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查阅中国、美国、日本三个国家近年来劳动参与率的资料,进行数据分析、原因探索、规律探究、总结对比,得出关于劳动参与率的一些结论与启示。
关键词:劳动参与率;性别
劳动参与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劳动者对于工作收入与闲暇偏好的选择,一方面受到基本工资、家庭整体收入范畴,以及年龄性别等影响,另一方面受到社会保障水平、劳动力状况等影响。一般而言,在经济中投入的劳动力数量越多,劳动参与率就越大从而经济增长也就快。
一、美国劳动力参与率分析
2016年美国劳动力参与率在62.70%上下波动,且波动大较大。波动的产生有很多原因,虽然美国经济复苏带来正面的循环力量,劳动力参与率应随着复苏中的经济产生更多工作而自然上升,但由于结构性原因的,一些已经不存在的岗位恢复性低。制造业有很多职位流失。金融行业持续震动,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处在困境中的房地产领域可能继续妨碍建筑行业的职位数量。同时,人口老化也是一个因素。2017年新政府上台后,可能对制造业和房地产行业创造多个职位,从而拉升美国的劳动参与率。
二、日本劳动参与率分析
日本女性劳动参与率具有明显的特点:日本女性的劳动参与率呈“M”字形,女性的劳动参与率在20岁时达到第一个峰值,在25岁左右开始滑落,35岁起达到第二个峰值。虽然随着女性的高学历化,日本女性对于自我实现的欲望也越来越强烈,女性希望做好家庭工作同时又能与社会保持与社会的接触,实现自我价值。但是由于过去的日本是个农业国,男耕女织的思想仍羁绊者很多女性走出家门参加工作。但这一“M”字型的谷底却在逐渐变浅是因为女性在抚育小孩的时期,保持工作的女性在增加。另外居住环境和IT革命使工作变得更加灵活,女性能够在家里完成公司要求的各项工作,从而促进了女性走向社会。
三、中国劳动参与率分析
(一)中国劳动参与率总体形势
中国劳动参与率属于较高水平,但呈现下降趋势。原因主要为:
1.经济增长与相关政策。比如在1982年至1990年,改革开放初期,多种所有制经济的自由发展使中国经济规模急速扩张,经济增长速度持续高位运行,大大提高了就业容量,增加了就业岗位,劳动参与率也因此上升。
2.中国工资收入偏低。与大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整体工资水平仍处于较低位置,尤其基层员工的收入水平较低,这就使得家庭中必须抽出更多的成员投入到社会化生产中,才能来保证家庭的基本生活,从这一角度进一步扩大家庭层面向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力。
3.市场投资体系不完善,劳动收入依然是个人收入的重点来源。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时间短暂,投资的环境相对较差,投资市场尚不明朗,国民对理财认知低,目前国民的收入仍主要以工资为主,加深了人民对劳动市场的依附性,提升了整体劳动的参与水平。
4.教育观念较为落后。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虽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但青少年的所受的教育水平仍然较低。失学问题在农村更为显著。劳动者在就业前教育水平低下。
5.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中国已然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但是,中国的养老制度体系还不完善,导致部分老年人不得不走出家门,二次就业来维持生计。这就使得就业问题更为严肃。
(二)劳动参与率的性别差异
在劳动参与率方面男性高于女性。男性年龄模式相对稳定。除了15-19岁组因在受教育中而下降外,25岁后男性的曲线基本保持不变。女性年龄模式在45岁后持续下降,并随时间延续显示出较大差异。
不同年龄段产生的劳动参与率原因不同。15-19岁间女性的劳动参与率高于男性,一方面受重男轻女的影响下,女孩相对缺乏受教育的机会而不得已早早进入劳动力市场,另一方面是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轻纺工业的产业结构发展中需要更多年轻的女性劳动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劳动参与率方面性别差异逐渐缩小,这主要是因为男女在受教育和劳动参与的机会上更加平等。20岁以后特别是在45岁以后,在劳动参与率方面男性均高于女性,女性在社会分工中更多地扮演着抚养子女和整理家务的角色。
与世界水平相比,中国女性的劳动参与率一般要高于其他国家。原因有以下几点:1.中国在倡导男女平等;2.家庭收入较低的女性因为需要提高生活水平,特别是中老年妇女,在社会养老保险不是很发达的情况下,要继续工作以改善生活环境;3.农村留守妇女为满足家庭需要在家务农;4.近些年,受教育的女性人数巨幅增长,在获得人力投资回报的条件下,工作时间由短期变为长期。
通过和日本相比较,中国女性劳动参与率在生育年龄段劳动参与没有大幅下降。这是因为在城镇有托儿所,女性一般不必因为照顾孩子而停止工作,而在农村以及一些城镇家庭,由年长者承担了带孩子的責任使女性可以继续工作。
(三)城镇劳动参与率差异
在劳动参与率方面农村远比城市与城镇高。其中60-64岁的年龄段城乡劳动参与率相差最大,而25至29岁的年龄段相差最小。60岁以上劳动参与相差最大是因为乡村的养老保险制度还不够完善,60岁以上的乡村老人依然要自力更生维持生计,而城镇的这一年龄段人群有正式工作的均已退休,并且有养老保险等保障。而16-24岁年龄段差距也较大是因为农村学龄儿童入学率一般比城市低,农村的青少年更多的进入了劳动力市场而不是上学。在城镇,因为条件制约和国家政府大量优惠政策的覆盖,加上城镇工资水平较高和就业机会相对多导致大量的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
