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心理健康 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来源 :教育与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xuan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多年来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宗旨,以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加强了德育工作的针对的、时代性和实效性。世界卫生组织1989年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也就是说,更不仅是不生病;健康是心理、生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健康等几个层次的健康。
  
  一、保持心理健康的意义
  
  心理健康是指个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以及妥善地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习方面的问题。学习功能障碍主要有学校恐惧症、学习障碍、厌学、考试焦虑。第二,情绪方面的问题。情绪失调包括易怒、攻击行为。第三,社会适应方面的问题。社会适应不良包括社交退缩。还有独生子女问题以及离异家庭子女问题。
  保持心理健康观念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首先,现代的健康观念不仅包括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在注意学生身体健康的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处于学知识、长身体的青少年来说,在他们生理迅速发展的同时,心理也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所以他们的身体、心理的健全发展需要重视心理健康。其次,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综合能力的提高需要保持心理健康。学生增长知识、发展智能、增强体格的过程,也是学生人格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目前,许多教师、家长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思想指挥下,仅仅重视学生知识的获得、智能的提高,而对其优良品质的形成、优良人格的塑造和各种能力的全面提高是比较忽视的。
  保持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由心理健康的意义可知,保持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成绩提高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学业有成的前提。
  
  二、实施措施
  
  1、尊重学生,保护自尊心,培养自信心
  学业不良学生畸形的自尊表明:他们既不懂得如何尊重别人,也不懂得怎样尊重自己。只有尊重他们,才能教会其学会自尊。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尊重需要是人们得以生存的确实需要之一。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赞科夫在《和教师谈话》一书中说:“没有教师对儿童爱的阳光,学生就会混成模糊一团。”如果学生不能感到被人尊重,他就不可能用正确的方式自尊,学生是受尊重的过程中学会自尊的。要使心理健康异常的学生克服自卑的心理,首先要他们感到教师是公正的、爱护并尊重自己的,不会因为自己出差错而遭到嘲笑和惩罚。只有能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教师才有可能使学生渴望学习。
  其次,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一个人如果没有自尊心,就不能成为一个道德上纯洁和精神上丰满的人。”“失去了自尊心,就不可能有任何精神财富。”这样就更谈不上保持学生的心理健康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就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用“放大镜”观察他们的言行,随时加以肯定、鼓励,努力使“点”扩大成“面”。
  再次要注意培养自信心。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不在公共场合当众点名批评,更不揭老底,新账旧账一并算,如果有错误缺点,也适宜于个别谈心、就事论事,避免将事态扩大化。像有些学业不良学生渴求尊重的需要一旦得到满足,他就会树立学习的信心。
  2、强化效能期望,努力避免失败
  心理学告诉我们:“效能期望意味着人是否确信自己能够成功地进行带来某一结果的行为。”当人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时,他就会产生高度的效能期望,并付诸实践。效能信息源对效能期望具有很大的影响。一般来说,成功经验会提高效能期望,因此强化效能最直接的方法是为学业不良的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首先要帮助学生了解自我,了解自我的认识特点,了解自我的认识结构,并依此为根据,帮助学生寻找适合其特点的最的近发展区,引导其制定明确的、中等难度的、近期可达到的目标,从而提高学生成功的几率,提高学生的有效期望。在我工作时,有经验的老师经常提醒我:要多表扬学生,多发现他们的优点,在肯定他的同时,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在肯定学生刚取得的成绩后,为其树立新的目标。
  3、激发认知欲望,充分挖掘认知潜能
  认知欲望是学习的内部动因,是客观的学习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认知欲望的激发是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学生潜在的认知欲望化为认知实践。因此激发学生的认知欲望,充分发挥其认知潜能,是学生学业成绩优化的重要条件。激发认知欲望的方法多种多样:首先是优化学习内容,使之科学化,并与学业不良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相匹配,以此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其次是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核心,根据学业不良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明确其习得知识和技能的范畴、目标,并以此创设“问题情境”,使之成为环境刺激,引起学生兴趣,从而激发其认知欲望,激活主体的知识储备库,充分发挥其潜能,使学生实现新知识、新技能的主动建构。短期学习目标符合一些不良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树立信心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和肯定自己在心理健康训练中的成绩。
  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能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并将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社会,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质。
其他文献
几年的工作让我深切地体会到,把爱作为班主任工作的出发点,用爱感化心灵,用爱转化学生,才能真正和学生接近,实现感情交融。把“爱”作为教学工作的抓手,往往会事半功倍,收到良好的效果。以下是我这几年工作的一点做法及收获。    一、让无声的爱触动学生的心灵    教师“以爱育爱”才会用“爱”这团熊熊的烈火暖化患有情感冷漠症的“冰山上的来客”。我们班有位女生,她的父亲早年去世,与母亲相依为命,性格孤僻,沉
期刊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不仅是科学文化的传播者,也是指导学生如何做人的“人师”。教师自身就是学生理想中的道德形象。正如十九世纪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在论述教育的目的时所说的:“教育的唯一工作和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道德这一概念之中,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由此可见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教师要有正确的教育观,树立时时处处有教育的思想,把教书和育人有机紧密地结合起来,
期刊
课程整合,又称为“课程一体化”,是指把分门别类的课程或学习科目以及特定的一系列学习活动紧密联结在一起,构成具有整体效应的课程结构。小学教学阶段,课程门类中除了语、数、英三科外,还有综合实践、社会与品德、科学、美术、音乐等学科。以往各学科独立、分化,各自承担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固守本科目的知识培训,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了单一孤立的知识,知识结构系统零乱,加重了学习任务,忽略了学生的发展规律与认知规律。在新
期刊
促进个性发展,培养健康人格,是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中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在人格塑造方面,要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然而,由于多年来强烈的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语文教育忽视了人格培养、个性发展,导致了教育的人文价值、人文精神的流失。本文拟就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格塑造问题略陈己见,以就教于同仁。    一、语文教学塑造学生人格的意
期刊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它与实际生活联系十分密切。《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价值,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同时也增强其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发展求异思维,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为此,教师
期刊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巧妙借用教学内容,自然过渡并触及学生思想中存在的问题,使教育内容与学生的思想实际贴近,缩短教育的时空距离,便可避免空洞说教,学生也乐于接受。从实际事例入手,调动情感因素,使内容显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很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这就为运用兴趣教学手段提供了客观依据,也激发了学生的
期刊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
期刊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不断地加大,集中办学、“缩点并校”成了当前我省特别是在农村乡镇基本的办学模式,越来越多的寄宿制学校诞生了。作为一名寄宿班班主任,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担子可真不轻。他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联系各科任老师的纽带和沟通学校、社会与家庭的桥梁。对如何搞好班主任工作,我感触较深。怎样把工作做好呢?我的做法和体会如下:    一、班主任的管理要实现从传统角色向新角色的转换    当今社
期刊
摘要:如何让政治课焕发出魅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可以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是通过精心设计导言课来激发学习兴趣;第二j 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第三是促使结论教学向过程教学转化,教会学生探索知识的程序和方法;第四是用真情感染学生。  关键词:趣味导入参与表演过程教学真情感染  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让“枯燥”的政治课“鲜活”起来?怎样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怎样把学生
期刊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经验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仿照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来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是围绕一个主题或问题,以小组学习为主要形式,学生自主进行的探索性、实践性、开放性课程;它是以问题的解决为主要形式的学习活动,问题是它的重要载体,整个学习活动是以问题自然地形成序列。研究性学习更强调实践,注重体验,关注结果,其特点是内容强调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