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是小学的基础性科目,在小学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重要平台,作为一门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数学课本中不会自然地与生活发生联系,需要教师将教材文本中的生活元素挖掘出来,进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为学生开展生活化教学,这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应将数学知识孤立于生活之外,而应当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进行紧密联系,以此促进学生对数学的深入认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有效情境
胡赛尔说:“生活世界是自然科学被遗忘的基础。”在数学知识原理学生生活时,我们需要去到生活的源头处,找寻数学与生活的关联,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引导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意义和价值,基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使数学知识生活化,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悟生活、理解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
一、依托教材内容,呈现生活化学习资料
教材是教师开展有效教学的载体,是实现教学目标和实施教学活动的重要资源,也是引导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日常生活情境,加强教材与生活的联系,在生活化学习资料的呈现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比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可以在教学备课研读教材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既有生活经验还原教学场景,引导学生理解数学本质内容。教学片段呈现如下:课前组织学生玩“你说我猜”的游戏,描述图形独一无二的特征,看谁猜得又快又准)师:学校举行趣味运动会,进行投球比赛,同学们围成这三种队形(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向中心的球框投球,比谁投中的次数多,你认为哪种队形比赛比较公平,为什么?生:圆形队形中的每个人离球筐的距离是一样的。师:这只是凭借我们的生活经验得到的结论,但数学知识严谨,不能仅靠感觉,你有什么办法验证你的猜想吗?……这样,教师在课前导入通过投球比赛的生活情境给学生寻找到圆的本质特征——“一中同长”的生活原型:“球筐位置”即“圆心”,“同学到球筐的距离”是“半径的长度”,要想使比赛公平,那么需要“每个同学到球筐的距离都相等”,也就是“半径都相等。”通过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引导学生强化“圆的认识”的特征,使得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活情境中未经打磨雕琢的素材多平淡乏味,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使得他们无法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对生活中的素材进行加工制作,创设幽默化的教学情境,增强生活情境的趣味性,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授圆柱和圆锥这部分知识时,就可以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来进行教学。首先,我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具有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的东西,有一些建筑,还有一些物品,之后我让学生思考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点呢?之后我拿出课前准备的道具,有圆柱形纸杯以及圆锥形漏斗等等,让学生模拟生活中的场景,杯子盛水和漏斗盛米,并且在这过程中思考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以及用它们的特征制作东西的优点,学生发现它们侧面都是曲面,有的学生说圆柱形的杯子比较美观,有的学生说圆锥形的漏斗非常实用。我又让学生用纸张坐圆柱和圆锥的模型,观察他们的平面图形,在这过程中学生学习的热情十分高,并且还拓展了自己的思维。
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化实践问题
一切数学知识的学习都是为了有效应用于生活实践中,小学数学教学不只是要重视学习结果,更要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学习數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数学知识,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价值,以此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并有效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
比如,在教学《比例的应用》一课时,教师在教学结束后可以引导学生完成生活化练习题:(1)下午两点的时候,学校高8米的旗杆影子长5米,旁边120厘米的小树苗的影子长75厘米,你能写出期刊和小树苗与各自影子的比值吗?这两个比能用等号连接起来吗?(2)在只能加水或加盐的实验中,要把50千克的10%的盐水配制成20%的盐水,应该怎么办?在生活化习题的练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应用所学知识,在自主思考的教学环节中强化问题解决的意识,以此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要学会思考和创新,通过积极采取多种手段开展生活化教学,让学生在生活化氛围中感受数学知识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将生活化教学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的方方面面,以此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 苗宝申.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26):119-120.
[2] 赵冬寒.探究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5,12(12):93+95.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有效情境
胡赛尔说:“生活世界是自然科学被遗忘的基础。”在数学知识原理学生生活时,我们需要去到生活的源头处,找寻数学与生活的关联,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引导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意义和价值,基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使数学知识生活化,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悟生活、理解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
一、依托教材内容,呈现生活化学习资料
教材是教师开展有效教学的载体,是实现教学目标和实施教学活动的重要资源,也是引导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日常生活情境,加强教材与生活的联系,在生活化学习资料的呈现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比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可以在教学备课研读教材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既有生活经验还原教学场景,引导学生理解数学本质内容。教学片段呈现如下:课前组织学生玩“你说我猜”的游戏,描述图形独一无二的特征,看谁猜得又快又准)师:学校举行趣味运动会,进行投球比赛,同学们围成这三种队形(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向中心的球框投球,比谁投中的次数多,你认为哪种队形比赛比较公平,为什么?生:圆形队形中的每个人离球筐的距离是一样的。师:这只是凭借我们的生活经验得到的结论,但数学知识严谨,不能仅靠感觉,你有什么办法验证你的猜想吗?……这样,教师在课前导入通过投球比赛的生活情境给学生寻找到圆的本质特征——“一中同长”的生活原型:“球筐位置”即“圆心”,“同学到球筐的距离”是“半径的长度”,要想使比赛公平,那么需要“每个同学到球筐的距离都相等”,也就是“半径都相等。”通过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引导学生强化“圆的认识”的特征,使得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活情境中未经打磨雕琢的素材多平淡乏味,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使得他们无法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对生活中的素材进行加工制作,创设幽默化的教学情境,增强生活情境的趣味性,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授圆柱和圆锥这部分知识时,就可以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来进行教学。首先,我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具有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的东西,有一些建筑,还有一些物品,之后我让学生思考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点呢?之后我拿出课前准备的道具,有圆柱形纸杯以及圆锥形漏斗等等,让学生模拟生活中的场景,杯子盛水和漏斗盛米,并且在这过程中思考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以及用它们的特征制作东西的优点,学生发现它们侧面都是曲面,有的学生说圆柱形的杯子比较美观,有的学生说圆锥形的漏斗非常实用。我又让学生用纸张坐圆柱和圆锥的模型,观察他们的平面图形,在这过程中学生学习的热情十分高,并且还拓展了自己的思维。
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化实践问题
一切数学知识的学习都是为了有效应用于生活实践中,小学数学教学不只是要重视学习结果,更要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学习數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数学知识,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价值,以此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并有效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
比如,在教学《比例的应用》一课时,教师在教学结束后可以引导学生完成生活化练习题:(1)下午两点的时候,学校高8米的旗杆影子长5米,旁边120厘米的小树苗的影子长75厘米,你能写出期刊和小树苗与各自影子的比值吗?这两个比能用等号连接起来吗?(2)在只能加水或加盐的实验中,要把50千克的10%的盐水配制成20%的盐水,应该怎么办?在生活化习题的练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应用所学知识,在自主思考的教学环节中强化问题解决的意识,以此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要学会思考和创新,通过积极采取多种手段开展生活化教学,让学生在生活化氛围中感受数学知识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将生活化教学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的方方面面,以此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 苗宝申.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26):119-120.
[2] 赵冬寒.探究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5,12(12):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