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业时代呼唤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型教育理念,它有助于缓解中国当前严峻的就业压力和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开展创业教育势在必行。当前,中国创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境,因此要对困境进行深入分析,以提升创业教育工作的成效。
关键词:创业教育;师资培养;课程建设;实践教学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深入人心,创业教育在校园中,尤其是在高校中引起人们的重视。创业教育一方面可缓解就业压力,另一方面还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业升温可以促进产业提升,增加社会财富,增加就业机会。在各方有利条件的驱使下,创业教育在国内越来越受关注。在发展的同时,目前中国创业教育也面临教育过程整体断层,专业师资与课程缺乏,创业实践教学欠缺,外界系统参与程度低等困境,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中国创业教育的发展。
1 创业教育整体断层
创业教育是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尴尬情境下所提出,创业教育被理解为“企业家速成”。笔者对近200名高校教师做过调研,35%的人将创业教育片面地理解为以解决生存为目的的就业培训,28%的人将创业教育誉为解决就业的良方。在这种导向下,创业教育的内涵被异化。在教育层次性上,现行教育体制缺少系统的创业教育,仅仅针对高校学生开展创业教育,目前中小学阶段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到创业教育,创业教育在中小学几乎为零。
在创业教育实施较早的美国等国家全面普及创业教育,将创业教育贯穿于教育全过程,覆盖了各个阶段的学生。在学生发展的各个阶段,学校都会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开展相应层次的创业教育。目前国内基础教育领域还处于应试教育的“统治”下,各中小学片面地抓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忽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创业教育在基础教育领域几乎一片空白。而国外的创业教育则相对发达,法国2001年就在小学阶段开设了“办企业”等相关课程;美国1998年就开始在小学全面实施金融扫盲“2001年计划”,积极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基础教育领域偏重应试教育,导致早期创业教育的荒废。高等教育在就业的压力下,崇尚创业教育的功利功能,而忽视创业教育的本质内涵。本质上,创业教育是一个开拓能力的过程,是个体对生活的一种态度。如何在现有教育体制下,对基础教育领域开展有效的创业教育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教育工作者与家长必须以发展的观点来看待问题,将创业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从小抓起,培养国民的创业素养。
2 专业师资与课程缺乏
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指导教师在数量与质量上均不能满足创业教育的发展需求,教师主体是先前从事企业管理学教学或从事高校学生就业工作指导的老师。这类老师在数量上达到要求,但是专业性不强。由于自身创业知识和创业经验的缺乏,非专业的创业指导教师很难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品质。创业教育教师自身的局限性会影响创业教育作用的发挥,而学科归属与课程结构的不合理性又会使这种情形雪上加霜。师资与课程作为开展创业教育的前提条件,加强相关方面的建设迫在眉睫。
据笔者在对10余所高校的调研中,只有两所高校在创业导师的培养上提出了自己的规划。对在职专业教师进行创业师资专业培训,完善创业兼职教师或者客座教授的聘请制度是解决当前问题的两项基本举措。在师资培养方面,一些高校进行了积极尝试,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聘请了10位创业导师,这些导师自身有着丰富的创业经验。创业导师熟知学生在创业中的问题,指导学生具有针对性。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教育部创业教育试点院校,试点院校是具有代表性的重点院校,相关职能部门对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目前资源不充足的情况下,如何将试点院校的创业教育经验加以推广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加强创业教育课程专业化建设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在全校范围内普及创业课程,各院校还可结合自身办学定位,编写校本创业课程;其次,根据专业特色开设创业知识专业必修课,使学生在熟悉的行业(专业)创业,结合专业进行创业以提高创业成功率;再次,课程中应该渗透创业相关知识的学习,注重创业教育课程与各专业核心课程的衔接,同时拓宽基础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创业实践教学欠缺
