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习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思想品德课既是一门德育课程,同时也是中考的必考课目。但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同学都不太重视这门课的学习,上课不认真听讲,师生互动环节学生不积极配合,考试成绩也很不理想。当然,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其中老师的教学方法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自己在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十分重视教学方法的探讨和运用,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不愿意学变成乐意学,取得了很明显的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浓厚,考试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笔者的做法是:
1.课堂引入要有悬念性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上好一堂课,导入新课这个环节是很重要的。就像节目预告那样,总能诱导你,使你有欲罢不能的向往,即所谓的“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做到精彩的导课呢?我认为作为教师应当有准确的把握教材,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新颖导语。导语可以通过讲述与本节有关的故事,或者相关的名言、俗语等导入新课;可在新课的开头针对教学重点、难点设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有目的地听课;也可用国内外发生的一些重大时事作为讲解的导语,使它成为印发学生注意的焦点,增强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比如,我在讲鲁人版八年级上册“与诚信结伴而行”一节内容的时候,我先说了一件发生在本校的真实事例:某班一男生因迟到被值班领导挡住,在登记班级姓名的时候,他谎报了另外一个班的一位同学,后来被学校查出来,该同学受到了学校的处分。也因为该事件,他的学习成绩也有所下滑,朋友也少了。从而引入做人必须要讲诚信的课题,不讲诚信,必然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伤害和损失,诚信是公民的第二身份证,诚信是金。再结合学术剽窃、考试作弊、轻率许诺等现象,使学生真正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教育他们要诚信做人到永远。
2.语言表达要有趣味性
一般情况下,大部分老师在讲课的时候都用普通话、书面语。很多学生由于基础较差,对生硬的书面语理解不到位,就会产生消极抵触情绪,不愿意学这么门课了。如果老师能把一些书面语通俗化,用一些诙谐幽默的语言、用大家都熟悉的古诗词、用流行的网络术语甚至学生们玩的游戏语言、广告语、歌曲的歌词等,就会增加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讲交友要谨慎的时候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讲合作重要性的时候,用既是俗语又是歌词的“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讲交往礼仪必须尊重他人的时候,就用母亲教育一个缺少礼貌待人的男孩子的故事。母亲为了教育孩子,就把他带到山谷中,让他对着周围的群山喊“你好!你好!”山谷自然回应“你好!你好!”妈妈又让他喊“我爱你!”山谷也回应他“我爱你!”小孩子很惊奇,问妈妈这时为什么?妈妈告诉他“朝天上吐唾沫的人,唾沫就会落到他的脸上。尊重别人的人,别人也会尊重他。”丰富巧妙的语言,会给教学增添意想不到的魅力。
3.调动学生要有广泛性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体现在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一切目的都是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运用。思想品德课教材有很多材料、图片、漫画等情景内容,在情景教学中,每遇到讨论问题的时候,或者分成小组,或者单独思考回答,都要让大部分同学都参加进来,而不要只照顾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这样既体现了平等和民主,也能调动全体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体现素质教育的目标。而且要特别注意照顾那些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给他们提问的时候,要选简单点的问题,有时候甚至要给他们提示,要耐心引导,尽量使他们都能回答上来。如果他们回答的好,还要及时表扬鼓励,他们就有了成功感,学习兴趣自然就会增强的。大部分同学的兴趣调动起来了,课堂就会活跃,效果自会不一般。
4.联系实际要有针对性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课显著特点。现行教材淡化理论性,重在以实例引导学生的行为。但每一节内容都有一定的知识点,有相应的理论。在教学过程中,讲知识点、讲理论的时候,不要用生硬的逻辑推论给学生论证,不要只拘泥于教材提供的实例材料,要结合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这样既有说服力,也有针对性,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环境问题的时候,我就是让学生找自己所在班级、学校的环境问题,让他们想办法解决。同学们还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如在楼道垃圾桶上贴提示性标语、评定三好学生等荣誉的时候,考虑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贡献、设立可回收的垃圾袋和不可回收的垃圾桶等等。这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落实了德育目标,实现了“双赢”。
