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脚已踏出,很难再收回
袁征:
美军在2011年底撤出伊拉克后,伊拉克局势一直动荡不安。伊拉克乱局出现后,奥巴马政府对于马利基空袭的请求比较谨慎。时至今日,奥巴马政府只是派出300名军事顾问,虽然也着手调集力量,但对于空袭则是一拖再拖。应当说,近期的内外交困,使得奥巴马政府对外用兵更加谨慎。
自冷战结束以后,美国一直存在一种新孤立主义情绪。两场反恐战争和金融危机之后,这种情绪更是进一步抬头。美国在伊拉克近十年时间里,逾4000名美军阵亡,军费虚耗达4万亿美元,造成极大军事与财政黑洞。多数美国人觉得伊拉克战争打错了,美国也没有从此战中获益,根本不值得投入如此巨大的战争资源。而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战后伊拉克油田市场份额中,中国占25.5%,英国占20.6%,俄罗斯占19.5%,马来西亚占16.7%,美国仅占1.9%。
不仅如此,今年是国会中期选举年。根据近期路透和益普索联合发布的民意调查显示,大多数美国民众反对美国干预伊拉克局势。奥巴马不能不考虑这一因素。另一方面,随着近年美国大力发展新能源,又积极开采近岸石油,页岩油开发更取得重大突破,整体上美国对中东的石油依赖持续递减,再度出兵伊拉克的迫切性并不十分强烈。
此外,奥巴马近期在外交层面进退失据,颜面尽失,正在力图挽回面子,但要三线作战,美国实在是力不从心。去年在叙利亚问题上,奥巴马政府自己划定了一条红线,却又在军事打击问题上犹豫不决,结果还是普京“救”了奥巴马,但抢了奥巴马的风头。在乌克兰问题上,奥巴马政府也是灰头灰脸,颜面几乎丢尽。各方特别是美国的盟友和小伙伴们都在质疑美国能否兑现自己的安全承诺。为挽回颜面,恢复盟友对自身的信心,奥巴马政府不得不四处承诺,访问亚洲安慰盟友,而后又跑到波兰讲准备加强军事部署。实际上,美国现在已经是东西两线作战。这个时候伊拉克局势又出现动荡,真是奥巴马政府不愿见到的。
从全球战略布局上来讲,目前的态势以及奥巴马政府采取的策略或思路和20世纪70年代美国从越南退出前后非常相近。所谓“尼克松主义”,指的就是“美国将参加各盟国和朋友的防务和发展活动,但是美国不能而且也不会制定全部方案,拟订全部计划,执行全部决定,承担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只有在我们的帮助真正起作用,而且被认为是符合我们的利益的时候,我们才会给予帮助”。而奥巴马提出的“巧实力”,实际上就是要强化同盟友的关系,要求和鼓励盟友和伙伴们承担更多的义务,更多通过多边协作和外交谈判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因此,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美国实际上不愿意直接介入伊拉克乱局,而是希望地区盟友如沙特、约旦、科威特等国和阿盟发挥更多作用,出钱出力,推促中东人自己解决中东问题,减轻美国的负担。而美国对中东亦由直接控制,转为施加影响力,远程遥控。
我个人认为,美国并不认为ISIL的力量会有多么强大,但局势已经这样了,美国肯定不能坐视不管。如果让ISIL坐大的话,伊拉克就有可能沦为极端组织对美国发动恐怖袭击的又一据点。而且从目前看,伊朗是制衡ISIL的一支力量,但无论是从美伊关系的现状来看,还是着眼于中东地区力量的平衡,美国同样不会容忍伊朗进一步壮大。时至今日,奥巴马政府派出的军事顾问已经落实到位,另外可能会派出少量部队来保护美国在伊拉克的重点部位,如美驻伊大使馆等,或执行救助美国公民的任务。此外,美军还可以使用无人机发起定点清除,或加大向伊拉克政府提供武器援助的力度。但美国大规模直接派兵进入伊拉克的可能性几乎是零。况且,伊拉克民众和各个政治派别也反对美国直接军事介入伊拉克,认为伊拉克目前的乱局正是美国入侵伊拉克所造成的。因此,美国更希望伊拉克能够组建一个强有力的联合政府,以稳定伊拉克的局势。
