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彝族聚居区的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作文教学始终是一个大难题,许多学生作文,常常缺乏真情表现,有时只有假情假意,语言干巴巴,情思不见影。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手头题材匮乏,没有“真事”也缺乏“发现”,就很难抒发真情,进而害怕作文。一些学生为了应付教师的作文任务,笔下的妈妈是别人的妈妈,漂亮衣服、童年趣事都是从作文书上抄来的……这样的作文质量每况愈下,无疑也影响孩子的成长,伤害孩子的健康心理。其实,彝族聚居区孩子的作文题材比比皆是,问题是如何引导他们去捕捉、积累。下面就如何开发彝族聚居区作文题材,谈谈我个人的一些观点:
一、看家乡新貌,激发美感
凉山是个神奇秀美的广阔天地,而彝族聚居区特色更是别具一格。雄伟、险峻、挺拔的群山,连绵起伏的山岭,壮美、湍急的江流,充满特色的彝家新居等等,都是学生写作的好题材。罗丹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因此,要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到熟悉的家乡去寻美,在取材中孕育美,在写作中表真情。
1、采巍峨、险峻的群山
我们凉山地区的一大特点便是有着一座座巍峨壮观的高山,它们彼此相连、相互辉映,这是学生观察、写景极好的题材资源。一座座的山峰各有各的特点和神韵,它们的形状、大小都各具特色,随着季节的变化又会出现不同的特点,引导学生就地取材,从平平常常、熟视无睹的事物中去发掘事物的形式美和内在美,既能激发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又能避免舍近求远、浪费资源,避免了学生的猎奇心理,更锻炼了学生捕捉素材的能力。
2、采彝家新居美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给凉山带来了无限生机,也让彝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批又一批的彝家新居正是民族地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更是学生习作的一大题材。引导学生在写彝家新居时切忌说大话、喊口号,而要采集实实在在的事物,去反映家乡富了、变了,实现以小见大。彝家独特的居民建筑,厚实的土掌房、神秘的火塘、火塘边的锅庄、家具上刻着的有着浓郁彝家特色的彩绘等等,让学生从各个方面去描写彝家新居的美,激起学生热爱家乡之情,也让学生在写作中更能表达真情实感。
二、问民族史、家史,丰富情感
“知之愈深,爱之愈切。”通过调查、访问,了解自我民族的历史、家族史、个人成长史,了解家乡以及家人的过去,收集这些值得记叙的故事,从而激发学生对本民族的自豪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1、问彝家苦难史,更能珍惜今天
在彝族聚居区,几乎千家万户都曾经历过辛酸的往日:奴隶主欺压剥削、土匪烧杀抢掠、恶霸敲诈勒索、自然灾害、逃难要饭、奴隶生活……一幕幕苦难历史,一个个凄惨故事,催人泪下、感人心扉。生活在新社会下的当了家、做了主的彝族人民以及他们的后代怎不为此而感慨?记住过去,珍惜今天,笔端自然会流露出深厚的情思来。引导学生从这方面入手,不愁找不到题材、写不出感人至深的作文来。
2、问彝家创业史,更加敬重祖辈
彝家千百年的发展史,刻下了祖祖辈辈彝家人的辛劳印记。他们开河、修路、平地、造桥、开矿,一个个埠头、一幢幢新舍,都留下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听听创业史,激发小作者的创业精神和对创业者的敬仰之情。通过走村串户,收集整理资料,不正是一部《彝乡志吗》?
