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对声音的判断往往很主观,再出色的音乐厅评价通常也是有好有坏。
但是从9月6日举行开幕演出以来,维也纳爱乐乐团、钢琴家郎朗、俄罗斯小提琴演奏家文格洛夫,及以演唱威尔第歌剧闻名的匈牙利次女高音歌唱家伊迪科·康姆罗西等艺术家先后在上海交响音乐厅进行了演出,他们无一例外给出了好评。
上海交响乐团团长陈光宪对《第一财经周刊》说:“开幕至今收获的全是赞,这出乎意料。”
这座刚建成不久的音乐厅位于复兴中路,由知名建筑师矶崎新和建筑声学专家丰田泰久共同完成。你很难把这座密不透风的建筑与印象中金碧辉煌或设计感十足的音乐厅联系起来。
在此之前,由于没有专属音乐厅,已有135年历史的上海交响乐团无法像柏林爱乐、维也纳爱乐等海外乐团一样采用“团厅合一”的运作模式,用固定演出场所来培育乐迷习惯。加之交响乐团对场地变化非常敏感,即使排练时合适,到正式演出效果也会发生微妙不同。
比外观先确定的是声音设计。陈光宪说,为让音乐厅音效达到最佳,他们在参考了全球几大著名交响音乐厅后,决定将新厅的声音设计交给建声大师丰田泰久。他曾为日本三得利音乐厅、洛杉矶迪士尼音乐厅、圣彼得堡马林斯基剧院音乐厅和深圳音乐厅担任声音设计。
传统的音乐厅设计大多先完成整体建筑规划,随后在既有空间邀请建声设计师,针对与音效相关的演奏厅进行内部设计。丰田泰久打破了这一传统,得以更自由地发挥,像做乐器一样设计音乐厅。为营造更好的声效,规划时他放弃了更经济的1600个座位,选择让主厅仅容纳1200个座位。
主厅和演艺厅的舞台地板中分别藏有秘密。大提琴乐手位置前的地板上有一个个密集的小洞。根据丰田泰久的设想,舞台地板木材全都采用从北海道空运来的50毫米厚的扁柏木。这种木材质地柔软,吸音效果出色。他坚持不为木材上漆,这样乐器在演奏时就能直接戳在柔软的地板上,带动地板一起震动。
丰田泰久希望整个舞台上的演奏音能够不透过麦克风,直接扩散到周围的每个角落。为此他和建筑设计师矶崎新协作,对主厅和演艺厅做了特殊设计。
通常来说,音乐厅的观众区域有两种设计方案,正对舞台、朝一个方向的鞋盒式,比如维也纳金色大厅;或是不同区域隔开、围绕舞台而坐的葡萄园式,比如柏林爱乐乐厅。
但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内,丰田泰久选择将两种模式结合,既在空间上让每个观众都觉得亲近舞台,增加每一区块的反声效果,又解决了“葡萄园式”无法安放上千个座位的难题,最终让音乐厅容纳下1200个座位。
主厅舞台上方悬挂了6块每平方米重100公斤的橡木反声板。这些沉重而材质坚硬的橡木板具有出色的反声效果,表面有些不规则雕花,每块的反声曲线都经过精密计算,并按照不同角度和大小安放。除了能很好地将舞台上的声音反射到观众区,在不久前举办的《最终幻想14》的发布会上,这6块反声板还被当做投影荧幕使用。
仅凭这些还不足以塑造“好声音”。主厅的座椅椅垫也采用了吸音材质,制作椅背的木材同样具有反声效果,甚至座椅弹簧也经过独特设计,站起时不会因翻转而发出声响。
容纳400个座位的演艺厅格局与主厅有所不同,采用鞋盒式设计,分上下两层,下层为舞台和观众席,上层不安放任何座位,仅是一条回字形走廊。这些空隙可用移动反声板填补,从而形成一个封闭的录音棚,音乐厅建筑另一侧的录音室内也能直接监控录音。