应当说,奥巴马政府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将取决于伊拉克内部局势和地区安全形势的发展,美国在着手准备,但也在观察形势,以决定下一步的举措。
美国在中东还能倚重谁
袁征:
在最初的考虑中,美国曾有意将伊拉克作为一个“桥头堡”,在中东推进美国的国家利益,推广美国的民主价值观,巩固美国在中东地区的主导地位。然而,事与愿违。美国对于伊拉克内部复杂的宗教民族关系和中东地区复杂的联动局势估计不足,在战后重建问题上屡屡犯错,从而使得伊拉克局势出现动荡不安的局面。这在2011年美国从伊拉克撤军之后更为明显。伊拉克局势的动荡不安,显然已经让美国感觉难以倚重。
从传统来讲,美国在中东倚重的两个国家是以色列和埃及。因此,多年来排在美国对外军事援助前两位的受援国就是以色列和埃及。然而,在穆巴拉克强人政治结束后,埃及政局陷入动荡之中,在阿拉伯世界中的影响力也在下降。那么美国就必须在这一地区寻找新的着力点。沙特阿拉伯和海合会应该是美国未来扶持与合作的重点对象。原因是这些国家相对而言经济上富足、政治上稳定,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国家基本上都是逊尼派执掌大权,可以用来平衡伊朗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对于实力相对下降、更愿意充当“离岸平衡手”的美国而言,利用中东地区不同宗教和民族力量之间的相互牵制关系来维持地区相对稳定局面,无疑是更好的选择。实际上,国务卿克里6月23日访问伊拉克之后,就专程到访沙特阿拉伯,就伊拉克局势同阿卜杜拉国王会谈。阿卜杜拉国王保证,他将向伊拉克境内的逊尼派领袖发挥影响力,加快组建多元政府的进程。
中东地区依旧是美国无法置身事外的关键地区之一。美国在中东至少有五大战略目标:其一是确保美国主导地位;其二是维护以色列、沙特等盟国安全;其三是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其四是打击恐怖主义和伊斯兰极端势力;其五是确保能源供应安全。在中东政局出现碎片化的趋势下,美国也在摸索如何应对这种局面的途径。
地区主要国家都意识到美国不可靠
李绍先:
ISIL这个极端组织美国肯定是要打击的,因为这支力量的危害太大,很多人员都来自欧洲国家,一旦返回欧洲,影响不可估量。因此美国不能不管。再则,美国要是不管,会有别的国家来管,俄罗斯现在已经把军机卖给伊拉克了,叙利亚已经出手轰炸了,伊朗也可能出手。自己打下来的天下,让别的国家扩大影响,这也是美国不愿意看到的局面。所以美国最终还是会干预的,只是方式会和以往不一样。 长期以来,美国和中东主要国家之间的关系其实很简单,就是维持与埃及、沙特、土耳其之间的铁杆关系,同时打压伊朗,努力维持中东的平衡和稳定。但是阿拉伯大变局(即所谓的“阿拉伯之春”)发生后,地区主要国家与美国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一个象征性的事件就是2011年2月11日穆巴拉克下台。在沙特阿拉伯看来,是美国抛弃了穆巴拉克。美国在中东阿拉伯世界有两个盟友,一个是沙特的国王,一个是埃及的总统。没想到埃及革命一闹起来,美国就把穆巴拉克抛弃了,这点令沙特非常寒心,深感美国不可靠。2013年出现叙利亚化学武器问题,一开始美国自己设定了一条红线,结果自己往后撤,跟俄罗斯签订框架协议,令执意倒巴沙尔的沙特等国很不满。再一个,美国似乎还有意和伊朗谋求和解。这一下子阿拉伯国家都着急了。
