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剧《仓央嘉措》赏析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最早知道仓央嘉措是因为他的诗,他被称为“情圣”,但是这部舞剧并没有以表现他的“圣”为主,相反我们看到是一个“人”,一个有爱有恨、有纠结有无奈的人,他虽贵为法王,但也有诸多无奈,正如他的诗中写道:自恐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在世俗面前他终究是个凡人。
  【关键词】仓央嘉措;舞剧;情感线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仓央嘉措
  帷幕升起,展现在眼前的是空中朵朵祥云和地上的点点烛光,一声“叮~叮~叮”空灵、肃穆,不由的心生敬畏。《仓央嘉措》由序和五幕构成,第一幕:山南的春天。讲述仓央儿时与母亲和村民生活的场景,仓央帮助母亲干农活、放牧,与村民们跳舞嬉戏。第二幕:几年后的寺庙。仓央跟随上师在寺中修行,日里刻苦研习经法,夜里无比怀念母亲和故乡,以及母亲第一次来看他时的情景。第三幕:几年的宫中生活。仓央住进布达拉宫,王宫贵胄们拥戴他听他讲佛法。母亲第二次来看他,而这一次却更加“生分”了,母亲见到他要先行大礼一步一叩首,仓央又心痛又无奈。第四幕:拉萨八廓街。八廓街头热闹非凡,仓央偷偷出宫,慌慌张张的走在街头,他遇见此生挚爱,在惶恐与不安中二人彼此纠缠。第五幕:数日后的宫里。仓央嘉措回宫后,王公贵族们窃窃私语,僧人们将他团团围住,再也不给他逃离的机会。每一幕都展现了仓央嘉措人生中的重要阶段,通过多条情感线的铺设,带领观众走进仓央的世界。
  一、儿行千里母担忧
  全剧最感人的莫过于一段段“母与子”的戏,每一次的“相遇”都有不一样的情感。第一幕中“母子嬉戲”,少年仓央时而雀跃时而躺在母亲的背上,仓央为母亲带上一朵花,母亲为仓央拂去衣上尘,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展现了少年仓央嘉措的活泼自在以及与母亲的深厚感情。第二幕之后,仓央已经去寺中修习,母亲第一次来看他,此时仓央已长大成人,演员非常细腻的展现了仓央见到母亲时的欣喜,想要飞到母亲的怀抱但碍于身份又不能如此鲁莽,之后仓央给母亲带花及母亲为仓央拂尘的场景再现,这一次更多的是浓浓的思念之情。
  最让人动容的是第三幕宫中与母亲的再一次相见,多少次魂牵梦绕终于盼来了母亲,两人相见刚想拥抱,但母亲的手停住了,她必须先向仓央行跪拜大礼。作为一个法王他应该受此大礼,但作为儿子他又如何承受。母与子之间从亲密无间到情止于礼再到两处分离,亲情已渐行渐远,思而不得,仓央嘉措最先“放下”了亲情。
  二、相见何如不见时
