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效的课堂除了教师课前认真设计教学过程、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准备、教师教学经验丰富能从容的驾驭课堂有效的组织教学外,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有兴趣学习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做出努力:①需要——激发兴趣;②关爱——产生兴趣;③成功——提高兴趣。
【关键词】学生有兴趣高效课堂作用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实施有效教育,和谐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有人认为:“和谐”就是课堂气氛不是紧张的、恐惧的,而是平等的、愉悦的、融洽的、活跃的;而“高效”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的结合来完成课题任务,那效果一定很高。我觉得:高效的课堂除了教师课前认真设计教学过程、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准备、教师教学经验丰富能从容的驾驭课堂有效的组织教学外,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教几年,曾经遇到过两个学生:成绩都较好,在全校师生的眼中是比较优秀学生,在校没和别人发生过任何口角,可无故不来上学。经过老师访、家长劝、学生请都不来,原因是学生没有兴趣学习。这几年我也见过,学生没有兴趣学习,被老师三番五次请回来的学生,在校学习等各方面的表现都较差。这些让我不由得想起杜威所说:“人们可以强制性的把马牵到河边,可不能强迫马饮水”。所以,我认为学生对所学学科有兴趣才是和谐高效课堂的保障。学生一旦失去学习兴趣,一切皆为空谈。
兴趣:是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根本前提;是指使人们积极从事某种活动的潜在动力;是激发各种斗志,战胜各种困难的精神支柱。对于孩子们来说,浓厚的兴趣,可以增强他们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促使他们努力的去学习。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这都说明了兴趣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着重大的作用。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有兴趣学习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做出努力:
1.需要——激发兴趣
如果没有需要,就不会有动机,没有动机,就不会有兴趣。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明白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明白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对于我们偏远山区的孩子们来说,大多不知道学习是为了什么。他们可能只知道,祖祖辈辈都生活在大山中,“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生活方式在记忆中已不能磨灭。我就用最现实的例子告诉他们:就如现在我们种地,用老方法、走老路子已行不通。现在讲究的是科学用药、科学施肥,一切都讲科学。我们所有的用药、施肥方法都有说明书,如果你不识字,看不懂、弄不明你便会乱用,那样将适得其反,从而导致你的收成就没有别人好。对于这些刚入学的天真可爱的孩子们来说,他们可能并不知道学有何用。在开学的第一天,我就带着我们一年级的孩子们参观了一下我们的学校。什么“教学楼”、“住宿楼”、“伙食团”、“厕所”、“一年级一班”等等字眼映入了学生的眼帘,并告诉他们这些汉字的意思、作用,让他们感受到我们所学汉语知识是为现实生活服务的,让他们明白:当今社会,不学无术,难以立足。从而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让他们自觉、主动、积极的走上求知的道路。
2.关爱——产生兴趣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博爱是教师应该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如何关爱自己的学生呢?我觉得爱是尊重、是信任、是包容、是理解、是帮助。一个情感匮乏、冷酷无情的老师,给学生的印象是严肃,可畏而不可亲的。学生难以产生敬仰之情。
令我感受最深的是:曾经我去代一年级的班会课,有一位小朋友对我说了一句话:“杨老师,平时感觉你好冷酷哦,让人怕怕的”。(那时我教六年级,这个小朋友的姐姐就是我班的学生。她对我的评价应该是她和姐姐闲聊时了解到的。)为此我不由深思:是的,我平时对学生的要求太严了,整天没给学生好脸色,总觉得自己高高在上,我说的就是命令,学生一定要执行,从不顾及学生的感受。其他班的学生不懂总爱问自己老师,甚至是别的老师,而我班学生不懂从不问我问题。从此,我改变了一贯“作风”。对那些后进生不再是大声的怒吼,而是用亲和的语气耐心的教导;学生学习上犯了错,我不再是指责而是淳淳教诲、包容原谅。从此,我便不断反思自己的教法,更加关注学生需要什么、喜欢什么。之后我教到过这样一个一年级的学生:入学连续两个星期,每次上课他都哭。我把他叫到跟前询问,结果他一直不语,最后我才明白,我说的他听不懂。他只听得懂我叫他的名字,其余我说的他一概不知(他是彝族学生,家比别人稍偏远,平时和家人沟通都用彛语,和其他人接触的机会不多,完全不懂汉语。而且,入学之前从未接受过任何教育。我们这儿至今还未开办幼儿园和学前班)。为此,我便调了一个听得懂普通话的学生和他同桌,做他的翻译。该生不再哭了,也试着用普通话和我交流,渐渐地喜欢我的课了。
孔子曰:“亲其师,信其道”。确实,如果学生尊重信任,甚至崇敬老师,就会更好的接受老师所教学的科目,兴趣也较为浓厚。我想,只有自己尊重别人、关爱别人、信任别人,别人才能尊重你、喜欢你;只有老师把所有爱都抛洒在学生身上,不分男女,不分优差,学生才会逐渐的喜欢上你,才会逐渐的喜欢上你所教的科目,才会有浓厚的兴趣,才能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因为,爱是相互的。