以前地区主要大国只要绑定美国就行了,现在意识到这样做是不行的。于是,沙特的王储,年纪一大把了,还满世界地跑,要搞多元外交。土耳其一度表示说要买中国的红旗导弹,其实一定程度上也是做给美国看的。埃及的塞西在未当选总统之前就访问了俄罗斯,要购买俄罗斯军火,跟普京打得火热,普京还表态:“我们要把关系恢复到纳赛尔的时候。”美国国务卿克里一年往中东跑了十多次,试图撮合巴以和谈,结果吃力不讨好,反而被以色列骂得很惨。还有一个事情很有意思,就是一些中东国家与伊朗的关系在改善,至少是表面上在改善。比如,塞西就任埃及总统的时候,破天荒给伊朗总统鲁哈尼发了邀请。今年6月9日,鲁哈尼访问了土耳其,这是伊朗总统自1996年以来首次对土耳其进行访问。访问期间,土耳其和伊朗签署了涉及贸易、投资、能源、旅游业、电信业、邮政、海关服务以及共同打击跨国恐怖主义等领域的多项合作文件。
殷罡:
我认为,美国人应该聪明一点。美国虽然是一神教文化圈的成员,但从地缘来讲,美国不应该在地中海周边玩得太厉害。冷战结束后,地中海周边地区、中东地区就是该欧洲人分担责任的地方。一战后,法国开始在黎凡特地区委任统治的时候,依据民族和教派构成将其分为阿拉维、阿勒颇、大马士革、德鲁兹和黎巴嫩五个state,实施五国联邦。结果二战后期美国人进来了,命令法国马上放弃对叙利亚的统治,叙利亚没过多久就独立了。要是真让法国人在叙利亚玩儿到底,我觉得它能玩儿出个样来,而不会像美国人那样办傻事。
现在美国想从东地中海抽身,把自己的力量更多放在亚太,从美国的角度来讲,做得非常理智。美国本身就是个太平洋国家。1941年的珍珠港事件发生在太平洋地区,二战后美国拼杀最厉害、死人最多的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也都发生在亚太地区。美国人现在知道地中海周边早晚还会是欧洲的地盘,欧洲迟早要在那里占主导地位,而美国一定要在亚太占据最重要的位置,和中国、日本展开竞争和合作。对于中东,我觉得现在美国终于想明白了,那就是不管,或者至少是少管。中东的局势就像两个人在打架,有人掺和的时候打得热火朝天、你死我活,掺和的人一旦散去,这俩人没几个回合就打完了,就分出胜负了。一战结束以来,东地中海地区为什么那么乱,发生那么多战争,就是因为有外部力量的介入。英国、法国、俄罗斯、美国,你方唱罢我登场,主要大国都掺和进来了,中东乱局自然就没法消停。
袁征:
美军在2011年底撤出伊拉克后,伊拉克局势一直动荡不安。伊拉克乱局出现后,奥巴马政府对于马利基空袭的请求比较谨慎。时至今日,奥巴马政府只是派出300名军事顾问,虽然也着手调集力量,但对于空袭则是一拖再拖。应当说,近期的内外交困,使得奥巴马政府对外用兵更加谨慎。
自冷战结束以后,美国一直存在一种新孤立主义情绪。两场反恐战争和金融危机之后,这种情绪更是进一步抬头。美国在伊拉克近十年时间里,逾4000名美军阵亡,军费虚耗达4万亿美元,造成极大军事与财政黑洞。多数美国人觉得伊拉克战争打错了,美国也没有从此战中获益,根本不值得投入如此巨大的战争资源。而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战后伊拉克油田市场份额中,中国占25.5%,英国占20.6%,俄罗斯占19.5%,马来西亚占16.7%,美国仅占1.9%。
不仅如此,今年是国会中期选举年。根据近期路透和益普索联合发布的民意调查显示,大多数美国民众反对美国干预伊拉克局势。奥巴马不能不考虑这一因素。另一方面,随着近年美国大力发展新能源,又积极开采近岸石油,页岩油开发更取得重大突破,整体上美国对中东的石油依赖持续递减,再度出兵伊拉克的迫切性并不十分强烈。
此外,奥巴马近期在外交层面进退失据,颜面尽失,正在力图挽回面子,但要三线作战,美国实在是力不从心。去年在叙利亚问题上,奥巴马政府自己划定了一条红线,却又在军事打击问题上犹豫不决,结果还是普京“救”了奥巴马,但抢了奥巴马的风头。在乌克兰问题上,奥巴马政府也是灰头灰脸,颜面几乎丢尽。各方特别是美国的盟友和小伙伴们都在质疑美国能否兑现自己的安全承诺。为挽回颜面,恢复盟友对自身的信心,奥巴马政府不得不四处承诺,访问亚洲安慰盟友,而后又跑到波兰讲准备加强军事部署。实际上,美国现在已经是东西两线作战。这个时候伊拉克局势又出现动荡,真是奥巴马政府不愿见到的。
