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艺术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方法创新研究

来源 :美术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h682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等学校艺术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主要是针对高校艺术专业本科阶段的纯理论课教学,范围包括艺术设计专业、美术学专业、绘画专业和雕塑专业的史论课程。这里以中外美术史论课程教学为例来探讨高等学校艺术专业理论课程教学的方法。很多学生对纯理论的美术史论课程不太感兴趣,往往学习得非常被动,到课率不高,知识掌握不好。理由实际很简单,主要是授课内容和教学方法比较乏味。根据美术史论课堂教学实践经验和学习交流体会,要提高美术史论课程的教学效果和质量,还得从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中外知识对比三方面创新教学方法。
  一、优化理论课教学队伍,提高教学水平
  老师的美术理论知识水平不高,教学质量就会大打折扣,学生的史论知识是肯定掌握不好的。所以要真正提高美术史论课的教学水平,首先应从教师队伍抓起。除了一些专业性很强的艺术院校有史论专业外,很多地方高校由于没有专门的美术史论教师,往往采取专业技法老师兼课的形式。虽然专业技法老师在讲述作品时会比较专业,但在纯理论知识方面会存在明显的不足。有的学校也有聘请非美术专业的理论教师讲授艺术专业的美术史论课,比如教历史的、教文学的或者教哲学的老师来上艺术专业的美术史论课程。虽然能比较系统和客观的讲述美术的历史和基本理论,但对美术知识的贫乏是不言而喻的。以上两种反常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一些艺术院校理论课师资的缺乏,在师资队伍建设上过分的强调艺术创作,而忽视了起码的科研项目和论文。人才引进上只重视专业技法老师的引进,而忽视理论人才的培养。对已有的授课老师进行培训和引进专业的美术史论老师是解决问题的首要办法。学校要在政策和经费上支持一些愿意上理论课的专业技法老师去进修学习,让他们真正具备理论教学的本领和方法。而有的老师出于提高自身水平和科研兴趣的需要,也对向史论方向专业领域的转型是比较愿意的。
  美术史论课程主要由《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和《美术概论》构成,三个课程彼此独立而又相互联系。但在实际教学中的授课教师安排上,有时并没有考虑连贯性,任课教师也会不尽相同。有的学校国画专业老师上《中国美术史》,油画专业老师上《外国美术史》,虽然在课程特色上发挥了各自的特长,但对于学生来说就会有种“各说各的”的感觉。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也有一个熟悉和了解的过程,学生和老师的磨合也需要一个过程,一段课下来师生关系刚刚比较默契了,下一段课突然又换了新面孔,教学水平和质量上肯定受影响。所以在教学师资的安排上要充分考虑史论课程的连贯性,让老师和学生在教学上能够真正地亲密无间起来。
  二、优化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制定和微调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优化课程设置,考虑理论课与技法课的衔接和协调。例如《中国美术史》可以安排在有中国画技法课的学期,而外国美术史可以安排在有油画、雕塑课的学期,等等。学生在学习技法实践时可以在史论课上得到思考,在学习理论知识后又可以在技法实践课堂上实际运用一番,这样互动性在理论与实践的教学中得到了一个较好的途径,无形中增强了整个教学的效果。在制定美术史论课程的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时,在课时安排上适当降低讲授课时而增加指导课时,考试要求也可以增加考察报告和总结。美术史论课一般是通过电子课件教学的,虽然有一些美术图片资料,但教学手段还是显得比较单调。为了增加指导课时,可以安排去当地的博物馆和美术馆参观,也可以观看一些视频资料。在实际的观看和交流中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印象深刻的是实地考察,用实物代替图片能起到“睹物思人”的理想效果。讨论课与辩论赛也是指导课时必不可少的环节,针对一些疑问的课堂讨论和辩论,提供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的平台,既锻炼了学生的口才能力,也增强了学生对美术问题的思考和对知识的消化。
