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孩子语言学习的“可教瞬间”

来源 :中华家教·幼儿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tsanm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得那年,我带着儿子看美国每年收视率最高的电视节目“超级碗”橄榄球总决赛。为了儿子能够更贴近美国文化,我跟他精心商量以后,准备了一大堆平时不太吃得到的垃圾食品,特别是一盒肯德基的鸡翅。
  在球赛前的几个星期,肯德基已经在大做电视广告了,说看球赛棒极了(awesome),要是吃着肯德基看球就更棒了。广告里“更棒”的用词是“awesomer”,加了“-er”,一个老兄啃着鸡肉还故意把这个词重读了。广告的设计在这里玩了一个文字游戏——awesome的比较级应该是前面加more,根本就没有这个加“-er”的词存在。我们父子俩在吃鸡翅看球时就地不停在说“awesomer”,很开心。儿子说到开心处,突然给我来了一个长句子,叫作“看球棒极了,吃着肯德基看球更棒了,要是吃着肯德基、冰激凌、薯片、花生看球就最棒了”,他这里的“最棒”用了一个“awesomest”的表达,加上了表示最高级的“-est”。
  因为专业的缘故,我对语言里这些关键的语法点特别敏感,听到儿子兴致勃勃说出来的这句话以后,实在忍不住偷偷暗笑了一下。但我还是立即一本正经地对他这个表达表示了认可,顺着他的话往下说了。
  从这个表达里,我知道了他对于肯德基那一句广告词的精髓并没有弄懂。可同时这个表达又给了我一个绝对证据,证明他已经建立了用加词尾来表达比较级、最高级这个语法系统。他不可能在其他语境里听到“awesomest”这个不存在的表达,他的说法是一个纯粹的语言层面的规则性生成。可是我为什么不指出他在这里出现的语法系统上的错误呢?
  不要让语法规则过滤掉孩子的学习兴致和自信
  回到常识的层面上来看,妈妈们对于一个牙牙学语孩子的许多语言错误并不去计较,而且很多时候还用同样的语言去跟孩子交流。也就是说,孩子的语言习得必须在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中才能实现,完成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才是最重要的。从技术上讲,不去立即或是公开纠正孩子英语里表现出来的错误,是在顺应第二语言习得里的—个“情感过滤假说”。


  提出这个假说的克拉申博士(Dr.Krashen)认为:学习者动机不够强烈、自信度低、焦虑程度高这些情感方面的因素,如同给大脑设立了一道“情感滤网”,阻挡了可理解输入的进入,进而妨碍了第二语言的习得。因此,这个理论不主张教师在课堂上公开批评学生的语言错误,借以降低这一道情感滤网的阻力,提高习得的效率。
  无独有偶,我在美国还见过使用训练有素的心理治疗狗来辅助孩子读书的。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有些孩子给大人们读书会感到强烈的心理压力,而面对一个不去计较孩子读书的好坏对错、专心聆听的狗狗“朋友”大声朗读,就可以化解这样的心理压力。
  所以,当时儿子创造出了那个不正确的“-est”的用法时,他正处在一个的兴奋点上,就是幼儿教育里的“可教瞬间”。抓住了这样的瞬间,孩子学习起来不但事半功倍还其乐融融。儿子当时不但在使用比较级、最高级这样的纯语法手段在表达自己,而且在用语言一样一样描述桌上的食品,同时还是对正宗美国文化的一个了解过程。如果这时候老爸以“半瓶子醋”的水平跳出来改正他的语法错误,不但会彻底破坏这个“可教瞬间”,而且会打击到他的自信心,加大他的情感滤网的阻力,从根本上去阻碍他接受有效的可理解语言输入,这个老爸就太没有水平了。
  摒弃“填鸭教育”,随时抓住孩子的“可教瞬间”
  每个孩子在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外语学习的结果是因人而异的,每个学习者最终能够到达的水平不尽相同,各种方法的效果对不同的人、甚至对同一个人的不同语言时期也会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我这个专业的老爸笃信第二语言的学习一定要以学习者为中心,如果学习者不能吸收,再好的营养给他们也没用。
  我觉得,在外语学习这件事上,无论父母还是老师,都不应该充当填鸭的饲养员角色,因为填是没有用的。因为在语言“输入”和“输出”之间隔了一个人的大脑,而不是一个水桶,并不是水灌满了就会溢出来。
  在学校的社会化氛围里,在与同龄孩子的互动中,跟着针对孩子平均水平设计和编制的教学大纲系统地学习,再“专业”的爸妈也无法替代老师的作用。可是到了家庭这个环节,父母们日日夜夜近距离地跟孩子生活在一起,能通过不可替代的亲情纽带,最彻底地了解孩子的个体特点,随时抓住孩子的可教瞬间,这时对于孩子的帮助,再“业余”的爸妈所能起的作用也要超过最专业的老师。有了这样的信条,我这个老爸在孩子语言成长的路上所承担的角色自然就是领航员和安全员,或者干脆就是一个知识渊博、性格成熟的好玩伴。
