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基础教育教材与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究

来源 :当代音乐(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eshouko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无论是小提琴教育还是语言教育,或者是普通的基础教育,教材以及教材中所包含的理念、方法和编者想要传达给学生及教育者的教育观或美学观,都对受教育者有着重要影响,也直接关系到教育的质量。小提琴教育因为是一种包含了音乐、技能、修养、艺术,尤其还涵盖了早期教育的特殊教育,所以教材与方法在其中的作用尤显重要。
  [关键词]小提琴基础教育;基础教材;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J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7)23-0100-02
  [收稿日期]2017-09-24
  [基金项目]2016年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重点项目(2016A023)。
  [作者简介]王中男(1961—),男,辽宁大连人,博士,哈尔滨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哈尔滨150028)一、关于小提琴基础教育及教材的状况
  小提琴起源于欧洲,小提琴音乐与小提琴教育也兴起于意大利、法国和德国等欧洲国家。在长期的小提琴教育历史中,大浪淘沙,沉淀下来许多经典的教材,如《开赛36首小提琴练习曲Op.20》《克莱采尔42首小提琴练习曲》 《顿特24首小提琴练习曲Op.37/35》《罗德24首小提琴随想曲》《帕格尼尼24首小提琴随想曲Op.1》等。这些教材一直到今日都在国内国外、校内院外被普遍使用着。而小提琴基础教育的教材,也就是入门阶段的教材,则因为历史上一些教材(如《霍曼》)的老化,以及学生的年龄趋小、学习进度加快和教育理念的变化等诸多因素,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的小提琴基础教育的要求。所以小提琴入门阶段的教材是一个不断地被研究和进化的领域,这是小提琴基础教育中的一大特点。
  因为小提琴基础教育起步早,年龄小,所以我们通常把入门基础阶段的教育称为“小提琴早期教育”。说到小提琴早期教育就不能不提到日本,日本是世界上最早大规模兴起小提琴早期教育的国家,也是当今世界上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20世纪50年代,随着《铃木バイオリン指导曲集》(东京,全音乐谱出版社,1954)的出版,在日本各地形成了一个小提琴早期教育的浪潮,同时对世界其他国家的小提琴早期教育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中也包括中国。铃木镇一主張孩子应像学习“母语”一样地学习小提琴,他认为这样可以避开东方人学习西方音乐的一些观念上的障碍,所以他提出“学琴要越早越好,每天练琴要越多越好”等观点。铃木教育法认为孩子应从三四岁就开始学琴,并为此设计了“亲子教育”“玩中学”等方法,并提倡“快乐教育”的理念,这些理念也在他的教材中得到最大化的体现。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其实铃木教育法的实质并不属于专业音乐范畴中的小提琴教育,或者说他的教育理念并不是以为了培养小提琴家为目的,而是“才能教育”或者说是“人的教育”。这一点美国著名小提琴家斯特恩就指出过,“铃木的才能教育不是有效的音乐教育方法”。[1]日本也有学者对铃木的观点提出异议,“认为其理念如果不是小提琴教育的话,让孩子尽可能多地练琴,就是浪费时间”。[2]
  必须要强调的是,铃木教育法只是日本小提琴早期教育的一个部分,日本小提琴水平的强大是与其整体基础教育水平的高质量密不可分的,这一点从它们的小提琴早期教育的教材进化中也可以反映出来。实际上在比铃木教材更早的时期,就有一套重要教材《篠崎バイオリン教本》(六卷)由日本全音乐谱出版社于1944年首次出版。20世纪60年代出版的《新しいバイオリン教本》(六卷)(音乐之友社,1964)在日本也是一套影响很大的教材,它是由三位日本著名小提琴教育家合著的,至今已再版60次以上。之后还有一套重要教材是由东京艺术大学的山岡耕筰教授编著的《ステップ式ヴァイオリン入门》(音乐之友社,1989),也有近20次的再版记录。笔者在日本做研究时发现,日本其实存在着数量庞大的此类教材,而以上的这些则是在日本使用率最高的和最有影响的小提琴基础教材。
