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国福与形意拳桩功

来源 :精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cheng04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形意拳分三大支派:山西、河北、河南。各形意支派在上百年的演变过程中,逐步形成各自的风格和体系,笔者现把河北形意大家朱国福传授的练功桩法程序公布于世。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朱国福乃笔者师爷,敝人恩师王树田先生(已85岁高龄)乃朱师爷门下高足,是成都体院教授,专攻形意,川中习形意者大都出于其门。此桩练法是朱师爷传于王师的筑基功。


  形意拳的功法分为三部:一是桩功,二是行功,三是静功。桩功是形意拳的第一部功法,通过桩功修炼“武心”,并可体验力的产生和运行。练习此功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1.身体自然放松,思想入静,沉肩坠肘;
  2.头顶项领,下颏内收,舌顶上腭,目视前方;
  3.自然呼吸,面部放松,提肛塌胯。
  一、混元桩①:自然站立,两脚分开与肩宽,脚尖略内扣;两臂慢慢上抬至与肩高,十指向上,掌心向前,五指自然分开,虎口张圆,两肘下垂;两腿微曲,足跟稍提起。两眼平视前方,意守丹田,要有“武心”之威。“武心”起于两足,发于四肢,意思是以意念将两足下之力沿两腿后部上行两胯,再向上通过后背到两肩,行至两肘,由两手到十指。这时的感觉是:脚心发热。然后从脚顺两腿往上到两肩,慢慢行至小臂,发胀发热,好像一股热气从两手十指发出(图1)。
  二、混元桩②:预备动作同图1,十指向下、向后自然合拢变为勾手,意守丹田,意想将两足下之力沿两腿后部上行两胯,再向上通过后背到两肩,行至两肘,由两手到十指发出(图2)。
  三、圆抱桩:自然站立,成左丁字步。左脚向前迈一步(大约一脚长),呈虚步,两腿稍曲,重心在两腿之间略偏后。同时,两手臂由身体两侧向上抬起,左手在前,右手在后,掌心相对,五指自然分开,虎口要圆,停于胸前,呈抱球状,两肘不能抬起,两眼平视前方。意守丹田,意想将两足下之力沿两腿后部上行两胯,再向上通过后背到两肩,行至两肘,经两手到十指发出(图3)。此为左式,右式与此动作相反。
  四、卧龙桩:自然站立,成左丁字步,左脚向上迈一大步,全脚掌落地,重心在两脚间。左手从腹前由掌变拳,外旋向前钻出,拳心向上;右手停于腹前,拳心向下,两腿略曲,两膝内扣,两眼平视前方。意守丹田,意想将两足下之力沿两腿后部上行两胯,再向上经后背到两肩,由两肘到两手心发出(图4)。此为左式,右式与此动作相反。
  五、困龙桩:自然站立,成左丁字步,左脚向前迈一大步,顺脚尖方向弓出(呈弓步)。同时,将身体前扑,右腿蹬直,塌腰。左手半握拳,拳心向上,收至左胯侧;右手半握拳向前划出,回小臂,将拳收至右耳根部。右肘前顶,头左转并前顶,目视左后方。意守丹田,意想两足下之力沿两腿后部上行至两胯,再向上经后背、两肩,由两肘到两手心发出(图5)。右式与此动作相反。
  六、盘龙桩:自然站立,成左丁字步,左脚向前迈一步(约一脚半),脚尖外撇呈横步,右膝放在左膝后,身体下坐并慢慢左转。右手前按,掌缘向前,虎口向后;左手向左胯后按出,掌缘向后,虎口向前探出。两眼顺右手方向平视前方。意守丹田,意想两足下之力沿两腿后部上行至两胯,再向上经后背、两肩,由两肘到两手心发出(图6)。右式与此动作相反。
  七、三才式(即三体式):身体直立,两臂自然下垂,头要端正,两脚跟靠拢,脚尖外展成90度,目视前方。右脚不动,左脚以脚跟为轴向右扭转45度,同时身体右转,两腿慢慢向下弯曲,成半蹲姿势,体重偏于右腿。左前臂经体前向上提起,左手停于胸前,手心向下,手指向前;右前臂也随之向上提起,右手盖在左手背上(右手食指对准左手中指),两肘微曲,目视前方。身体方向不变,左脚前进一步,两脚跟前后相对,相距约两脚半长,两腿屈膝。掌心向前下方,五指分开,掌心内含,高与胸齐,右手后撤落于腹前,拇指跟节紧靠肚脐,手腕下塌,目视左掌食指尖。意守丹田,意想将丹田所产生的热气,经小腹下到两腿再至涌泉;呼气时,沿两腿后部上行两胯,再向上经后背到两肩,由两手到十指发出(图7)。右式与此动作相反。在站三才桩时,应注意两腿的重心分配:前腿四分力,后腿六分力。
  练以上桩功,可根据个人体力来决定站桩的时间长短。每练完一个桩功,可适当地来回走动,以放松肌肉。经过一段时期的练习,就可以进行行功锻炼。行功包括五行拳、十二形和其它派生出来的拳路。通过各种拳路的演练,将修炼的“武火”发出去,既可健身,又有技击功能。
  这就是我师爷传下的桩功大要细则。朱国福先生的功夫在当时的武林界有口皆碑,恐怕在他那个时代无有出其右者。但是,他却得益于这一系统桩功打下的根基。望习者珍之。□
其他文献