关键词:劳动参与率;性别
劳动参与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劳动者对于工作收入与闲暇偏好的选择,一方面受到基本工资、家庭整体收入范畴,以及年龄性别等影响,另一方面受到社会保障水平、劳动力状况等影响。一般而言,在经济中投入的劳动力数量越多,劳动参与率就越大从而经济增长也就快。
一、美国劳动力参与率分析
2016年美国劳动力参与率在62.70%上下波动,且波动大较大。波动的产生有很多原因,虽然美国经济复苏带来正面的循环力量,劳动力参与率应随着复苏中的经济产生更多工作而自然上升,但由于结构性原因的,一些已经不存在的岗位恢复性低。制造业有很多职位流失。金融行业持续震动,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处在困境中的房地产领域可能继续妨碍建筑行业的职位数量。同时,人口老化也是一个因素。2017年新政府上台后,可能对制造业和房地产行业创造多个职位,从而拉升美国的劳动参与率。
二、日本劳动参与率分析
日本女性劳动参与率具有明显的特点:日本女性的劳动参与率呈“M”字形,女性的劳动参与率在20岁时达到第一个峰值,在25岁左右开始滑落,35岁起达到第二个峰值。虽然随着女性的高学历化,日本女性对于自我实现的欲望也越来越强烈,女性希望做好家庭工作同时又能与社会保持与社会的接触,实现自我价值。但是由于过去的日本是个农业国,男耕女织的思想仍羁绊者很多女性走出家门参加工作。但这一“M”字型的谷底却在逐渐变浅是因为女性在抚育小孩的时期,保持工作的女性在增加。另外居住环境和IT革命使工作变得更加灵活,女性能够在家里完成公司要求的各项工作,从而促进了女性走向社会。
三、中国劳动参与率分析
(一)中国劳动参与率总体形势
中国劳动参与率属于较高水平,但呈现下降趋势。原因主要为:
1.经济增长与相关政策。比如在1982年至1990年,改革开放初期,多种所有制经济的自由发展使中国经济规模急速扩张,经济增长速度持续高位运行,大大提高了就业容量,增加了就业岗位,劳动参与率也因此上升。
2.中国工资收入偏低。与大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整体工资水平仍处于较低位置,尤其基层员工的收入水平较低,这就使得家庭中必须抽出更多的成员投入到社会化生产中,才能来保证家庭的基本生活,从这一角度进一步扩大家庭层面向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力。
3.市场投资体系不完善,劳动收入依然是个人收入的重点来源。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时间短暂,投资的环境相对较差,投资市场尚不明朗,国民对理财认知低,目前国民的收入仍主要以工资为主,加深了人民对劳动市场的依附性,提升了整体劳动的参与水平。
4.教育观念较为落后。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虽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但青少年的所受的教育水平仍然较低。失学问题在农村更为显著。劳动者在就业前教育水平低下。
5.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中国已然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但是,中国的养老制度体系还不完善,导致部分老年人不得不走出家门,二次就业来维持生计。这就使得就业问题更为严肃。
(二)劳动参与率的性别差异
在劳动参与率方面男性高于女性。男性年龄模式相对稳定。除了15-19岁组因在受教育中而下降外,25岁后男性的曲线基本保持不变。女性年龄模式在45岁后持续下降,并随时间延续显示出较大差异。
不同年龄段产生的劳动参与率原因不同。15-19岁间女性的劳动参与率高于男性,一方面受重男轻女的影响下,女孩相对缺乏受教育的机会而不得已早早进入劳动力市场,另一方面是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轻纺工业的产业结构发展中需要更多年轻的女性劳动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劳动参与率方面性别差异逐渐缩小,这主要是因为男女在受教育和劳动参与的机会上更加平等。20岁以后特别是在45岁以后,在劳动参与率方面男性均高于女性,女性在社会分工中更多地扮演着抚养子女和整理家务的角色。
与世界水平相比,中国女性的劳动参与率一般要高于其他国家。原因有以下几点:1.中国在倡导男女平等;2.家庭收入较低的女性因为需要提高生活水平,特别是中老年妇女,在社会养老保险不是很发达的情况下,要继续工作以改善生活环境;3.农村留守妇女为满足家庭需要在家务农;4.近些年,受教育的女性人数巨幅增长,在获得人力投资回报的条件下,工作时间由短期变为长期。
通过和日本相比较,中国女性劳动参与率在生育年龄段劳动参与没有大幅下降。这是因为在城镇有托儿所,女性一般不必因为照顾孩子而停止工作,而在农村以及一些城镇家庭,由年长者承担了带孩子的責任使女性可以继续工作。
(三)城镇劳动参与率差异
在劳动参与率方面农村远比城市与城镇高。其中60-64岁的年龄段城乡劳动参与率相差最大,而25至29岁的年龄段相差最小。60岁以上劳动参与相差最大是因为乡村的养老保险制度还不够完善,60岁以上的乡村老人依然要自力更生维持生计,而城镇的这一年龄段人群有正式工作的均已退休,并且有养老保险等保障。而16-24岁年龄段差距也较大是因为农村学龄儿童入学率一般比城市低,农村的青少年更多的进入了劳动力市场而不是上学。在城镇,因为条件制约和国家政府大量优惠政策的覆盖,加上城镇工资水平较高和就业机会相对多导致大量的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