  情感线是仓央嘉措与玛吉阿米之间的爱情,在第四幕“拉萨八廓街”上,两人初次相遇,仓央嘉措面对自己喜欢的姑娘的羞怯不安,他想看她却不敢看她。第二段舞蹈,二人在美丽的莲花旁起舞,玛吉阿米热情似火,大胆的表达着自己的情谊,而仓央却躲躲闪闪,时而应和时而逃脱,展现了在他特殊身份的禁锢下想爱而不敢爱的纠结。
  二者并没有亲密的肢体接触,也不能有肢体的接触,两人努力克制内心的情感。双人舞的音乐,作曲家用一把大提琴,表现压抑的内心情感,空弦及空弦泛音、长弓与弹拨结合的演奏法,那种奇异的音效犹似古琴的音色。最后,玛吉阿米知道了仓央嘉措的真实身份,通过二人对袈裟的“争夺”,通过仓央嘉措几次穿、脱袈裟,展现了仓央嘉措面对爱与不爱内心的激烈挣扎。最后他还是将袈裟披在了身上,这一刻他放弃了爱情。
  三、曾虑多情损梵行
  情感线是仓央嘉措与经师之间的恩情,第一幕尾部,仓央嘉措即将被带走,他左腿半蹲,右脚置于左脚之上,左手立于胸前,低眉颔首,右手高举由上师牵引,顺时针旋转,表现了一种庄重的仪式感。第二幕中,仓央嘉措和经师的双人舞,两人动作一致一应一和,表现了经师对仓央嘉措的谆谆教诲,其中一幕仓央嘉措在经师的脊背上双盘打坐,展示了经师对仓央毫无保留和无限的憧憬,希望他早日成才。这两段舞蹈在全剧中多次出现,特别是最后一次在第五幕中,仓央已动了凡心,他渴望世俗的生活但又怕辜负了佛,这一段仓央与经师之间似有嫌隙,他内心纠结惶恐,左右为难。
  四、不负如来不负卿
  第四条情感线是仓央嘉措内心的纠结,从第二幕几年后的寺中开始,仓央的内心便越来越寂寞。在寺中他思念母亲,又不能放下佛法。宫中的生活,让他更加纠结,每日里王宫贵胄阿谀奉承,而他最思念的母亲,也因为他的身份不能与之亲近,这里一段独舞,表现了他内心的挣扎与寂寞。《洁白的仙鹤》在此时唱起,“洁白的仙鹤啊,请把翅膀借给我。不去远的地方,去一趟理塘就回”,这首诗歌取自仓央嘉措的绝笔之作,“洁白的仙鹤”无疑是仓央圣洁浪漫的内心写照,“请借我一双翅膀”表现了他对自由的渴望,理塘并不是他的故乡,而是一个他梦想中的地方,也许在那里他将不再纠结不再痛苦。
  五、结语
  诗以言志,乐以和声,舞以动容。每一种都是对内在精神表达的完善,《仓央嘉措》将三者融合在一起,给观众以更加完满的精神体验, 这版《仓央嘉措》形神兼备、意蕴悠长,在视听觉的多重感官体验满足下,将一个有血有肉、有悲有喜的仓央嘉措展现在观众面前。在高度技巧的基础上,注重角色化、戏剧化、艺术化的处理,以真情打动观众。
  仓央的一生,也许最终是负了自己。那个悄然隐没的背影,消失在芸芸众生之中……
  参考文献
  [1]姚敏.仓央嘉措[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1.
  [2]朱良志.曲院风荷[M].北京:中华书局,2016.
  [3]杜鑫茂.仓央嘉措一位活佛身后的人性世界[N].凤凰文化, 2015.
