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群文阅读 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来源 :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pangp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群文阅读,是当前国内语文教育教学课程改革领域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之一。它主要是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而选择一组文本,在单位时间内由教师和学生围绕议题展开自主、合作、探究式的阅读,从而在集体建构,寻求共识的过程,以此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必备素养。
  无论教师选用怎样的文本,运用怎样的教学方法;而学生对教学目标指向的有关内容的掌握程度,才是教学评价的主体。显然,在群文阅读教学评价过程中能引导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得”,才能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如何在群文阅读教育过程中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实现其教学价值呢?
  一、运用群文阅读,提升个性化阅读能力
  在群文阅读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语言形式上有差异或者思想内涵上存在冲突的文章进行组文,引导学生在辨析中找到不同之处,积极主动地进行比较阅读,使学生在个性化的阅读中碰撞出思辨的火花,产生独特的体验,从而学会用辩证的思维和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朱自清是初中语文教材较受青睐的一位现代散文作家,七年级语文教材选编了《春》,八年级上册是《背影》,九年级语文教材不仅选了《绿》,还节选了《荷塘月色》。针对《背影》这篇散文,名家推崇之至,以至于著名作家李广田说:“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学生心目中,朱自清这三个字已经和《背影》成为不可分的一体”。但是我们在教学的過程中,让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仅凭四次背影四次流泪、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细节描写去读懂平易之中父爱的深沉,是不是有点难度?
  我有幸听了名师黄厚江老师讲授的《背影》一课,他将朱自清父子关系这一写作背景作了梳理:1915年,父亲包办婚姻,儿子生气;1916年,儿子擅自改名,父亲生气;1917年,父亲失业,家庭困顿;1921年,父亲代领儿子工资,儿子辞职离家;1922年,父亲不让儿子进门;1924年,朱自清写小说暴露家庭矛盾……《背影》就是在这样一个复杂而又真实的背景中写就的。朱自清父子间有着普通父子的矛盾。
  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结合朱自清别的散文出作品,如《匆匆》、《雪朝》、《欧游杂记》、《你 》、《伦敦杂记》多篇文章,结合朱自清的相关创作背景来理解《背影》文本。据考证,朱父在失业后还领着另一女子进门,家庭开销陡增,而引起朱自清强烈不满,自此父子关系僵化,甚至于恶化。因父亲1925年的一封来信“大约大去之日不远了”,朱自清淡忘了父子间的隔阂,父亲也“终于忘却了我的不好”。这般曲折而又真实的背景资料,运用群文阅读的优势,把朱自清的家庭生活、情感生活暴露出来,让我们看到了他的痛苦、挣扎、柔弱、善良,也使我们能读出平淡而朴实的语言背后的父子情深。
  群文阅读,以最大的热忱充分信任学生母语学习的能力,打破以单篇独进,深探细究为主要特征的精读教学一统天下的状况,通过全面的阅读指导,引领孩子的阅读生活,构建以一定议题为依托,以粗读、略读为主法,以分享感悟为核心,以探索发现为乐趣的群文阅读,最大限度的解放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且群文阅读能解决单篇阅读解决不了的问题,如:课内阅读可以理解字词,训练有感情的朗读,训练局部的阅读策略。又比如在生活中还有一些横向的比较阅读、链接等,这在单篇阅读中实现不了,转而可以依靠群文阅读来实现个性化发展。
