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是我的信仰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ovoy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见康健博,大气稳健,学识渊博是他带给我的第一印象,在《醒狮国学》杂志参访康百万庄园的几天时间里,康健博全程陪同,几日的相处,才发现他是如此注重情义,他说:“人生活的就是情义”,他对孝道的践行,对父母细致的关爱,都让我们肃然起敬。
  他在庄园内向我们娓娓道来他的财富观,以及他对家族的解读,也似乎让我们的人生打开了另一扇窗。
  他是河洛康家三门第二十一代直系传人,有着诸多让人尊敬的头衔,开办书院从事着教育事业,而他自己却说自己只是嵩山学者,家族就是他的信仰。
  康健博:嵩山学者,河洛康家三门第二十一代直系传人,心泉书院创始人,心泉文武学校校长,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河南教学站主任、中国108教育咨询联盟主席,环球旅行108个国家和地区践行者。中国108数字图书馆馆长。


  我的家族就是我的信仰
  记者:您经常带朋友来到庄园吧,每次您是怎么向朋友们介绍康家的?康百万现在对您来说意味什么?
  康健博:是啊,每年我都会带很多外地的朋友来参观庄园,现在的庄园属于国家,是一个旅游景点,我会告诉我的朋友什么是真正的财富,当年的康家的千顷良田如今在哪里?当年的兴盛在哪里?其实能够永久传承的唯有康家的文化,比如我们的留余文化。来到庄园,我会家门口坐一坐,静静的感悟祖先的智慧和经营之道,有时候也来这里反思自己的人生,在遇到纠结的事情,我会反问自己,如果是自己的祖先,他们会如何处理呢?可以说家族就是我的信仰,我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按着祖先的教导在做。
  记者:翻阅康百万家族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自明代以来,留有功名的人物达412位,具有较大影响的代表人物也有一百多人,现代社会的康家后人更是人才辈出,光耀祖宗:其中19代王国权(原名康午生),曾任国家民政部副部长;20代康定军曾任郑州市委副书记……但在康家后代中,则以高级知识分子居多,由此可以想到康百万家族不仅具有世人皆知的巨额财富,而且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您觉得这些源自什么?
  康健博:我觉得这源自于世代相传的良好家教传统。康家教育子孙的家训是:“经商结交务存吃亏心,酬酢务存退让心,日用务存节俭心,操持务存感恩心,愿使人鄙我疾,勿使人防我诈也,前人之愚,断非后人之智所可及,忠厚留有余。”而悬挂在正厅的“留余匾”,开篇书写:“留耕道人《四留铭》云: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借以告诫子孙凡事都要留有余地,人生在世,不要把福禄寿财都享尽、用尽、占尽,把它留给需要它的人。接着,又引用明朝进士高景逸的两句话:“临事让人一步,自有余地;临财放宽一分,自有余味。”最后拈出家教要旨:“若辈知昌家之道乎?留余忌尽而已。”昌家之道就是留余忌尽,这道出了康家繁荣昌盛四百年的家教秘诀:忌盈忌满,过犹不及。此匾现已被列入中华名匾之一。其实不单是它的内容,这块匾的独特造型,也颇具象征意味。它酷似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帜,是否寄托着康家主人希冀“留余”思想像一面旗帜代代飘扬的美好愿望?“留余”二字的运笔布局很巧妙,上留余天,下留余地,是否包含告诫子孙后代,要上对得起国家朝廷,下对得起黎民百姓的寓意?这块匾又像一幅展开的书卷,让人想到开卷有益,岂不是在展示读书传家的优良传统?


  记者:可以想象,这样的“家训”和昭示家训的“留余匾”,会让世世代代的康家人受到多少教益!
  康健博:我带你去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就是庄园内的那一张拜月石案。
  记者:一定有特殊的寓意吧?
  康健博:这是康家为每年中秋夜拜祭月亮而设置的,石案上除了摆设常用供品外,还放金条、元宝等贵重物品,一显富贵,二取“今(金)夜团圆”之意。而更奇特的是石案底部镌刻的那段发人深思的铭文:“顽然一块石,谁道有精神?岂知经镂刻,还能见天真。刮去垢兮磨其光,棱角铮铮类圭璋。上下砥柱如山丘,形器转形德之方。留于子孙赏拂拭,因之威仪自抑抑。砺得节操如此贞,瓜瓞绵绵远矜式。金石为开历千秋,硁硁坚确撼不得。漫作主人石案铭,敢云星精到处说生色。”读一读“石案铭”,寓意深刻啊!
