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理课作为中学阶段的基础课程之一,为提高学生的素质起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学地理课时,不妨从兴趣、情感两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
一、抓住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培养兴趣
在学习过程中,兴趣是学习动力的源泉,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积极性和持久性的直接因素,更是创造性学习的必要条件。实践证明:学生对于学习活动的兴趣浓厚,注意力就高度集中,其求知欲越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孔子)就道出了兴趣与学习的关系。
教育心理学认为:青少年时期是求知欲最旺盛的时期,某一方面的求知欲如果反复地表现出来,就形成了一个人对某一事物或活动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善于促使学生的好奇心尽快地向求知欲发展,最终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应珍惜学生的好奇心,增强求知欲,提高兴趣水平。这样,学习活动才能顺利开展,学习效果才能得以提高。为此,在地理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实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用地理知识本身去吸引学生,寻找兴趣点,培养学习兴趣
这些兴趣点就是学生在问卷调查中回答的那些感兴趣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适当选择、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问卷答案中,还有几个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但又对地理教材中各国和各民族的风俗人情感兴趣。我在教学中,就选择这样一些兴趣点,用地理知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兴趣,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2.从学生较熟悉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入手,引进要讲述的教材,以培养兴趣
例如,地球知识在小学自然、地理课中或多或少地讲过一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讲述昼夜交替、昼夜长短、五带的形成等重要的地理现象就比较容易,如果再教学生用小地球仪来演示这些现象,则会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因为心理实验表明:一个人对某一事物兴趣的大小,与他跟那件事物的熟悉程度和关系密切与否有很大关系。
3.从问题入手,善于提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从而培养兴趣
因为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开始于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对一眼能看到的东西是不感兴趣的,但对藏在后面的奥妙却很感兴趣。”这些奥妙往往是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本质,教学中抓住本质提出问题,引导思考,就能激发兴趣。我在讲大陆漂移学说时,我先让学生叙述所知道的魏格纳的故事,然后问学生:“如果你是当时的科学家,会向魏格纳提出哪些问题来反驳他的大陆漂移学说?”然后再让学生想:魏格纳应该从哪些方面提出证据来证明自己学说的正确?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洋溢着对探求地理知识的浓厚兴趣。
4.开展多种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兴趣
针对学校的实际,我开展了自制小地球仪、绘制上学路线图、设计旅行活动方案等多种课外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要学习地理知识,要搜集地理知识,要使用地理知识。这样,经常接触地理知识,学生才有可能对地理课逐渐产生兴趣,如果仅仅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
二、培养情感,调动学习积极性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是人们的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反映。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情感是积极学习的动力因素,因为要在学习上取得成功,一种投身于其中的热烈的情感是不可缺少的。在实践中,我采用了以下的做法来培养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以情动情,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我们知道,情感具有感染性,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个人的情感可以影响别人,使他发生同样的或与之相联系的情感。在教学中力求创造一种友爱、融洽的人际环境,我的真诚感染了学生。以为人师表的人格力量去进一步影响学生,在教学中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创设情景,努力做到情趣盎然的描述,精辟入理地分析,准确科学地概括,恰到好处地点拨,使学生在学到地理知识、发展智力的同时,在情感上引起共鸣。
2.从爱家乡、爱祖国做起,培养学生的情感
地理教材中有很多情感因素,特别是中国地理,蕴涵着丰富的乡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可在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初一第一学期,学完地图一章以后,我要求每个人画一张上学路线图。又如在讲环境保护问题时,我在列举了大量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事例,观看了电视资料画面后,让学生进行分析评说。这样易于感染学生,对学生的环境意识教育效果较好。我还开展了环保知识竞赛和“我爱祖国的山河美”演讲比赛等活动。在活动中那种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跃然纸上。特别是几位学习较落后的学生也得到了施展才能的机会,除了在班级陈列讲评时予以表扬外,还在家长会上展示,让家长分享孩子们获得成功的喜悦。
3.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情感
实践是情感形成和发展的基础,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就是很好的实践。在活动中,学生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祖国山河的秀美,同时,也认识到大自然是学好地理的大课堂。
总之,有了积极热情的学习态度,学生就会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就会主动探求新知识,进而大胆地进行创造性思维,努力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提高学习效率。