当前的创业课程多以理论课程为主,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创业理论知识,但并没有形成良好的创业品质。课堂式创业教育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接受了创业教育,但是不想创业,不愿创业,也没有能力去创业。针对学生的创业实践行为,大部分院校为了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并不支持学生的创业实践行为。
当前,高校创业教育体系功效不大,创业能力的培养需要创业实践,这也是最可操作的。一些高校组织了很多类似创业大赛的各种创业实践活动,但很多创业大赛很多都“异化”为激情四射的演讲比赛。当前一些高校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创业大赛,但大部分创业大赛都只是纸上谈兵,很少有人去思考创业项目的实际运作。
诸如此类创业大赛的创业实践只能称为创业模拟,创业模拟表演成分过重,参赛者只是为了比赛而去参加比赛,很少考虑将完整的创业计划转化为实际的创业行为,“创业模拟”在培养学生创业能力上的局限性很大。高校必须将创业实践教学提升到重要地位,以切实提升创业教育的成效。
4 外界系统参与程度低
国外创业教育的教学体系外向性强,与外界建立了广泛的联系网络。其孵化器机构(Business Incubcator)从文书业务、行政管理、设施设备、经营技能等方面,为新成立的企业提供各种政策支持,为新企业有控制力地维持一种有利于生长发育的环境。当前我国创业教育体系十分封闭,学生难以有开展创业实践的机会。
创业者需要很好的理念和广阔的视野,还须具有操作经验。这些能力都需要在活动课程中培养。为大学生创业做好社会阅历和人际关系的储备。这些举措有利于创业教育与社会融合,将校园文化与商业文化有机结合,为学生创业提供一些实践机会,让学生将创业作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发现。
当前,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引领示范作用下,国内建立了各种创业实践基地,政府层面也出台了很多创业相关政策。为了提升创业教育的成效,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业综合素质,各院校应加强与外界的联系,借鉴国外成熟的创业教育体系,加快创业教育与外部系统的黏合力度,是开展创业教育的必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张志达.高校创业大赛低效,原因何在?[J].教育与职业, 2014(6):146-147.
[2] 张婷.高职创业教育“分层模式”探析[J].教育与职业, 2015(15):56-57.
[3] 徐玉成.高职创业教育目标探究[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5):23-25.
关键词:创业教育;师资培养;课程建设;实践教学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深入人心,创业教育在校园中,尤其是在高校中引起人们的重视。创业教育一方面可缓解就业压力,另一方面还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业升温可以促进产业提升,增加社会财富,增加就业机会。在各方有利条件的驱使下,创业教育在国内越来越受关注。在发展的同时,目前中国创业教育也面临教育过程整体断层,专业师资与课程缺乏,创业实践教学欠缺,外界系统参与程度低等困境,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中国创业教育的发展。
1 创业教育整体断层
创业教育是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尴尬情境下所提出,创业教育被理解为“企业家速成”。笔者对近200名高校教师做过调研,35%的人将创业教育片面地理解为以解决生存为目的的就业培训,28%的人将创业教育誉为解决就业的良方。在这种导向下,创业教育的内涵被异化。在教育层次性上,现行教育体制缺少系统的创业教育,仅仅针对高校学生开展创业教育,目前中小学阶段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到创业教育,创业教育在中小学几乎为零。
在创业教育实施较早的美国等国家全面普及创业教育,将创业教育贯穿于教育全过程,覆盖了各个阶段的学生。在学生发展的各个阶段,学校都会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开展相应层次的创业教育。目前国内基础教育领域还处于应试教育的“统治”下,各中小学片面地抓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忽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创业教育在基础教育领域几乎一片空白。而国外的创业教育则相对发达,法国2001年就在小学阶段开设了“办企业”等相关课程;美国1998年就开始在小学全面实施金融扫盲“2001年计划”,积极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基础教育领域偏重应试教育,导致早期创业教育的荒废。高等教育在就业的压力下,崇尚创业教育的功利功能,而忽视创业教育的本质内涵。本质上,创业教育是一个开拓能力的过程,是个体对生活的一种态度。如何在现有教育体制下,对基础教育领域开展有效的创业教育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教育工作者与家长必须以发展的观点来看待问题,将创业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从小抓起,培养国民的创业素养。
