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剖析习题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来源 :天府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nm1597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习题课是巩固学生基础知识、发展学生数学能力、增强学生数学素养的常用方式,本文运用一道课本习题,穿插“特殊到一般”、“异中存同”、“同中求异”的思想方法,浅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数学思维能力;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
  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育的重要方面,也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因素,教师应该时刻注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文以一道课本习题为例,在“思、解、练”的过程中,谈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式。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教材P125第11题:如图(1),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点O又是另一个正方形A'B'C'O的一个顶点。如果两个正方形的边长相等,那么正方形A'B'C'O绕点O无论怎样旋转,两个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总是等于一个正方形面积的四分之一。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一、“会思”是学生思维能力之源,“善思”是学生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成长的捷径
  学生认知具体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直观、形象、猜想、抽象思维能力。针对上面这个题目,先让学生观察、思索、想象、感知,学生会发现正方形A'B'C'O绕点O旋转时存在两种特殊情况:图(2)重叠部分为△OBC;图(3)重叠部分为正方形OMBN。
  显然,在图(2)中, S△OBC = S正方形ABCD;在图(3)中,S正方形OMBN = S正方形ABCD。至此,学生验证了在两种特殊情况下结论正确,确定了信心,预见了问题解决的希望。
  对于一般情况,部分学生的思路往往会堵塞,需要教师适时、适量、适当的启发与点拨,既要暴露学生的薄弱环节,纠正学生的错误思维,又要引导学生有效地分析处理问题。教学中,教师要不断给学生搭建一个有能力参与思考的平台,“跳一跳,能够摘到桃子”,“争取学生热爱自己的学科”,通过这些平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才可能顺利达到目标。有些学生观察、比较图(1)~图(3)重叠部分图形面积之间的关系,立刻得到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S1:对比图(1)和图(2)会想到“割补法”思想,△OEB≌△OFC,从而S四边形OEBF = S正方形ABCD。
  S2:对比图(1)和图(3)同样会想到“割补法”思想,如图(4),Rt△OME≌Rt△ONF,从而S四边形OEBF=S正方形ABCD。
  两位同学在运用“全等割补法”时,教师需要提醒学生“慎思”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二、“精解”是学生思维能力的体现
  学生的解答过程能够清晰地反映出学生认知、理解的程度,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与依据,“善于表达”能够锤炼学生的抽象概括、逻辑推理思维能力。“熟思”之后,学生得到以下三种解答过程。
  三位同学在自己对问题的认知后分别给出了完整的解答过程,都明确“特殊”与“一般”的依存关系,从“特殊”到“一般”证明了结论的正确性,S5对特殊情况认识更深刻,解答更直接、更简洁、更适用。
  三、“异构”中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习题的解决能够达到巩固基本知识的作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尝试把问题进行改造能够收到“意外”的效果,激發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让学生们像向往幸福一样幻想在自己所教的学科领域有所创造”是教学活动的理想境界,有时先让学生自己把问题“异构”,然后教师与学生共同 “异构”,最后一起解答。
  变式1. 如图(5),点P是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BD上任意一点,Rt△PGH的两直角边PG、PH分别交AB(或AB的延长线)、BC(或BC的延长线)于点E、F.求证:PE=PF.
  学生能够很好地把自己的认知迁移到该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同时该解答也适合Rt△PGH的直角边PG交AB的延长线于点E、或者直角边PH交BC的延长线于点F的情况。
  变式2.如图(7),点P在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BD上,且PB=2PD,Rt△PGH的两直角边PG、PH分别交AB、BC于点E、F,若正方形的边长为a,试求四边形PEBF面积的大小。
  图(7) 图(8)
  学生自然会发现与前面的问题不相同,重叠部分的面积不再是该正方形面积的四分之一,但相近,如图(7),可以运用“割补法”思想,简解如下。
  学生解答后可以认识到,这个问题虽然与原问题不完全一样,但是重叠部分面积大小仍然保持不变。
  变式3. 如图(7),点P在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BD上,且PB:BD=k,Rt△PGH的两直角边PG、PH分别交AB、BC于点E、F,试求四边形PEBF面积大小与正方形ABCD面积大小的关系?
  有些思维敏捷的同学立刻给出以下解答思路:
  变式3是变式2的一般情况,从S7的解答过程可知,用一般情况的比值PB:BD=k替代PB= BD得到S四边形PEBF =k2S正方形ABCD.
  另外,学生发现0  变式4.如图(9),点P在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BD上,且PB=2PD,Rt△PGH的两直角边PG、PH分别交AB、BC的延长线于点E、F,若正方形的边长为a,试求四边形PEBF面积的大小。
  图(9) 图(10)
  这里,如图(9),学生会发现仍然存在Rt△PME≌Rt△PNF,可以适用S7的解答过程。
  同时,学生也会发现正方形与直角三角形重叠部分是五边形PEBCQ,不是四边形PEBF,S五边形PEBCQ = S四边形PEBF- S△CQF,从而两个图形重叠部分的面积变小。
  变式5.如图(7),点P在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BD上,且PB=2PD,Rt△PGH的两直角边PG、PH分别交AB、BC于点E、F,若正方形的边长为a,△PGH绕直角顶点P旋转,则正方形ABCD和直角三角形PGH重叠部分面积怎样变化?试写出其最大值与最小值.   从变式2、变式3、变式4的感知可知,学生得出以下结论。
  S9:△PGH绕直角顶点P逆时针旋转,重叠部分面积经历“①保持不变、②逐渐变小、③保持不变、④逐渐变大”四个阶段的循环过程。
  第①阶段PG与线段AB相交,且PH与线段BC相交,如图(7),重叠部分的面积保持最大值 a2不变;
  第②阶段PH与线段CD相交,如图(9),重叠部分的面积逐渐减小,达到最小值 a2;
  第③阶段PG与线段CD相交,且PH与线段AD相交,重叠部分面积保持最小值不变,如图(10),最小值等于正方形PMDN的面积: a2;
  第④阶段PG与线段AD相交,重叠部分的面积逐渐增大,达到最大值 a2.