3.成功——提高兴趣
格林曾说:“人的根本在于心灵,教育应回归心灵的深处”。教育学家研究表明:每个人的心灵深处最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以鼓励为主,批评为辅。“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学生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关键是教师要善于发现。教师要努力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的给予肯定。如果一个人受表扬的多,那么他的信心将会大增,各方面表现将越来越好。的确,在教学中(特别是低年级的教学中)。我经常采用鼓励式的教学: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欣赏的动作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上黑板演示、把自己的方法说过别人听),让别人送给他赞赏的目光和热烈的掌声,满足他们的成就感,学习气氛也很高涨。相反,如果一个人经常受到批评指责,便会失去信心,久而久之,各方面问题将接踵而至。
至今还有一件事令我后悔不已:那是参加工作的第一个年头,我到一个较偏远的村小任教。班上转来一个学生,和原班格格不入:年龄大、个子高、性格怪、脾气坏、上课爱搞小动作影响别人、作业一塌糊涂,有时还不按时完成。每天他就成了留下来陪我促膝长谈的“好朋友”。每次都是指责他的缺点,给他一顿严厉的批评。每次教训后,我都发现他强忍泪水,双眼充满了怨恨。每次他都点头不语,表示改正错误。可他不但没有改正,反而变本加厉,甚至还旷课不上学。我的批评还在继续。就这样,该生失去了学习的斗志,中途辍学了。由我再怎么访问、做思想工作,他都不来了。教育的成败就在一念之间。事后我反问自己:为什么不想想他的优点呢?他的作业不也是完成过吗?为什么我没鼓励他继续加油做的更好呢?他这么大了,如果鼓励他,稍加培养,他还有可能成为我的好助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可以促使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清代教育家严昊先生也曾说:“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从此,在教学中,我对学生都少批评惩罚,多肯定鼓励。让他们都去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增强其信心,提高其兴趣。
“学习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这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的话语。确实,无论做什么,有兴趣才做的好、做的精,才乐意去做。教学的成败,学生的学习兴趣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所学学科有了学习兴趣,才能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和谐高效的课堂才有可能形成。因为: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关键词】学生有兴趣高效课堂作用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实施有效教育,和谐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有人认为:“和谐”就是课堂气氛不是紧张的、恐惧的,而是平等的、愉悦的、融洽的、活跃的;而“高效”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的结合来完成课题任务,那效果一定很高。我觉得:高效的课堂除了教师课前认真设计教学过程、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准备、教师教学经验丰富能从容的驾驭课堂有效的组织教学外,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教几年,曾经遇到过两个学生:成绩都较好,在全校师生的眼中是比较优秀学生,在校没和别人发生过任何口角,可无故不来上学。经过老师访、家长劝、学生请都不来,原因是学生没有兴趣学习。这几年我也见过,学生没有兴趣学习,被老师三番五次请回来的学生,在校学习等各方面的表现都较差。这些让我不由得想起杜威所说:“人们可以强制性的把马牵到河边,可不能强迫马饮水”。所以,我认为学生对所学学科有兴趣才是和谐高效课堂的保障。学生一旦失去学习兴趣,一切皆为空谈。
兴趣:是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根本前提;是指使人们积极从事某种活动的潜在动力;是激发各种斗志,战胜各种困难的精神支柱。对于孩子们来说,浓厚的兴趣,可以增强他们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促使他们努力的去学习。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这都说明了兴趣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着重大的作用。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有兴趣学习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做出努力:
1.需要——激发兴趣
