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校是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因此深化高校教学改革、推动校企联合、强化实践教学推动创新型人才培养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对天津市10所高校校企联合项目进行考察,为加快推进“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高水平大学建设,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做出贡献。
关键词: 高校人才培养 校企联合项目 存在问题 未来策略
2011年4月24日,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积极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瞄准国际前沿,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学科融合,培育新兴学科,建设重大创新平台和创新团队,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的高等教育。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促进资源共享,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努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积极贡献。”①
因此,对天津市高校校企联合情况进行考察,了解高校校企联合情况,总结经验教训,探讨其未来走势及提高策略的选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考察对象及内容
1.研究对象的选定
本次主要针对天津市各高校校企联合项目进行考察,研究对象为天津市的高校,考虑到天津市高校有几十所,不可能一一进行考察,因此以天津市比较有代表性、综合实力较强的10所大学为研究对象进行考察。
2.大学的选定
从学校的综合实力,即硬件、软件条件考虑,确定10所高校为: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城建大学,其他院校由于规模小、硬件软件条件相对滞后不具代表性,因此,本次暂不予考察。
3.考察内容的确定
主要将天津市10所高校的校企联合项目数量、形式作为内容进行考察。
二、结果及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从2010年至2014年12月,天津市10所高校校企联合项目发展迅速,在5年的时间里,共有校企联合项目95项,其中天津大学25项,天津工业大学15项,天津理工大学12项,天津财经大学7项,天津外国语大学7项,南开大学7项,天津师范大学6项,天津城建大学6项,天津中医药大学4项,天津医科大学6项。
从校企联合项目的数量看,以理工科为主的高校校企联合项目数量要明显高于以文史类为主的高校,医科和药科大学新建校企联合项目最少。
下面结合天津市高校的实际情况,将天津市高校的校企联合项目现状归纳如下:
1.高校校企联合项目逐年递增,学生教育实践机会增多。
2010年至2014年12月,天津市10所高校新建校企联合项目95项,各年度新建校企联合项目数量如下表:
从表2可知,2010年至2013年天津市10所高校新建校企联合项目数量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2010年天津市10所高校新建校企联合项目8项,平均每所学校不足一项,2013年达到顶峰,一年中新建校企联合项目33项,是2010年的4倍多,2014年共新建校企联合项目29项,没能超越2013年的33项,2014年校企联合项目发展速度开始趋于缓和,進入缓慢调整阶段。
2.理工科高校校企联合项目数量占到一半,以文史类为主的高校新建校企联合项目相对较少。
天津市10所高校中以理工科为主的高校有天津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城建大学,以文史为主的高校有南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表1中以理工科为主的天津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城建大学4所高校2010年至2014年新建校企联合项目58项,而文史类为主的南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同样4所高校新建校企联合项目27项,不足理工科为主高校的一半。另外,调查中的两所医科院校天津医科大学和天津中医药大学近5年时间共新建校企联合项目仅有10项,在10所高校中发展最缓慢。
三、天津市10所高校校企联合项目存在的问题
1.指导扶持力度不够。
近五年来天津市10所高校校企联合项目在数量上有了明显的增长,但多是高校或者企业的自发性行为,高校与企业之间主要依靠校友关系或者某种私人途径建立起校企联合的项目,这样建立起的联合项目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2.缺失法律监管措施。
因为目前的校企联合项目都是依靠高校和企业私人关系建立起来的,所以缺乏正规的法律制度监管措施,双方合作处于比较松散的状态,高校和企业的权利义务不明确,双方的利益很难得到保障。
3.企业积极性不高。
部分校企联合项目,企业只是追求技术支持,即便建立起实习实践基地,学生在企业实习只是廉价的劳动力,做一些技术含量很低的工作,无法学到实用的技能,这样的联合项目形同虚设。
四、天津市高校校企联合项目的未来策略
天津市高校校企联合项目在近五年的时间里有了显著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未来要保持稳定健康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相关政策的规范及资金等方面的扶持。
1.跟进完善政府配套政策。
实施高校校企联合项目需政府出台相关政策的配套和支持。从国际发展经验看,实施团队联合攻关研究,需要在科技管理制度、教育制度、人事制度等各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并且要求这些不同方面的政策制度协调一致。政府在此方面责无旁贷。
2.政府应给予资金支持及搭建适当的平台。
资金方面,市级财政应设置支持校企联合专项计划,按照执行程度与产出效益等予以奖励、激励性支持;在政府财政加大投资力度的同时,积极引导企业、金融机构、民间资本的介入,构建高效校企联合的多元化供给机制。另外,各级部门应为高校与企业构建适当的平台,创造让双方互相了解、建立合作关系的机会,定期举办高校与企业交流见面会,使学校的科技成果尽快得到应用,学生有更多实习实践的机会。
3.把校企联合工作纳入高教强市战略体系。
天津市高校校企联合项目的建设应在高教强市战略的规划、引导下,实现与市级经济、文化发展的高度结合,强化高校引领社会发展的功能。与市内企业、文化团体建立校企联合项目,有利于政府的协调统和、资金支持、人才使用、利益分配等措施的落实,有利于校企联合工作的长期稳定运行,有利于高教强市战略的顺利实施。
天津市的高校校企联合工作只有在上述三个方面得到明确落实、取得明显的进展,释放更多的创新要素的活力,才有可能建立规模合理、数量适中、层次性明显的符合创新要求的校企联合项目,产生更多的创新成果。
注释:
①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4-25.
参考文献:
[1]瑏瑡金姝.省教育系统凝心聚力,攻坚建设高教强省[N].吉林日报,2013-04-01.
[2]杜占元.改革理念转变方式推动高校科技工作迈上新台阶[J].中国高等教育,2013(11):3-5.