  作者简介:刘亚楠(1992—),女,汉族,山东青岛人,天津音乐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音乐传媒。
其他文献
【摘要】笔者在高师声乐教学中发现一些学生盲目地追求高音,急于唱大作品,一味地追求作品难度;只重视发声技术的训练而忽视全面素养的培养等问题,提出高师声乐教学中应急需树立正确声音观念,合理安排教学曲目,注重全面素质培养,旨在引起对高师声乐教学中缺失部分的重视。  【关键词】声乐教学;声音观念;教学曲目  【中图分类号】G624 【文献标识码】A  在七年的高师声乐教学工作中,笔者发现声乐教学中存在一些
期刊
【摘要】西方宗教音乐体裁的演化经历了由简单到繁杂,由单一到多样,由宗教到世俗的这样一个过程。与此同时,在声乐演唱上,无论是演唱能力还是风格也都同样经历了一个从庄严到优美过渡的过程。这种艺术体裁与声乐艺术发展之间存在着一种必然的联系,基督教在这其中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在宗教音乐这个丰富的艺术宝藏当中,一些经典作品中的声乐唱段亦值得反复的演唱和探索,优秀的独唱咏叹调旋律优美、平和,具有其独特纯净圣洁
期刊
【摘要】休止符是音乐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没有休止符的音乐就如同没有音乐的人生,枯燥无味。文章通过若干音乐作品实例,论证了休止符的重要性。  【关键词】音乐;音符;休止符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有其固有的运动规律,昼夜更替,四季轮回。一日二十四小时不可能都是白日,一年十二个月也不可能都是春天。音乐也是一样,音符不能够始终流淌,抑扬顿挫才能更充分表达作曲家的情
期刊
【摘要】我国的少数民族音乐因为多种原因一直得不到广泛传播,大众传媒业的高度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这种不利局面。本文以“父爱如山”音乐会歌手周丽珍的演唱为出发点,探讨了少数民族音乐发展的现状以及它和主流文化、大众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周丽珍;少数民族音乐;大众文化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2016年,《为你而唱》系列演唱会“父亲节专场演出”在京演民族文化宫大剧院正式
期刊
【摘要】“民间艺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千百年来,将各种民间文化传承了下来。其中,以“丧葬礼仪”为代表的一类祭祀礼仪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文化遭到破坏,大多数的民间文化濒临消亡。有效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不仅能够将口传心授的文化代代相传,还能够回顾历史,展望未来。  【关键词】民间艺人;丧葬礼仪;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革命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是大别山民歌中红色革命歌曲的优秀代表。本文着重以该歌曲为例,探究红色革命歌曲的保护、传承与创新。  【关键词】红色歌曲;保护;传承;创新  【中圖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在丰富多彩、风格独特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别山民歌”中,由于鄂豫皖苏区是红四方面军的诞生地,红色革命歌曲自然就成为了“大别山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于红色革命歌曲的保护、传
期刊
【摘要】二胡是我国最具代表性、极富歌唱性的传统民族器乐之一。因其音域宽广,音色柔美独特,极富表现力等特点广受人们的喜爱。江南地区作为二胡艺术发展的摇篮,孕育出一代代作曲家和二胡演奏家。朱昌耀先生作为“南派”二胡艺术的代表人物,在二胡演奏以及民族器乐作品创作上,都有着他独特的见解。本文主要通过对朱昌耀先生生平的了解,从人文、环境等方面考虑,浅析朱昌耀的二胡艺术所产生的原因,以他创作的二胡独奏曲《江南
期刊
【摘要】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是具有中国古典诗歌气质的声乐体裁。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具有深远的意义。昆曲的艺术形态极为成熟,可谓是集南北曲之大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唱腔值得研究、发展与传承。本文以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长相知》为例,通过对昆曲经典润腔的借鉴,来探研昆曲唱腔在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中的巧妙运用。  【关键词】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昆曲;韵味;润腔
期刊
【摘要】孔子的音乐审美标准是“文质彬彬”,笔者将从门德尔松《无词歌》op.19 no.5着手来浅析《无词歌》中作曲家是如何使“文”与“质”交相辉映并达至“彬彬”。本文首先将从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入手,介绍何为“美”,“文”与“质”分别是什么,二者怎样才算“彬彬”达至尽善尽美的审美标准。其后,略微介绍门德尔松及《无词歌》;第三部分,将结合前两部分内容,分析这首“不慌张”作品。本文的着力点和创新点是:选
期刊
【摘要】 扬琴独奏曲《黄土情》是一首西北风格浓郁,创作手法新颖的作品。因其承载的地域文化所特有的风格及价值在界内广为流传,引起诸多关注。本文从文化依托及技术展现两个方面对《黄土情》进行探究。  【关键词】扬琴;《黄土情》;技术难点;音乐形象  【中图分类号】J632.51 【文献标识码】A  扬琴,起源于波斯,明末传入我国,属民族乐器中产生较晚的击弦奏鸣乐器,距今有400多年的历史。扬琴音域较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