组稿编辑:王晓勇
(作者单位:416700湖南省永顺县第三中学)
一、抓住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培养兴趣
在学习过程中,兴趣是学习动力的源泉,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积极性和持久性的直接因素,更是创造性学习的必要条件。实践证明:学生对于学习活动的兴趣浓厚,注意力就高度集中,其求知欲越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孔子)就道出了兴趣与学习的关系。
教育心理学认为:青少年时期是求知欲最旺盛的时期,某一方面的求知欲如果反复地表现出来,就形成了一个人对某一事物或活动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善于促使学生的好奇心尽快地向求知欲发展,最终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应珍惜学生的好奇心,增强求知欲,提高兴趣水平。这样,学习活动才能顺利开展,学习效果才能得以提高。为此,在地理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实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用地理知识本身去吸引学生,寻找兴趣点,培养学习兴趣
这些兴趣点就是学生在问卷调查中回答的那些感兴趣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适当选择、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问卷答案中,还有几个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但又对地理教材中各国和各民族的风俗人情感兴趣。我在教学中,就选择这样一些兴趣点,用地理知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兴趣,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2.从学生较熟悉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入手,引进要讲述的教材,以培养兴趣
例如,地球知识在小学自然、地理课中或多或少地讲过一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讲述昼夜交替、昼夜长短、五带的形成等重要的地理现象就比较容易,如果再教学生用小地球仪来演示这些现象,则会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因为心理实验表明:一个人对某一事物兴趣的大小,与他跟那件事物的熟悉程度和关系密切与否有很大关系。
3.从问题入手,善于提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从而培养兴趣
因为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开始于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对一眼能看到的东西是不感兴趣的,但对藏在后面的奥妙却很感兴趣。”这些奥妙往往是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本质,教学中抓住本质提出问题,引导思考,就能激发兴趣。我在讲大陆漂移学说时,我先让学生叙述所知道的魏格纳的故事,然后问学生:“如果你是当时的科学家,会向魏格纳提出哪些问题来反驳他的大陆漂移学说?”然后再让学生想:魏格纳应该从哪些方面提出证据来证明自己学说的正确?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洋溢着对探求地理知识的浓厚兴趣。
4.开展多种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兴趣
针对学校的实际,我开展了自制小地球仪、绘制上学路线图、设计旅行活动方案等多种课外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要学习地理知识,要搜集地理知识,要使用地理知识。这样,经常接触地理知识,学生才有可能对地理课逐渐产生兴趣,如果仅仅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
二、培养情感,调动学习积极性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是人们的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反映。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情感是积极学习的动力因素,因为要在学习上取得成功,一种投身于其中的热烈的情感是不可缺少的。在实践中,我采用了以下的做法来培养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以情动情,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我们知道,情感具有感染性,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个人的情感可以影响别人,使他发生同样的或与之相联系的情感。在教学中力求创造一种友爱、融洽的人际环境,我的真诚感染了学生。以为人师表的人格力量去进一步影响学生,在教学中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创设情景,努力做到情趣盎然的描述,精辟入理地分析,准确科学地概括,恰到好处地点拨,使学生在学到地理知识、发展智力的同时,在情感上引起共鸣。
2.从爱家乡、爱祖国做起,培养学生的情感
地理教材中有很多情感因素,特别是中国地理,蕴涵着丰富的乡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可在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初一第一学期,学完地图一章以后,我要求每个人画一张上学路线图。又如在讲环境保护问题时,我在列举了大量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事例,观看了电视资料画面后,让学生进行分析评说。这样易于感染学生,对学生的环境意识教育效果较好。我还开展了环保知识竞赛和“我爱祖国的山河美”演讲比赛等活动。在活动中那种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跃然纸上。特别是几位学习较落后的学生也得到了施展才能的机会,除了在班级陈列讲评时予以表扬外,还在家长会上展示,让家长分享孩子们获得成功的喜悦。
3.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情感
实践是情感形成和发展的基础,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就是很好的实践。在活动中,学生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祖国山河的秀美,同时,也认识到大自然是学好地理的大课堂。
总之,有了积极热情的学习态度,学生就会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就会主动探求新知识,进而大胆地进行创造性思维,努力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提高学习效率。
组稿编辑:王晓勇
(作者单位:416700湖南省永顺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