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光线讲述故事

来源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love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 物: 浙江传媒学院摄影系照明艺术专业2011届学生 熠
  关于灯光师的问题一: 灯光有什么用?
  舞台离不开灯光。
  每年12月31日,各大卫视都会推出跨年晚会。晚会上,不同类型的节目,不同情调的音乐,都会用不同的灯光效果来烘托气氛。
  比如,开场大多是热情欢快的群舞,这时候,绚丽夺目的灯光可以一下子抓住观众的眼球。一些舒缓的曲子,就用蓝色等冷色调的灯光打造浪漫感觉。而魔术类节目,为了营造神秘感、突出魔术师的表演,往往只有一束白色的追光。
  影视剧也离不开灯光。
  对影视剧来说,调整光线的色彩、节奏可以营造气氛、帮助塑造人物。比如一部恐怖片,没有光线的配合,演员做再多害怕或吓人的表情,也不会让人感到恐惧,必须要有忽明忽暗的光线、晃动的光影才能制造出惊悚的气氛。王家卫导演的御用灯光师黄志明曾经说过:“假如拍摄一个下午4点两人约会的画面,一个好的灯光师就会通过灯光让镜头呈现出下午4点的感觉,这就是灯光师讲故事的本领。”
  再举个直观的例子。我们看韩剧中的女主角,无论镜头拉得多近,她们的皮肤都是吹弹可破的。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不,有这样的效果,除了化妆,灯光也是功不可没的——灯光师可以通过补光美化人物。
  总之,灯光的变化能带给我们震撼与遐想。灯光专业学习的就是如何控制灯光,行话称“打光”。打光不是简单地把灯光调亮调暗,除了明暗这个最基本的属性外,灯光还有色彩、图案、节奏和韵律等多种属性,打光就是通过控制灯光的这些属性,达到“用光线讲故事”的目的。
  关于灯光师的问题二: 怎么报考灯光专业?
  听了前面的介绍,如果你有点蠢蠢欲动想报考灯光专业,别着急,得先过艺考这一关。
  相信每年电影学院报名的空前盛况大家都有所耳闻。是的,不仅是音乐、美术专业,播音主持、编导、摄影摄像、表演等传媒类的专业也是要进行艺考的。
  艺考分为浙江省统一组织的统考和各大院校自行组织的校考。说不好究竟是统考有用还是校考有用,不同的院校、不同的专业会有不同的要求。比如我所在的浙江传媒学院摄影系,在我这一届共开设了6个专业,有本科的也有专科的,其中灯光专业算是重点。如果只通过统考没通过校考,就只能报考灯光专业以外的5个专业;而如果只通过校考没通过统考,就只能报考灯光专业。所以,为了多些选择,最好还是统考、校考通通PASS。
  那艺考会考些什么呢?考试有两轮。初试是面试,考官会看一下你的形象,听你作自我介绍,再问些艺术方面的问题,比如你对画面、色彩的认知。复试是笔试,会考影片分析,比如放一部电影的几个片段,让你写出指定片段的灯光特点以及镜头运用等;也会考画面组合和摄影常识,比如,要求将打乱顺序的若干画面组合成完整的画面叙事段落,或者说一说相机的成像原理、光圈的相关知识等。
  通过艺考之后,就可以拿到一张专业合格证,接下来,只要安心准备高考就可以了。
  关于灯光师的问题三: 灯光专业具体学些什么?
   要成为一个合格的灯光师,必须熟悉各种光源的性质、灯具的特性、滤光片效果的控制,知道什么样的灯可以获得什么样的效果。比如,泛光灯光线柔和均匀,在舞台上可以大面积使用;聚光灯光斑中间亮、边缘清晰,适合局部投光……因而,灯光设计类的课程,如“光学基础”“照明艺术与技术”“影视照明基础”“舞台灯光”等,是我们专业的基础课,必须扎实学习。
  有了硬性的理论基础,一流的灯光师还必须具备艺术上的“软实力”。举个例子,为一台舞台剧打光,首先要充分理解剧目主题,使灯光为剧目的整体表现服务;其次,在打光时,灯光师必须要衡量光线与阴影的平衡,区分面部造型以及前景、中景、背景。这就要求灯光师具备上佳的审美能力、极强的鉴赏能力和一定的文学修养。
  为了培养“软实力”,学校会开设“影像作品分析”这样的课程。课堂上,老师会播放经典影片,然后从剧情、导演调度以及摄影灯光等专业角度展开分析。好吧,其实这样会导致再也不能好好地看电影电视了——当周围人投入剧情时,自己总会控制不住地去想这个镜头为什么要从这个角度取景、这个人物身上的光打得再亮些可能效果会更好……
  另外,在课表上,你还能看到“摄像原理与使用”“电视摄像基础”“摄影技术与技巧”等摄影摄像方面的课程。灯光的首要作用就是照明,在拍摄中,它决定着画面的清晰度、色调和层次,可以说灯光与摄影摄像是一体的,灯光师是摄影摄像师的最佳拍档。所以,要学习这些课程也不足为奇,能让我们更深入地体会在什么条件下使用什么样的灯光照明可以拍出更好的效果。
  关于灯光师的问题四: 实践的机会多吗?