如果没有需要,就不会有动机,没有动机,就不会有兴趣。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明白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明白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对于我们偏远山区的孩子们来说,大多不知道学习是为了什么。他们可能只知道,祖祖辈辈都生活在大山中,“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生活方式在记忆中已不能磨灭。我就用最现实的例子告诉他们:就如现在我们种地,用老方法、走老路子已行不通。现在讲究的是科学用药、科学施肥,一切都讲科学。我们所有的用药、施肥方法都有说明书,如果你不识字,看不懂、弄不明你便会乱用,那样将适得其反,从而导致你的收成就没有别人好。对于这些刚入学的天真可爱的孩子们来说,他们可能并不知道学有何用。在开学的第一天,我就带着我们一年级的孩子们参观了一下我们的学校。什么“教学楼”、“住宿楼”、“伙食团”、“厕所”、“一年级一班”等等字眼映入了学生的眼帘,并告诉他们这些汉字的意思、作用,让他们感受到我们所学汉语知识是为现实生活服务的,让他们明白:当今社会,不学无术,难以立足。从而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让他们自觉、主动、积极的走上求知的道路。
2.关爱——产生兴趣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博爱是教师应该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如何关爱自己的学生呢?我觉得爱是尊重、是信任、是包容、是理解、是帮助。一个情感匮乏、冷酷无情的老师,给学生的印象是严肃,可畏而不可亲的。学生难以产生敬仰之情。
令我感受最深的是:曾经我去代一年级的班会课,有一位小朋友对我说了一句话:“杨老师,平时感觉你好冷酷哦,让人怕怕的”。(那时我教六年级,这个小朋友的姐姐就是我班的学生。她对我的评价应该是她和姐姐闲聊时了解到的。)为此我不由深思:是的,我平时对学生的要求太严了,整天没给学生好脸色,总觉得自己高高在上,我说的就是命令,学生一定要执行,从不顾及学生的感受。其他班的学生不懂总爱问自己老师,甚至是别的老师,而我班学生不懂从不问我问题。从此,我改变了一贯“作风”。对那些后进生不再是大声的怒吼,而是用亲和的语气耐心的教导;学生学习上犯了错,我不再是指责而是淳淳教诲、包容原谅。从此,我便不断反思自己的教法,更加关注学生需要什么、喜欢什么。之后我教到过这样一个一年级的学生:入学连续两个星期,每次上课他都哭。我把他叫到跟前询问,结果他一直不语,最后我才明白,我说的他听不懂。他只听得懂我叫他的名字,其余我说的他一概不知(他是彝族学生,家比别人稍偏远,平时和家人沟通都用彛语,和其他人接触的机会不多,完全不懂汉语。而且,入学之前从未接受过任何教育。我们这儿至今还未开办幼儿园和学前班)。为此,我便调了一个听得懂普通话的学生和他同桌,做他的翻译。该生不再哭了,也试着用普通话和我交流,渐渐地喜欢我的课了。
孔子曰:“亲其师,信其道”。确实,如果学生尊重信任,甚至崇敬老师,就会更好的接受老师所教学的科目,兴趣也较为浓厚。我想,只有自己尊重别人、关爱别人、信任别人,别人才能尊重你、喜欢你;只有老师把所有爱都抛洒在学生身上,不分男女,不分优差,学生才会逐渐的喜欢上你,才会逐渐的喜欢上你所教的科目,才会有浓厚的兴趣,才能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因为,爱是相互的。
3.成功——提高兴趣
格林曾说:“人的根本在于心灵,教育应回归心灵的深处”。教育学家研究表明:每个人的心灵深处最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以鼓励为主,批评为辅。“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学生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关键是教师要善于发现。教师要努力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的给予肯定。如果一个人受表扬的多,那么他的信心将会大增,各方面表现将越来越好。的确,在教学中(特别是低年级的教学中)。我经常采用鼓励式的教学: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欣赏的动作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上黑板演示、把自己的方法说过别人听),让别人送给他赞赏的目光和热烈的掌声,满足他们的成就感,学习气氛也很高涨。相反,如果一个人经常受到批评指责,便会失去信心,久而久之,各方面问题将接踵而至。
至今还有一件事令我后悔不已:那是参加工作的第一个年头,我到一个较偏远的村小任教。班上转来一个学生,和原班格格不入:年龄大、个子高、性格怪、脾气坏、上课爱搞小动作影响别人、作业一塌糊涂,有时还不按时完成。每天他就成了留下来陪我促膝长谈的“好朋友”。每次都是指责他的缺点,给他一顿严厉的批评。每次教训后,我都发现他强忍泪水,双眼充满了怨恨。每次他都点头不语,表示改正错误。可他不但没有改正,反而变本加厉,甚至还旷课不上学。我的批评还在继续。就这样,该生失去了学习的斗志,中途辍学了。由我再怎么访问、做思想工作,他都不来了。教育的成败就在一念之间。事后我反问自己:为什么不想想他的优点呢?他的作业不也是完成过吗?为什么我没鼓励他继续加油做的更好呢?他这么大了,如果鼓励他,稍加培养,他还有可能成为我的好助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可以促使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清代教育家严昊先生也曾说:“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从此,在教学中,我对学生都少批评惩罚,多肯定鼓励。让他们都去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增强其信心,提高其兴趣。
“学习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这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的话语。确实,无论做什么,有兴趣才做的好、做的精,才乐意去做。教学的成败,学生的学习兴趣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所学学科有了学习兴趣,才能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和谐高效的课堂才有可能形成。因为: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