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实现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已成为语文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语文教师要适时反思教学理念,改变教学策略,增强教学效果,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反思性教学 教学实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要摆脱“传道授业解惑”这一传统的角色定位,充分发挥教学艺术,展现教学魅力,应对灵动而富于变化的课堂,实现自身的专业化成长,离不开对自身教学行为的怀疑、批判与反思。韩愈在《进学解》中指出:“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由此可见,教师要将教与研融于一体,通过反思促进对自身教学行为的调整和改进,从而优化自己的教学,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那么,语文教师如何进行反思性教学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些认识与体会。
一、反思性教学的再认识
1.什么是反思性教学。传统教学中,教师教完一节课后,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问题设计等进行回顾,以笔记的形式将教学得失记录下来,以便总结经验、改进不足,也就是教学后记。有人认为,这就是教学反思,其实这是对教学反思狭隘、肤浅的认识。教学反思,亦称“反思性教学”,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借助于行动研究,探索解决教学目的、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批判地考察教学行为的表现,通过观察、回顾、诊断、监测等方式,或予以肯定,加以支持,或予以否定,加以修正。反思性教学将研究教师的“学会教学”与学生的“学会学习”有机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科学性、艺术性和合理性。
2.反思性教学的意义。首先,有利于语文学科课程建设。每一位语文教师都是课程的创造者和开发者,通过反思自己在教学环节是“教什么”、“怎么教”和“为什么教”的问题,建构语文课程与社会生活的广泛联系,从而灵活设计教学内容,使语文教学成为富有个性化的创造活动。其次,是语文课改的需求。以讲为主、满堂灌、机械训练的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阻碍了语文课改的推进。反思性教学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融入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反思性教学通过不断回顾,反复审视,实践——理论——实践,不断地检验、修正,从而减少教学的盲目性。最后,有利于语文教师的自我发展。反思性教学能使教师从陈旧的教学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孜孜不倦地钻研教材,虚心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持之以恒地反省自己,改变自己,解剖自己,不断批判,不断超越,从而实现自我发展。
二、如何进行反思性教学
1.树立语文课程观。《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语文教材选取的文章文质兼美,如人教版七年级的《童趣》、《走一步,再走一步》、《在山的那边》等文章具有文化和时代气息,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树立语文素养观。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谈及“语文素质”,无非指“听说读写”。在新的课程标准下的语文素养包括知识素养、能力素养与情感素养,显然割裂情感的“听说读写”是不全面的,语文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树立语文教学观。语文教学要改变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陈旧观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勤于动手,着力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处理、分析解决问题、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4.沟通与合作。在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化,沟通与合作已成为人们的必备技能。因此语文教师要营造有利于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引导学生相互讨论、相互交流,学会欣赏学生,乐于倾听学生的心声,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实践证明,教师与学生之间开展的深入沟通交流能够及时捕捉学生在学习中的各种信息,并从中搜集与教学相关的有价值信息,优化与调整语文教学活动。
5.反思教学设计。首先,教师要精心预设。传统教学中,部分教师备课只停留在知识层面上,对教材作简单梳理,并依此决定教法、确定重难点。其实,备课是教学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是教师研究教材和学情、确定教学目标、酝酿构思、优选教学方法的过程,教师要摒弃“放羊式”的预设,吃透教材,把握重难点,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想内涵。其次是不拘泥于预设。课堂需要预设,但预设不是教学的全部。富有活力的课堂是师生互动、合作交流的过程,是思维创新与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瞬间智慧和思维的火花,抓住契机,促进教学的动态生成,构造富有生命气息的课堂。最后,要弹性设计。教师要考虑课堂教学中的不确定性,设计大体的框架,为学生留有自主构建知识的空间,为学生发展创造性思维提供条件。
6.反思教学过程。教师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重视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主动而富有个性地学习。首先,反思学生的参与情况。教师要反思学生的参与度、参与状态,反思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其次,要反思学生的交流状态。教师要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对教材提出异议,对教师提出质疑,从而实现教学相长。最后,教师要反思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要了解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投入,是否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
7.反思教学评价。教师要树立“评价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的理念,将观察学生的课堂活动表现以档案袋的形式记录下来,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同时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尽可能在多方面获得充分发展。教师还要将教学中的反思与经验梳理、筛选出来,有针对性地调整自身的教学活动,全面提升语文教学成效。
总之,反思性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从教学理念、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全方位进行反思,不仅促进了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洪明.“反思性教学”的内涵和意义探析.中国大学教学,2001(6).