同样不同于主厅,演艺厅的反声通过3000多根隐藏在木质围栏里的反声管实现。这些反声管内芯为吸音棉,中间用钢管包过,外圈则包裹着长短大小不一的方形木质材料。演艺厅的外墙被特意设置为向外倾斜5度,以使橡木板的反声效果达到最佳。这座演艺厅除了进行小规模的重奏演出,也会作为上海交响乐团乐队学员和大师班的课堂。
通过一些复杂公式,可以计算出厅内每处设计如何能呈现最佳的声音。不过在丰田泰久看来,把握平衡才是好声音的最大秘密,但这往往难以言传。
“天花板的反射当然重要,侧壁反射同样重要,但最重要的是组合在一起,”丰田泰久对《第一财经周刊》说,“这就像做菜,我们知道盐必不可少,但多了就会觉得咸。咖啡变得美好是因为加糖还是加奶?要解释这个问题非常困难。”
这种平衡只能通过设计师的经验和感受不断调整,而非一些简单的数值设计。“这就像乐器制作工匠知道如何制造一把小提琴,但他不一定能解释小提琴为何是这个形状。”丰田泰久说。
所有与音效有关的空间布局结束后,上海交响乐团还面临着更麻烦的问题。音乐厅不仅位于一片老式居民区附近,地下还有地铁10号线经过,最近处二者只相隔6米。要做到“与世隔绝”,它面临不少挑战。
一方面层高因不能遮挡居民区而不得超过18米,最终音乐厅有2/3都处于地下,另一方面要降低地铁经过时震动对声音的影响。经丰田泰久提议,音乐厅首次在国内采用了悬浮式设计方案,地下16米深处安放了300个隔振器,在主厅底部的108个和演艺厅的60个水泥墩处分别放置204个和96个,像解决车辆避震问题一样解决震动困扰。
由于地处历史风貌保护区,建筑外观需要融入周围环境。在建筑设计招标中,矶崎新的全封闭式陶土砖砌墙建筑因更符合这一预期而中标。
矶崎新曾设计过日本兵库县西胁市的图形设计博物馆、洛杉矶当代艺术博物馆、京都音乐厅和其他演奏空间等。他的胜出不仅源于方案中朴素的外观设计,他同样深谙声音设计,密不透风的陶土砖墙实际上还有另一层墙体,这种无窗且双层设计的墙体,能更好地隔绝外界声音。
设计之初,矶崎新原本构想的是一个矩形外观,但为了让周围居民楼采光更多,他最终将中间部分减少了1米,把平整屋顶改为弧形设计。外观改变其实并不影响音乐厅的实际使用,但机缘巧合令形状变得独特。开幕后的昵称投票中,许多人称它为“馄饨皮”。
丰田泰久认为,一个音乐厅的整体形象设计不仅是硬件,灯光、内饰、配色、门票、官网甚至特殊活动中用来装门票的信封,都将体现出它的风格。乐器最适宜的温度是23℃左右,但这个温度对人来说可能太低了。因此,主厅设计中特意挑选了暖色调的座椅靠垫,并在每场演出前温馨提醒观众多带一件衣服。
在音乐厅的地下二层,上海交响乐团还特意建造了一个3D全息的录音制作系统,“观众可以来听3D全息跟环绕立体声、立体声、单声道的区别。这是以后声音发展的方向。”陈光宪告诉《第一财经周刊》。
虽然丰田泰久和矶崎新多次用声学测试验证了设计效果,但到音乐厅最终完成的那刻,他们都无法确定声效是否达到预期。在前三场演出中,丰田泰久亲自到现场体验,最近一次维也纳爱乐乐团来演奏,他特地邀请来他的老师。效果非常令人满意。
有了音效如此出色的专属音乐厅之后,上海交响乐团就能够更自如地安排和邀请全球知名的音乐家和音乐团体前来演出,而对声音要求苛刻的大师们也会更愿意接受它的邀请。
按国际惯例,安排演出季、请大师来演出基本要提前两三年预约。但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开幕半月后,维也纳爱乐乐团特地调整了两三年前就制定好的行程,进行了专场演出。
今年,在这座崭新的音乐厅里,已经确定会上演瓦列里·捷吉耶夫与慕尼黑爱乐乐团音乐会、卢博米尔·梅尔尼克钢琴独奏音乐会、维也纳爱乐首席莱纳·霍内克的莫扎特独奏会等演出。
