最美妈妈”;她执教的优质课在襄阳市特教优质课大赛、“课内比教学”中荣获一等奖;撰写的十多篇论文、教学特色案例、教学设计获湖北省一、二等奖;她曾荣获襄阳市“学生最喜爱的老师”“骨干教师”和枣阳市“优秀教师”“三八红旗手”“枣阳楷模”“感动枣阳十大最美教
学前教育的发展前景由幼儿教师的质量决定,教师质量决定了教学质量。我国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大量新教师进入幼儿园。新教师在入职初期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会产生期望与现实的矛盾,让其手忙脚乱、不知所措。本文是为让幼儿园新教师对职业适应的相关认识更丰富,为促进教师职业适应和专业发展提供参考,以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这一角色。  从个体层面的提升  (一)调整心态,顺利实现角色转换  角色转换是一个必要
游戏在幼儿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释放幼儿的天性,促进幼儿的成长。幼儿园教育要注重游戏的运用与融合,提升教学效果,让幼儿健康、快乐成长。本文主要探讨游戏在幼儿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与融合,以期提升幼儿教学质量。  营造良好的游戏氛围,  激发幼儿兴趣  幼兒教师要营造良好的游戏氛围,尊重幼儿的主体性,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的实际状况设计多种多样的游戏,科学设计各个活动区,让幼儿自主
区角活动是幼儿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探索性,也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活动方式。区角活动的展开需要活动材料,而这些活动材料正是幼儿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活动材料的投放直接影响着区角活动的效果。由此可见,活动材料的投放非常重要,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本文就针对幼本视角下幼儿园区角活动中材料投放方法进行分析。  区角活动是幼儿参与游戏的主要方式之一,对幼儿有很大的吸引力,同时也是幼儿自我学习和探
民间游戏具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地方特色突出等特点,且对空间、时间的要求较低,符合幼儿的发展需求。在幼儿园开展的活動中融入民间游戏资源,不仅可以使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与发扬,还可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促进幼儿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有助于幼儿学习人生道理  在幼儿园活动中积极融入民间游戏,可以提高幼儿对社会的初步认知,让幼儿明白游戏的规则性,并能严格遵守游戏规则,体验游
幼儿园户外游戏是一种让幼儿自由、自主开展游戏的活动形式,教师要通过对幼儿户外游戏的观察,分析幼儿谦让行为的影响因素,找出促进幼儿谦让行为的可行性策略,从而帮助幼儿产生积极的社会性情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幼儿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科学创设游戏环境  幼儿园户外游戏并不是教师撒手不管,让幼儿无目的地随意游戏。幼儿园应为幼儿创设多样、自由、轻松的游戏环境,满足幼儿交往的需求,从而促进幼儿的谦让行
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幼儿的成长非常重要。教师要善于利用游戏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幼儿快乐、健康成长。  儿歌游戏引导幼儿快乐進餐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学校要注重幼儿的饮食健康,关注幼儿的进食情况,确保每个幼儿可以健康快乐地成长。”故此,幼儿教师需要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食习惯。  例如,幼儿园常常会出现部分幼儿在吃饭时不听教师指挥,不能按时完成教师的吃饭指令
幼儿期是人生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良好的习惯能够让幼儿终身受益。良好行为习惯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就是幼儿健全人格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完善的过程。那么,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培养  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涉及很多方面,如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习惯等。  (一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疫”,讓幼儿2020年的生活和学习轨迹变得不同。疫情之下,教育孩子成了父母最重要的事业。家长苦恼的问题有两点。一是担心幼儿园开园后,“宅”家许久的孩子能否尽快适应。二是担心大班的孩子即将进入小学,可是“宅”在家里怎么做入学准备。针对家园衔接,可通过“一同步、二准备、三保持”策略,帮助幼儿缓解入园焦虑,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针对幼小衔接,家长可通过帮助孩子做好习惯、情感和能力各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