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影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导致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主要有学校、社会及学生自身三个方面,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体育教育专业;就业;原因;对策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和高等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的数量迅速增加,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当前矛盾日益突出的问题 。本文就影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的原因从学校、社会及学生自身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对策与建议,以期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健康发展和毕业生的就业提供一些帮助。
1制约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就业的因素
1.1 学校方面
1.1.1 培育机制与市场需求机制脱轨
近年来,高校一再扩招,体育教育专业的招生人数也是不断攀升,而与体育教育相匹配的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职位则处于饱和状态。这导致许多毕业生无法找到对口的工作而不得不放弃自己的专业选择其它的职业,或者为了就业选择继续深造。
1.1.2 课程设置老化,专业优势不突出
很多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才发现自己知识的匮乏。他们认为在大学里没有学到有用的东西。这其中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学校及教师的原因。一方面,大多高校作为非盈利性的单位,不参与市场竞争,生源充足,又没有中学的升学压力,所以在自身的建设中难免懈怠,不注重教学质量,不因时制宜的调整本校的培养计划,不及时的更新教学内容,从而造成学生所学知识无法与中小学改革以后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接轨。另一方面,很多高校在专业设置上重复现象严重,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及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培养模式及就业方向相差不大,造成其它专业与体育教育专业抢饭碗的现象。
1.1.3 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的系统性不强
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始终是客观存在的问题,对就业问题的解决,不应仅仅在学生毕业前才开始,应把职业指导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的始终,帮助体育专大学生进行切合实际的职业生涯規划,从而让学生能有准备的面对就业。然而,很多学校对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工作重视不够,部分学校虽有涉及但是还没有真正在学生中广泛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和重要性没有在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中得到有效的普及。
1.2 社会方面
与体育教育专业相对口的工作有中小体育教师、社区体育指导员、体育俱乐部工作人员等。一方面,现今大城市的很多中小学体育教师已经饱和,而部分需要体育教师的乡镇的中小学由于只看中高考上线率,而对体育的重视不够。在这些学校,体育课形同虚设,对体育教师的数量及质量更是重视不足,即使非常缺体育人才,为了节省教育经费这些学校也不愿招收体育教师。另一方面,我国全民健身运动开展还不普及,在城市的各个社区经常锻炼的人群较少,愿意花钱请人指导的人更少,很多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虽然考了社区指导员证书,仍无用武之地。
1.3 学生自身方面
1.3.1 专业口径较窄,专业素质不高
有相当大一部分大学生是由于感到自己升学无望,高考前临时改投体育,报考体育教育专业,由于选择专业具有盲目性或者对专业的预期不准确。对于所学专业内容、发展方向、前沿动态的不了解使学生对本专业兴趣索然,投入精力有限并由此对未来从事职业的迷茫心理。加之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相对于运动训练专业及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学生来说专项技术基础普遍较差,进入大学后的第三年才开始仅进入专选阶段,专选时间仅1年多,与运动训练专业及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四年的专项学习相比就更不占优势。
1.3.2 综合素质不高,社会竞争力不强
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由于其专业的特点,体育成绩相对其它专业的学生好,而文化底子较薄弱。而现在因为各地学校需要教师数量日趋减少,各地教育局也设置了入行门槛,要求毕业生在上岗前要进行入门考试,考试通过才有机会就业,这对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难度很大。除学校之外,很多单位在招聘时也要考试,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参加社会上的各种考试时普遍竞争力不强,除了公务员考试中需同时进行体能测试的岗位外,基本无任何优势可言,甚至是完全处于劣势地位。
2对策与建议
2.1 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就业观
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本人角度来看,自我定位和良好的心态非常重要。因此,学校应对毕业生进行就业观的思想教育,让学生改变“天之骄子”的态度,放弃“非国有单位不去,非铁饭碗不算工作,工资待遇非优厚不干”的思想。鼓励学生到基层、到最需要人才的地方去工作,或先选择在报酬较低的单位就业,也可以从事灵活就业,包括临时就业、非全日制就业等,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以求更好地发展。
2.2 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高校应在在客观分析我国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现状的基础上,从职业生涯发展的角度出发,对体育专业的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积极开展体育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认识职业自我,了解职业世界,学习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和手段,为未来职业的自我实现打下良好基础,从而拓宽其就业渠道,缓解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2.3 加大课程改革力度,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体育教育专业应突出本专业的办学特色,加强学生专项能力的培养的同时,注重抓学生师范技能培养及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强化实践教学,加大建立教学实习基地的力度,多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同时,高校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加大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注重学生专业能力培养,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培养出的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切实能够满足市场的需要。
2.4 宣传专业优势,建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学校要通过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体来宣传体育的重要性及体育教育专业的特色、优势及行业影响力,通过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举办校庆、毕业生就业双选会等宣传学校的各种成绩,通过宣传活动使社会各界认识到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改变社会对体育大学生的歧视现象,使用人单位了解体育教育专业及毕业生,认识到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优势所在并根据需求选择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
参考文献:
[1]赵艳兵.关于体育专业院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思考.体育师友.2008