  中国的小提琴早期教育的风潮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中央音乐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主办兴起的“小提琴考级(业余)”制度,在全国范围推动了小提琴教早期教育的普及与发展。小提琴的基础教材在当时还处于空白状态,直到20世纪90年代前后中国开始出现了一些入门教材,有赵薇《学琴之路》(人民音乐出版社1989)、徐多沁等《少儿小提琴教学曲集》(上海音乐出版社1991)、张世祥《初学小提琴100天》(上海音乐出版社1992)等,其中一些教材一直沿用至今。
  在这个时期里,还出现了“全国少儿小提琴教育联谊会”这样的教育者团体(1986),他们在各地建立分会,做学术交流,组织比赛和出版学术刊物《信息交流》。针对小提琴基础教材与方法的研究论文虽然不多,但已经开始出现,如俆多心、周世炯合写的《儿童初学小提琴的教材问题》;丁芷诺的《教材与教学法之我见》;徐多心的《儿童小提琴集体课教学方法漫谈》。
  二、小提琴基础教育的重要性与目标
  在各种西洋乐器中,小提琴被认为是最难学的,而入门阶段又是小提琴教育阶段中的难点。小提琴教育有起步早、年龄小、成才快(指天才儿童容易在这个时期崭露头角),在我国还有受教育人口众多这些特点;同时我们更应该注意到,在我国接受过小提琴早期教育这个庞大的群体里更有“成才少”“淘汰率大”、地域间教育水平差距大的一面。而在这个“被淘汰”的大群体里,不乏具有音乐才能的好苗子,这是十分遗憾的。说小提琴入门阶段很难,是因为小提琴教育也含有技能教育的一面,先入为主的左右手姿势动作、发音的概念、音准的训练等方面的错误方法,一旦形成不良习惯就很难改正,就会严重制约以后的进步,甚至影响终生。著名小提琴教育家卡尔弗莱什(1873—1944)在论教学的话中也印证了这个观点:
  “初级教学的重要性是怎样估价也不会过分的,学生今后艺术上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他在初学时所建立起来的动作是否有用”。   “在这个阶段上对某些问题的疏忽,在将来就可能变成妨碍你一生前进的障碍”。
  这就是我们反复强调的小提琴基础教育方法的重要性。
  那么小提琴基础教育都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呢?我们说在入门阶段它的“主要任务”就是围绕着小提琴演奏的基本问题来进行的,像持琴姿势;左手的手型;右手的握弓、运弓动作;音准训练;节奏训练;读谱训练等内容。而基础教育的目的即在整个早期教育过程中的目标,就是要为以后的腾飞做好准备和打好基础,其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养成规律的练琴习惯与善于学习的能力;良好的基本姿势与动作的养成;树立起良好的听觉概念;培养表达基本乐句的能力即音乐感的养成;调性概念的培养;左右手的均衡发展
  三、入门教材的理念与方法
  国内外小提琴的早期教材可谓琳琅满目、种类繁多。但在研究中我们基本上把它们划为两大类:一类是“曲集式”的教材,且这类教材占很大比重;另一类的教材则是以“基础训练”为主要内容。而在我国教材发展的初期阶段里,还有考级类的、强调“民族化”的,甚至在早期还有使用全简谱编写的教材存在。
  针对小提琴早期教育受众者年龄小、基础内容枯燥又必须每天坚持反复练习這一特点,在入门教材的课题里既要有充足的基础内容的营养性,还要兼顾到趣味性。两大类教材的区别就在这两者性质的侧重点上,把它们做一个形象比喻的话,就是一个是“玩中学”,另一个是“苦后乐”的理念。如何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与侧重点,这是与教育理念密切相关的问题,也是编著入门教材的关键所在。
  年龄小恰恰是小提琴“技能教育”属性的必然与合理之处,因为很多基本功正是要放在这个时期来学习才效果最佳,因此这个阶段也尤为珍贵,因为它不可逆。所以不断寻求更加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以提高学习效率,寻求在教材上循序渐进,营养与趣味的最佳平衡点,才是成功的基础教育的有力保证。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基本功,完成早期教育的目标,才是成功的基础教育。
