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来源 :读者欣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91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鸡为题的画作,早在三国时期就已出现。据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载,三国时期魏国的第四位皇帝——曾说“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的少帝曹髦,曾绘有一幅《新丰放鸡犬图》,可惜今人已无缘得见。在古人看来,鸡是一种平凡又不凡的生灵,即便风雨如晦,仍然啼鸣不已,“守信催朝日,能鸣送晓阴”,鸡因此又有“司晨”“长鸣督尉”等美誉。
  时至近代,画坛巨擘齐白石和徐悲鸿二位先生在抗战时期绘制了两幅著名的鸡图,不仅寓意深刻,且极富艺术价值。
  齐白石是我国近现代绘画大师,他品行高洁,一生笔耕不辍,其绘画融合了淳朴的民间艺术风格与传统的文人画风,达到我国近现代花鸟绘画艺术的顶峰。白石老人的《七鸡图》无背景相衬,构图简洁,7只雏鸡或站立,或啄食,或相互对视,形态栩栩如生。他以浓淡墨色把鸡群区分开来,近处聚拢的4只雏鸡用浓墨描绘,远处较为分散的3只雏鸡以淡墨染成,因小鸡位置和用墨的不同,画面看起来布局协调、疏密有致。
  白石老人出生在湖南湘潭农村,自幼在家乡养鸡,对鸡十分熟悉。他画雏鸡,以平涂笔结合圆点笔表现小鸡的头、胸、腹、翼等,再通过墨色的浓淡干湿,以及不同的用笔方法,将鸡身绒毛的质感展现出来,最后添加喙、眼和爪,巧妙地表现出小鸡的各种动作情态。这7只雏鸡看似简单,其背后却隐藏着一个与抗日战争有关的故事。
  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前,经常有来华的日本人士探望白石老人,求他作画,他均以礼相待,时常为其挥毫。但是,战争改变了很多人和事。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日本侵略军占据北平,齐白石亲身感受到被奴役的痛苦与耻辱,他坚持闭门谢客,并在门口贴出“画不卖与官家”的告示。北平沦陷时期,已被日本人接管的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聘请他为教授,他在装聘书的信封上写下“齐白石死了”5个字,以示反抗不屈。
  当得知日本侵略军渐渐穷途末路时,他便以老鼠、螃蟹为题作画,借以讽刺侵略者。朋友见此,劝他明哲保身,白石老人说:“我残年遭乱,留一条老命,还有什么可怕的呢?”当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白石老人十分高兴,赋诗曰:“受降旗上日无色,贺劳樽前鼓似雷。莫道长年亦多难,太平看到眼中来。”
七鸡图纸本水墨 齐白石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藏

  抗战胜利后,白石老人又恢复了卖画,并创作了《七鸡图》。在画面左侧,他题写:“卢沟有事后无画兴,今秋翻陈案矣。”画面右侧绫裱上,启功先生题跋:“盖卢沟变后,水火之中,虽时弄翰,宁有佳兴。”“卢沟有事后无画兴”,说的正是白石老人闭门谢客的那段岁月。“今秋翻陈案矣”是指他创作此画纪念“七七事变”,画名“七鸡”即取“七七”谐音,借指“七七事变”。
  从启功先生题跋“此幅题云今秋翻陈案矣,乃指敌寇投降”推断,《七鸡图》应当创作于1945年秋季。齐白石自号“寄萍堂上老人”,启功先生说“此寄萍老人兴会极高之作”,可见白石老人创作《七鸡图》时极度喜悦的心情。如今,数十年弹指一挥间,《七鸡图》作为抗战胜利的纪念画作被收藏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内,供后人欣赏与回味。
  在漫长的抗战岁月里,诞生了数不胜数的优秀作品,激励着国人将抗战进行到底。除了《七鸡图》外,不得不提的,便是徐悲鸿先生和他的《风雨鸡鸣图》。
  在《风雨鸡鸣图》中,天空阴霾密布、风雨如晦,一只雄鸡立于峻峭巨石之上,正昂首挺胸望天长鸣。这只大公鸡冠红如血、喙爪尖利、怒目圆睁,腹部和腿部的羽毛紧贴身体,翅膀和尾羽则施以浓墨重笔。身姿挺拔的雄鸡,显得异常英武矫健。巨石旁边墨竹丛生,枝叶繁茂舒展,恰似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生生不息的精神与气节。
风雨鸡鸣图 纸本设色 132×76.6cm 徐悲鸿

  該画创作于1937年春季,“七七事变”爆发之前。在中华危殆、风雨飘摇之际,作为一名正直的爱国画家,徐悲鸿先生义无反顾地执笔挥毫,创作了这幅《风雨鸡鸣图》,画作左上方所题“风雨如晦,鸡呜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体现了其深刻的用意。
  对《诗经·郑风·风雨》中的这句名言,汉代儒生提出“乱世思君子”之说,《毛诗序》注释说:“《风雨》,思君子也。乱世则思君子不改其度焉。”即乱世中,人们往往更加思念品德高尚的君子。此后,人们常将“风雨如晦”的自然之景理解为动荡的社会环境或险恶的人生处境,许多君子志士虽处逆境,仍然要“鸡鸣不已”,自我激励、自强不息。