[3]鲁若愚,张鹏,张红琪.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研究——基于广东省部合作创新实践的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2,30(02):186-193.
关键词: 高校人才培养 校企联合项目 存在问题 未来策略
2011年4月24日,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积极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瞄准国际前沿,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学科融合,培育新兴学科,建设重大创新平台和创新团队,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的高等教育。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促进资源共享,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努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积极贡献。”①
因此,对天津市高校校企联合情况进行考察,了解高校校企联合情况,总结经验教训,探讨其未来走势及提高策略的选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考察对象及内容
1.研究对象的选定
本次主要针对天津市各高校校企联合项目进行考察,研究对象为天津市的高校,考虑到天津市高校有几十所,不可能一一进行考察,因此以天津市比较有代表性、综合实力较强的10所大学为研究对象进行考察。
2.大学的选定
从学校的综合实力,即硬件、软件条件考虑,确定10所高校为: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城建大学,其他院校由于规模小、硬件软件条件相对滞后不具代表性,因此,本次暂不予考察。
3.考察内容的确定
主要将天津市10所高校的校企联合项目数量、形式作为内容进行考察。
二、结果及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从2010年至2014年12月,天津市10所高校校企联合项目发展迅速,在5年的时间里,共有校企联合项目95项,其中天津大学25项,天津工业大学15项,天津理工大学12项,天津财经大学7项,天津外国语大学7项,南开大学7项,天津师范大学6项,天津城建大学6项,天津中医药大学4项,天津医科大学6项。
从校企联合项目的数量看,以理工科为主的高校校企联合项目数量要明显高于以文史类为主的高校,医科和药科大学新建校企联合项目最少。
下面结合天津市高校的实际情况,将天津市高校的校企联合项目现状归纳如下:
1.高校校企联合项目逐年递增,学生教育实践机会增多。
2010年至2014年12月,天津市10所高校新建校企联合项目95项,各年度新建校企联合项目数量如下表:
从表2可知,2010年至2013年天津市10所高校新建校企联合项目数量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2010年天津市10所高校新建校企联合项目8项,平均每所学校不足一项,2013年达到顶峰,一年中新建校企联合项目33项,是2010年的4倍多,2014年共新建校企联合项目29项,没能超越2013年的33项,2014年校企联合项目发展速度开始趋于缓和,進入缓慢调整阶段。
2.理工科高校校企联合项目数量占到一半,以文史类为主的高校新建校企联合项目相对较少。
天津市10所高校中以理工科为主的高校有天津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城建大学,以文史为主的高校有南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表1中以理工科为主的天津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城建大学4所高校2010年至2014年新建校企联合项目58项,而文史类为主的南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同样4所高校新建校企联合项目27项,不足理工科为主高校的一半。另外,调查中的两所医科院校天津医科大学和天津中医药大学近5年时间共新建校企联合项目仅有10项,在10所高校中发展最缓慢。
三、天津市10所高校校企联合项目存在的问题
1.指导扶持力度不够。
近五年来天津市10所高校校企联合项目在数量上有了明显的增长,但多是高校或者企业的自发性行为,高校与企业之间主要依靠校友关系或者某种私人途径建立起校企联合的项目,这样建立起的联合项目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2.缺失法律监管措施。
因为目前的校企联合项目都是依靠高校和企业私人关系建立起来的,所以缺乏正规的法律制度监管措施,双方合作处于比较松散的状态,高校和企业的权利义务不明确,双方的利益很难得到保障。
3.企业积极性不高。
部分校企联合项目,企业只是追求技术支持,即便建立起实习实践基地,学生在企业实习只是廉价的劳动力,做一些技术含量很低的工作,无法学到实用的技能,这样的联合项目形同虚设。
四、天津市高校校企联合项目的未来策略
天津市高校校企联合项目在近五年的时间里有了显著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未来要保持稳定健康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相关政策的规范及资金等方面的扶持。
1.跟进完善政府配套政策。
实施高校校企联合项目需政府出台相关政策的配套和支持。从国际发展经验看,实施团队联合攻关研究,需要在科技管理制度、教育制度、人事制度等各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并且要求这些不同方面的政策制度协调一致。政府在此方面责无旁贷。
2.政府应给予资金支持及搭建适当的平台。
资金方面,市级财政应设置支持校企联合专项计划,按照执行程度与产出效益等予以奖励、激励性支持;在政府财政加大投资力度的同时,积极引导企业、金融机构、民间资本的介入,构建高效校企联合的多元化供给机制。另外,各级部门应为高校与企业构建适当的平台,创造让双方互相了解、建立合作关系的机会,定期举办高校与企业交流见面会,使学校的科技成果尽快得到应用,学生有更多实习实践的机会。
3.把校企联合工作纳入高教强市战略体系。
天津市高校校企联合项目的建设应在高教强市战略的规划、引导下,实现与市级经济、文化发展的高度结合,强化高校引领社会发展的功能。与市内企业、文化团体建立校企联合项目,有利于政府的协调统和、资金支持、人才使用、利益分配等措施的落实,有利于校企联合工作的长期稳定运行,有利于高教强市战略的顺利实施。
天津市的高校校企联合工作只有在上述三个方面得到明确落实、取得明显的进展,释放更多的创新要素的活力,才有可能建立规模合理、数量适中、层次性明显的符合创新要求的校企联合项目,产生更多的创新成果。
注释:
①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4-25.
参考文献:
[1]瑏瑡金姝.省教育系统凝心聚力,攻坚建设高教强省[N].吉林日报,2013-04-01.
[2]杜占元.改革理念转变方式推动高校科技工作迈上新台阶[J].中国高等教育,2013(11):3-5.
[3]鲁若愚,张鹏,张红琪.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研究——基于广东省部合作创新实践的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2,30(02):186-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