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对脑梗塞后血管性痴呆的治疗分析

来源 :现代诊断与治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son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梗塞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 选取70例脑梗塞后血管性痴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吡拉西坦、尼莫地平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单纯尼莫地平治疗组)各35例,两组患者连续治疗6个月后比较临床疗效.结果 (1)两组患者治疗前MMSE评分及ADL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MMSE评分及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观察组皮肤潮红1例,心率加快1例,腹部不适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改变传统教师主导的教学方式与学生被动参与的学习方式才能达到国家课改的初衷。主体探究式教学以学科教学目标为导向,
选取我院2004年3月~2009年6月收治的357例重症新生儿的监护措施和治疗手段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7名重症新生儿中存活299例,死亡58例,死亡率16.25%。严格规范对重症新生
将6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8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而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0.4ml,皮下注射,2次/d,共7d,结果治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说明文在《课程标准》中提及不多,考试也不很重视,但教材编排量却不少。介于以上原因,教师在一线教学中,沿袭传统方式的多,改革创新的少。经过研究和实践,
当前体育课堂中的探究教学仍存在一些教学误区,教师应从探究内容、探究方法、探究时机、生本意识等不同角度重点探讨如何规范性、真实化地实现探究教学的有效性,从而让探究教
化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学中应采取趣味实验、探究实验等形式,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浓厚而持久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