2 专业师资与课程缺乏
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指导教师在数量与质量上均不能满足创业教育的发展需求,教师主体是先前从事企业管理学教学或从事高校学生就业工作指导的老师。这类老师在数量上达到要求,但是专业性不强。由于自身创业知识和创业经验的缺乏,非专业的创业指导教师很难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品质。创业教育教师自身的局限性会影响创业教育作用的发挥,而学科归属与课程结构的不合理性又会使这种情形雪上加霜。师资与课程作为开展创业教育的前提条件,加强相关方面的建设迫在眉睫。
据笔者在对10余所高校的调研中,只有两所高校在创业导师的培养上提出了自己的规划。对在职专业教师进行创业师资专业培训,完善创业兼职教师或者客座教授的聘请制度是解决当前问题的两项基本举措。在师资培养方面,一些高校进行了积极尝试,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聘请了10位创业导师,这些导师自身有着丰富的创业经验。创业导师熟知学生在创业中的问题,指导学生具有针对性。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教育部创业教育试点院校,试点院校是具有代表性的重点院校,相关职能部门对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目前资源不充足的情况下,如何将试点院校的创业教育经验加以推广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加强创业教育课程专业化建设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在全校范围内普及创业课程,各院校还可结合自身办学定位,编写校本创业课程;其次,根据专业特色开设创业知识专业必修课,使学生在熟悉的行业(专业)创业,结合专业进行创业以提高创业成功率;再次,课程中应该渗透创业相关知识的学习,注重创业教育课程与各专业核心课程的衔接,同时拓宽基础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创业实践教学欠缺
当前的创业课程多以理论课程为主,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创业理论知识,但并没有形成良好的创业品质。课堂式创业教育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接受了创业教育,但是不想创业,不愿创业,也没有能力去创业。针对学生的创业实践行为,大部分院校为了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并不支持学生的创业实践行为。
当前,高校创业教育体系功效不大,创业能力的培养需要创业实践,这也是最可操作的。一些高校组织了很多类似创业大赛的各种创业实践活动,但很多创业大赛很多都“异化”为激情四射的演讲比赛。当前一些高校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创业大赛,但大部分创业大赛都只是纸上谈兵,很少有人去思考创业项目的实际运作。
诸如此类创业大赛的创业实践只能称为创业模拟,创业模拟表演成分过重,参赛者只是为了比赛而去参加比赛,很少考虑将完整的创业计划转化为实际的创业行为,“创业模拟”在培养学生创业能力上的局限性很大。高校必须将创业实践教学提升到重要地位,以切实提升创业教育的成效。
4 外界系统参与程度低
国外创业教育的教学体系外向性强,与外界建立了广泛的联系网络。其孵化器机构(Business Incubcator)从文书业务、行政管理、设施设备、经营技能等方面,为新成立的企业提供各种政策支持,为新企业有控制力地维持一种有利于生长发育的环境。当前我国创业教育体系十分封闭,学生难以有开展创业实践的机会。
创业者需要很好的理念和广阔的视野,还须具有操作经验。这些能力都需要在活动课程中培养。为大学生创业做好社会阅历和人际关系的储备。这些举措有利于创业教育与社会融合,将校园文化与商业文化有机结合,为学生创业提供一些实践机会,让学生将创业作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发现。
当前,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引领示范作用下,国内建立了各种创业实践基地,政府层面也出台了很多创业相关政策。为了提升创业教育的成效,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业综合素质,各院校应加强与外界的联系,借鉴国外成熟的创业教育体系,加快创业教育与外部系统的黏合力度,是开展创业教育的必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张志达.高校创业大赛低效,原因何在?[J].教育与职业, 2014(6):146-147.
[2] 张婷.高职创业教育“分层模式”探析[J].教育与职业, 2015(15):56-57.
[3] 徐玉成.高职创业教育目标探究[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5):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