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交际工具,学习语言的目的更多就是为了实现社会交际功能。因此,初中英语新课标中就明确指出,英语教学活动的展开要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由此可见,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交际能力不仅仅包括表达能力,还包括在活动过程中的倾听、理解等能力。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就需借助游戏、情境、任务、课外活动等多种形式来组织,文章就结合教学实践对此进行简单讨论。
一、借助小游戏,提高参与度
英语是外语,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单词记不住,短语不会用,尤其是七年级学生,常常因为单词记不住而无法在活动过程中进行正确表达,影响其学习兴趣。以游戏方式来组织课堂,让学生在游戏中积极参与到交际过程中,可变枯燥的英语学习为快乐的学习。
在教学中,为让学生快速掌握单词,如采用相同词首单词拼读游戏,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教师出示相同单词后学生拼出该单词打头的词语,最后进行评比,又如拼单词对抗游戏、相同元音单词拼读对抗游戏、单词接龙、摸物猜词等。借助这些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反复认识单词,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其次,采用肢体游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中发现,死寂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学习过于被动,而借助肢体游戏,让学生边动手边活动,能较好地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如教师出示单词学生比划,或教师出示问题后学生学习动物类的声音,如The dusks are swimming.学生就学叫“嘎嘎”,也可采用角色表演形式来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练习短语。如将错就错游戏中教师借助文具、卡片、课本等说This is my pencil.等,然后轮流到学生说,这样的游戏对巩固单词和句型操练都具有积极作用。
英语教学中游戏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结合教学目标来选择游戏类型,尤其要注重结合学生的实际而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在游戏活动中得到表达的机会。
二、借助任务驱动,在任务中加强交流
任务型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过程中,在主体参与中交流。同时,任务型教学以合作学习为基础,为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提供了良好的语言环境,能较好的激发学生的表达动机。如在关于圣诞节、生日、旅游的教学中,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主设计活动内容,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单词,学会应用相关句型来表达。
在利用任务型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而选择相应的任务。如采用举例型任务,如学习交通工具后以生活中的交通工具为例进行收集,如学习环境保护后以收集破坏环境保护的一些资料、图片为任务,任务后提出相关建议。如比较型任务,在学习there be 句型时教师可以提供给甲、乙两位学生两幅不同的画,甲学生用英语说出图画上的内容:“There are four cars in front of the house in the picture.”如果乙学生的画面里的内容不同,那么他(她)就会说“There are three trucks behind the house in the picture.”又如分享型任务,如学生参加了植树活动后以“我的感受”为话题进行表达。
三、设置情境,激发学生表达欲望
很多学生在课堂上不愿意表达,就是因为缺乏一定的表达环境。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融入到情境中,为学生的表达提供外部环境支持,能较好的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促进表达能力的培养。
首先,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设置问题情境,以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回答问题中获得表达能力的培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将问题置于情境中,这样才能更好激发学生兴趣。如8A Unit 4 Wild animals的教学中,教师展示大熊猫图片后请学生说说他们的外貌、能力、性格、食性等特点,结合展示老虎的图片,提问“Do you know anything about tigers?”引入单词stripe, medicine的学习。又如在8B Unit 1 Integrated skillsⅡ的教学中,以问题Who can say something about it?来引导学生进入表达中。其次,要注重通过模拟情境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英语学习因缺乏语言外部环境而让学习更加困难,以模拟情境来引导,就是要让学生在结合生活的基础上进入英语表达过程中,在情境中学习。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教室的场地,座位等,去教问路。在座位上插上一些牌子,标明地点,让学生根据模拟的情境,谈论问路和指路;也可以几人一组,根据教材的题目,准备一些简易的道具、服装到前面表演;看病,购物,借东西等都可以采用模拟情境进行,这样学生学习起来,会感觉趣味性强、难度低。
四、开展课外活动,拓展表达空间
传统英语教学中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英语知识的掌握情况,于是表达能力也就被放到了次要位置,出现了“哑巴英语”现象。在英语教学中注重课外活动的拓展,让学生从课堂走向生活,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首先,要在布置课后作业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如竞赛、演讲、游戏等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多使用英语进行表达,在活动中学习英语,用英语。其次,要经常性的组织学生创办英语学习园地或英语小报,在报上刊登学生收集的如小诗歌、故事、典故等内容。要注重根据学生的特点而组织英语课外活动小组,积极引导学生展开如英语歌曲比赛、英语诗歌、英语单词记忆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经常用英语。最后,要紧密围绕生活而组织课外活动,如在问路、购物学习后,以学校、小卖部等为“基地”,组织学生在活动中去学会如何问路、如何询问价格、购物等。
随着社会发展需要,英语表达能力已经是英语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内容,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重从学生主体出发,通过游戏、情境、任务等多种形式来积极引导学生,引导学生从学逐渐过渡到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更好促进学生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大丰市第三中学)