总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添课堂乐趣,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关键在教师。如果老师处处用心、勤于钻研、关爱学生,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我们的教学就一定能够感动学生,受到学生的欢迎,就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1.课堂引入要有悬念性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上好一堂课,导入新课这个环节是很重要的。就像节目预告那样,总能诱导你,使你有欲罢不能的向往,即所谓的“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做到精彩的导课呢?我认为作为教师应当有准确的把握教材,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新颖导语。导语可以通过讲述与本节有关的故事,或者相关的名言、俗语等导入新课;可在新课的开头针对教学重点、难点设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有目的地听课;也可用国内外发生的一些重大时事作为讲解的导语,使它成为印发学生注意的焦点,增强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比如,我在讲鲁人版八年级上册“与诚信结伴而行”一节内容的时候,我先说了一件发生在本校的真实事例:某班一男生因迟到被值班领导挡住,在登记班级姓名的时候,他谎报了另外一个班的一位同学,后来被学校查出来,该同学受到了学校的处分。也因为该事件,他的学习成绩也有所下滑,朋友也少了。从而引入做人必须要讲诚信的课题,不讲诚信,必然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伤害和损失,诚信是公民的第二身份证,诚信是金。再结合学术剽窃、考试作弊、轻率许诺等现象,使学生真正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教育他们要诚信做人到永远。
2.语言表达要有趣味性
一般情况下,大部分老师在讲课的时候都用普通话、书面语。很多学生由于基础较差,对生硬的书面语理解不到位,就会产生消极抵触情绪,不愿意学这么门课了。如果老师能把一些书面语通俗化,用一些诙谐幽默的语言、用大家都熟悉的古诗词、用流行的网络术语甚至学生们玩的游戏语言、广告语、歌曲的歌词等,就会增加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讲交友要谨慎的时候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讲合作重要性的时候,用既是俗语又是歌词的“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讲交往礼仪必须尊重他人的时候,就用母亲教育一个缺少礼貌待人的男孩子的故事。母亲为了教育孩子,就把他带到山谷中,让他对着周围的群山喊“你好!你好!”山谷自然回应“你好!你好!”妈妈又让他喊“我爱你!”山谷也回应他“我爱你!”小孩子很惊奇,问妈妈这时为什么?妈妈告诉他“朝天上吐唾沫的人,唾沫就会落到他的脸上。尊重别人的人,别人也会尊重他。”丰富巧妙的语言,会给教学增添意想不到的魅力。
3.调动学生要有广泛性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体现在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一切目的都是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运用。思想品德课教材有很多材料、图片、漫画等情景内容,在情景教学中,每遇到讨论问题的时候,或者分成小组,或者单独思考回答,都要让大部分同学都参加进来,而不要只照顾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这样既体现了平等和民主,也能调动全体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体现素质教育的目标。而且要特别注意照顾那些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给他们提问的时候,要选简单点的问题,有时候甚至要给他们提示,要耐心引导,尽量使他们都能回答上来。如果他们回答的好,还要及时表扬鼓励,他们就有了成功感,学习兴趣自然就会增强的。大部分同学的兴趣调动起来了,课堂就会活跃,效果自会不一般。
4.联系实际要有针对性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课显著特点。现行教材淡化理论性,重在以实例引导学生的行为。但每一节内容都有一定的知识点,有相应的理论。在教学过程中,讲知识点、讲理论的时候,不要用生硬的逻辑推论给学生论证,不要只拘泥于教材提供的实例材料,要结合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这样既有说服力,也有针对性,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环境问题的时候,我就是让学生找自己所在班级、学校的环境问题,让他们想办法解决。同学们还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如在楼道垃圾桶上贴提示性标语、评定三好学生等荣誉的时候,考虑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贡献、设立可回收的垃圾袋和不可回收的垃圾桶等等。这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落实了德育目标,实现了“双赢”。
总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添课堂乐趣,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关键在教师。如果老师处处用心、勤于钻研、关爱学生,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我们的教学就一定能够感动学生,受到学生的欢迎,就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