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要学会利用身边的乡土地理案例,让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生活,让地理课堂更有滋味。文章依据新课程的理念,发掘学生身边的乡土地理教学案例,对乡土地理案例教学进行了一些尝试。
关键词:乡土地理;地理课堂;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8-0084-02
竺可桢先生曾说过:“凡教学地理,必须自己知至未知,自儿童日常所惯于见闻之物,而推至于未睹未闻,自个人所受环境之影响,而推广及于社会全体,是故教学地理,开始必自本土地理着手。”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应不断探索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去充分落实新课程的理念和教学目标。案例分析和案例教学进入地理教材是目前高中地理新教材的一大特色,这种地理案例分析和地理案例教学体现了地理研究中的综合分析法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法,使两者容易有机结合,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地理教学应该让学生能学以致用,把学生身边的资源带到课堂上来,尤其是学生所在家乡的乡土地理资源。乡土地理资源如果能得到充分利用和开发,学生的爱国爱乡情感、可持续发展观念等都能得到培养和树立,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也能增强,学习能力得到提高,课堂会更加丰富多彩。那么,如何把乡土地理案例教学渗透到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去呢?
一、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起情感共振
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课堂教学组织的出发点。学生都有个体差异,都有各自的生活经验和感受。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仅仅是照本宣科,把课本上的知识点灌输给学生就完事。这样的课堂是灌输课堂,学生学习缺乏兴趣,课堂效率较低。如果我们把学生熟悉的事和人联系起来,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经历与课堂教学联系起来,学生则会非常感兴趣。因为,这些生活经验和经历是学生所熟悉的,即我们所说的乡土案例。老师在备课时,不仅要想到教材中的内容,还要想到教材外的东西;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只有这样,才会引起学生对已有的生活实际经验感受产生共振。通过这种情感共振,会更加激发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同时更加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例如,讲“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这一节时,有关商业网点布局在环城路的边缘和高速公路出口处,教材用的是沈大高速公路边的服装市场这个案例,它离学生太远了,学生没有直观印象。因此,我先让学生根据生活常识说出我们城市零售市场在城市中的分布情况,学生很快就会得出“交通最优和市场最优”两个基本原则。然后让学生想一下我们城市的建材市场和汽车4S店的分布情况,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学生的兴趣马上浓厚起来,就会去主动思考,课堂气氛也会变得活跃。学生也会主动去比较零售和批发市场的不同之处,进而自己归纳出它们的布局原则。如果我们把这样的乡土地理引入课堂,不仅能让学生充分感受生活,增加生活体验,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感觉生活中处处有地理、时时有地理,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对家乡的喜爱之情,引起情感共鸣。
二、利用乡土地理时空上的近距离性,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在高中地理新教材中,选取了很多全国性甚至全球性的事例和材料,原因就是考虑到地理事物具有整体性和典型性,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阐述地理现象和地理基本原理。但从另外一个角度讲,这些事例和材料可以更好地让学生认识家乡的乡土地理和风土人情,让他们有更丰富的感性认识。乡土地理具有近距离性,是学生自己身边以及家乡的日常生产和生活所发生的人和事。教师应在教学时把课堂地理知识与这些联系起来,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家乡的自然条件、风土人情和自然风貌,让学生能学以致用,并用课堂所学知识去评价家乡经济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能提出合理的建议和解决问题的措施。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乡土地理风情,让学生在乡土地理教学中感悟课堂,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就能得到提高,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受到人口观、环境观、资源观等价值观的教育。例如,在教学工业区位的影响因素时,书本上的内容很分散,案例也是一个因素对应一个,整体性较差,学生只能死记硬背,不能很好地消化。我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先让学生了解一个叫晶桥的乡镇,那儿原来化工企业发展得很快,是我们这个地区乡镇企业的龙头,而现在已经基本上关闭了。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过去能高速发展,而现在却被关闭了。学生能很快结合书本上的理论,归纳出发展(工业布局有利的区位因素)和关停的原因(污染环境)。这样学生不但学会了地理知识,同时也受到了环境教育,有利于良好环境观的养成。又如,高一地理必修二“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这一节时,我们可以利用“傅家边的农业发展”这个案例来理论联系实际。