从全球战略布局上来讲,目前的态势以及奥巴马政府采取的策略或思路和20世纪70年代美国从越南退出前后非常相近。所谓“尼克松主义”,指的就是“美国将参加各盟国和朋友的防务和发展活动,但是美国不能而且也不会制定全部方案,拟订全部计划,执行全部决定,承担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只有在我们的帮助真正起作用,而且被认为是符合我们的利益的时候,我们才会给予帮助”。而奥巴马提出的“巧实力”,实际上就是要强化同盟友的关系,要求和鼓励盟友和伙伴们承担更多的义务,更多通过多边协作和外交谈判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因此,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美国实际上不愿意直接介入伊拉克乱局,而是希望地区盟友如沙特、约旦、科威特等国和阿盟发挥更多作用,出钱出力,推促中东人自己解决中东问题,减轻美国的负担。而美国对中东亦由直接控制,转为施加影响力,远程遥控。
我个人认为,美国并不认为ISIL的力量会有多么强大,但局势已经这样了,美国肯定不能坐视不管。如果让ISIL坐大的话,伊拉克就有可能沦为极端组织对美国发动恐怖袭击的又一据点。而且从目前看,伊朗是制衡ISIL的一支力量,但无论是从美伊关系的现状来看,还是着眼于中东地区力量的平衡,美国同样不会容忍伊朗进一步壮大。时至今日,奥巴马政府派出的军事顾问已经落实到位,另外可能会派出少量部队来保护美国在伊拉克的重点部位,如美驻伊大使馆等,或执行救助美国公民的任务。此外,美军还可以使用无人机发起定点清除,或加大向伊拉克政府提供武器援助的力度。但美国大规模直接派兵进入伊拉克的可能性几乎是零。况且,伊拉克民众和各个政治派别也反对美国直接军事介入伊拉克,认为伊拉克目前的乱局正是美国入侵伊拉克所造成的。因此,美国更希望伊拉克能够组建一个强有力的联合政府,以稳定伊拉克的局势。
应当说,奥巴马政府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将取决于伊拉克内部局势和地区安全形势的发展,美国在着手准备,但也在观察形势,以决定下一步的举措。
美国在中东还能倚重谁
袁征:
在最初的考虑中,美国曾有意将伊拉克作为一个“桥头堡”,在中东推进美国的国家利益,推广美国的民主价值观,巩固美国在中东地区的主导地位。然而,事与愿违。美国对于伊拉克内部复杂的宗教民族关系和中东地区复杂的联动局势估计不足,在战后重建问题上屡屡犯错,从而使得伊拉克局势出现动荡不安的局面。这在2011年美国从伊拉克撤军之后更为明显。伊拉克局势的动荡不安,显然已经让美国感觉难以倚重。
从传统来讲,美国在中东倚重的两个国家是以色列和埃及。因此,多年来排在美国对外军事援助前两位的受援国就是以色列和埃及。然而,在穆巴拉克强人政治结束后,埃及政局陷入动荡之中,在阿拉伯世界中的影响力也在下降。那么美国就必须在这一地区寻找新的着力点。沙特阿拉伯和海合会应该是美国未来扶持与合作的重点对象。原因是这些国家相对而言经济上富足、政治上稳定,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国家基本上都是逊尼派执掌大权,可以用来平衡伊朗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对于实力相对下降、更愿意充当“离岸平衡手”的美国而言,利用中东地区不同宗教和民族力量之间的相互牵制关系来维持地区相对稳定局面,无疑是更好的选择。实际上,国务卿克里6月23日访问伊拉克之后,就专程到访沙特阿拉伯,就伊拉克局势同阿卜杜拉国王会谈。阿卜杜拉国王保证,他将向伊拉克境内的逊尼派领袖发挥影响力,加快组建多元政府的进程。
中东地区依旧是美国无法置身事外的关键地区之一。美国在中东至少有五大战略目标:其一是确保美国主导地位;其二是维护以色列、沙特等盟国安全;其三是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其四是打击恐怖主义和伊斯兰极端势力;其五是确保能源供应安全。在中东政局出现碎片化的趋势下,美国也在摸索如何应对这种局面的途径。
