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能力

来源 :中国人民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iteshar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是一种精神。新课程指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人的个性发展价值的需求。也就是说创新和实践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完善和塑造,使学生获得生命的全部意义。”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这与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是息息相关的。新课程也对课堂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数学课堂不仅是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培育的圣殿。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是好胜心强,兴趣广泛,对未知的问题具有较强的猜疑心,抱着试一试的欲望。那么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首先必须创设情景,唤起学生的创造欲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观察的条件,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有着创造的空间,在胸中燃起求知和创造的欲望。
  如,教学二年级“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这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个难点。一上课,我出示下面的问题情境:
  小明带着2元钱高高兴兴地准备到文具店买4本数学练习簿。假如你是小明,你在买东西的时候将思考什么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请同学们讨论,学生讨论热烈,积极参与。
  接着,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有的说:每本作业本多少钱?有的说:买4本一共要给售货员多少钱?有的说:买4本应找回多少钱?学生思维活跃,我马上给予肯定——太棒了!你真会想。顺着学生的思维,我接着问:你是怎样解决的?这时学生又纷纷举手发言。再经过例题的分析和教师的恰当点拨,很快就能找出中间问题,并能正确地计算出结果。
  这样,在这一课的教学活动中既揭示了知识的奥秘,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欲望,激发创造思维。
  二.开拓发散探索,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发散探索是对己有的知识进行多向思考,从而提出新问题,探索新知识或发现多种解答的思维方式。它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基本途径。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引导学生进行大胆尝试,提出合理、新颖、独特的解答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我在教学“商店有白球18个和红球23个,卖出14个,还剩多少个球?”这道应用题时,学生在弄清题意之后,就纷纷列式计算:18+23=41(个),41-14=27(个)。按常理,这道应用题已经解答出来,但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我没急于小结。我问学生,还有没有不同的解法呢?教室顿时安静下来,学生个个都进入思考当中,抓住这个机会,我马上启发,引导他们从问题入手,进行讨论,看谁最聪明,能够想出另一种解答方法。学生积极讨论,过了一会儿,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问题中没有告诉我们是卖出哪一种球,我们可以想成他把白球先卖出去,所以就可以这样列式:18-14=4(个),4+23=27(个)。这位同学刚回答完,我来不及表扬他,同学们就争先恐后地回答:还可以想成他把红球先卖出去,所以列式是:23-14=9(个),9+18=27(个),就求出还剩多少个球。我马上给予表扬——你们真聪明!
  这样教学,学生既自主参与到学习当中,又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拓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趣味性练习,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有趣的练习是培养学生解题的兴趣,激发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和创新性的好方法。
  如在一次练习中,我出了一道这样的题目:“小军有一些梨,送给小明一半,送给小红一半的一半,自己还剩下6个,小军原来有多少个梨?”学生思维活跃地思考着,交流着,教室里形成了一片探索发现的学习气氛。过了片刻,有的学生这样做:6×4=24(个),我及时表扬了他们,使他们更加积极地思考着。有的学生这样做:6+6+6+6=24(个),我也给予肯定。有的学生又是这样做:12+12=24(个)等……,方法很多。学生们的思维得以开拓,并且方法是多样化。因此在这样的练习中,要鼓励学生善于独立思考,勇于探索,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更新颖、独特。设计这样的练习既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是目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应多创设一些数学情境,善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每个学生都树立起创造的欲望、勇气和信心,鼓励他们多观察,多动脑,多动手,多尝试;要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究,哪怕是一点点发现,教师应及时地表扬、肯定。
  总之,作为教学改革的实践者,用智慧和激情努力地,孜孜不倦地探索、创造充满创新活力的课堂,同时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为学生提供充分发挥创造能力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探索中去,从而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味数学,喜爱数学,得到发展,得到进步。
  (作者通联:047100山西省长治县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检阅》这篇课文是两位老师“同课异构”的内容,两位老师在教学中,都抓住“鸦雀无声” 展开教学,引导学生体会儿童队员们为难的心情。两次教学方法不一样,效果更是迥然不同。  【案例一】  师:同学们,你们从“鸦雀无声”感受到什么?  生:我从“鸦雀无声”这个词中能感觉这件事很难办!  生:我知道了俱乐部里很安静,一点声音也没有?  师: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到过“鸦雀无声”这种场景没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这一基本理念,把课堂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的学习过程,已成为我们实现课程改革的必经之路。  一.指导预习——探究学习的基础  自学能力是学生终身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以从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入手。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也就为实现学生、教
期刊
国家《小学英语课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明确要求:在基础教育阶段应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的初步能力为主要任务。小学英语教学应该是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在实际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性趣  我们的教材基本上是以对话形式出现的,并夹带了一定的故事、游戏、歌曲等,而且图文并茂,容易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激起学生的兴趣。爱玩爱动、反应灵敏
期刊
【摘 要】新课程背景下,136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初中化学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协调发展,对老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人就如何提高新课标下赏识教育的有效性做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新课标 化学教学 赏识教育  136教学模式强调师生在课前、课堂、课后的活动,有两大优点:既改革了教师的备课,实行问题备课法,变教案为学案,充
期刊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表面上体育课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实际上学校衡量学生的标准主要是文化分数,衡量一所学校办好办坏也是看分数,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考多少分、排多少名,这种以分数和考试作为评论的教育体制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体育兴趣。导致半数学生的确存在着厌学体育的行为倾向,主要表现在:上课无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畏难情绪较大,借故请假较多,完成任务勉强,考核只求及格,课外活动较少参加,没有喜爱的活动项目,
期刊
一.用启发式突破难点  在数学教学中,由于知识难度大,或者是由于各种因素,学生解题有困难,教师若能抓住问题的症结,设计出精巧的问题,启发点拨,指导学生思维,学生就能豁然开朗。对“在含盐25%的盐水500克中加入多少克水,使含盐率降低到20%”这道题,部分学生无从下手,这时教师可以指出这道题中什么是不变量,引导学生抓住盐的重量不变”这一关键展开思路:盐的重量→现在盐水重量→加入水的重量,即500×2
期刊
实验教学为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基础知识,提供了丰富的感性认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有效途径,更为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在十数载的化学教学中,我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使他们享受学习的乐趣。在我看来,实验不仅是化学教学中的一种手段,更是一门艺术,这门艺术的有效应用使学生获得了专属于化学学科的快乐体验。  一.收获实验本身之
期刊
课堂教学过程必须要有反馈,能否有效地接受反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并称为教学常规的三大环节。作业批改作为体现教学质量的载体之一,在检查“教与学”的质量,发展学生智能,反馈教情、学情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通过作业批改可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检查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还可以了解学生个人及集体存在的问题,为辅导、因材施教提供依据
期刊
慎独是古人的一种修养方法,也是自我修养的重要手段,它是指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其实“慎独”关键在一个“独”字,“独”是什么?“独”是别人看不见听不见的地方,它不仅是指外在的空间,更重要的是指人的心灵。宋代理学家朱熹说过“独者,人所不知而已所独知之地也”。只要心中有道德,脑海有纪律,手脚有约束,把独处也当作光天化日,就能做到慎独。  子夏是孔子的弟子。有一天,子夏去拜见曾参,曾
期刊
课堂教学的进程就其本质来说是师生思维共同活动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下面我就自己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好奇心  “好奇是研究之父,成功之母。”好奇是求知的萌芽,创造的起点。由于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许多问题都想打破沙锅问到底,于是我就常常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故意设下悬念,鼓励他们去探索,而只有在探索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