首先给学生提供各种文字图表及视频材料,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分析图表和文字材料,展开讨论,回答问题。(1)简要评价傅家边地区的自然条件。(2)傅家边地区早期农业开发的方式主要有哪些?效益如何?(3)傅家边地区生态农业的发展,除了优越的自然条件还得益于哪些社会经济条件?(4)以傅家边地区“梅茶立体套种”和“果园养鸡”模式为例,分析生态农业的效益如何?学生不难得出结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是紧紧围绕区域的具体特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农林牧渔、工业、旅游业得到迅速发展,生态环境也得到恢复,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者的有机统一。所讨论的这些话题都是有关农业生产和农业发展,学生对这些农业生产也有所了解和认识,贴近学生的实际。所以,学生在讨论时并不感到陌生,并且讨论得非常热烈。讨论的结果及讨论的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讨论过程中学生认识到课本上所学地理知识离我们并不遥远,其实就在我们身边。通过对课本地理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通过这样的乡土案例教学,把学生与地理课堂的距离拉近了,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运用乡土案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充分准备,认真筛选,选出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的乡土案例。案例在精不在多,案例的运用应该为教学服务,不能为用而用。(2)乡土案例的运用应该与课本案例相结合,不能脱离教材,那样有可能会本末倒置。(3)在运用乡土案例进行教学的时候,老师应该加强引导,给学生明确的目标,有适当的机会和地方才可以让学生去探究,避免学生漫无目的地浪费课堂时间,影响课堂效率。(4)乡土案例教学应结合学生的实际,选择绝大多数学生都知道的事情。因此,课堂运用之前要先对学生进行了解,老师不能主观臆断学生乡土知识的储备情况。(5)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时,要重视加强对学习过程和方法的评价。把乡土地理案例引入到地理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及时评价。比如,可以对学生在课前进行的地理实践活动进行评价、可以对学生在课堂上交流和讨论中的参与程度进行评价、可以对地图和相关地理知识的运用加以评价,包括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分析和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还有情感、态度等。课堂上,教师可以把学生的学习结果用不同的方式来呈现。比如:口头讲述、文字表达、线路图的绘画等。课堂评价时,要注意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加以保护,评价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个性等。如在课堂讨论时,学生个性差异很大,有的学生胆子比较大放得开,有的学生胆子小比较羞涩。对于胆子大的学生,应该让他们畅所欲言;对胆子小的学生,可以及时鼓励他们把想法说出来,或者写在纸上让其他学生帮他来陈述表达。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老师最好不要单独以“好”或“不好”“对”或“不对”来简单进行评论,应该具体分析他的回答好在哪里或对在哪里。
四、结束语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这是地理新课程标准对地理学科的要求,这个要求也体现了乡土地理教育在地理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把乡土地理案例引入高中地理教学的优势非常明显,最重要的是改变了我们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使地理课堂教学更加开放,更加与社会实际相联系,而且把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学生能够主动快乐地学习地理,让高中地理教学进入一种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申怀飞,翟书梅,郑敬刚,聂柳.新课程标准下中学乡土地理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J].教学与管理,2010(08).
[2]张扬.乡土地理素材的开发与有效利用[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2).
[3]徐维娟.利用如东乡土地理开展高中环境教育[J].地理教学,2012(08).
[4]刘加明.苏北农村中学地理教学调查报告[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8).
关键词:乡土地理;地理课堂;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8-0084-02
竺可桢先生曾说过:“凡教学地理,必须自己知至未知,自儿童日常所惯于见闻之物,而推至于未睹未闻,自个人所受环境之影响,而推广及于社会全体,是故教学地理,开始必自本土地理着手。”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应不断探索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去充分落实新课程的理念和教学目标。案例分析和案例教学进入地理教材是目前高中地理新教材的一大特色,这种地理案例分析和地理案例教学体现了地理研究中的综合分析法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法,使两者容易有机结合,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地理教学应该让学生能学以致用,把学生身边的资源带到课堂上来,尤其是学生所在家乡的乡土地理资源。乡土地理资源如果能得到充分利用和开发,学生的爱国爱乡情感、可持续发展观念等都能得到培养和树立,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也能增强,学习能力得到提高,课堂会更加丰富多彩。那么,如何把乡土地理案例教学渗透到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去呢?
