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典论论文》从研究作家的才能与文体特征关系出发,特别强调了作家个性对文学创作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著名论断。
关键词:曹丕典论论文文气说
中图分类号:C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曹丕的《典论论文》可以说是我国古代第一篇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专著。通过学习,我觉得《典论论文》最突出的一个内容即曹丕提出了文气说。《典论论文》从研究作家的才能与文体特征关系出发,特别强调了作家个性对文学创作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著名论断。文中说:“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可以看出,这里的“气”,是由作家的不同个性所形成的,指的是作家在禀性、气度、感情等方面的特点所构成的一种特殊精神状态在文章中的体现。曹丕强调文气的不同是因人天赋禀性不同,故而无法以人力改变,“不可力强而致”。正如音乐之巧拙,即使循着同样的曲谱和节奏,音乐家们还是演奏出了不同的特色。“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他提倡“文以气为主”,强调作品应当体现作家特殊的个性特征和新文学思潮的理论概括,表现了和经学时代完全不同的文学批评标准。曹丕所提倡的“气”,和孟子所说的“气”则是完全不同的性质。孟子的“气”是指道德品质修养达到崇高境界时的一种精神状态,是通过长期学习“礼义”而具有的“配义之道”的“浩然之气”;曹丕的“气”则是先天赋予的、没有伦理道德色彩的自然禀性,是属于生理和心理方面的气。“文以气为主”,即要求文章必须有鲜明的创作个性。
曹丕的“文气”说对后代的影响极大,“文气”遂成为中国古典文论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文气”论也成为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学理论。但对曹丕的“文气”说的解释历来众说纷坛,分歧很多。
对于“气”的解释,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六种:一曰才性,二曰氣势,三曰风气,四曰风格,五曰才气,六曰语气。我认为,文以“气”为主主要指作家的“风格”而言。风格即人,也就是说作家的个性气质决定作品的风格。作家的才能为什么各不相同呢?为什么有人擅长写这种文体,有人则擅长写那种文体呢?为什么写的是同一类文章而风格又各不相同呢?曹丕认为这是由于人的个性不同的缘故,亦即各人禀气之差别而造成的。曹丕在其文论中讨论了许多作家作品风格的差异,对其不同的优长都予以充分肯定,从而表现出他的文学批评标准。曹丕说“气之清浊有体”,把气分成清浊,认为这种分别是由“体”决定的,不可以勉强改变。这就是在讲各个作家所具有的写作风格,是由各人的性格决定的,是别人勉强学不到的。曹氏父子诗的不同风格就是一例。曹操亲身经历长期的战乱,有统一的大志,却又未曾实现,所以他的诗慷慨悲壮。曹丕缺乏曹操的雄才大略。他的诗风格柔婉。两种风格绝然不同。所以“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这里,曹丕注意到作品的风格,推究造成风格的原因,是有意义的。综上面所述,曹丕说明:气质不同,决定人们的喜好不同;而喜好不同,又决定文章的风格和人们对文体的选择也就不同。一句话,气质决定人们对文体的把握不会是全面的,总会有所长,也会有所短,这就是“文各有体,鲜能备善”的理论根据。
但“气”并非空穴来风,以文化的修养为根本,个人思想为基,见之文字是一种综合能力的具体表现。想增加“气”量,就必须增强“内功”。饱读诗书,增强见闻,多想多练。“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腹有诗书气自华”。然而,读书也要有技艺,每个人各有偏好,读书就要挑一些和自已风格相近的看,收获才会最好。读书破万卷的杜甫,诗的风格始终是以沉郁为主,学不了李白的飘然不群。“风格”,真象曹丕所说“不可力强而致”。
我觉得曹丕这段关于文气说的论述,在逻辑上还显示了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关系。我们知道概念由内涵和处延构成。内涵为质,外延为用,内涵越丰富(明确),外延就越小,适合范围就越窄;反之亦然。比如,“人”的内涵没有“男人”的丰富,但“人”比“男人”的外延广,不论男女老小都可称为“人”,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男人”。这里的“气”是一个概念,下面的“气有清浊”是说明了概念的处延。“文以气为主”,是独立一句,对文章的“标准”下了一个判断。下面的那些是一种递进关系,是对“气”的特点作进一步解释,其实就是由内涵到处延的过渡一样。
曹丕是我国文学史上提出文气说的第一人。“文以气为主”这个命题的提出,就意味着理论上对作家创作个性的一种确认。对作家来说,各人成就可能有大小之分,艺术上可能有高下之别,但只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卓然有以自立,则其名字和业绩就不会淹没在滔滔历史长河之中。《典论论文》首先提出了作家才能与风格关系的理论和四科八种的文体风格论,为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的文体论、风格论提供了初步的理论基础。其“文以气为主”说,是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学批评中文气说传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文章具有崇高价值的说法是对文章价值观的突破,对后世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有重大影响,常常成为后世创作者和理论批评者所标榜的一个原则。
总之,《典论论文》确是一篇在文艺思想发展和文学理批评方面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纲领性文件。