  记者:确实感受到康家对家教的高度重视和无所不在的高明渗透。就连中秋赏月、拜月之际,也不忘借此揭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教不成材”的道理,警醒子孙刻苦攻读、励志进取。
  言教身教境教
  记者:康家的家族教育很特别,不只是言传身教,还有润物细无声的境教。
  康健博:说的太对了!庄园内大量的石雕、木雕和砖雕,既是宝贵的艺术奇葩,也是康家育人寓意的具体展现。主宅区三院16世的康无逸请石匠车清元雕刻的门枕石所蕴含的育人旨趣就颇具匠心,不仅上刻的人物故事具有深刻教育意义,而且这组图案与门联也相映生辉。上联书“处事无他莫若为善”,门枕石上正面雕刻的就是“尊老爱幼”图,内侧则是“妯娌和睦”图;下联书“传家有道还是读书”,相对应就雕刻了“拜师求读”图和“宾客宴饮”图。教育后人要知书达理,善以待人,父子情、妯娌情、师生情、朋友情,全都融于工匠的雕刻刀下,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园里雕刻的“半夜拜师”“冠上加冠(官)”“尊老爱幼”“立志成才”“五子夺冠”等图案,都无不寄寓育人的意愿,散发着浓厚的文化气息。
  家族精神
  记者:这也许是康百万家族得以持续昌盛,铸就四百年财富神话的家教传统里最为宝贵的因素。可以给我们分享一下您所总结的家族精神有哪些吗?
  康健博:庄园的建筑设施和无所不在的匾额楹联、门楣雕刻,都潜移默化地教育着康家每一个人,通过这些境教和父辈的言传身教,我总结,康家的家族精神主要有这几点:
  慎独、留余、居贵敬、行贵简、致中和、天行健、知所止、书忍字、勤俭、舍得。还有,我们康家有一条非常严格的家规,家族子孙不准纳妾。
  记者:这与封建社会妻妾成群的现实显得格格不入。
  康健博:是的,但这条严格的家规却使康家人心齐聚、团结协力,驰骋商场、无坚不摧。我再带您去参观一下我们家族过去的“卫生间”。
  记者:在卫生间的门楣上面有四个醒目的大字“三上成文”,这是康家独特的卫生间文化吧?
  康健博:是的,这个“三上”指的就是枕上、马上、厕上。古代文学家欧阳修有非常著名的“三上成文”之说,当时康家采用欧阳修的做法在厕所里边布置了一个书房的场景,用古人的“寸金难买寸光阴”的谚语鞭策自己,教育子孙读书、求学问,积极利用在枕上、马上、厕上略微闲暇,打腹稿,写文章。康家就是以此来督促自己的子孙后代抓紧时间求读、上进的。
  记者:康家果然处处都是文化,处处都是教育!
  康健博:我们康家还有一个专门向子孙讲述家族发家史传承家风的地方——故事厅,门外的楹联则书“山一拳,水一勺,天一角,能缩能伸当足矣;鱼自乐,鸟自鸣,花自香,亦殇亦咏且陶然”。这幅楹联蕴含着中国古代文人那种恬然自乐,与世无争的处事哲学。
  记者:这里是康家的私塾,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这块罚跪石,你看,天长日久,这块石头上竟然有两个膝盖的痕迹。
  康健博:这是私塾老师惩戒违犯学规、完不成学习任务或调皮学生的一种形式,也是康家严格教育孩子的例子。
  康百万庄园现存的这两棵葡萄树,均植于清朝乾隆年间,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一似龙,一似凤,被称为“龙凤呈祥”。两棵葡萄树是新疆品种,历经数百年,见证了这个家族的荣耀与沧桑,如今长势依然良好,是庄园里的活文物。坐在葡萄树下,康健博说:“在人生的旅途中,家族是我永恒的支撑,疲了惫了,想一想我们的家族,那是我力量的源泉,在社会的纷争中,可以说家族是我永恒的基石,惧了怕了,想一想我们的家族,想想我的祖辈,那是我自信的来源”。家族一个简单的代名词,在康家的后人心中却更多的承载了信仰与传承。
其他文献
家族是世界政治的统治核心。家族是全球财富的摇篮。家族是兴衰的晴雨表。不是任何一般的家庭都可以称谓家族的。曾经在全球影响深远的家族诸如姬昌家族、孔子家族、成吉思汗家族、哈布斯堡家族、维特根斯坦家族、罗斯柴尔德家族,卡佩家族统治法国800年。又如刘邦家族、张道陵家族、霍亨索伦家族、罗曼诺夫家族,美的奇家族、奥尔西尼家族、肯尼迪家族、杜邦家族、甘地家族、钱氏家族、胡氏家族等。家族错综复杂,家族根深蒂固,
期刊
据新华社西安12月21日电陕西考古研究院通报,在以往考古发掘的基础上,考古人员今年对陕北清涧辛庄遗址发现的一组大型殷商建筑群进行了全面发掘,发现其外形壮观罕见。在建筑群附近考古人员还发现了与建筑相关的古代先民居住区。  考古专家介绍,这种重楼环屋复原后和庭院建筑的整体,占地面积可达4200平方米,规模十分宏大,这种多重环屋式楼宇建筑,外形壮观,形制独特,非常罕见,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今日拉萨的布达拉宫