  教材中的课题设置应该遵循科学合理的步骤,入门教材应该与《开赛》相连接比较合理,因为像《开赛》《克莱采尔》这样被推崇为“小提琴教育的圣经”的经典是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的。像《铃木バイオリン指导曲集》(10册)、《新しいバイオリン教本》(6册)、《学琴之路》(6册)这样的大套教材,后面的几册也多为曲集形式或与《开赛》《克莱采尔》等练习曲的混搭,使用率不高。到了这个阶段可选择的学习内容也开始丰富起来,课程安排交给有经验的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来制定比较合理。而从入门到《开赛》这个阶段的教材编辑可根据课程内容的节奏进度而设定,应该以三至四册为内容比较合理。
  小提琴基础教育的教材是保证教育质量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如何让“教师教学时好教、学生容易学、喜欢练”,从而来提高效率和教育质量,是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研究的课题。笔者在近期由人民音乐出版社推出的一套《小提琴入门新教程》(三册)中,对小提琴基础教育理念、方法,以及基础教材的编写方式都做了新的尝试。
  [参 考 文 献]
  [1][2](日本)平野幸雄.波纹[J].季刊音乐教育研究8号,1994.
  (责任编辑:崔晓光)
其他文献
[摘要]郭兰英是我国著名歌唱家,是一位从延安时期一路走过来的伟大艺术家,她的身上体现出中国艺术家锐意进取、勇于奋斗的精神;她的歌声体现着中国民族声乐独有的文化特质;她从艺近80年,艺术之树常青,艺术之花常开,也是我国最受业内同人尊敬、最受全国广大观众喜爱的歌唱家。  [关键词]郭兰英;《白毛女》;民族声乐;民族歌剧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7)
期刊
夢想与光芒
期刊
母亲河的情懷
期刊
[摘要]爱德华·本杰明·布里顿(Benjamin Britten.1913—1976),是英国著名作曲家、指挥家、钢琴家。笔者以布里顿声乐套曲《冬之语》为切入点,通过对8首艺术歌曲的和声分析,从多元化的调式、复杂的调性转换、多种和弦构造手法与和声进行手法等多个角度,对歌曲的和声技法进行了研究,并着重对布里顿的复合和声思维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整理,力图阐明和声在艺术歌曲的表现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关键
期刊
[摘要]音值组合法是基本乐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大部分教材对不同类型拍子中音符与休止符的组合法论述不够全面、透彻。笔者试图通过音符组合法、休止符组合法、音符与休止符组合法三个方面的论述,解决这一教学难点问题。  [关键词]音符组合法;休止符组合法;音符与休止符组合法  [中图分类号]J6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7)23-0092-04  [收稿日期]2017-
期刊
兒女是爸妈的小棉袄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安阳师范学院音乐专业学生排练歌剧《党的女儿》实践活动,分析探讨普通高等师范院校大学生排演歌剧的常见问题及积极影响。  [关键词]音乐实践;歌剧;《党的女儿》;安阳师范学院  [中图分类号]G61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7)23-0027-02  [收稿日期]2017-08-27  [作者简介]丁鼎(1988—),女,河南长垣人,安阳师范学院音乐学
期刊
《炎黄风情》二十四首中国民歌主题钢琴曲8·猜調
期刊
[摘要]20世纪以来,西方的音乐创作光芒四射、群星璀璨。在众多大作曲家中,俄裔德籍作曲家古拜杜琳娜是备受关注的一位。她独特的创作理念和技术语言所创造出的音乐音响更是受到西方音乐界的广泛推崇。音高思维是作曲家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特色。这些音高的组织方式在《领悟》第九乐章“我”中也有体现。本文通过《我》的音高分析,总结与论证作曲家音高思维特点。  [关键词]古拜杜琳娜;《领悟》;确定性音高;非确定性音高;
期刊
歌聲与微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