  一个好灯光师不是单看学历的,还要有实打实的真功夫,丰富的临场经验能帮助灯光师处理演出当中各种复杂的情况。所以,我们专业非常重视实践操作,纯粹的“老师上头讲、学生下面记”的理论课不那么多,摆弄各种灯具、拿机器拍摄是家常便饭。
  我们专业每年都会有一个实践周,这时,学校会给我们放假,好让大家全身心投入实践,由此也可见学校的重视程度。不仅学校重视,我们自己的积极性也很高。比如大三时,班上同学6人一组拍一部短片,有的当导演,有的当编剧,有的负责摄影打光,有的负责服装化妆……一部短片拍下来,大家不仅对灯光师的工作,也对剧组的运作有了更多体会。如果你拍的短片能在国内外一些评比中拿奖,对今后找工作、深造帮助极大。
  所以,学了灯光专业,一定要把握每一个实践锻炼的机会,认真对待。
  关于灯光师的问题五: 打光、扛机器是体力活,女生不适合?
   有些同学觉得,这个专业既要使用各种灯具,又要摄影摄像,体力很重要啊,女生看来是学不来的。
  老实说,虽然一般情况下女生不会被要求干体力活,但是难免会遇到困难。刚开始接触打光的时候,为了加深对光线效果的印象,要摆弄各种灯具。一盏灯或者一台摄像机,轻则二三十斤,重则几个男生一块儿都未必抬得动,所以女生确实比较吃亏,很难坚持下来。当然,还是会有女生学灯光的,我们班就有7个,大家自然会照顾她们不干重活儿。在专业上,女生可以往灯光设计这个方向走(有的院校灯光专业侧重灯光设计),不一定要扛着灯去照明,而是可以设计一台晚会、一场戏的灯光效果。
  关于灯光师的问题六: 学成后能和大导演合作吗?
   当初学灯光,就是因为心中存有电影梦,不过实际上,灯光专业毕业后直接进剧组拍电视剧、拍电影的并不多,但可以选择去影视制作公司,从拍广告、宣传片做起,积累经验。大多数同学会选择报考电视台。每年,全国各地的省级卫视、县市级电视台都会到我们学校招聘,不过,能进省级卫视的不多,多数同学去的是县市一级的电视台。
  还有个事实就是,不是说学灯光的就一定是做灯光师了。前面我说过,灯光与摄影本是一体,毕业后当摄影师的也有。编导、后期制作我们也懂,这些岗位也能胜任。这里我要再次强调一下实践的重要性,不论是进影视制作公司还是电视台,不论是做灯光师还是摄影师,或者编导、后期,像我们这样的专业,都是用作品说话的。作品相当于文科专业的论文、理工科专业的实验,是能力、水平的最好证明。
  如果你想继续深造,也可以考研,不过本科开设灯光专业的院校本就不多,研究生阶段就更少了,基本只有上海戏剧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国传媒大学这几所院校可以选择。
  考研的同学里,即便不再学灯光,也还是会往广播电视方向走的,像编导、摄影、摄像等,看你喜欢什么了。虽然是跨专业,但还是有共通点的。
  写在最后: 成为灯光师,你得耐得住寂寞
  可能有些人会觉得我们的工作听起来充满艺术气息,工作氛围一定既浪漫又轻松,那就大错特错了。做灯光师,有时候为了调光线,要用到好几盏灯,甚至几十盏灯,各种位置、亮度、色彩组合搭配要不断尝试才能得到最佳效果。
  灯光师的工作不但不浪漫不轻松,还颇有些“为他人作嫁衣裳”的感觉。说起王家卫导演的得力助手,摄影师杜可风、美术指导张叔平家喻户晓,而灯光师黄志明有谁知道呢?面对这样的情况,黄志明却甘之如饴:“没有人知道也不错,我的专长在于现场布光,所以我就做灯光师。每个部门都要有很多自己的理想,其实灯光师可以帮助导演和影片很多!”