期刊
2014年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偕夫人彭丽媛在欧洲访问期间,曾两次身着改良版中式礼服出席皇室国宴,既具有中式风格,又符合国际规范的礼服,广受世界赞誉;在刚刚结束的APEC会议上,国家领导人一身具有中式风格的服装再次成为一道引人瞩目的亮丽风景。  《左传》注疏有云:“中国有礼仪之大,谓之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民族的称谓正是来源于服饰文明,借此中华成为礼仪之邦,衣冠上国;黄帝“垂衣而治”的典故,
期刊
琴棋书画之艺,在中国的历史上素来为文人必备。尤其是琴,古人云:“君子之座,必左琴右书”“士无故不撤琴(《礼记·曲礼下》)”等。大教育家、大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也说过一句话:“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秦伯》)。”可见,作为乐的代表的琴,在中国文化与史学上的地位是何等重要。  传说最初,伏羲、神农造琴,是为了与天地神灵沟通,祈祷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故创设了这么一个媒介。故琴之身长与
期刊
武王伐纣,一边是英明神武的周武王,加上一位半神级的姜子牙,另一边是堪称中国历代昏君模范的商纣王,用孟子的话来说,这是一场“以至仁伐至恶”的战争。  公元前一千年左右,周武王趁着商纣王的大军征讨东夷、朝中空虚的大好时机,在牧野代替老天爷宣读了商纣王的种种罪状,决定替天行道,率领4.5万大军准备攻打朝歌。  商纣王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主儿,当下便召集70万大军(以奴隶为主),兵发牧野,让周武王看看谁才是
期刊
一进康百万,先看“留余”匾。我们与康健博先生边走边聊,很快到了寨上主宅区的“花楼重辉”院。进院子的时候,一个金发碧眼的老外正站在大厅的“留余”匾下举着相机拍照。  在康百万庄园,每天都有许多世界各地、不同身份的游客慕名而来,在康家这块祖训匾下驻足凝望,感受旺族遗风。  从匾型上看,中国古代的匾额大多方方正正,独有这块黄杨木雕刻而成的留余匾形无制式,留给后人颇多的想象空间。初看,它给人感觉像是一面迎
期刊
伯牙鼓琴子期会心  《流水》之曲,聆之尤以滚拂手法奏流水之音最为特出,由沥沥清泉空谷幽音渐至大江大海激荡汹涌,闻者自然惊心。考之曲意,《天闻阁琴谱》有描述曰:  “起手两三段叠弹起手二三两段叠弹,俨然潺缓滴沥,响彻空山。四五两段幽泉出山,风起水涌,时闻波涛,已有汪洋浩瀚,不可测度之势。至滚拂起段,极腾沸澎湃之观,具蛟龙怒吼之势,息心静听,宛然坐危舟,过巫峡,目眩神移,惊心动魄,几疑此身已在群山奔赴
期刊
中国古代,国家的强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精英政治”,关键看掌权阶层能否持续培养出明君圣主和治国的栋梁。国之强弱如此,一个家族的盛衰亦然。曾国藩曾在家书中告诫族人,“家中要得兴旺,全靠出贤子弟。若子弟不贤不才,虽多积银积钱积谷积产积衣积书,总是枉然。子弟之贤否,六分本于天生、四分由于家教。”  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中国历史上凡是有名望的世家望族,几乎都无一例外地十分重视家规、家训。  康百万家族兴盛4
期刊
20世纪80年代,一张神秘的财神年画在山东日照一户农民家中被发现,与传统年画不同,这幅年画上画的不是招财进宝的财神爷,而是三个被称为活财神的人,年画上的沈万三、阮子兰都是明清时期的巨富,沈万三更是富可敌国,被称为明朝第一富豪,只有康百万的名字对于很多人来说,显得十分陌生,那这位康百万究竟是谁?他又为什么会被当做活财神来供奉呢?康百万家族历经明、清、民国三个时期,连富12代,是什么让时间如此眷顾这个
期刊
我们在康百万庄园的最后一站是去康氏祠堂。祠堂位于主宅区以北约七八百米处,是一座坐北朝南的三进式院落。康氏祠堂建于明代,现存殿堂房舍9座35间,砖、石筑雕三门牌楼一座,祠堂区的镂空石雕、砖雕及油漆彩绘木雕是康百万庄园三雕艺术精品,也是中原地区雕刻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世事的变迁曾使祠堂一度荒芜,近几年才得以修缮。  现在守在祠堂的是康家第十九代康崇欣。康健博先生对这个爷爷十分尊敬,我们从他那里了解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