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画黄河口

来源 :山东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seax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世界范围景观内,很少见到河水汇入大海后,形成泾渭分明的“蓝黄分界线”的奇观。而在山东东部的黄河入海口,这如梦幻一般的情景却在真实地上演,千百年来让游人驻足于此,慨叹“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雄浑意境。
  黄河入海口位于东营市垦利县境内,面积达2300平方公里,蔚为壮观。黄河九曲东流,走到了尽头,在此汇入大海,奔腾的黄色并未即时融入那一片蔚蓝,而是在中间形成了一条鲜明的分界线,两道颜色并驾齐驱,翻涌奔腾,形成了一道世界上极为罕见的景色,让人叹为观止。尤其是夕阳西下之时,黄河入海口的壮丽与长河落日的静美珠联璧合,一动一静,一张一弛,堪称天下奇观。当残阳夕照,霞光映在河面上,满眼所见,落日是橘红色的,天空被映照得也是橘红色的,就连天空之下泾渭分明的“蓝黄”之水也被镀上了一层金黄。远远望去,犹如一幅印象派的油画,色彩绚丽迷蒙!
  这蓝黄的交汇如此美丽,所以给他带来了诸多盛名。但这许多盛名,也不抵他的壮观与美丽之万一。黄河东流,这本已具有十足的诗意,融汇进大海之后也没有消融,而是形成了蓝黄交汇的奇观,怎不让人慨叹流连!任谁面对此种景观,都不能不感慨造物的伟大。
  黄河入海口之所以承蒙造物的垂怜,是因为它不仅有壮观的河海交汇景观,同时还是“地球之肾”——一个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古老的黄河经过黄土高原夹带着大量泥沙,几千年来造就了华北平原。老的造陆地现在已经成了棉花、大豆、花生和水产养殖基地。而相对新的滩涂湿地则成了自然保护区,生机勃勃,气象万千,充满野趣。每逢秋季,湿地下游是一片片低矮的紫红色的黄宿,像一块块红地毯,不时可见飞禽在上面跳舞;湿地中游是成排的野柳林刚柔相济;黄河故道上则是连绵的开着白花的芦苇随风摇曳。登上观景台,纵目四周,风吹草低,氤氲弥漫,真是天苍苍,野茫茫,怎不让人想起绚烂的塞外风光!
  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评选“中国最美的地方”,对入围者设定苛刻的入选条件,在中国的大好河山中,专家以“沧海桑田进行史”为副标题,把这里的湿地列为中国最美的六大沼泽湿地之一,足以可见它景色之美丽,地貌之特殊,历史之悠久。完善的生态系统带来了物种的繁荣,湿地内鸟儿种类繁多,每年迁徙路过的鸟儿达上百万只。世界上有15种鹤,亚洲和中国有9种,湿地内就有7种。这里还是中国东方白鹳之乡、中国仅有的两个丹顶鹤越冬地之一、中国三大黑嘴鸥繁殖地之一等。
  黄龙入海,蓝黄齐驱,这壮美的风景得于天地之造化,鬼斧之神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已经超越了人类想象能力的极限。千百年来,它吸引了无数吟游诗人在这里流连忘返,让无数的旅行家在这里慨叹祖国河山,而如今,它依旧焕发着新的生命力,像一个穿越历史而来的健儿,那些时光涤荡下来的风尘,都变成了年轻而古老的阅历。
其他文献
忙忙碌碌的世间,永远有遵从自己内心节奏的行路者。因为慢,他们落后于时代,却也因此醒目。  生于清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卒于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的木雕工艺大师高应美,在他72年的生命中有17年只做了一件事——为小新村三圣宫雕刻格子门。这扇门至今仍保留在云南的三圣宫里。无论是外国人扛着洋枪来抢,还是土匪来盗,抑或是13辆解放牌卡车来换,都没能将它移出过三圣宫。而与它同时代的门、比它晚很
期刊
济南周边山间近日出现了一支特殊的队伍,6个人加上19匹骡子组成的“马帮”每天驮着沙石来来回回穿梭在山间。6个人全部是来自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的汉人,拥有19匹骡子。  “马帮”是民间对赶马人及其骡马队的称呼,它是中国西南、西北地区特有的一种古老的交通运输方式。“马帮”的存在和运作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也构成了一个极为特殊的社会群体。 赶马人中年纪最大的谢先平说,像他们一样把利用骡子运送货物上山当做一种职