地区主要国家都意识到美国不可靠
李绍先:
ISIL这个极端组织美国肯定是要打击的,因为这支力量的危害太大,很多人员都来自欧洲国家,一旦返回欧洲,影响不可估量。因此美国不能不管。再则,美国要是不管,会有别的国家来管,俄罗斯现在已经把军机卖给伊拉克了,叙利亚已经出手轰炸了,伊朗也可能出手。自己打下来的天下,让别的国家扩大影响,这也是美国不愿意看到的局面。所以美国最终还是会干预的,只是方式会和以往不一样。 长期以来,美国和中东主要国家之间的关系其实很简单,就是维持与埃及、沙特、土耳其之间的铁杆关系,同时打压伊朗,努力维持中东的平衡和稳定。但是阿拉伯大变局(即所谓的“阿拉伯之春”)发生后,地区主要国家与美国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一个象征性的事件就是2011年2月11日穆巴拉克下台。在沙特阿拉伯看来,是美国抛弃了穆巴拉克。美国在中东阿拉伯世界有两个盟友,一个是沙特的国王,一个是埃及的总统。没想到埃及革命一闹起来,美国就把穆巴拉克抛弃了,这点令沙特非常寒心,深感美国不可靠。2013年出现叙利亚化学武器问题,一开始美国自己设定了一条红线,结果自己往后撤,跟俄罗斯签订框架协议,令执意倒巴沙尔的沙特等国很不满。再一个,美国似乎还有意和伊朗谋求和解。这一下子阿拉伯国家都着急了。
以前地区主要大国只要绑定美国就行了,现在意识到这样做是不行的。于是,沙特的王储,年纪一大把了,还满世界地跑,要搞多元外交。土耳其一度表示说要买中国的红旗导弹,其实一定程度上也是做给美国看的。埃及的塞西在未当选总统之前就访问了俄罗斯,要购买俄罗斯军火,跟普京打得火热,普京还表态:“我们要把关系恢复到纳赛尔的时候。”美国国务卿克里一年往中东跑了十多次,试图撮合巴以和谈,结果吃力不讨好,反而被以色列骂得很惨。还有一个事情很有意思,就是一些中东国家与伊朗的关系在改善,至少是表面上在改善。比如,塞西就任埃及总统的时候,破天荒给伊朗总统鲁哈尼发了邀请。今年6月9日,鲁哈尼访问了土耳其,这是伊朗总统自1996年以来首次对土耳其进行访问。访问期间,土耳其和伊朗签署了涉及贸易、投资、能源、旅游业、电信业、邮政、海关服务以及共同打击跨国恐怖主义等领域的多项合作文件。
殷罡:
我认为,美国人应该聪明一点。美国虽然是一神教文化圈的成员,但从地缘来讲,美国不应该在地中海周边玩得太厉害。冷战结束后,地中海周边地区、中东地区就是该欧洲人分担责任的地方。一战后,法国开始在黎凡特地区委任统治的时候,依据民族和教派构成将其分为阿拉维、阿勒颇、大马士革、德鲁兹和黎巴嫩五个state,实施五国联邦。结果二战后期美国人进来了,命令法国马上放弃对叙利亚的统治,叙利亚没过多久就独立了。要是真让法国人在叙利亚玩儿到底,我觉得它能玩儿出个样来,而不会像美国人那样办傻事。
现在美国想从东地中海抽身,把自己的力量更多放在亚太,从美国的角度来讲,做得非常理智。美国本身就是个太平洋国家。1941年的珍珠港事件发生在太平洋地区,二战后美国拼杀最厉害、死人最多的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也都发生在亚太地区。美国人现在知道地中海周边早晚还会是欧洲的地盘,欧洲迟早要在那里占主导地位,而美国一定要在亚太占据最重要的位置,和中国、日本展开竞争和合作。对于中东,我觉得现在美国终于想明白了,那就是不管,或者至少是少管。中东的局势就像两个人在打架,有人掺和的时候打得热火朝天、你死我活,掺和的人一旦散去,这俩人没几个回合就打完了,就分出胜负了。一战结束以来,东地中海地区为什么那么乱,发生那么多战争,就是因为有外部力量的介入。英国、法国、俄罗斯、美国,你方唱罢我登场,主要大国都掺和进来了,中东乱局自然就没法消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