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三国文化”的盛宴

来源 :阅读与鉴赏(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gansw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考真题:
  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荆州。荆州是驰名于世的三国鏖兵之地,有着深厚的三国文化积淀。下面以“说不尽的三国风云”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
  1.吟三国华章。阅读下面语段,按编号填写诗文。
  昔魏武吟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志宏阔如宇;武侯临表:“受任于败军之际,② _____________ ”,其情沛然如注;孙权劝学,蒙曰:“③ _____________,即更刮目相待”,其事芳流千古。太守出猎,狂书“④_____________ ,亲射虎,看孙郎”,托古以言志;英雄梦回,忽作“马作的卢飞快,⑤ _____________ ”,用典以抒怀;书生论史,偏说“⑥ _____________ ,铜雀春深锁二乔”,借题以讽今。诗仙饯别,且吟“⑦_____________,中间小谢又清发”,激赏建安文风;稼轩登临,笑谈“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⑧ _____________ ”,总论三国人物。滚滚长江东逝水,三国多少事,都在诗文中!
  2.说三国俗语。三国人物和故事早已融入我们的生活,形成了众多的口头俗语,如“说曹操,曹操到。”“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你能再说出一个吗?
  3.品三国人物。在荆州这个群雄角逐的大舞台上,各路豪杰俊秀充分展现了他们的文韬武略、胆识才智和思想品格,一个个鲜活的面容深深铭刻在我们的脑海中。现在荆州举办“三国文化节”,要选择一位三国人物作为“形象大使”,你认为选谁最合适?说出你的理由。(30字左右)
  4.览三国胜迹。三国征战的鼓角已渐渐远去,但作为三国故地的荆州,多姿多彩的三国风物画卷依然随处可见。请向游客介绍一处你熟悉的三国文化景点。(30字左右)
  试题透析:
  荆州是驰名于世的三国鏖兵之地,有着深厚的三国文化积淀。《三国演义》洋洋洒洒120回,有72回涉及荆州,有10多回直接写荆州,其很多故事都是围绕荆州展开的。围绕流传千古的“借荆州、守荆州、袭荆州、失荆州”所展开的经典故事,一直是戏曲歌舞与影视的热门题材,同时也成为中考的题材。恰巧,2010年荆州市中考综合性学习题就充分引入了这一地域文化资源,以“三国文化”为素材,以亲切的形式,丰富的内容亮相,让考生实实在在享受了一场“三国文化”的盛宴。整个试题分为“吟三国华章”、“说三国俗语”、“品三国人物”、“览三国胜迹”四个板块,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依次从默写名句、拟写俗语、品评人物、介绍景点等方面进行了考查,内容涵盖面广,能力要求性强,全方位地实践了《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综合性学习评价着重考查同学们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的理念,具有基础性和综合性紧密结合、生活化和实用化紧密结合、人文性和时代性紧密结合、开放性和可操作性紧密结合的特点。同时也给广大考生提了个醒——语文测试也要关注本地各方面的文化资源,因为“月是故乡明”。
  第一个板块(吟三国华章)是一道名句默写题。这些名句都是与三国里所发生的事情有关的,只要大家平时留心积累,此题很容易解答。第二个板块(说三国俗语)是拟写俗语。因为俗语来源于生活。只要我们平时对三国人物和故事有所了解,写作这方面的俗语就会信手拈来。第三个板块(品三国人物)是品评人物。这实际上暗示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变“走‘近’文本”为“走‘进’文本”,只有这样才能对人物进行中肯的评价。第四个板块(览三国胜迹)是向游人介绍景点。作为考生只有平时多关注家乡的文化资源,介绍起来才有条理、有感情。
  
  参考答案:1.①星汉灿烂,若出其里②奉命于危难之间③士别三日④为报倾城随太守⑤弓如霹雳弦惊⑥东风不与周郎便⑦蓬莱文章建安骨⑧生子当如孙仲谋2.示例: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3.提示:能够抓住刘备之信、关羽之忠、张飞之猛、诸葛亮之智等三国人物的主要性格,以及他们与荆州的密切关系来阐述,言而有据,言而有序,言之成理即可。4.提示:荆州的三国古迹胜景很多,如荆州古城墙、春秋阁、关帝庙、关羽点将台、三国公园、张飞一担土、石首刘郎浦、石首望夫台、公安油江口、孙夫人城、洪湖乌林古战场、监利华容道,学生能够抓住一个点作有条理的介绍或较生动的描述即可。
其他文献