  二、以探究性阅读,实现思维能力的发展
  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思维能力发展,也可通过探究性群文阅读来提升。因为,群文阅读教学是一种基于单元结构的教学,文本集群教学这要比单一文本的零敲碎打更有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群文阅读教学更强调文本的“互文”关系,可以促进学生思维广度的拓展,思维深度的提升。
  例如:教读《昆明的雨》时,汪曾祺从一幅画入手,将记忆中昆明雨季的景、物、事一幕幕展现开来:肥大的仙人掌,木炭般的杨梅,带着雨珠的缅桂花,卖杨梅的苗族女孩,还有莲花池边酒店里与友人的小酌……文章信笔所至,无拘无束,看起来有些“散”,但其中却贯穿着一条有关乡情的线索——对昆明生活的喜爱与想念。汪曾祺用这样一条线索将那些零散的素材聚拢,从而描绘出了一个“明亮的、丰满的、鲜活立体、使人动情的”昆明雨季。这种写作构思再加上汪氏乡土语言的气息,我们认为对学生阅读写作能力提升是大有好处的。
  于是,我们语文教研组的几位教师选编了一个文本集群——汪曾祺的“乡情”散文,以《昆明的雨》为主文本,其中包含有《故乡的食物》《翠湖心影》《我的家乡》《昆明食菌》这五篇作品为一组,组织学生阅读,围绕“汪曾祺乡情散文的文化价值有哪些?”来展开研读探究。通过群文阅读,学生获得如下认知:汪氏乡情散文的文化价值主要体现为对地方风俗人情、知识考据、人生思考哲理三方面,这些文化价值体现点往往是拾取生活中的琐碎细节,娓娓道来,如话家常,平淡自然,却饶有趣味;而汪氏乡情散文的人生哲理又表现为对和谐、宽容、宁静的诗意生活的崇尚。因此,在群文比较阅读中学生思考、探究中以求得共性,即规律性知识的认知,这也是训练学生从个别到一般归纳思维提升的可行途径。
  三、群文阅读、让单薄变厚重
  让单薄的语文课堂变得厚重起来,需要教师在群文阅读教学中依据其对文本高度聚合力这一优势,在围绕某一共同点的基础上,让学生在文本纵横比较阅读与探究的实践活动中,来促进对文化的传承与理解。群文阅读绝对不仅仅是数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从群文中汲取写作的营养,吸收文本的精华,让学生掌握不同文体、不同作家作品的阅读特点,做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语文是一个很抽象的学科,自身没有固定的定义或概念,许多内容要靠学生凭自己的主观意识判断对错,从而得出结论。所以,语文的积累就十分重要。而积累的知识和能力又主要从阅读文章中获得。
  与单篇文本教学相比,可以更好的提升学生的阅读量,扩大阅读视野。但是,一节课的时间毕竟有限,我们也在经常反思一节课45分钟,我能做些什么,我们可以做些什么?群文阅读可以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量的文章阅读,这样就要逐渐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而阅读速度的提升也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速度,进一步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在教学实践中,如果将异类组文结构化呈现给学生进行群文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从而最大限度地丰富学生的理解。但是,我们不能要求学生只记忆零碎知识,而是要看到事物之间的关联。只要学会整合,那些看似散乱无序的信息便可以提升为系统化的知识。
  四、从群文到全文,培养阅读整本书的习惯
  部编本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材中,《藤野先生》是一篇精读课文。一直以来,人们围绕鲁迅作品的删留也进行了多层次的解读与讨论,“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这句顺口溜在中学校园里也广为流传。确实,鲁迅先生的作品因其独特的时代前景、严密的逻辑思维、片段化的写作特点,让学生摸不着头脑,很难把握他写的文章的主旨。于是,语文教研组围绕“鲁迅作品中的师情与国情”为主题,将《藤野先生》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章太炎先生二三事》编组在一起,进行主题阅读,通过文本分析明确鲁迅童年、少年、青年三个人生阶段,在诸多的老师中,最为敬重的有三位:一位是他的启蒙塾师寿镜吾先生,一位是他的日本醫学老师藤野先生,还有一位就是他青年时期的老师章太炎先生。