3、问彝家荣誉史,让人感到自豪
长期生活在山村的孩子,对外面的世界了解少,他们不知道电脑,没见过飞机火车,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但是让他们听听自己民族的光荣史,就能激起自豪感。如:彝族先辈们创造了中国最早的音节文字,彝族在世界上最先使用了与玛雅文明相媲美的“十月太阳历”,它把中国的文明史追溯到埃及、印度、巴比伦三个文明古国之前。可以让学生写写先辈的感人之事,像老一辈与山洪猛兽等自然灾害抗争的故事,广大彝民团结起来与奴隶主斗争的故事,彝族英雄孟获的故事,彝族首领小叶丹与刘伯承在彝海歃血为盟的故事,抗暴除恶英雄咪依鲁的故事等等。学生通过取材、思考、表达,把对家乡的爱、对本民族的自豪感洋溢在习作的字里行间。
三、学农艺农技,交流思想
农艺农技是彝家的传家宝。在开发作文题材时,我们通过让学生拜师学艺,身体力行,领悟劳动的艰辛,丰富学生生活。在劳动中交流情感,获取最有感受的写作素材。这样,可以避免虚构故事、泛泛而谈、假情假意的作文现象。
作文时要善于选材,应选取有特色的材料,写有特色的作文。凉山彝民有着无穷的智慧,他们的双手创造了灿烂的彝家文明,创造了特艺特产,创出了自己独特的劳动方式、致富门路。像种桑养蚕、放牛牧羊、栽树种菜等农活,都有着一套宝贵经验,凝聚着农民的智慧。要让学生边学边做,边想边记,从亲身感受中表达赞赏之意。通过让学生种菜、翻地、施肥、割草等等,认认真真干一番,让他们亲身体察劳动的辛苦,真正感悟“粒粒皆辛苦”,从而获取丰富的作文素材,学习农民勤劳纯朴的好品质。
四、寻彝家之乐,陶冶个性
彝家自有彝家乐。彝家情浓、趣浓的题材很多,如邻里交往乐、纯情美、习俗节庆等等。学生通过采集、整理而得到的材料,富有浓厚的民族气息。这样也可以避免照搬照样、千篇一律的作文弊病,为孩子写出具有“特性”的习作打下基础。
1、乡情之浓
彝家人纯朴、勤劳、善良,与邻里相处的故事比比皆是:每逢收获、婚嫁或节庆,彝族同胞们少则十人,多则数百上千人,围着一堆堆熊熊燃烧的烈火,男女手拉手围成圆圈跳起“达铁舞”,逆时针方向踏足而歌,通宵达旦,兴尽方休。要让学生在观察、采访中收集这些题材,并通过班内、校内信息交流,比较出乡与乡、地区与地区间的大同小异,感受彝家人的纯情美。
2、乡俗之趣
千百年的彝家文化、彝家风情,有其独特的风格,富有强劲的生命力。彝家人自娱自乐,表现出彝民祖祖辈辈的纯真、原生态风格。彝家庆贺节日,有自己独特的方式。如:庆贺“十月年”,彝民们要杀猪宰羊、富裕者要杀牛,届时要盛装宴饮,访亲问友,并互赠礼品;“七月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届时要杀牛杀羊,祭祀祖先,举办摔跤、赛马、斗牛、拔河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夜间要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彻夜狂欢;此外,还有神秘的“换群”仪式、富有特色的婚俗仪式……这些都是学生写作的好题材,学生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陶冶了情操,增长了见识。
3、时尚之美
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彝族人民的物质生活条件日新月异,彝家旧俗在悄悄改变,许多风俗被赋予了新的含义。这些反映当代彝民新思想、新观念、新习俗的题材,也是值得学生去捕捉的,如彝民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风尚,他们捐资办学、修村道、帮助贫困户……如今的部分彝民有了钱,不仅买彩电、冰箱,而且买书、买电脑、上网等等,让学生摄取这些时尚画面,并写下来,留下美好的记忆,得到情感陶冶。
神奇、秀美而又广袤丰饶的凉山彝族聚居区是一个取之不尽的作文题材库。纯朴的民族风情、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化,景美,物美,人更美。学生踏遍自己家乡这块热土,寻找身边的故事,学作文,也学做人,这正是我们作文教学的标识。
一、看家乡新貌,激发美感
凉山是个神奇秀美的广阔天地,而彝族聚居区特色更是别具一格。雄伟、险峻、挺拔的群山,连绵起伏的山岭,壮美、湍急的江流,充满特色的彝家新居等等,都是学生写作的好题材。罗丹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因此,要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到熟悉的家乡去寻美,在取材中孕育美,在写作中表真情。
1、采巍峨、险峻的群山
我们凉山地区的一大特点便是有着一座座巍峨壮观的高山,它们彼此相连、相互辉映,这是学生观察、写景极好的题材资源。一座座的山峰各有各的特点和神韵,它们的形状、大小都各具特色,随着季节的变化又会出现不同的特点,引导学生就地取材,从平平常常、熟视无睹的事物中去发掘事物的形式美和内在美,既能激发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又能避免舍近求远、浪费资源,避免了学生的猎奇心理,更锻炼了学生捕捉素材的能力。
2、采彝家新居美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给凉山带来了无限生机,也让彝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批又一批的彝家新居正是民族地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更是学生习作的一大题材。引导学生在写彝家新居时切忌说大话、喊口号,而要采集实实在在的事物,去反映家乡富了、变了,实现以小见大。彝家独特的居民建筑,厚实的土掌房、神秘的火塘、火塘边的锅庄、家具上刻着的有着浓郁彝家特色的彩绘等等,让学生从各个方面去描写彝家新居的美,激起学生热爱家乡之情,也让学生在写作中更能表达真情实感。
二、问民族史、家史,丰富情感
“知之愈深,爱之愈切。”通过调查、访问,了解自我民族的历史、家族史、个人成长史,了解家乡以及家人的过去,收集这些值得记叙的故事,从而激发学生对本民族的自豪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1、问彝家苦难史,更能珍惜今天
在彝族聚居区,几乎千家万户都曾经历过辛酸的往日:奴隶主欺压剥削、土匪烧杀抢掠、恶霸敲诈勒索、自然灾害、逃难要饭、奴隶生活……一幕幕苦难历史,一个个凄惨故事,催人泪下、感人心扉。生活在新社会下的当了家、做了主的彝族人民以及他们的后代怎不为此而感慨?记住过去,珍惜今天,笔端自然会流露出深厚的情思来。引导学生从这方面入手,不愁找不到题材、写不出感人至深的作文来。
2、问彝家创业史,更加敬重祖辈
彝家千百年的发展史,刻下了祖祖辈辈彝家人的辛劳印记。他们开河、修路、平地、造桥、开矿,一个个埠头、一幢幢新舍,都留下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听听创业史,激发小作者的创业精神和对创业者的敬仰之情。通过走村串户,收集整理资料,不正是一部《彝乡志吗》?
