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市级青年教师展示课上,我曾听一位老师执教的《黄鹤楼送别》。这是苏教版第九册的一篇文包诗,讲述名人李白在名楼(黄鹤楼)送名士(孟浩然)赴名城(扬州)时的情景,即李白创作《送孟浩然之广陵》时的背景。全文体现了朋友间的深厚友谊与分别时依依惜别之情。距下课还有几分钟,学生已在教者的组织和引导下,理解了全文,并能当堂背诵古诗了。从教学任务完成效果的达成来看,这堂课乃至这篇课文的学习到此可以顺利而完满地结束。而教者却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用一张卡片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将学生的情感推向纵深,同样的一张卡片还将知识在不着痕迹中得到迁移与积累。一张小小卡片,无不令听课者叫绝。
片段一:摘录古诗,积累迁移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黄鹤楼送别》,还学会了《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是呀。自古多情伤离别,多少文人墨客因离情别绪而留下千古名篇。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收集一些课外的送别诗,谁来诵读一下?
(一生读)
师:这首诗你制成了几张书签?
生:三张。
师:老师给你点时间,将这三张书签现在就分别送给你的三位友人,让他们分享你的资料,和你一起积累,与你一起成长。
(生离座欣喜地送出书签,收到书签的学生惊喜,全班学生目光相随。)
师:还有谁来诵读收集的送别诗?
(生读)
师:你制作了几张书签?
生:一张。
师:啊——?
生:因为我的朋友不多。
师:老师支持你一下,因为朋友不在多,而贵于情。但我很想看看,谁这么荣幸,能做你唯一的知己。
(生送出书签,师笑。)
师:拿到书签的同学们,你们手中握着的不仅是一张薄薄的书签,更是一份真诚的心,一份真挚的情啊!请妥善珍藏好这张书签,珍惜这一份可贵的友情吧。
【思考】
“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一张摘录着课外送别诗的卡片,它是本节课知识的拓展与延伸,是文本以外同类学习资源的顺势迁移。它的出现恰到好处,正合时宜;它的出现,掀起了课堂教学的高潮,并成为本节课的亮点——一张卡片,它以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了无痕迹地将知识与情感相融合。此时,教师抓准时机设计“一张卡片”的教学环节,在语文实践的过程中让学生润物细无声地汲取知识,体验情感。其间,当一位学生说自己只制作了一张卡片,因为自己仅有一位友人时,教师完全尊重学生对“朋友”的个性化认识,谁说朋友不能仅有一个?只要真心就好。凭着教学机制满怀好奇地观看谁是他唯一的知己。也许,这节课后,他会更珍惜这份难能的友情。
片段二:书写感言,传递友情
师: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从李白和孟浩然的身上,你一定对朋友对分别有了新的认识,请用简短的语言在空白书签的后面写下你的认识,送给你的知己、兄长或老师。
(生写)
(生送书签)
师:此时,我觉得自己很孤独,很可怜,(摊开两只手)因为,我到现在还是两手空空如也!(师故意尴尬地笑)(生笑)
(听课老师也会心一笑)
(学生立刻明白意思,有学生送上书签)
师:谢谢,谢谢你们,虽然这份友情来得迟了些,来得勉强了些,但我还是很感动,还是要谢谢你们,谢谢你们对我表达的珍贵的友情。
(后排听课的老师中,有几位开心地向我轻挥他们手中的书签,因为他们也收获到了友情。)
【思考】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既然一张卡片能承载这么多的教学效果,教者怎么会轻易放弃对它所有价值的开发与利用呢?如果说第一次派送卡片是作为一张知识卡片被交流,那么第二次的派送,不论从它上面书写的内容还是送出与收获卡片人脸上流露的真诚、喜悦和惊喜,此时的卡片真真切切成了一种友情的倾诉与传递,此时的课堂流露出的不是浓浓的爱吗?学生用他们的笔写下了对友谊、对分别的深刻而个性化的理解,更是在发送书签与感言的传递中,跳出文本,走出文本,在现实生活中真真切切地体验了什么叫朋友,什么叫友谊。教者充分开发与利用一张小卡片,让它承载了这么多的教学效果,怎能不让我有收获,不让我深思?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课堂上,教师不应该放过任何训练与影响学生的机会。而每一个教学内容的确定,每一个教学方法的选择,每一个评价方式的设计,又都应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标。如果我们的每一次课堂教学都能这样用心,学生的语文素养能不全面提高吗?