其他文献
从一岁多开始,我们就注意给儿子一定的“购物权利”:刚开始,设定的范围比较小,允许他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但“每次只能选一样”这是铁定的规则,他从小就知道。因为被赋予权利,所以他从来没有反对过。以至于他经常要在超市玩具或者零食的货架前“纠结”很长时间,做无数次的对比,最后才能决定买哪一样。  孩子渐渐长大了,喜欢的东西也越来越多,但他还没有“价格观念”,总不能次次去超市都买回一个好几百的玩具吧,所以
期刊
以前最怕儿子生病打针吃药。如果打针简直就无法把他抱进诊所的门,任凭怎么哄,怎么吓唬都不管用。打针时只能让一个医生连夹再按的,另一个医生打针,那情形看了真是心疼。吃药也好不到哪里去,每次都强捏着儿子鼻子灌,看着他拒绝的样子又痛苦,又怕一不小心呛着,每次喂苦药我就胆战心惊。  可幼儿园的一次体检却让我收获不少。  儿子入园一个月左右,幼儿园要体检,听说还要抽血,这可吓坏了我,当然不仅是心疼儿子要挨扎、
期刊
春夏秋冬,四时交替;春去秋来,花开花落,自然界的一切生物无时无刻不受到季节变化的影响。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也是每个家庭的重心,那么,我们如何顺应四季变化的规律来防治疾病、保护儿童的身心健康呢?  本期我们特别邀请了北京市房山区第一医院儿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张振宗为大家解疑释惑。张主任以四季变化与疾病的关系为出发点,介绍了春、夏、秋、冬各个季节孩子的各种常见病发病的原因、治疗方法,以及相关的保健和护理知
期刊
女儿上幼儿园了,可突然不爱劳动了。她以前很喜欢做的事,如收拾书本玩具、扫地、帮拿东西等小事,现在都不做了。回家不是看电视,就是玩耍,之后房间一片混乱,说了多次她仍然没有一点改变。  我想,得改改她的这个毛病,不然好吃懒做,长大可不好。我知道女儿爱花,我决定从这里入手。这天,我带她参观了临城的植物园,看到五彩缤纷的花儿,女儿高兴得活蹦乱跳,赞叹不停。回家路上,我顺势引导她说:“喜欢花,我们可以自己种
期刊
漏气的鼻子  前几天吃早饭的时候,沫沫很忧伤地看着我。“妈妈,我的鼻子生病了。”说着深呼吸两下,“你看鼻子一直漏气,好可怕呀……”  还是喜欢我爸爸吧  沫沫在姥姥家翻出我以前的日记本问我:“妈妈,这是什么?”我:“这是妈妈以前写的日记。”沫沫:“都写的什么呀?”我:“就是妈妈以前特别喜欢一个叔叔,喜欢了好几年,可是那个叔叔就不喜欢我,妈妈就很难过。”沫沫:“别费劲了,你还是喜欢我爸爸吧。”  跟
期刊
儿子今年四岁半,从未兴起过讨要手机或笔记本电脑的念头,偶尔被身旁一些玩手机游戏的孩子吸引,我们也总会想一些主意把他重新吸引过来。为此,我给儿子购买了许许多多能供亲子或伙伴共玩的指画、沙画、橡皮泥等手工产品和棋类玩具等。为了能给儿子做个好榜样,在我们家里根本找不出iPad,我们也从不在儿子面前用手机玩游戏。为了保护儿子的视力,我们家的笔记本是连接电视屏幕做多媒体工具使用的。电脑是打字的工具,全家人手
期刊
加拿大艺术家妈妈Ruth第一次发现2岁女儿喜欢用画笔在纸上涂鸦的时候,她就很想要去窥探这个小人儿的内心世界。于是Ruth任由女儿在画布上随心涂抹,就算她的小手将碳线涂在了画板上也从不纠正。她发现女儿涂鸦时充满快乐,因为她不是在画画,更多的是在玩耍。  等女儿慢慢长大渐能画出比较连贯的线条和大致轮廓时,Ruth每次都会和她愉悦地交谈,让女儿把画中的世界表达出来。虽然笔法稚嫩不成形,可Ruth惊叹,原
期刊
刘老师:  您好!我家孩子3岁半了,非常懂事,大人说什么她就做什么,大家都觉得她很乖。但我害怕这个孩子缺乏自己的判断与主意,将来在社会中会吃亏。不知道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应该如何培养,希望您能给讲一下。桂子妈妈  桂子妈妈:  您好!  有些家长嫌孩子太顽皮,有些家长却嫌孩子太老实,孩子的人格有一部分取决于孩子的天性,不要过于追求完美。良好的亲子教育是让孩子们拥有一个相对完整的健康人格,并能够更好地适
期刊
外甥女今年四岁,漂亮可爱,长得很像动画片里的樱桃小丸子。她就读的幼儿园离我家不远,有时遇上堵车,妹妹就打电话让我去接。那天,我刚接到她,她就兴奋地对我说:“大姨,我给你唱首歌!”说这话的时候,她的一双大眼睛扑闪扑闪的,像两颗透明的水晶,我忍不住俯下身在她脸上亲了一下,笑着说好。  她的声音很稚嫩,吐字却很清楚:“妈妈总是对我说,爸爸妈妈最爱我,我却总是不明白,爱是什么。爸爸总是对我说,爸爸妈妈最爱
期刊
儿子今年四岁了,自主动手的能力一点也没练出来。眼看着和他同龄孩子们的基本生活都能自理了,可他连穿衣服、鞋子这样的小事都不会。不是我不放手让他做,只是每次他都傻乎乎地把衣服的里子穿到外面;要么把裤子的后面穿到前面;鞋子的左右更是从来不分,逮着哪个是哪个。有一次,他竟然还把两条腿塞到一条宽松的裤腿里,活脱脱一个小沈阳的翻版。看到这样的情形,我是又好气又好笑,不得不一次次地帮他脱下来重新穿,比直接给他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