[2]黄洁.论语文教学中的反省认知活动.语文教学与研究,2002(6).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反思性教学 教学实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要摆脱“传道授业解惑”这一传统的角色定位,充分发挥教学艺术,展现教学魅力,应对灵动而富于变化的课堂,实现自身的专业化成长,离不开对自身教学行为的怀疑、批判与反思。韩愈在《进学解》中指出:“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由此可见,教师要将教与研融于一体,通过反思促进对自身教学行为的调整和改进,从而优化自己的教学,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那么,语文教师如何进行反思性教学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些认识与体会。
一、反思性教学的再认识
1.什么是反思性教学。传统教学中,教师教完一节课后,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问题设计等进行回顾,以笔记的形式将教学得失记录下来,以便总结经验、改进不足,也就是教学后记。有人认为,这就是教学反思,其实这是对教学反思狭隘、肤浅的认识。教学反思,亦称“反思性教学”,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借助于行动研究,探索解决教学目的、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批判地考察教学行为的表现,通过观察、回顾、诊断、监测等方式,或予以肯定,加以支持,或予以否定,加以修正。反思性教学将研究教师的“学会教学”与学生的“学会学习”有机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科学性、艺术性和合理性。
2.反思性教学的意义。首先,有利于语文学科课程建设。每一位语文教师都是课程的创造者和开发者,通过反思自己在教学环节是“教什么”、“怎么教”和“为什么教”的问题,建构语文课程与社会生活的广泛联系,从而灵活设计教学内容,使语文教学成为富有个性化的创造活动。其次,是语文课改的需求。以讲为主、满堂灌、机械训练的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阻碍了语文课改的推进。反思性教学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融入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反思性教学通过不断回顾,反复审视,实践——理论——实践,不断地检验、修正,从而减少教学的盲目性。最后,有利于语文教师的自我发展。反思性教学能使教师从陈旧的教学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孜孜不倦地钻研教材,虚心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持之以恒地反省自己,改变自己,解剖自己,不断批判,不断超越,从而实现自我发展。
二、如何进行反思性教学
1.树立语文课程观。《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语文教材选取的文章文质兼美,如人教版七年级的《童趣》、《走一步,再走一步》、《在山的那边》等文章具有文化和时代气息,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树立语文素养观。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谈及“语文素质”,无非指“听说读写”。在新的课程标准下的语文素养包括知识素养、能力素养与情感素养,显然割裂情感的“听说读写”是不全面的,语文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树立语文教学观。语文教学要改变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陈旧观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勤于动手,着力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处理、分析解决问题、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4.沟通与合作。在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化,沟通与合作已成为人们的必备技能。因此语文教师要营造有利于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引导学生相互讨论、相互交流,学会欣赏学生,乐于倾听学生的心声,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实践证明,教师与学生之间开展的深入沟通交流能够及时捕捉学生在学习中的各种信息,并从中搜集与教学相关的有价值信息,优化与调整语文教学活动。
5.反思教学设计。首先,教师要精心预设。传统教学中,部分教师备课只停留在知识层面上,对教材作简单梳理,并依此决定教法、确定重难点。其实,备课是教学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是教师研究教材和学情、确定教学目标、酝酿构思、优选教学方法的过程,教师要摒弃“放羊式”的预设,吃透教材,把握重难点,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想内涵。其次是不拘泥于预设。课堂需要预设,但预设不是教学的全部。富有活力的课堂是师生互动、合作交流的过程,是思维创新与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瞬间智慧和思维的火花,抓住契机,促进教学的动态生成,构造富有生命气息的课堂。最后,要弹性设计。教师要考虑课堂教学中的不确定性,设计大体的框架,为学生留有自主构建知识的空间,为学生发展创造性思维提供条件。
6.反思教学过程。教师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重视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主动而富有个性地学习。首先,反思学生的参与情况。教师要反思学生的参与度、参与状态,反思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其次,要反思学生的交流状态。教师要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对教材提出异议,对教师提出质疑,从而实现教学相长。最后,教师要反思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要了解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投入,是否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
7.反思教学评价。教师要树立“评价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的理念,将观察学生的课堂活动表现以档案袋的形式记录下来,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同时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尽可能在多方面获得充分发展。教师还要将教学中的反思与经验梳理、筛选出来,有针对性地调整自身的教学活动,全面提升语文教学成效。
总之,反思性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从教学理念、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全方位进行反思,不仅促进了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洪明.“反思性教学”的内涵和意义探析.中国大学教学,2001(6).
[2]黄洁.论语文教学中的反省认知活动.语文教学与研究,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