  与高中阶段繁重的学习任务比较起来,大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时间较少,而课外自学的时间还是比较充裕的。所以怎么把课堂内与课堂外结合好,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建立健全小型的美术作品陈列馆和图书阅览室,使教师和学生能够及时翻阅与查询美术资料。陈列馆陈列的不一定是原作和真迹,也可以陈列一些高仿复制品或者高清图片。图书阅览室要考虑照顾到中外美术各个时期的覆盖面,也要有一些比较前沿的学术动态类期刊。学校提供一个良好的课外学习环境,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定期组织一些艺术短评和知识竞赛,培养学生对理论课的兴趣,让学生真正能够学有所用,而不仅仅把掌握美术史论知识看成是考研的工具。经常邀请一些史论专家来学校讲座,既拓展了史论课教师的交流平台,又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
  三、运用对比研究,创新教学方法
  高校的美术史论教学主要是围绕中外美术的发展历史和理论建构来进行的,通过中西比较来探讨创新美术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教师除了讲授课本知识外,还可以进行比较教学研究,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又能锻炼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在教学运行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在讲授美术史论课程时也是根据教材分别讲解,彼此没有联系。特别是《中国美术史》和《外国美术史》两本教材本身也只写明各自的历史脉络和细节,各自内容独立、互不干涉,缺乏中西美术比较内容,特别是中国美术史是按朝代顺序来编写的,教材有些作品没标注具体年代,往往由朝代来代替,而外国美术史却按照年代顺序编写,这样在美术史学习中学生很容易产生混淆,不利于知识的掌握。例如著名的画家顾恺之,教学中一般只会说是东晋画家,很少会讲是公元4世纪的画家。在美术史论课程教学中进行中外美术比较研究,是创新教学方法的较好办法。比较是认识事物的基础,是人类认识事物过程中的常用的思维方法。比较研究是当代文化的新型学科,现已被广泛运用于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美国比较教育学家贝雷迪著有《教育中的比较方法》。比较研究是教育教学的方法,在比较中学习,在比较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巩固。比如公元前5世纪的中国是春秋战国时期,而公元前5世纪的欧洲正值古希腊文明鼎盛时期,两者的美术有什么不同都是需要比较研究的。再者,17世纪的中国是明末清初时期,而这时的欧洲已经建立了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荷兰共和国,这时中西方的美术有什么联系和不同,也是很值得在教学中进行比较的。在《美术概论》这门纯理论课中,通过中外美术艺术语言比较,能较好地掌握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理解和分析中国工笔画与西方写实绘画的不同历史源起和发展过程,中国写意水墨画与西方表现绘画的不同文化背景和侧重点,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不同哲学精神,中西方绘画材料的不同影响了各自的绘画语言和形式,导致中西方在各自的艺术追求上走上了不同的方向。以上所说的中外美术对比是横向的比较,对比教学的开展也可以是纵向的对比研究,美术发展的前后对比也能促使学生进行总结,增强对美术知识的理解力,在学习中主动地分析各个国家和各个时期的总体特征。丰富和完善美术史教学内容,改进美术史教学方法,锻炼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比较归纳思维。通过美术史课程教学中西比较研究,深入开展高校美术史教学研究和改革实践,促进美术史教材的科学发展。总之,探索比较式的教学方法,不断优化美术史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美术史知识。
  【赵湘学,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其他文献
近年来,广西的美术活动在培育漓江画派之外,又有了深入的发展,产生了一些新生的力量,有了新的动向。  新的力量是成立了广西水彩画家协会和广西青年美术家协会。  广西的水彩画自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以阳太阳先生为代表画家,在全国就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984年,广西就已经成立了非正式的水彩画家团体——大地水彩画会。在历年的全国水彩画展中,广西都有多幅作品参展和获奖。广西水彩画的群众基础大,并出现了一
期刊
杨健君,即杨建军,1977年5月生,河南南阳人,出生于书香门第,家学渊源,自幼爱好书画。曾受教于乔溪岩、张士均、郝延康等中原名家;后受吴冠中、刘荫祥等老师影响,作品既有深厚的传统功底,又有新鲜的时代气息,且风格多变,具探索精神。现从事美术教育工作。