期刊
轰鸣的工厂车间里,钢花四溅,他们汗流浃背,脸上被汗水冲出一道道沟壑;炎炎的田间地头,斗笠也遮不住阳光的炙烤,皮肤感受到烈日的滚烫;漆黑的矿井中,要怀着莫大的勇气,才能走完这一段不长的路程……当这一切都随着岁月而逝去,也只有抚摸着泛黄的黑白照片,才能想起色彩绚烂的曾经。  大浪淘沙,剩下的流年旧影里充满了回忆,那是一个工农阶级最为辉煌的时代,一切经过了社会主义改造的“老职业”都被理想和憧憬所灌溉,跟
期刊
从小唱着《咱们工人有力量》《我为祖国献石油》等歌曲长大,看着《火红的年代》《创业》等电影成长,学着“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等课本天天向上,在“工人阶级领导一切的年代”里陶冶,因此,我从小就感到当一名工人的自豪,热爱石油工人、炼钢工人,长大后我也成为一名工人。特别是在博山,这是一座老工业城市,工业文化沧桑厚重,源远流长,见证了我国工业的变迁、发展。对于几十万产业工人来说,他们的劳动热情、创造发明、
期刊
2012年隆冬时节,中国作家协会领导干部会议在北京西山八大处召开。这是我进京工作后第一次参加这类会议,在那里第一次见到了铁凝主席。  哦,铁凝!见到端坐主席台正中的她,我首先想到的竟是《哦,香雪》。哪个文学青年又会忘记这篇纯净的小说呢?1982年9月,与我进入大学校门同步,《哦,香雪》在《青年文学》发表了。那个17岁、年龄比我稍长一点的香雪,那个走了30里路、用40个鸡蛋换来泡沫塑料铅笔盒的香雪,
期刊
正是花红柳绿好时光,尤其在农村,在南国北疆的乡村,万物生长体现得最为明显,连空气中萦绕的都是原始的生命气息以及野性的呼唤。麦苗禾苗正郁郁葱葱使劲疯长,条条水渠直通向绿色的田畴,浇灌着怒放的生命;杏花、桃花、油菜花等各种果蔬花朵次第盛开成熟,厚重的土地,本身就是这五彩绚烂的大美之境最担当的底色;湖光山色,波光粼粼,渔网撒向广阔的水面,一次次以优美的弧度收获着沉甸甸的富足。经过严冬漫长的蛰伏,天地生物
期刊
他没有轰轰烈烈的业绩,却有默默无闻的耕耘;没有名声大噪的欢欣,却有临池不辍的乐趣;没有博大精深的建树,却有孜孜不倦的艺术追求……  人们常说“字如其人”“画如其人”,就是说书法、绘画能体现作者的性格、气质、精神面貌乃至人格趣向。于李岩选来说,也恰恰如此。  岩选为人厚道,其书也朴实  他出身教师世家,在偏远农村长大。既秉承了书香门第的灵性与天赋,也生就了沂蒙山人的憨厚与淳朴。“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
期刊
“锔盆锔碗锔大缸嘞……”上点年纪的人兴许还记得,过去大街小巷里时常响起这样的吆喝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锔瓷”这个老行当如今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在市区一处安静的小院落里,却有一个人热爱并传承着这门即将失传的手艺。  和想象当中不同,“老手艺人”房钰茗并不是一位雪鬓霜鬟的老人。他今年41岁,曾经是一名机械维修师。房钰茗告诉记者,自己非常喜欢收藏紫砂壶,每有损坏总感觉非常心疼,同时也是出于对锔瓷这
期刊
一年的三百六十五天中,其实每一天都本是平凡的,因为有不平凡的人和事,则赋予了这些日子不同的意义。伟大的劳动自诞生在这个星球以来,就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以劳动为生,以劳动立身,以劳动创造了我们自己以及这个世界。  当劳动作为人类文明中的第一缕曙光而出现的时候,就已经奠定了这个物种将来要创造的繁盛与辉煌。在漫长的地球进化史中,有过无数的物种此起彼落,它们也都繁荣一时,甚至统治过一个时代。但唯独人
期刊
看到岱崮的颜色,心都有些乱了。  岱崮的颜色是立体的,是有层次的。暗褐色的岩壁,紫青色的板石,还有山谷中嫩黄的杨树林,翠青色的垂柳,浓绿的苍柏,点燃着或粉或霞的桃花——桃花看一朵会觉得单薄,必须连成整体才有了灵气。门前一株桃是孤单的,在整个春天里不能为季节增色,只能衬托出春色的寂寞;几株几十株桃花也是勉强的,囤聚在一起,有不自信的底子,而只有在岱崮,在起伏不断的山坡和山谷上,在穿插着村落和房舍的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