参考文献:
《典论论文》 曹丕
关键词:曹丕典论论文文气说
中图分类号:C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曹丕的《典论论文》可以说是我国古代第一篇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专著。通过学习,我觉得《典论论文》最突出的一个内容即曹丕提出了文气说。《典论论文》从研究作家的才能与文体特征关系出发,特别强调了作家个性对文学创作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著名论断。文中说:“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可以看出,这里的“气”,是由作家的不同个性所形成的,指的是作家在禀性、气度、感情等方面的特点所构成的一种特殊精神状态在文章中的体现。曹丕强调文气的不同是因人天赋禀性不同,故而无法以人力改变,“不可力强而致”。正如音乐之巧拙,即使循着同样的曲谱和节奏,音乐家们还是演奏出了不同的特色。“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他提倡“文以气为主”,强调作品应当体现作家特殊的个性特征和新文学思潮的理论概括,表现了和经学时代完全不同的文学批评标准。曹丕所提倡的“气”,和孟子所说的“气”则是完全不同的性质。孟子的“气”是指道德品质修养达到崇高境界时的一种精神状态,是通过长期学习“礼义”而具有的“配义之道”的“浩然之气”;曹丕的“气”则是先天赋予的、没有伦理道德色彩的自然禀性,是属于生理和心理方面的气。“文以气为主”,即要求文章必须有鲜明的创作个性。
曹丕的“文气”说对后代的影响极大,“文气”遂成为中国古典文论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文气”论也成为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学理论。但对曹丕的“文气”说的解释历来众说纷坛,分歧很多。
对于“气”的解释,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六种:一曰才性,二曰氣势,三曰风气,四曰风格,五曰才气,六曰语气。我认为,文以“气”为主主要指作家的“风格”而言。风格即人,也就是说作家的个性气质决定作品的风格。作家的才能为什么各不相同呢?为什么有人擅长写这种文体,有人则擅长写那种文体呢?为什么写的是同一类文章而风格又各不相同呢?曹丕认为这是由于人的个性不同的缘故,亦即各人禀气之差别而造成的。曹丕在其文论中讨论了许多作家作品风格的差异,对其不同的优长都予以充分肯定,从而表现出他的文学批评标准。曹丕说“气之清浊有体”,把气分成清浊,认为这种分别是由“体”决定的,不可以勉强改变。这就是在讲各个作家所具有的写作风格,是由各人的性格决定的,是别人勉强学不到的。曹氏父子诗的不同风格就是一例。曹操亲身经历长期的战乱,有统一的大志,却又未曾实现,所以他的诗慷慨悲壮。曹丕缺乏曹操的雄才大略。他的诗风格柔婉。两种风格绝然不同。所以“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这里,曹丕注意到作品的风格,推究造成风格的原因,是有意义的。综上面所述,曹丕说明:气质不同,决定人们的喜好不同;而喜好不同,又决定文章的风格和人们对文体的选择也就不同。一句话,气质决定人们对文体的把握不会是全面的,总会有所长,也会有所短,这就是“文各有体,鲜能备善”的理论根据。
但“气”并非空穴来风,以文化的修养为根本,个人思想为基,见之文字是一种综合能力的具体表现。想增加“气”量,就必须增强“内功”。饱读诗书,增强见闻,多想多练。“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腹有诗书气自华”。然而,读书也要有技艺,每个人各有偏好,读书就要挑一些和自已风格相近的看,收获才会最好。读书破万卷的杜甫,诗的风格始终是以沉郁为主,学不了李白的飘然不群。“风格”,真象曹丕所说“不可力强而致”。
我觉得曹丕这段关于文气说的论述,在逻辑上还显示了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关系。我们知道概念由内涵和处延构成。内涵为质,外延为用,内涵越丰富(明确),外延就越小,适合范围就越窄;反之亦然。比如,“人”的内涵没有“男人”的丰富,但“人”比“男人”的外延广,不论男女老小都可称为“人”,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男人”。这里的“气”是一个概念,下面的“气有清浊”是说明了概念的处延。“文以气为主”,是独立一句,对文章的“标准”下了一个判断。下面的那些是一种递进关系,是对“气”的特点作进一步解释,其实就是由内涵到处延的过渡一样。
曹丕是我国文学史上提出文气说的第一人。“文以气为主”这个命题的提出,就意味着理论上对作家创作个性的一种确认。对作家来说,各人成就可能有大小之分,艺术上可能有高下之别,但只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卓然有以自立,则其名字和业绩就不会淹没在滔滔历史长河之中。《典论论文》首先提出了作家才能与风格关系的理论和四科八种的文体风格论,为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的文体论、风格论提供了初步的理论基础。其“文以气为主”说,是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学批评中文气说传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文章具有崇高价值的说法是对文章价值观的突破,对后世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有重大影响,常常成为后世创作者和理论批评者所标榜的一个原则。
总之,《典论论文》确是一篇在文艺思想发展和文学理批评方面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纲领性文件。
参考文献:
《典论论文》 曹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