  关于寿先生,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说,他“极方正、质朴、博学”。他教学严“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
  鲁迅与藤野先生“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鲁迅对章太炎先生的感情要比前两位老师复杂些,章太炎因早年热心维新运动的反清革命,成为一个学者兼革命家。他1906年流亡日本不久便主持《民报》,鲁迅常去报馆听他讲学,鲁迅不仅折服他渊博的学识及和蔼可亲的长者风度,更钦敬他的革命精神。后来“五四”运动后,章先生慢慢落伍了,白话文运动多年后他维护文言而攻击白话,鲁迅素来敬重的老师“原是拉车的好身手,”现在却变成“拉车屁股向后”了!怎么办,是尊师还是重道?鲁迅选择了后者,写了《趋时和复古》等文章,对章先生进行了尖锐批评。然而,1936年6月章太炎逝世后,国民党反动派把他打扮成“纯正先贤”宣布要进行“国葬”;也有一些报刊贬低他为“失修的尊神”,而早年革命家的章太炎被掩盖起来,于是,鲁迅不顾病重,于逝世前10天写下了著名的《关于章太炎先生二三事》为自己的老师鸣不平。
  通过群文阅读,把这三篇文章组合在一起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横向的比较阅读,互相对照,更加全面地引导学生从鲁迅先生与他的三位老师之间学习与交往中,理解鲁迅尊师,便尤其重道,这既是他尊师的标准,也成为后来为师爱生的准则,以及“弃医从文原因”背后的爱国情怀。
  《藤野先生》通过明线对恩师的怀念叙事,暗线中却饱含着浓厚的爱国之情。而描写了在“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两个故事之后,所引起“弃医从文”的强烈情感变化。学生在群文阅读中对鲁迅及其作品有了进一步了解,才会掌握多篇文章阅读方法,这时教师可根据学情扩展到《朝花夕拾》整本书的阅读,最后达到“一本带多本”的阅读境界。
  五、借助群文阅读,推动学科整合
  群文阅读也要打通学科界限,综合音乐、美术、信息、体育等多门学科,全学科参与、多角度阅读整合现有资源。如,阅读课《虎门销烟》,可以结合品德课《鸦片背后的故事》《屈辱的历史》开展教学;阅读课《水》,可以与综合实践课《节水行动》、科学课《地球上的水》共同学习;习作指导《学写新闻报道》,可以与体育课《篮球运动》《体育新闻》等一起教学,开展多维阅读,提高学生兴趣,提升阅渎品味,挖掘阅读潜能。
  运用“全科”策略整合组文,可以加大以提取信息为主要价值的实用性阅读,可以让方法、策略类议题进入我们的语文课堂,如“学科统整分析”“有趣有用的非连续性文本”“有趣的标点符号”“五彩缤纷的信息时代”“未来世界会怎么样”等。方法策略类知识,对学生而言才是真正有用的知识。群文文本的选择,应摒弃以单一连续性文本为主的模式,电影、图画书、科普、图表、说明书等其他内容(形式)的多媒介文本也可以共同参与。如以“信赖”为议题的群文课,《珍珠鸟》(散文)、《画眉》(古诗)、《再见了小兔子》(绘本)、《狐狸和女孩》(同名电影)的组合,这些多样化的文学形式让学生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一命题有了初步的多元判断,对是非优劣有了自己的认识,懂得凡事不能盲从的道理。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具有真实教育意义的应该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的引导只是学生的助推剂,学生的发展才应该是教育的宗旨。教师需要从唤醒学生的阅读期待、鼓励学生参与选文等角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便于自读、容量适度、议题鲜明等角度综合考虑学生对选文的参与度和接受度。让我们共同期待群文阅读能够在阅读教学中开出更多、更美丽、更加灿烂的花儿吧!