期刊
熊 海  1957年生于厦门鼓浪屿,1984年至今任教于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曾兼任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讲师及香港大学建筑系助理教授。 现任香港特区政府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博物馆专家顾问、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客席教授,香港美术家协会国画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深圳画院客席画家,珠海画院艺术顾问,闽西书画院名誉院长,香港美术家联合会副主席。
期刊
“布尔乔亚”俗名叫小资,它的定义是:精致、细腻,又略微带点情动。也有人说为淡定、不温不火的性格和言谈举止,自由而无用的灵魂。漆澜在文章中称张见:“这位极具布尔乔亚气质的青年艺术家”,还称赞他的作品是“为布尔乔亚者们精心设计出了一把舒适而华美的精神逍遥椅”。张见自己在文章中这样写道:“赵佶作品中俊致文雅且富于高贵气息让我迷恋。”正是有这种迷恋使他画风形成与之与生俱来的气质相符的绘画气质——“布尔乔亚
期刊
北京服装学院建校50周年大庆时,举办了以“中山装”为概念的主题设计活动,这个以中山装主题系列时装的设计活动,吸引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和积极讨论。大家认为艺术教育和服装产业要对民族文化更加关注,应该弘扬民族文化,把民族文化和更多的现代设计理念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中山装概念”设计来探索跨界融合,研究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问题上实现艺术、科技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迈出了领先的脚步。的确,在高校艺术教育中加强
期刊
一  历来论及青绿山水之时,人们总是将“二赵”与“二李”相提并论。作为两个朝代宫廷内的青绿山水,其审美情趣是有差别的。唐代李思训师承展子虔,可是他有自己的独创。他在前人小青绿设色法的基础之上,施以大青绿,并用泥金勾线,创造了色彩富丽的“金碧山水” 绘画作品。《江帆楼阁图》可说是他在青绿山水方面的代表作。这幅作品与《游春图》相比,可以看出始于展子虔的青绿山水在艺术上的继承与发展,明显地追求着特定的季
期刊
2014年3月20日,中国美术家协会连环画艺委会在鲁迅美术学院大连校区召开换届大会,成立了第四届连环画艺委会并聘任了新一届委员。沈尧伊任艺委会主任,李晨任副主任兼秘书长,叶雄、汪家明、陈玉先任副主任。委员有汪国新、侯国良、赵文元、顾迎庆、于友善、王万成、蒋晓东、张烨、桑麟康、胡博综、查加伍、曾多源、安康、尤山、杨宏富等。中国美协副主席、鲁迅美术学院院长韦尔申,中国美协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徐里、中国
期刊
马作为六畜之首,不仅与人类的日常活动息息相关,而且在历史的演进变革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在中国绘画浩瀚的历史长河中,鞍马同样以其奔放英俊的外形为文人士大夫所好,涌现出了诸多彪炳史册的画马名家。马的形象出现在绘画中由来已久。魏晋时期顾恺之根据曹植文学作品所作《洛神赋图》,是较早有记载的带有马的形象的传世作品,画中马的形象已经具备中国鞍马画成熟的样式。此时鞍马绝大多数是根据画面需要,或者作为点缀、衬托人物
期刊
近年来,随着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的进一步强调,在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方面,不少院校都作出许多尝试,如同济大学引入“受荷构件”、“空间与包裹”、“材料与建造”等有关营造基础训练,中央美院建筑学院也在此阶段引入了“盒子”、“奶酪”等训练,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建筑系则尝试“非纸上表现”的训练课程。这些尝试的共同目的是通过实物模型、手工制作或装置作品,帮助学生积累直观经验、尝试构造的可能性,从而让学
期刊
从古至今,人类文明几乎是从一开始就伴随着艺术的发展。在人类文明史中,动物崇拜是原始的民族发展初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都有关于动物崇拜的传说和艺术作品。苗族是我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分布在我国的西南地区。苗族使用文字时间较晚,20世纪50年代之前苗族是没有文字可以纪录历史的。对于没有文字的民族来说,文化的表达方式受到制约,服饰作为文化载体的意义就尤其重要了。研究苗族服饰不仅可以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