  院校链接
  开设灯光专业的院校主要有:
  中国传媒大学 浙江传媒学院 中央戏剧学院 上海戏剧学院
其他文献
要求写作论述类文章的作文题,在审题上大多不会为难大家,会给出一些比较明确的观点,请同学们就此阐述自己的看法、态度。比如下面这道作文题: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文。  作家王安忆在选编《给孩子的故事》一书时,选择了不少表现“苦难”和“残酷”的故事,她希望这些故事能“澄澈地映照世界”,让孩子们在故事里成长。  有不少教育家并不同意王安忆的这一看法,他们认为应该让孩子多感受世界的温存,少让他们接触
学习中国古典诗词时,如果将不同词人同一主题的作品或同一词人不同风格的作品进行比较,既可以拓宽视野、激发兴趣,又能有效提高诗词鉴赏能力。如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和北宋末代皇帝赵佶的《燕山亭》,两位有着相似人生经历的亡国之君在词中使用的表现手法与透露出的愁情不尽相同,就可以从景、情、境三方面切入进行比较阅读。景,指作品中表现的景物,形成的画面;情,指作者的思想感情;境,指情和景的和谐统一下达到的境界
埃德蒙·莫里斯1940年出生在肯尼亚的内罗毕,上中学时,语文老师评价说,他拥有最宝贵的品质——原创性。从大学辍学后,他先后移民到英国和美国。他先是在一家广告公司工作,因为所设计的广告不如人意,被公司解雇,只好从事各种零碎的写作项目:旅行手册,电影剧本……他一直徘徊在破产的边缘,直到他将一部没能拍成电影的剧本扩写成传记《西奥多·罗斯福的崛起》,并获得1980年的普利策传记奖。  1983年,时任美国
一、选择题  1. A。B项,扪mén。C项,楯shǔn。D项,禊xì。  2. B。A項,倍思亲。C项,熏陶。D项,洞幽烛微。  3. D。“天有不测风云”比喻人有难以预料的灾祸,用在此句不恰当。  4. B。A项,缺主语。C项,句式杂糅,“体现了”改为“体现的”。D项,重复累赘,“借此”指代不明。  5. A。“改善”较“改变”有方向性;“经济效益”指“经济效率和经济利益”;“改善管理”“提高
穿越到秦朝生活,要怎样打扮才跟得上当时的服饰潮流?不要以为随随便便穿一套古装就行。  发型:披头散发不可取,  发髻扎起来  穿越之前,先摸摸自己的脑袋,如果你是短发,还是把头发留长了再去吧。上一期说了,秦朝有一种刑罚叫“髡”,会把受刑者的头发剃掉,所以假如你顶着一头短发在秦朝的街头游走,会被当作有前科的人,被警惕的目光包围。  把头发留长了以后,也要注意发型。别看古装剧里经常出现各种“披头士”,
学生作文,特别是作论述类文章,破题之后,通常就会引证一句名人名言。这句名言作用很大,肯定是支持了自己想要论说的观点,而且出于名人之口,更增添了此语的权威性。有了这一句名人名言,下文的进一步申说就水到渠成了。   但是,且慢,引证了这句名人名言,就一定能服人吗?  相互“打架”的谚语格言  比如要谈论历史上有不少事是“故技重演”,是“披着新装演旧戏”,我们可以用一句“日光之下,并无新事”予以打发;
人们聚会的场面越大,就越容易变得枯燥乏味。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谁要是不热爱独处,那他也就是不热爱自由,因为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是自由的。  摘自《关于独处》  [德国哲学家、作家叔本华 著]  君子独处,守正不挠。  摘自《汉书》  [东汉历史学家班固 著]  和与人一起做事相比,我更喜欢一个人默不作声地读书或全神贯注地听音乐。只需一个人做的事情,我可以想出许多来
疫情就是命令,灾难就是号角。当代青年,面对灾难洪流,拒绝惶惶不安,拒绝一切空想,迎“难”而上,以每一个“小我”成就“大我”,以钢铁洪流阻遏灾祸。   灾难,绝大多数都是那么偶然而避无可避。“白骨成丘山,苍生竟何罪”,对于普通人来说,灾祸总是在不经意间突然降临。它可以是磕磕碰碰的创伤,也可能是手术刀下的呻吟;它可以是自然灾害的肆虐,也可能是战争带来的离散伤亡……而伴随着灾祸而生的“后遗症”,其对精
开始学写论述类文章后,不少同学觉得文章的过渡、照应等方面较好操作,但在论据的取舍,特别是如何在一个“一以贯之”的观点统率下,把论据与论证自然又紧密地结合起来还存在较大问题。大多数同学在写作时能用事实说话,并且与中心有一定联系,但这样的联系还不够紧密,常常是论据太多、太杂,中心不突出,缺乏分析,导致文章松散无力,缺乏理性思考。  在《“独”》一文中,作者由《梅花》一诗提炼出“孤独是一种智慧”的观点,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成功的成是成就自己,功是功德天下。 ——马云   不要追求去做一个成功者,而应追求做一个有价值的人。 ——爱因斯坦   读了上述两句话,作为即将开启人生新旅程的高三学生,你有着怎样的感悟和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 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抄袭、套作。  【命题意图和审题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