4月24日,是哈勃太空望远镜升空20周年的日子。20年来,这双地球的“千里眼”观测了3万多个天体,拍下50多万张照片。哈勃望远镜的观测结果给天文学研究带来了革命,让人类对宇宙和自身的认识大大迈进了一步。  古往今来,人们对头顶灿烂的星空充满好奇,并试图从星象变化中寻找宇宙和人类的发展规律。由于人类肉眼的局限性,很多发现难免显得粗糙,甚至只是一些臆想。直到400年前,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第一次将望远镜
期刊
南歧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①者。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②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③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之累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之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  (选自《贤奕编·警喻》)  注释:①瘿(yīng):颈瘤病。即颈上生囊状瘤子。②群小:贬称见识浅陋的人。③焦:细瘦。    
期刊
奴子傅显,喜读书,颇知文义,亦稍知医药。性情迂缓①,望之如偃蹇②老儒。一日,雅步③市上,逢人辄问:“见魏三兄否?”(奴子魏藻行三也。)或指所在,复雅步以往。比相见,喘息良久。魏问相见何意,曰:“适在苦水井前,遇见三嫂在树下作针黹④,倦而假寐。小儿嬉戏井旁,相距三五尺耳,似乎可虑⑤。男女有别,不便呼三嫂使醒,故走觅兄。”魏大骇奔往,则妇已俯井哭子矣。  夫僮⑥仆读书,可示佳事。然读书以明理,明理以致
期刊
昔者公孙龙在赵之时②,谓弟子曰:“人而无能者,龙不能与游。”有客衣褐带索而见曰③:“臣能呼。”公孙龙顾谓弟子曰:“门下故有能呼者乎④?”对曰:“无有。”公孙龙曰:“与之弟子之籍⑤!”后数日,往说燕王。至于河上⑥,而航在一汜⑦。使善呼者呼之,一呼而航来。故曰:圣人之处世,不逆有伎能之士⑧。  注释:①选自《淮南子·道应训》。②公孙龙:战国时赵人,字子秉,是名家学派的代表人物。③褐:兽毛或粗麻制成的短
期刊
赏析:  胡马嘶风,萧凄惨月。望着那渐行渐远的长安,怀着那油然而生的悲壮,拥着那难以言喻的豪迈,回首故都。画面彷佛被定格,像是等待后人那无尽的倾诉,马儿却依旧“嗒嗒”前行。又有谁会忍心再回头呢?又有谁不留恋来之不易的安逸和温情呢?但历史给我们留下的只是一串串引人联想的奇幻背影。身负使命的昭君,在马蹄声和驼影中,走过了那本不属于她的河西走廊。一路上,目睹了那战争的狼烟和残垣断壁,体验了那分离之痛和百
期刊
那个人已经不在了。  那棵树也已经不在了。  但那个人在那棵树下说过的那句话,在清明节前夕,却比任何时候都更清晰地回荡在我的耳边,让我时时泪流满面。  “芳美,我们要好到老的!”第一次,那个人在那棵树下说这句话,我们都还不满十岁。记得那晚,我在那棵歪脖柳下送了她一条紫红色的“卫生裤”,她一手托着裤子,一手拉着我说:“芳美,你对我这么好,我一定要和你好到老的!”  她叫玉英,是我的同学,可她父亲去世
期刊
说起来,张海洋最早去村里教书,多少还是带了些功利性的。  张海洋是响应国家号召来到村里教书的。谁都知道,若是再从乡下回到城市,那好工作是少不了给你安排的。  那时的张海洋,刚大学毕业,正是风华正茂、激情澎湃的年龄。想都没咋想,就报了名。然后背着个破包就在村里教上了书。  村里可有几年没来过老师了,乡亲们像供尊神一样供着张海洋。  教了没多久,张海洋就迷上了这里。这里有高高的山,清澈的水,还有如山一
期刊
真题回放    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完成题目。(6分)  材料一:5月8日上午,在嘉宾和普通市民800多双眼睛的注视下,宁波再次向世人展现了自己与书的不解之缘——位于甬江边的宁波书城正式开业了。宁波书城由高66米的16层主建筑及其他7幢配套建筑组成,以“书”为核心,营造了“书香宁波”的氛围。在书香脉脉中浸润了400多年的宁波,向世界、向未来展现了自己除了商业之外的文化特质。  ①为上面这则新闻拟写
期刊
中考原题    2010年5月1日,上海世博会开幕。山东馆以“齐鲁青未了”为主题,向世界展示山东的风采。班级开展“走进山东馆”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1.你是怎样理解山东馆“齐鲁青未了”这一主题的?  2.右图为山东馆。场馆设计体现“海岱(指泰山)交融”的理念。请你写一段文字,说说场馆外形设计是如何体现这一理念的。    3.完成下面的对联,展示山东的人文底蕴和自然风光。  
期刊
中考原题:  在我国古代历史长河中,曾经涌现出无数风流人物。虽然这些风流人物的生命早已消逝,但他们感人的故事,不朽的业绩,博大的情怀,高尚的品质,却留在我们心中。假如你班要开展以“话说千古风流人物”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条主题语。  2.在参与此次综合性学习过程中,老师设计了两项活动,请你再补充两项。  ①排风流人物座次。  ②讲风流人物故事。  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