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初中化学四边程序教学法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有序地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边让学生掌握实验技能,边作重点讲练,做到“兴趣为先导、自学为核心、实验为基础、讲练为重点”的优化教学法。
一、兴趣为先导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对学习对象有兴趣时,大脑中有关学习神经的细胞处于高度兴奋状态,而无关的则处于抑制状态。可见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学生只有对所学的化学内容有了兴趣,才能勤学苦练,想象横生,记忆深刻,成绩优异。激发兴趣的方法很多,我在“以艺激趣”的实践证明,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改进教法,巧用言、色、形,用艺术语言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例如:我设计引言时,做到一上课就引起学生的兴趣。象在讲一氧化碳一节时,我用谜语导入新课:“左边半个圆,右边整个圆,半圆能取暖,整圆能助燃,来去无踪影,有毒还能燃”。学生听后迅速看书,学习兴趣浓厚。巧比喻,使枯燥、抽象的内容,讲起来生动,学生听起来津津有味。我还借助“化学史”、最新科技信息,召开化学晚会,晚会内容有:“趣味化学实验、化学童话、化学相声、化学家故事、化学谜语”等,既可以巩固所学的化学知识,又能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二、自学为核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目标
1.提出问题。我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方法,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让学生处于愤悱状态,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从而自觉主动地到教材中去寻找解答和结论。
2.解惑排难。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如不易理解的重点、难点内容,易混淆的概念,作业中经常出现的错误,实验中发生的意外变化现象等,我就让学生从书本上找,让他们自己解惑排难,以提高自学的自信心。例如:在鉴别物质时一般只注意物质的特征反应,忽略排除干扰因素。如果检验硫酸根离子的存在,只想到加入氯化钡溶液,看有无白色沉淀。也有的同学想到要加入稀硝酸,以防止某些杂质的干扰,但哪些杂质会干扰,他还有疑问,这时,可以启发学生有针对性阅读检验硫酸根离子的方法和步骤,还要阅读盐的溶解性知识,查阅溶解性表,学生就会明白,碳酸根离子、亚硫酸根离子都能与钡离子作用生成白色沉淀,若不排除它们的干扰,就可能导致错误结论。
3.测评巩固。每教完一章知识后,每个学生都要对全章知识进行自我小结和相互测评。先把每章内容按知识体系进行分类、整理、归纳,尔后拟一份全章测验题,经抽签,同学们之间相互考试,相互批改、分析;每次换人,使命题、批改新鲜、有趣。这样不仅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培养同学协作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三、实施为基础
课堂教学中,我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不仅将规定的学生实验全部开出,而且将大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把实验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另外组织实验兴趣小组,看实验录像,研究实验教学中的问题,撰写小论文,编辑实验资料等,以提高实验技巧。
1.在实验中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的形成一般有三个过程,即行动定向、行动的模仿和行动的熟练。行动的定向主要是要同学们知道各项操作“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这就需要注意教师的示范性操作并且学生要有较强的观察能力,才能掌握操作要领和操作原理。例如:在“氧气的制取”实验中,教师就可先利用课堂演示的机会,向学生讲清楚该实验的操作步骤,每一步骤应该如何操作及操作中应该注意哪能些问题,并且教师亲身向学生做出规范性的操作,取制出O2,在此基础上再要求学生按照教师的示范进行仿效,转变成规范的动作,这才是操作能力掌握的开端,再通过反复的强化和训练,然后达到行动的熟练。
2.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课外开放实验室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虽然开放实验室是以学生的教学活动的主体,但是,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在开放实验室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修改学生的实验方案,参与学生的实验操作,解决学生实验过程中的问题,提出更高的目标和要求。在开放实验室的过程中还应注意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实验中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运用所学的知识,创造性的构思,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不同的实验条件创造性地设计出不同的方案,寻找同一问题的不同的解决途径和方法。
四、讲练的重点
教师要按照教学大纲钻研教材,明确教材的主次,对主要部分精讲巧练,对次要部分少讲,甚至不讲。例如讲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时,着重讲氧气的性质,然后引导学生根据氧气每一性质去考虑用途,并指导学生去自学有关章节,归纳总结,寻求答案。如讲元素符号时,把常见的元素名称刻出来,元素符号让学生去填,看谁先达标。这样做学生积极性很高。在识记材料时,编制歌谣,既增加了材料的趣味性,又易于吟咏记诵。