其他文献
尽管历史充满残酷,但它又是那么丰饶多情。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古罗马时期。当年的罗马军队带着葡萄的种子到达位于高卢的博讷(今法国博讷)时,发现这里充沛的阳光与丰厚肥沃的砾石土地特别适合种植葡萄,于是他们便和当地农民一样边种植葡萄边酿酒。三年后,当军队要开拔时,有近半士兵都留了下来,因为这里的葡萄美酒俘获了他们的“芳心”。为此,查理曼大帝后来不得不颁布法令,禁止军队经过博讷。在临终前,他还说:“罗马帝
期刊
上课时,张老师发现小林总是低着头,目不转睛地盯着他,他却全然不觉,直至走到他的身边,他才如梦初醒,原来正沉迷在手机QQ游戏中呢!学校是严令禁止学生带手机来上学的,因此张老师当场就没收了小林的手机。没想这孩子 “啊”地大叫一声,猛地推倒自己的书桌,向教室后面夺门而出。同学们都被小林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吓了一跳,张老师也大吃一惊,连忙喝止小林,想让他停下来。可这孩子根本不理,先是往校门直冲。看见门卫要拉住
期刊
2018年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第一次专门出台面向教师队伍建设的文件,有专家评论称其“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其实,在传统文化之中,“教师”就一直有着较为崇高的地位,对于推动社会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但是,信息时代的到来,教师群体中出现的一小撮“害群之马”的行径逐渐被放大
期刊
我不想说性,正如你也不想说。  我想说性,正如你也好想说。  欲言又止。吞吞吐吐。然而,或许,某个时候,在某个人面前,你来了某种情绪,你突然放胆说来,肆无忌惮,仿佛在谈论一件不合身的衣服。  事后,你又悔不该言,深自懊恼。  然而性是如此隐晦,又是如此暴露。它藏躲在心底里,却流露在眼风中。  你注意每一个人,成年人,甚至,未成年人,在某一时,某一地,某一种媒介下,或某一种心情中,会有那么一种眼风。
期刊
坚持将爱情进行到底    冯晓泉和曾格格有着非常近似的成长背景。生于哈尔滨的冯晓泉6岁起随父冯永兴——国家一级唢呐演奏家学习唢呐。曾昭斌,就是后来的曾格格,生在北京,6岁起随父曾广诚学习竹笛,如今,两人都是中央民族乐团的国家一级演员。  那时,曾昭斌和冯晓泉都在北京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学习,他比她高一届。刚开始,曾昭斌对冯晓泉印象特别不好,因为他很调皮,总在班上出坏主意。有一次,冯晓泉正拿着水枪和一群
期刊
俗话说生活中处处存在着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生活中我们离不开“美”这一定义。因此,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对学生的美术教学成了中小学教学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学生们通过学习美术能够培养自己的审美意识,还能培养各方面的能力和精神,本文笔者着重强调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和精神的有效方法。  一、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意义  美育,是素质教育提出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在素质教育中,学生审美意
期刊
现今,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也许就在接下来的10到20年内,人类的许多工作将由具有人工智能的机器人来取代。这不仅包括劳动密集型工作,如司机和工厂工人,还包括很多看来相对安全的工作,比如法律和技术写作。  根据牛津大学的一份调查报告,现在美国市面上的工作有47%会被人工智能机器人代替,而这个比例在中国高达77%。未来20年,谁将承受来自人工智能机器人领域的一次次冲击呢?毫无疑问,是目前在
期刊
1933年4月3日,农学家董时进在《大公报》上发表《就利用“无组织”和“非现代”来与日本一拼》一文,提出全民動员对日作战,面对中国国力与军力无法抗衡日本之事实,“到必要时,我们正不妨利用百姓的弱点,使军阀惯用的手段,去榨他们的钱,拉他们的夫。反正我们的百姓好对付,能吃苦,肯服从,就拉他们上前线去死,尽其所有拿去供军需,他们也不会出一句怨言”。对于这段话,胡适读后非常愤慨,并在4月16日出版的《独立
期刊
广东很多落后地区的农民和下岗工人为了生计,到深圳、珠海、广州等发达地区打工。孩子只能留在家里,给老人或者亲人朋友监管或者孩子自己生活。这些孩子,就是我们常说的“留守儿童”了。留守儿童在落后山区尤甚,以笔者的家乡阳江为例,调查阳春永宁镇林湾小学(代表山区),留守儿童占42.85。阳西织镇的联安小学(城郊小学),留守55.56%儿童的地方。海陵中心小学(代表海滨小学)父母双方都出去打工的,20.52%
期刊
大学时,小羽总喜欢独自捧着一本漫画书看得发呆。比起宿舍里多数朴素的理科女生,她显得格格不入,梳歪歪头,戴水钻小发卡,满脑子不切实际的幻想。其实,当年她是想报中文系的,无奈家人说计算机比较热门,她进来后却发觉理科生的日子很枯燥。  有时她就想,如果上天能赐给她一段浪漫情缘该多好,最好让她的白马王子像韩剧中的男主角一样帅气迷人。  林晨是班里最为平凡的那种男生。他经常穿干净的白T恤,捧着一本书,在自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