  学生直觉感知,变式5中把“PB=2PD”改为“PB:BD=k(   变式6. 已知点P在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BD上,且PB:BD=k(0  学生先画出四个代表性位置的图形,如图(11),略解如下。
  S10:第①阶段PG与线段AB相交,且PH与线段BC相交,重叠部分的面积保持最小值不变;
  第②阶段PG与线段BC相交,重叠部分的面积逐渐增大;
  第③阶段PG与线段CD相交,且PH与线段AD相交,重叠部分面积保持最大值不变;
  第④阶段PH与线段AB相交,重叠部分的面积逐渐减小。
  “知识不断革新,能力永远年轻”,新课程改革迫切要求教育工作者从“能力立意”向“创新”突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但要传授知识技能,而且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要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发展。教材中许多典型的习题具备扩展开拓的空间,等待大家去挖掘运用。当然,在运用过程中,教师既要考虑学生接受能力的实际情况,又要考虑学生思维能力的限度和潜能,遵循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原则,任何的拓展都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切不可以“揠苗助长”。
  参考文献:
  [1]曹才翰.中学数学教学概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2]侯彬.初中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19).
  [3]孙维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9(43).
  [4]赵超.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0).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学学科是一门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理性学科,必须要坚持以学生为本,让其自主思考、探究数学知识,全面归纳数学知识经验才能发挥本课程的思维提升作用。这就需要初中数学教师全面优化师生互动模式,重构教学结构,让学生以主体身份参与数学探究活动,科学介入教师指导,再以适时的教学评价反思教学效益、归纳教学经验,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本文将从突出学生主体学习行为、科学介入教师干预、组织课堂教
期刊
摘要:青年数学教师由于缺乏经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面临许多问题。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青年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根据青年数学教师课堂现状分析,笔者从课堂结构、培训提高、学校培养、自身发展等多个角度阐述了提高青年数学教学水平的可实施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青年教师;教学水平  2016年9月13日,教育部公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明确数学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
期刊
摘 要:数学习题是学生充分认识和深度理解数学知识的一把钥匙,同时也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数学知识,并且还能有效训练他们的数学思维,积极发展他们的数学能力。本文在研究大量的数学情况后分析出初中数学习题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且提出了几点有效提升其效率的策略,从而更好的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认知水平。  关键词:初中数学;习题课;有效策略  初中数学习题课是指教师根据教学要
期刊
摘 要:疫情背景下的网上云课堂教学,有别于传统课堂教学,如何把握学生学习的起点,如何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是在网络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渐完善的三模块云课堂教学模式:课前引导开展预学,了解学生的起点;课中直播微课与翻转,提高课堂效率;课后作业分层化设计,助力学生个性的发展。  关键词:云课堂;预学;直播;分层化  一、云上前测:预学成果数据化  (一)小任务驱动,激活空间思维  笔者在教
期刊
摘 要:本文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深度学习理论,对《余弦定理》一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探究,做了一堂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实践,谈谈如何运用此观点对《余弦定理》这一节课进行变革,体现新课标理念。  关键词:深度学习;数学核心素养;余弦定理  一、深度学习概述  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研究中的一个新的领域,其动机在于建立、模拟人脑进行分析学习的神经网络,它模仿人脑的机制来解释数据,例如图像、声音和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推进,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逐渐变成了社会上的研究热点。笔者在本文的第一部分详细阐述了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原则,接着在第二部分列出了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教学策略,第三部分则是对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模式做出了总结和建议。  关键词: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有效策略  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是指教师在一节时间和空间有限的数学课堂上能够快速高效完成大量的教学任务,并且学
期刊
摘 要: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高中数学课堂一贯的追求目标,高中数学内容多,难度非常大,学生是参与学习的主体,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各样的差异,因此要打造有效数学课堂,采用分层次教学,让学生主体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是十分有必要的。  关键词:主体参与;分层教学;有效课堂  基于新课程的实施,教师在探索有效课堂教学中创造了多种教学模式,如探究式教学,问题串式教学,“留白”式教学,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都取
期刊
摘 要:初三数学中考总复习阶段的课堂,就是要“回归教材、回归基础、回归通性通法”,就是要立足基础、提升能力、总结方法、导引思维,有效的、扎实的复习课是中考取胜的前提。在初三数学迎考复习中,制定科学的计划、采用有效的策略是有效复习之基;拟定复习的终极目标既是复习的出发点,又是初中三年数学学习的归宿;复习流程是复习高效、深度的途径;讲究复习方法较快提升能力是关键。深度、高效的中考总复习课的教学方式,肯
期刊
摘 要:结合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内容,通过分析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之后,融入情境教学法、合作实践、传递知识、分层练习等方式进行教学设计,希望可以更加合理地为学生开展教学,在帮助学生掌握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同时引导学生建立初步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意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实施过程  在讲解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大致了解并掌握
期刊
摘 要:对高中数学开展深度学习的最基本价值体现在引导学生走出浅层学习,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多关注思维向广度和深度的延伸,而不仅是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和运用。高中数学的深度学习是促使学生对数学本质进行理解,不断获得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深度学习的开展要巧妙运用情境引入,进行深度分析、设计、实践和评价,同时还要注重批判教学,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向深度学习方向不断发展。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