实践证明,四边程序教学法,不仅大面积提高了初中化学教学质量,还能培养出一批尖子学生。
一、兴趣为先导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对学习对象有兴趣时,大脑中有关学习神经的细胞处于高度兴奋状态,而无关的则处于抑制状态。可见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学生只有对所学的化学内容有了兴趣,才能勤学苦练,想象横生,记忆深刻,成绩优异。激发兴趣的方法很多,我在“以艺激趣”的实践证明,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改进教法,巧用言、色、形,用艺术语言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例如:我设计引言时,做到一上课就引起学生的兴趣。象在讲一氧化碳一节时,我用谜语导入新课:“左边半个圆,右边整个圆,半圆能取暖,整圆能助燃,来去无踪影,有毒还能燃”。学生听后迅速看书,学习兴趣浓厚。巧比喻,使枯燥、抽象的内容,讲起来生动,学生听起来津津有味。我还借助“化学史”、最新科技信息,召开化学晚会,晚会内容有:“趣味化学实验、化学童话、化学相声、化学家故事、化学谜语”等,既可以巩固所学的化学知识,又能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二、自学为核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目标
1.提出问题。我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方法,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让学生处于愤悱状态,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从而自觉主动地到教材中去寻找解答和结论。
2.解惑排难。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如不易理解的重点、难点内容,易混淆的概念,作业中经常出现的错误,实验中发生的意外变化现象等,我就让学生从书本上找,让他们自己解惑排难,以提高自学的自信心。例如:在鉴别物质时一般只注意物质的特征反应,忽略排除干扰因素。如果检验硫酸根离子的存在,只想到加入氯化钡溶液,看有无白色沉淀。也有的同学想到要加入稀硝酸,以防止某些杂质的干扰,但哪些杂质会干扰,他还有疑问,这时,可以启发学生有针对性阅读检验硫酸根离子的方法和步骤,还要阅读盐的溶解性知识,查阅溶解性表,学生就会明白,碳酸根离子、亚硫酸根离子都能与钡离子作用生成白色沉淀,若不排除它们的干扰,就可能导致错误结论。
3.测评巩固。每教完一章知识后,每个学生都要对全章知识进行自我小结和相互测评。先把每章内容按知识体系进行分类、整理、归纳,尔后拟一份全章测验题,经抽签,同学们之间相互考试,相互批改、分析;每次换人,使命题、批改新鲜、有趣。这样不仅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培养同学协作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三、实施为基础
课堂教学中,我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不仅将规定的学生实验全部开出,而且将大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把实验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另外组织实验兴趣小组,看实验录像,研究实验教学中的问题,撰写小论文,编辑实验资料等,以提高实验技巧。
1.在实验中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的形成一般有三个过程,即行动定向、行动的模仿和行动的熟练。行动的定向主要是要同学们知道各项操作“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这就需要注意教师的示范性操作并且学生要有较强的观察能力,才能掌握操作要领和操作原理。例如:在“氧气的制取”实验中,教师就可先利用课堂演示的机会,向学生讲清楚该实验的操作步骤,每一步骤应该如何操作及操作中应该注意哪能些问题,并且教师亲身向学生做出规范性的操作,取制出O2,在此基础上再要求学生按照教师的示范进行仿效,转变成规范的动作,这才是操作能力掌握的开端,再通过反复的强化和训练,然后达到行动的熟练。
2.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课外开放实验室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虽然开放实验室是以学生的教学活动的主体,但是,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在开放实验室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修改学生的实验方案,参与学生的实验操作,解决学生实验过程中的问题,提出更高的目标和要求。在开放实验室的过程中还应注意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实验中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运用所学的知识,创造性的构思,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不同的实验条件创造性地设计出不同的方案,寻找同一问题的不同的解决途径和方法。
四、讲练的重点
教师要按照教学大纲钻研教材,明确教材的主次,对主要部分精讲巧练,对次要部分少讲,甚至不讲。例如讲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时,着重讲氧气的性质,然后引导学生根据氧气每一性质去考虑用途,并指导学生去自学有关章节,归纳总结,寻求答案。如讲元素符号时,把常见的元素名称刻出来,元素符号让学生去填,看谁先达标。这样做学生积极性很高。在识记材料时,编制歌谣,既增加了材料的趣味性,又易于吟咏记诵。
实践证明,四边程序教学法,不仅大面积提高了初中化学教学质量,还能培养出一批尖子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