一、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起情感共振
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课堂教学组织的出发点。学生都有个体差异,都有各自的生活经验和感受。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仅仅是照本宣科,把课本上的知识点灌输给学生就完事。这样的课堂是灌输课堂,学生学习缺乏兴趣,课堂效率较低。如果我们把学生熟悉的事和人联系起来,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经历与课堂教学联系起来,学生则会非常感兴趣。因为,这些生活经验和经历是学生所熟悉的,即我们所说的乡土案例。老师在备课时,不仅要想到教材中的内容,还要想到教材外的东西;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只有这样,才会引起学生对已有的生活实际经验感受产生共振。通过这种情感共振,会更加激发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同时更加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例如,讲“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这一节时,有关商业网点布局在环城路的边缘和高速公路出口处,教材用的是沈大高速公路边的服装市场这个案例,它离学生太远了,学生没有直观印象。因此,我先让学生根据生活常识说出我们城市零售市场在城市中的分布情况,学生很快就会得出“交通最优和市场最优”两个基本原则。然后让学生想一下我们城市的建材市场和汽车4S店的分布情况,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学生的兴趣马上浓厚起来,就会去主动思考,课堂气氛也会变得活跃。学生也会主动去比较零售和批发市场的不同之处,进而自己归纳出它们的布局原则。如果我们把这样的乡土地理引入课堂,不仅能让学生充分感受生活,增加生活体验,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感觉生活中处处有地理、时时有地理,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对家乡的喜爱之情,引起情感共鸣。
二、利用乡土地理时空上的近距离性,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在高中地理新教材中,选取了很多全国性甚至全球性的事例和材料,原因就是考虑到地理事物具有整体性和典型性,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阐述地理现象和地理基本原理。但从另外一个角度讲,这些事例和材料可以更好地让学生认识家乡的乡土地理和风土人情,让他们有更丰富的感性认识。乡土地理具有近距离性,是学生自己身边以及家乡的日常生产和生活所发生的人和事。教师应在教学时把课堂地理知识与这些联系起来,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家乡的自然条件、风土人情和自然风貌,让学生能学以致用,并用课堂所学知识去评价家乡经济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能提出合理的建议和解决问题的措施。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乡土地理风情,让学生在乡土地理教学中感悟课堂,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就能得到提高,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受到人口观、环境观、资源观等价值观的教育。例如,在教学工业区位的影响因素时,书本上的内容很分散,案例也是一个因素对应一个,整体性较差,学生只能死记硬背,不能很好地消化。我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先让学生了解一个叫晶桥的乡镇,那儿原来化工企业发展得很快,是我们这个地区乡镇企业的龙头,而现在已经基本上关闭了。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过去能高速发展,而现在却被关闭了。学生能很快结合书本上的理论,归纳出发展(工业布局有利的区位因素)和关停的原因(污染环境)。这样学生不但学会了地理知识,同时也受到了环境教育,有利于良好环境观的养成。又如,高一地理必修二“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这一节时,我们可以利用“傅家边的农业发展”这个案例来理论联系实际。首先给学生提供各种文字图表及视频材料,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分析图表和文字材料,展开讨论,回答问题。(1)简要评价傅家边地区的自然条件。(2)傅家边地区早期农业开发的方式主要有哪些?效益如何?(3)傅家边地区生态农业的发展,除了优越的自然条件还得益于哪些社会经济条件?(4)以傅家边地区“梅茶立体套种”和“果园养鸡”模式为例,分析生态农业的效益如何?学生不难得出结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是紧紧围绕区域的具体特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农林牧渔、工业、旅游业得到迅速发展,生态环境也得到恢复,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者的有机统一。所讨论的这些话题都是有关农业生产和农业发展,学生对这些农业生产也有所了解和认识,贴近学生的实际。所以,学生在讨论时并不感到陌生,并且讨论得非常热烈。讨论的结果及讨论的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讨论过程中学生认识到课本上所学地理知识离我们并不遥远,其实就在我们身边。通过对课本地理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通过这样的乡土案例教学,把学生与地理课堂的距离拉近了,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运用乡土案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充分准备,认真筛选,选出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的乡土案例。案例在精不在多,案例的运用应该为教学服务,不能为用而用。(2)乡土案例的运用应该与课本案例相结合,不能脱离教材,那样有可能会本末倒置。(3)在运用乡土案例进行教学的时候,老师应该加强引导,给学生明确的目标,有适当的机会和地方才可以让学生去探究,避免学生漫无目的地浪费课堂时间,影响课堂效率。(4)乡土案例教学应结合学生的实际,选择绝大多数学生都知道的事情。因此,课堂运用之前要先对学生进行了解,老师不能主观臆断学生乡土知识的储备情况。(5)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时,要重视加强对学习过程和方法的评价。把乡土地理案例引入到地理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及时评价。比如,可以对学生在课前进行的地理实践活动进行评价、可以对学生在课堂上交流和讨论中的参与程度进行评价、可以对地图和相关地理知识的运用加以评价,包括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分析和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还有情感、态度等。课堂上,教师可以把学生的学习结果用不同的方式来呈现。比如:口头讲述、文字表达、线路图的绘画等。课堂评价时,要注意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加以保护,评价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个性等。如在课堂讨论时,学生个性差异很大,有的学生胆子比较大放得开,有的学生胆子小比较羞涩。对于胆子大的学生,应该让他们畅所欲言;对胆子小的学生,可以及时鼓励他们把想法说出来,或者写在纸上让其他学生帮他来陈述表达。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老师最好不要单独以“好”或“不好”“对”或“不对”来简单进行评论,应该具体分析他的回答好在哪里或对在哪里。
四、结束语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这是地理新课程标准对地理学科的要求,这个要求也体现了乡土地理教育在地理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把乡土地理案例引入高中地理教学的优势非常明显,最重要的是改变了我们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使地理课堂教学更加开放,更加与社会实际相联系,而且把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学生能够主动快乐地学习地理,让高中地理教学进入一种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申怀飞,翟书梅,郑敬刚,聂柳.新课程标准下中学乡土地理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J].教学与管理,2010(08).
[2]张扬.乡土地理素材的开发与有效利用[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2).
[3]徐维娟.利用如东乡土地理开展高中环境教育[J].地理教学,2012(08).
[4]刘加明.苏北农村中学地理教学调查报告[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