                        一、借助小游戏,提高参与度
英语是外语,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单词记不住,短语不会用,尤其是七年级学生,常常因为单词记不住而无法在活动过程中进行正确表达,影响其学习兴趣。以游戏方式来组织课堂,让学生在游戏中积极参与到交际过程中,可变枯燥的英语学习为快乐的学习。
在教学中,为让学生快速掌握单词,如采用相同词首单词拼读游戏,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教师出示相同单词后学生拼出该单词打头的词语,最后进行评比,又如拼单词对抗游戏、相同元音单词拼读对抗游戏、单词接龙、摸物猜词等。借助这些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反复认识单词,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其次,采用肢体游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中发现,死寂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学习过于被动,而借助肢体游戏,让学生边动手边活动,能较好地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如教师出示单词学生比划,或教师出示问题后学生学习动物类的声音,如The dusks are swimming.学生就学叫“嘎嘎”,也可采用角色表演形式来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练习短语。如将错就错游戏中教师借助文具、卡片、课本等说This is my pencil.等,然后轮流到学生说,这样的游戏对巩固单词和句型操练都具有积极作用。
英语教学中游戏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结合教学目标来选择游戏类型,尤其要注重结合学生的实际而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在游戏活动中得到表达的机会。
二、借助任务驱动,在任务中加强交流
任务型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过程中,在主体参与中交流。同时,任务型教学以合作学习为基础,为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提供了良好的语言环境,能较好的激发学生的表达动机。如在关于圣诞节、生日、旅游的教学中,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主设计活动内容,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单词,学会应用相关句型来表达。
在利用任务型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而选择相应的任务。如采用举例型任务,如学习交通工具后以生活中的交通工具为例进行收集,如学习环境保护后以收集破坏环境保护的一些资料、图片为任务,任务后提出相关建议。如比较型任务,在学习there be 句型时教师可以提供给甲、乙两位学生两幅不同的画,甲学生用英语说出图画上的内容:“There are four cars in front of the house in the picture.”如果乙学生的画面里的内容不同,那么他(她)就会说“There are three trucks behind the house in the picture.”又如分享型任务,如学生参加了植树活动后以“我的感受”为话题进行表达。
三、设置情境,激发学生表达欲望
很多学生在课堂上不愿意表达,就是因为缺乏一定的表达环境。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融入到情境中,为学生的表达提供外部环境支持,能较好的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促进表达能力的培养。
首先,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设置问题情境,以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回答问题中获得表达能力的培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将问题置于情境中,这样才能更好激发学生兴趣。如8A Unit 4 Wild animals的教学中,教师展示大熊猫图片后请学生说说他们的外貌、能力、性格、食性等特点,结合展示老虎的图片,提问“Do you know anything about tigers?”引入单词stripe, medicine的学习。又如在8B Unit 1 Integrated skillsⅡ的教学中,以问题Who can say something about it?来引导学生进入表达中。其次,要注重通过模拟情境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英语学习因缺乏语言外部环境而让学习更加困难,以模拟情境来引导,就是要让学生在结合生活的基础上进入英语表达过程中,在情境中学习。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教室的场地,座位等,去教问路。在座位上插上一些牌子,标明地点,让学生根据模拟的情境,谈论问路和指路;也可以几人一组,根据教材的题目,准备一些简易的道具、服装到前面表演;看病,购物,借东西等都可以采用模拟情境进行,这样学生学习起来,会感觉趣味性强、难度低。
四、开展课外活动,拓展表达空间
传统英语教学中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英语知识的掌握情况,于是表达能力也就被放到了次要位置,出现了“哑巴英语”现象。在英语教学中注重课外活动的拓展,让学生从课堂走向生活,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首先,要在布置课后作业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如竞赛、演讲、游戏等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多使用英语进行表达,在活动中学习英语,用英语。其次,要经常性的组织学生创办英语学习园地或英语小报,在报上刊登学生收集的如小诗歌、故事、典故等内容。要注重根据学生的特点而组织英语课外活动小组,积极引导学生展开如英语歌曲比赛、英语诗歌、英语单词记忆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经常用英语。最后,要紧密围绕生活而组织课外活动,如在问路、购物学习后,以学校、小卖部等为“基地”,组织学生在活动中去学会如何问路、如何询问价格、购物等。
随着社会发展需要,英语表达能力已经是英语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内容,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重从学生主体出发,通过游戏、情境、任务等多种形式来积极引导学生,引导学生从学逐渐过渡到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更好促进学生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大丰市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