3、问彝家荣誉史,让人感到自豪
长期生活在山村的孩子,对外面的世界了解少,他们不知道电脑,没见过飞机火车,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但是让他们听听自己民族的光荣史,就能激起自豪感。如:彝族先辈们创造了中国最早的音节文字,彝族在世界上最先使用了与玛雅文明相媲美的“十月太阳历”,它把中国的文明史追溯到埃及、印度、巴比伦三个文明古国之前。可以让学生写写先辈的感人之事,像老一辈与山洪猛兽等自然灾害抗争的故事,广大彝民团结起来与奴隶主斗争的故事,彝族英雄孟获的故事,彝族首领小叶丹与刘伯承在彝海歃血为盟的故事,抗暴除恶英雄咪依鲁的故事等等。学生通过取材、思考、表达,把对家乡的爱、对本民族的自豪感洋溢在习作的字里行间。
三、学农艺农技,交流思想
农艺农技是彝家的传家宝。在开发作文题材时,我们通过让学生拜师学艺,身体力行,领悟劳动的艰辛,丰富学生生活。在劳动中交流情感,获取最有感受的写作素材。这样,可以避免虚构故事、泛泛而谈、假情假意的作文现象。
作文时要善于选材,应选取有特色的材料,写有特色的作文。凉山彝民有着无穷的智慧,他们的双手创造了灿烂的彝家文明,创造了特艺特产,创出了自己独特的劳动方式、致富门路。像种桑养蚕、放牛牧羊、栽树种菜等农活,都有着一套宝贵经验,凝聚着农民的智慧。要让学生边学边做,边想边记,从亲身感受中表达赞赏之意。通过让学生种菜、翻地、施肥、割草等等,认认真真干一番,让他们亲身体察劳动的辛苦,真正感悟“粒粒皆辛苦”,从而获取丰富的作文素材,学习农民勤劳纯朴的好品质。
四、寻彝家之乐,陶冶个性
彝家自有彝家乐。彝家情浓、趣浓的题材很多,如邻里交往乐、纯情美、习俗节庆等等。学生通过采集、整理而得到的材料,富有浓厚的民族气息。这样也可以避免照搬照样、千篇一律的作文弊病,为孩子写出具有“特性”的习作打下基础。
1、乡情之浓
彝家人纯朴、勤劳、善良,与邻里相处的故事比比皆是:每逢收获、婚嫁或节庆,彝族同胞们少则十人,多则数百上千人,围着一堆堆熊熊燃烧的烈火,男女手拉手围成圆圈跳起“达铁舞”,逆时针方向踏足而歌,通宵达旦,兴尽方休。要让学生在观察、采访中收集这些题材,并通过班内、校内信息交流,比较出乡与乡、地区与地区间的大同小异,感受彝家人的纯情美。
2、乡俗之趣
千百年的彝家文化、彝家风情,有其独特的风格,富有强劲的生命力。彝家人自娱自乐,表现出彝民祖祖辈辈的纯真、原生态风格。彝家庆贺节日,有自己独特的方式。如:庆贺“十月年”,彝民们要杀猪宰羊、富裕者要杀牛,届时要盛装宴饮,访亲问友,并互赠礼品;“七月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届时要杀牛杀羊,祭祀祖先,举办摔跤、赛马、斗牛、拔河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夜间要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彻夜狂欢;此外,还有神秘的“换群”仪式、富有特色的婚俗仪式……这些都是学生写作的好题材,学生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陶冶了情操,增长了见识。
3、时尚之美
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彝族人民的物质生活条件日新月异,彝家旧俗在悄悄改变,许多风俗被赋予了新的含义。这些反映当代彝民新思想、新观念、新习俗的题材,也是值得学生去捕捉的,如彝民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风尚,他们捐资办学、修村道、帮助贫困户……如今的部分彝民有了钱,不仅买彩电、冰箱,而且买书、买电脑、上网等等,让学生摄取这些时尚画面,并写下来,留下美好的记忆,得到情感陶冶。
神奇、秀美而又广袤丰饶的凉山彝族聚居区是一个取之不尽的作文题材库。纯朴的民族风情、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化,景美,物美,人更美。学生踏遍自己家乡这块热土,寻找身边的故事,学作文,也学做人,这正是我们作文教学的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