但是从9月6日举行开幕演出以来,维也纳爱乐乐团、钢琴家郎朗、俄罗斯小提琴演奏家文格洛夫,及以演唱威尔第歌剧闻名的匈牙利次女高音歌唱家伊迪科·康姆罗西等艺术家先后在上海交响音乐厅进行了演出,他们无一例外给出了好评。
上海交响乐团团长陈光宪对《第一财经周刊》说:“开幕至今收获的全是赞,这出乎意料。”
这座刚建成不久的音乐厅位于复兴中路,由知名建筑师矶崎新和建筑声学专家丰田泰久共同完成。你很难把这座密不透风的建筑与印象中金碧辉煌或设计感十足的音乐厅联系起来。
在此之前,由于没有专属音乐厅,已有135年历史的上海交响乐团无法像柏林爱乐、维也纳爱乐等海外乐团一样采用“团厅合一”的运作模式,用固定演出场所来培育乐迷习惯。加之交响乐团对场地变化非常敏感,即使排练时合适,到正式演出效果也会发生微妙不同。
比外观先确定的是声音设计。陈光宪说,为让音乐厅音效达到最佳,他们在参考了全球几大著名交响音乐厅后,决定将新厅的声音设计交给建声大师丰田泰久。他曾为日本三得利音乐厅、洛杉矶迪士尼音乐厅、圣彼得堡马林斯基剧院音乐厅和深圳音乐厅担任声音设计。
传统的音乐厅设计大多先完成整体建筑规划,随后在既有空间邀请建声设计师,针对与音效相关的演奏厅进行内部设计。丰田泰久打破了这一传统,得以更自由地发挥,像做乐器一样设计音乐厅。为营造更好的声效,规划时他放弃了更经济的1600个座位,选择让主厅仅容纳1200个座位。
主厅和演艺厅的舞台地板中分别藏有秘密。大提琴乐手位置前的地板上有一个个密集的小洞。根据丰田泰久的设想,舞台地板木材全都采用从北海道空运来的50毫米厚的扁柏木。这种木材质地柔软,吸音效果出色。他坚持不为木材上漆,这样乐器在演奏时就能直接戳在柔软的地板上,带动地板一起震动。
丰田泰久希望整个舞台上的演奏音能够不透过麦克风,直接扩散到周围的每个角落。为此他和建筑设计师矶崎新协作,对主厅和演艺厅做了特殊设计。
通常来说,音乐厅的观众区域有两种设计方案,正对舞台、朝一个方向的鞋盒式,比如维也纳金色大厅;或是不同区域隔开、围绕舞台而坐的葡萄园式,比如柏林爱乐乐厅。
但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内,丰田泰久选择将两种模式结合,既在空间上让每个观众都觉得亲近舞台,增加每一区块的反声效果,又解决了“葡萄园式”无法安放上千个座位的难题,最终让音乐厅容纳下1200个座位。
主厅舞台上方悬挂了6块每平方米重100公斤的橡木反声板。这些沉重而材质坚硬的橡木板具有出色的反声效果,表面有些不规则雕花,每块的反声曲线都经过精密计算,并按照不同角度和大小安放。除了能很好地将舞台上的声音反射到观众区,在不久前举办的《最终幻想14》的发布会上,这6块反声板还被当做投影荧幕使用。
仅凭这些还不足以塑造“好声音”。主厅的座椅椅垫也采用了吸音材质,制作椅背的木材同样具有反声效果,甚至座椅弹簧也经过独特设计,站起时不会因翻转而发出声响。
容纳400个座位的演艺厅格局与主厅有所不同,采用鞋盒式设计,分上下两层,下层为舞台和观众席,上层不安放任何座位,仅是一条回字形走廊。这些空隙可用移动反声板填补,从而形成一个封闭的录音棚,音乐厅建筑另一侧的录音室内也能直接监控录音。
同样不同于主厅,演艺厅的反声通过3000多根隐藏在木质围栏里的反声管实现。这些反声管内芯为吸音棉,中间用钢管包过,外圈则包裹着长短大小不一的方形木质材料。演艺厅的外墙被特意设置为向外倾斜5度,以使橡木板的反声效果达到最佳。这座演艺厅除了进行小规模的重奏演出,也会作为上海交响乐团乐队学员和大师班的课堂。