  《风雨鸡鸣图》就取材于这一诗旨,画家期望这只伫立于危岩之上、在风雨中高声啼鸣的雄鸡,能唤起国人的觉醒与警惕{期盼在国家危亡之时能有仁人志士挺身而出,发出救亡的呐喊。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这一声暗夜破晓前的雄鸡啼鸣,一直回荡在中华儿女的心灵深处,从未远离。
其他文献
齿轮状石器青铜时代齐家文化武威市博物馆藏外径11厘米,齿长2.3厘米,孔径3厘米。齿轮状,灰色。中间有一圆孔,孔径较大,周围有九齿。  武威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据考古发现,早在5000年前这里就有人类活动,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存。代表中国史前彩陶文化顶峰的马家窑文化的马家窑、半山和马厂三个类型的遗迹在武威均有发现,出土了大量石器、骨器、陶器等器物,各类精美的彩陶是武威境内马家窑文化陶器中的典型代表,
你不懂,我的冷  对郑谷的《雪中偶题》,苏轼可以说是又爱又恨。他有时嫌这首诗用词土气,说它是“村学中诗”,却又不得不承认它确实描写得精彩生动。“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大雪纷乱飘洒,寺院中煮着茶,屋内湿气弥漫。雪花密集地洒入歌楼,消解了客人的醉意。窗外天地苍茫,唯见一个披蓑戴笠的渔人冒雪从江上归来,正可入画。  单论写雪这件事,如果说谢道韫的比喻妙到毫巅,
张掖,古称甘州,即甘肃省名中“甘”字之由来。提起这座地处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的历史文化名城,长年生活在第三阶梯的人们掩卷遐思,想到的往往是“行追赤岭千山外,坐想黄河一曲流”,是“秦关蜀道还家梦,白草黄云出塞愁”,抑或是“但令四海歌升平,我在甘州贫亦乐”。  然而,现实中的张掖以“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不仅是古丝绸之路重镇、新亚欧大陆桥的要道,还有中国第二大内流河黑河贯穿全境,自古就是“
摘要:以转VEGF基因和转Tβ4基因陕北白绒山羊与野生型陕北白绒山羊为研究对象,采集其新鲜粪便样品,用灭菌生理盐水进行梯度稀释后,分别接种LB固体培养基、TPY琼脂、胆硫乳琼脂、肠球菌琼脂、伊红美蓝琼脂和甘露醇盐琼脂培养基,37 ℃恒温过夜培养,再分别对平板上生长的所有需氧菌、双歧杆菌、沙门氏菌、肠球菌、大肠菌群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菌落计数,并做显著性检验分析。结果表明,转VEGF基因和转Tβ4基
音色透亮、高亢,音量能与整个乐队抗衡的唢呐,常被大家戏称为“乐界流氓”。吴天明导演于2013年完片、2016年上映的遗作《百鸟朝凤》聚焦的正是唢呐演奏这门现代人已日益陌生的传统艺术。作为中国第四代导演中的代表人物,吴天明用《百鸟朝凤》这个带着山雨和烟叶、鲜血和眼泪的故事,把唢呐从CD和社交网络中剥离出来,放回了黄土飞扬的原生地中。  《百鸟朝凤》的故事,以主角游天鸣的成年为节点,分为上下两个部分。
锻地彩绣舞衣  清 身长130cm 两袖通长220cm 袖宽54.5cm 下摆宽92cm  舞衣是古典戏曲的演出服装,也叫宫衣,用于公主、贵妃、皇后等贵妇、命妇角色,如《霸王别姬》中的虞姬。清末及民国时期,民间也以此款宫衣作为新娘出嫁时的礼服。此衣圆领,带大云肩。云肩分紫、黄、绿三层。大宽舒袖,袖口各镶缀11条彩绣花边。对襟,罩腰围。下裳为百褶裙,外罩由82根绣带分上下两层组成的“凤尾裙”。各部装
/ 珀尔修斯 / 弗里德里克·莱顿  珀尔修斯的母亲是阿尔戈斯国王阿克里西俄斯的女儿达那厄,他的父亲是万神之王宙斯。阿克里西俄斯得到神谕,说他将死于他的外孙之手,因此,他将女儿达那厄囚禁于铜塔之中,不让任何人见到她。宙斯化成一阵金雨,成功躲过了阿克里西俄斯的监视,与达那厄结合,达那厄生下了珀尔修斯。阿克里西俄斯听到女儿房间传出孩子的笑声后吓坏了,他将达那厄母子装进一个大箱子并扔进大海里。  达那厄
有没有  哪一个重大的时刻  你觉得自己正在经历  情感末日?  是情场失恋?  是商场失意?  是友情终结?  还是亲情崩塌?    或许我们可以代入这样一个场景:你成年之后就独自一人在外漂泊闯荡,有着隐秘的性向(这是家庭成员之间疏离与对立的一个前提)。你有一个家,妈妈、妹妹、弟弟,还有一个未曾谋面的弟妹。之所以未曾谋面,是因为你已经12年没有回过这个家,某一天,你突然得知自己患了绝症,将不久于
洞庭中山二赋 行书 纸本 28.3×306.3cm 宋 苏轼 吉林省博物馆藏佛道哲学观的形成  苏轼能够成为一代文豪和书画家,得益于他能够很好地将佛教思想和道教思想巧妙地融入生活。  苏轼很早就开始接触佛教文化。苏轼的母亲程氏是大理寺丞程文应之女,程家崇尚佛学,程氏在父亲的教导下也崇尚佛学。苏轼10岁时,父亲苏洵开始游学四方,因此,教育子女的责任就落在了母亲程氏的身上。苏轼的母亲忌讳杀生,她嘱咐子
时间:2016年9月30日  地点:甘肃大剧院  本剧讲述的是一支普通大学里无人关注的学生乐队,在毕业季即将来临之际,由于无意间上传网络的一首《Neverland》,一夜之间名声鹊起,在突如其来的迷茫和变化中,这些单纯的毕业生面对一夜爆红之后汹涌而来的名利和欲望,到底要选择音乐本身,还是这世界充斥的喧嚣?对于梦想和现实的选择,针对的不仅仅是剧中的男女主人公,更重要的是让现实中的人们可以做出一个不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