片段一:摘录古诗,积累迁移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黄鹤楼送别》,还学会了《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是呀。自古多情伤离别,多少文人墨客因离情别绪而留下千古名篇。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收集一些课外的送别诗,谁来诵读一下?
(一生读)
师:这首诗你制成了几张书签?
生:三张。
师:老师给你点时间,将这三张书签现在就分别送给你的三位友人,让他们分享你的资料,和你一起积累,与你一起成长。
(生离座欣喜地送出书签,收到书签的学生惊喜,全班学生目光相随。)
师:还有谁来诵读收集的送别诗?
(生读)
师:你制作了几张书签?
生:一张。
师:啊——?
生:因为我的朋友不多。
师:老师支持你一下,因为朋友不在多,而贵于情。但我很想看看,谁这么荣幸,能做你唯一的知己。
(生送出书签,师笑。)
师:拿到书签的同学们,你们手中握着的不仅是一张薄薄的书签,更是一份真诚的心,一份真挚的情啊!请妥善珍藏好这张书签,珍惜这一份可贵的友情吧。
【思考】
“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一张摘录着课外送别诗的卡片,它是本节课知识的拓展与延伸,是文本以外同类学习资源的顺势迁移。它的出现恰到好处,正合时宜;它的出现,掀起了课堂教学的高潮,并成为本节课的亮点——一张卡片,它以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了无痕迹地将知识与情感相融合。此时,教师抓准时机设计“一张卡片”的教学环节,在语文实践的过程中让学生润物细无声地汲取知识,体验情感。其间,当一位学生说自己只制作了一张卡片,因为自己仅有一位友人时,教师完全尊重学生对“朋友”的个性化认识,谁说朋友不能仅有一个?只要真心就好。凭着教学机制满怀好奇地观看谁是他唯一的知己。也许,这节课后,他会更珍惜这份难能的友情。
片段二:书写感言,传递友情
师: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从李白和孟浩然的身上,你一定对朋友对分别有了新的认识,请用简短的语言在空白书签的后面写下你的认识,送给你的知己、兄长或老师。
(生写)
(生送书签)
师:此时,我觉得自己很孤独,很可怜,(摊开两只手)因为,我到现在还是两手空空如也!(师故意尴尬地笑)(生笑)
(听课老师也会心一笑)
(学生立刻明白意思,有学生送上书签)
师:谢谢,谢谢你们,虽然这份友情来得迟了些,来得勉强了些,但我还是很感动,还是要谢谢你们,谢谢你们对我表达的珍贵的友情。
(后排听课的老师中,有几位开心地向我轻挥他们手中的书签,因为他们也收获到了友情。)
【思考】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既然一张卡片能承载这么多的教学效果,教者怎么会轻易放弃对它所有价值的开发与利用呢?如果说第一次派送卡片是作为一张知识卡片被交流,那么第二次的派送,不论从它上面书写的内容还是送出与收获卡片人脸上流露的真诚、喜悦和惊喜,此时的卡片真真切切成了一种友情的倾诉与传递,此时的课堂流露出的不是浓浓的爱吗?学生用他们的笔写下了对友谊、对分别的深刻而个性化的理解,更是在发送书签与感言的传递中,跳出文本,走出文本,在现实生活中真真切切地体验了什么叫朋友,什么叫友谊。教者充分开发与利用一张小卡片,让它承载了这么多的教学效果,怎能不让我有收获,不让我深思?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课堂上,教师不应该放过任何训练与影响学生的机会。而每一个教学内容的确定,每一个教学方法的选择,每一个评价方式的设计,又都应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标。如果我们的每一次课堂教学都能这样用心,学生的语文素养能不全面提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