通过一些复杂公式,可以计算出厅内每处设计如何能呈现最佳的声音。不过在丰田泰久看来,把握平衡才是好声音的最大秘密,但这往往难以言传。
“天花板的反射当然重要,侧壁反射同样重要,但最重要的是组合在一起,”丰田泰久对《第一财经周刊》说,“这就像做菜,我们知道盐必不可少,但多了就会觉得咸。咖啡变得美好是因为加糖还是加奶?要解释这个问题非常困难。”
这种平衡只能通过设计师的经验和感受不断调整,而非一些简单的数值设计。“这就像乐器制作工匠知道如何制造一把小提琴,但他不一定能解释小提琴为何是这个形状。”丰田泰久说。
所有与音效有关的空间布局结束后,上海交响乐团还面临着更麻烦的问题。音乐厅不仅位于一片老式居民区附近,地下还有地铁10号线经过,最近处二者只相隔6米。要做到“与世隔绝”,它面临不少挑战。
一方面层高因不能遮挡居民区而不得超过18米,最终音乐厅有2/3都处于地下,另一方面要降低地铁经过时震动对声音的影响。经丰田泰久提议,音乐厅首次在国内采用了悬浮式设计方案,地下16米深处安放了300个隔振器,在主厅底部的108个和演艺厅的60个水泥墩处分别放置204个和96个,像解决车辆避震问题一样解决震动困扰。
由于地处历史风貌保护区,建筑外观需要融入周围环境。在建筑设计招标中,矶崎新的全封闭式陶土砖砌墙建筑因更符合这一预期而中标。
矶崎新曾设计过日本兵库县西胁市的图形设计博物馆、洛杉矶当代艺术博物馆、京都音乐厅和其他演奏空间等。他的胜出不仅源于方案中朴素的外观设计,他同样深谙声音设计,密不透风的陶土砖墙实际上还有另一层墙体,这种无窗且双层设计的墙体,能更好地隔绝外界声音。
设计之初,矶崎新原本构想的是一个矩形外观,但为了让周围居民楼采光更多,他最终将中间部分减少了1米,把平整屋顶改为弧形设计。外观改变其实并不影响音乐厅的实际使用,但机缘巧合令形状变得独特。开幕后的昵称投票中,许多人称它为“馄饨皮”。
丰田泰久认为,一个音乐厅的整体形象设计不仅是硬件,灯光、内饰、配色、门票、官网甚至特殊活动中用来装门票的信封,都将体现出它的风格。乐器最适宜的温度是23℃左右,但这个温度对人来说可能太低了。因此,主厅设计中特意挑选了暖色调的座椅靠垫,并在每场演出前温馨提醒观众多带一件衣服。
在音乐厅的地下二层,上海交响乐团还特意建造了一个3D全息的录音制作系统,“观众可以来听3D全息跟环绕立体声、立体声、单声道的区别。这是以后声音发展的方向。”陈光宪告诉《第一财经周刊》。
虽然丰田泰久和矶崎新多次用声学测试验证了设计效果,但到音乐厅最终完成的那刻,他们都无法确定声效是否达到预期。在前三场演出中,丰田泰久亲自到现场体验,最近一次维也纳爱乐乐团来演奏,他特地邀请来他的老师。效果非常令人满意。
有了音效如此出色的专属音乐厅之后,上海交响乐团就能够更自如地安排和邀请全球知名的音乐家和音乐团体前来演出,而对声音要求苛刻的大师们也会更愿意接受它的邀请。
按国际惯例,安排演出季、请大师来演出基本要提前两三年预约。但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开幕半月后,维也纳爱乐乐团特地调整了两三年前就制定好的行程,进行了专场演出。
今年,在这座崭新的音乐厅里,已经确定会上演瓦列里·捷吉耶夫与慕尼黑爱乐乐团音乐会、卢博米尔·梅尔尼克钢琴独奏音乐会、维也纳爱乐首席莱纳·霍内克的莫扎特独奏会等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