鸡形是形意拳十二形中的一种,该形模仿鸡的形态,内容丰富、结构严密。它有“独立之能”,“食米之巧”,“抖领之威”,“争斗之勇”。长练鸡形,可以补脑、补髓,下可医腿足疼痛。它通过多种进退转换的身法、步法、手法,锻炼全身的灵活性。  预备式:同三体势。  一、前进步穿掌(金鸡独立):左脚向前一步。左腿屈蹲,右腿跟进到左腿内侧,左脚提起,足尖上翘,紧靠在右踝关节处,成独立步。同时,右掌由左掌下面向前穿出,
期刊
鹰爪翻子拳是以“翻转”为基础,并吸收了岳氏散手擒拿技和鹰爪手法的精华而融为一体。翻拳实质属五十路连拳中的一路。  本文剖解其技击之法。  预备式:如图1所示,身体下坐,双腿蹲屈成左虚步,左臂前伸稍弯屈,沉肩坠肘,拳心朝前,高与肩齐;右臂屈肘于左肘下,右拳伏于胸前,拳心朝下,目视前方。  注意要点:此式要求身体上下协调一致,劲力整一,紧闭门户,以静待动,侧身应敌。  技击特点:侧身应敌,可以最大限度
期刊
李小龙认为,远距离格斗,优势通常在防御一方,因为防御的一方有充足的时间做好准备,来反击对手。李小龙所说的防御即技击中的控制能力,也就是截击能力,是每一种拳法都应具备的。咏春拳控制能力较强,原因大概是咏春拳为女子所创。在冷兵器时代,强人四起,女子要在社会上立足而不受人侵犯,则需根据自身特点有效地保护自己。不论对方如何进攻,或擒、或摔、或放、或击,都能自然反应,借势打势、借力打力、以小胜大、以弱胜强。
期刊
1998年春,《精武》发表《武禹襄“身知”》一文后,引起武术界以及太极拳圈子里的极大关注。有的拳家看罢文章甚至问:什么是“身知”?可见当前认识“身知”、了解“身知”者寥寥,并非文中提及的“现在听来似乎很普通了”。  笔者于六十年代初识吴式太极拳时,就听说过此种功夫,当时只当故事听,以为是人家为渲染吴式太极拳编造出来的说法而已。十年后,我见到京城著名太极拳家杨禹廷,他亲口跟我讲了“身知”在练拳过程中
期刊
我所认识的咏春拳有梁赞宗师传下来的佛山咏春拳和古劳咏春拳,其中佛山咏春拳由叶问传至香港,后由梁挺先生传至世界各地。而李小龙也向叶问学练过佛山咏春拳。佛山咏春拳有三套拳,即小念头、寻桥和标指,还有六点半棍和双刀,以及跌打秘术。古劳咏春拳无拳套,但技法、手法、拳理、拳法与佛山咏春拳大同小异,以对拆为主,二十多个散手动作包含了其它咏春拳的木人桩、双刀动作,十多个对拆法包含了咏春拳的跟手灵变技法。古劳咏春
期刊
郭古民先生离开我们已经三十多年了,但他对人慈祥、和蔼、诲人不倦,却给八卦掌后学留下了难忘的印象。郭先生毕生精研八卦掌,艺博而精,虚怀若谷,堪称德艺双全。他那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气节,给后人提供了练艺和做人的楷模。  郭先生(1887~1968年),原名德仓,祖籍河北省冀县城南郭家庄。兄弟三人,两兄为官僚和资本家。先生对二兄的为人多有不满,而先生酷爱武术,亦遭二兄反对,因此先生在弱冠
期刊
八极小架在八极拳路中被称为母系拳路,大凡学习八极拳者均由此始。而小架虽为入门,但并不能因动作简单而轻视。本人习练八极拳近三十年,但每次练起小架来,仍有常练常新的感觉。  由于受人文环境、地理、交通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习练八极拳者很难找到一个横向交流的机会。目前流传在全国各地的八极拳小架,虽然在演练形式上基本一致,但在功架要求、劲力特征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  1.无极式  ①并步直立,两臂垂于
期刊
十六法者,乃一存,二践,三躜,四就,五夹,六合,七齐,八正,九胫,十警,十一起落,十二进退,十三阴阳,十四五行,十五动静,十六虚实。  一存。存者,聚集也。盖全身上下缩蹲,如鸡之食米,马之收蹄,燕之抄水,蛇之转圈(盘束),猴之束蹲,龙之伏身,虎之蹲山,鹰之登枝,鹞之夹胸,熊之看(束)守之意也。动时,进势要低,抖身而起。蓄劲在身,蓄而即发,此乃进人之要诀。  二践。践即指步也。前脚进,后脚随;后脚落
期刊
八段锦是古代有名的动功功法,由于它易学易练,而且对于人身有着显著的锻炼效果,因此为很多武术流派所接受,将其作为基本功。本文所介绍的八段锦功法源于终南派五行门,其中一些关窍与社会上所授的武八段锦不尽相同,望读者详辨之。  八段锦是“拔断筋”的谐音,它的主要思想是:人们每日劳作或闲逸都不免使得身体的某些部位僵硬,长此以往会导致经络不通,血脉循行不畅,由此致病。通过伸筋拔骨的锻炼,能够使各部位肌腱得到拉
期刊
吴图南先生作古已十一年了,每当想起少年时追随吴老学习的日子,他那亲切的笑容,悉心教授我太极拳的情景,犹如昨日一般。  我童年时由于体弱,父亲带我到什刹海后海小花园里追随刘清泉老师学拳。刘老当时已75岁高龄,他是武术名家刘彩臣之子。长年来,他在小花园里教儿童拳术谋生,那时每人每月交学费二元。我在他那里除了学基本功外,又学了大洪拳、六合拳、青霜剑、雄飞剑及七节鞭等。由于我体质较弱,刘老建议我学内家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