[2]王雅丽,制约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研究.法制与社会.2009
关键词: 体育教育专业;就业;原因;对策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和高等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的数量迅速增加,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当前矛盾日益突出的问题 。本文就影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的原因从学校、社会及学生自身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对策与建议,以期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健康发展和毕业生的就业提供一些帮助。
1制约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就业的因素
1.1 学校方面
1.1.1 培育机制与市场需求机制脱轨
近年来,高校一再扩招,体育教育专业的招生人数也是不断攀升,而与体育教育相匹配的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职位则处于饱和状态。这导致许多毕业生无法找到对口的工作而不得不放弃自己的专业选择其它的职业,或者为了就业选择继续深造。
1.1.2 课程设置老化,专业优势不突出
很多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才发现自己知识的匮乏。他们认为在大学里没有学到有用的东西。这其中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学校及教师的原因。一方面,大多高校作为非盈利性的单位,不参与市场竞争,生源充足,又没有中学的升学压力,所以在自身的建设中难免懈怠,不注重教学质量,不因时制宜的调整本校的培养计划,不及时的更新教学内容,从而造成学生所学知识无法与中小学改革以后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接轨。另一方面,很多高校在专业设置上重复现象严重,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及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培养模式及就业方向相差不大,造成其它专业与体育教育专业抢饭碗的现象。
1.1.3 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的系统性不强
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始终是客观存在的问题,对就业问题的解决,不应仅仅在学生毕业前才开始,应把职业指导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的始终,帮助体育专大学生进行切合实际的职业生涯規划,从而让学生能有准备的面对就业。然而,很多学校对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工作重视不够,部分学校虽有涉及但是还没有真正在学生中广泛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和重要性没有在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中得到有效的普及。
1.2 社会方面
与体育教育专业相对口的工作有中小体育教师、社区体育指导员、体育俱乐部工作人员等。一方面,现今大城市的很多中小学体育教师已经饱和,而部分需要体育教师的乡镇的中小学由于只看中高考上线率,而对体育的重视不够。在这些学校,体育课形同虚设,对体育教师的数量及质量更是重视不足,即使非常缺体育人才,为了节省教育经费这些学校也不愿招收体育教师。另一方面,我国全民健身运动开展还不普及,在城市的各个社区经常锻炼的人群较少,愿意花钱请人指导的人更少,很多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虽然考了社区指导员证书,仍无用武之地。
1.3 学生自身方面
1.3.1 专业口径较窄,专业素质不高
有相当大一部分大学生是由于感到自己升学无望,高考前临时改投体育,报考体育教育专业,由于选择专业具有盲目性或者对专业的预期不准确。对于所学专业内容、发展方向、前沿动态的不了解使学生对本专业兴趣索然,投入精力有限并由此对未来从事职业的迷茫心理。加之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相对于运动训练专业及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学生来说专项技术基础普遍较差,进入大学后的第三年才开始仅进入专选阶段,专选时间仅1年多,与运动训练专业及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四年的专项学习相比就更不占优势。
1.3.2 综合素质不高,社会竞争力不强
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由于其专业的特点,体育成绩相对其它专业的学生好,而文化底子较薄弱。而现在因为各地学校需要教师数量日趋减少,各地教育局也设置了入行门槛,要求毕业生在上岗前要进行入门考试,考试通过才有机会就业,这对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难度很大。除学校之外,很多单位在招聘时也要考试,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参加社会上的各种考试时普遍竞争力不强,除了公务员考试中需同时进行体能测试的岗位外,基本无任何优势可言,甚至是完全处于劣势地位。
2对策与建议
2.1 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就业观
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本人角度来看,自我定位和良好的心态非常重要。因此,学校应对毕业生进行就业观的思想教育,让学生改变“天之骄子”的态度,放弃“非国有单位不去,非铁饭碗不算工作,工资待遇非优厚不干”的思想。鼓励学生到基层、到最需要人才的地方去工作,或先选择在报酬较低的单位就业,也可以从事灵活就业,包括临时就业、非全日制就业等,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以求更好地发展。
2.2 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高校应在在客观分析我国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现状的基础上,从职业生涯发展的角度出发,对体育专业的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积极开展体育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认识职业自我,了解职业世界,学习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和手段,为未来职业的自我实现打下良好基础,从而拓宽其就业渠道,缓解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2.3 加大课程改革力度,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体育教育专业应突出本专业的办学特色,加强学生专项能力的培养的同时,注重抓学生师范技能培养及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强化实践教学,加大建立教学实习基地的力度,多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同时,高校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加大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注重学生专业能力培养,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培养出的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切实能够满足市场的需要。
2.4 宣传专业优势,建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学校要通过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体来宣传体育的重要性及体育教育专业的特色、优势及行业影响力,通过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举办校庆、毕业生就业双选会等宣传学校的各种成绩,通过宣传活动使社会各界认识到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改变社会对体育大学生的歧视现象,使用人单位了解体育教育专业及毕业生,认识到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优势所在并根据需求选择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
参考文献:
[1]赵艳兵.关于体育专业院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思考.体育师友.2008
[2]王雅丽,制约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研究.法制与社会.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