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82-02
有人把文章分成这样几类:半成品、成品、精品和艺术品。一蹴而就,敷衍成文,充其量只是半成品;深思熟虑,推敲修改后的文章才算得上是成品;几经修改,斟酌损益,去陈言,存真意,而后方为精品;于精品文章尚不满足,反复修改,匠心独运,成自己风格,具大家典范,这样的文章堪称艺术品,由此可见,文章若要“升级”,每一步都离不开修改。
中学生的作文尤为如是。
常言道,“文章不厌千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鲁迅说过,作品写完后要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词、句删去;托尔斯泰也说,“必须抛弃那种认为写作可以不必修改的想法,改三遍四遍还不够”。古往今来,著名作家修改文章的佳话不胜枚举。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作品的修改与加工,是作家认识的深化,只有反复修改,才能写出优秀的文学作品来我们要学习文学大师们“文必修改”的这种认真的写作态度。
新课标明确学生“能体会写作的得失经验,发现自己的进步;有修改作文的习惯。”“要加强学生的写作实践,引导学生自觉探索写作规律”,“作文评改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加强与学生的感情交流,加强信息的相互传递。”《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可指导他们自己修改,或者组织他们互相修改。”由此可见,注重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是作文教学十分必要和迫切的任务。
在全面推行新课程标准的今天,作文教学必须与时俱进,紧扣“新课标”中关于作文教学的具体要求,不但要重视学生的“写”,更要重视学生的“改”;不但要重视学生作文的“量”的积累,更要重视学生作文的“质”的提高。通过修改,让学生学会立意选材、谋篇布局、恰当表达,让学生体验到写作的艰辛与快乐,让学生的写作由“要我写(改)”转变为“我要写(改)”,由“我要写(改)”转变为“我会写(改)”。
然而,现今大多数中学生作文,习惯于“一气呵成”,却不大愿意在写文章时“斟酌损益”,“唯陈言之务去”,拿“句无可削”和“字不得减”来作标准,“一气呵成”之后,又往往一交老师了事,这就犹如爬山,只爬到半山腰就打道回府,是永远不能达到峰顶的。有些学生会去修改,至多也是挑挑错别字,改改病句,在个别词句上稍作推敲罢了,宁可多写几篇,不愿修改一遍的现象普遍存在。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是不知道修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想也不愿去修改;二是不知道如何修改,不敢也不会修改。不想不愿,不会不敢修改文章,学生作文水平就很难得以提高,作文水平难以提高,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写作丧失兴趣,写作兴趣一旦丧失,又谈什么提高写作水平呢?
修改不仅是简单地找出错别字,订正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更主要的是对整篇文章的统筹思考,以主题为中心,寻找最优化方案,“力求用尽可能完美的形式去表现构思的成果”。修改的本质是对已完成作品的再创作,是对自己思想的再认识。一次作文,没有经过修改的环节,就难以实现由表及里、去粗取精的升华。
作文修改是必要的,那么应该如何修改呢?
锤炼语言。文章写完后,首先要认真地看一遍到两遍,看有没有因随意而写错的字,有没有用错的标点符号,书写是否规范等。如果有,即刻把它们修改好,然后,要认真看看是否有病句,用词是否准确,表情达意的词句是否贴切,语句前后是否衔接连贯,用语是否得体,有没有可有可无的词句等。例如,“四处都洋溢着春天的小草们,花儿们的味道,好清新的味道,好自然的味道,使人沁人心脾啊!”显然是句式杂糅、语义重复的问题,而如果修改为“到处都洋溢着春天的气息,空气中弥漫着花草的清香,混合着新翻的泥土的味道,好清新、好自然,真是沁人心脾啊!”这样一来,表述就符合规范了。我们学的课文里有好多一字传神的词,也有好多起到了准确修饰作用的副词,很值得我们去借鉴教师在指导学生锤炼语言的时候,可以结合课文的精彩例子给学生说说如何锤炼语言。
审视内容。主要是看自己所写的内容是否真实。这里的真实,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生活真实,即发生的真人真事,而是指艺术的真实。艺术真实来源于生活真实,但又高于生活真实。文章写完后,要看看自己所写的内容是否会违背日常生活常识,我们说“燕山雪花大如席”,这是夸张,但这夸张是真实的,这就是艺术的真实,但如果我们说“广州雪花大如席”,那就夸张过头了,广州连雪都很少见,这样形容广州的雪花就不真实了,既违背了生活真实,也违背了艺术真实。
调整结构。这里的调整结构,主要是对段落的整合。要看看各段之间是否衔接,有没有过渡不自然的现象,段与段之间的内部逻辑关系是否恰当,有没有可有可无的段落等。段落的调整,其实是我们的写作思路的重新审视,一篇文章,要让读者读得顺畅,段落的安排很重要,什么放开头,什么来收尾,在写前要有通盘考虑,写后还要加以整改,惟有如此,文章半成品方能成成品。
校验主旨。文章的主旨是文章的生命。文章写完后,要认真看看自己所写的内容是否偏离了文章的主旨,所写的内容是否很好地表现和突出了文章的主旨,要看看自己所写的材料是否具有典型性和针对性,能不能完美地体现自己所要表达的主旨,修改时如果发现更深刻更新颖的主旨,可以抛弃写前所确立的主旨而确立新的主旨。
我们在作文教学中一定要重视修改的指导,让学生掌握修改的方法,养成修改的习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深度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积累、认知、反思能力,从而逐步掌握作文方法。
有人把文章分成这样几类:半成品、成品、精品和艺术品。一蹴而就,敷衍成文,充其量只是半成品;深思熟虑,推敲修改后的文章才算得上是成品;几经修改,斟酌损益,去陈言,存真意,而后方为精品;于精品文章尚不满足,反复修改,匠心独运,成自己风格,具大家典范,这样的文章堪称艺术品,由此可见,文章若要“升级”,每一步都离不开修改。
中学生的作文尤为如是。
常言道,“文章不厌千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鲁迅说过,作品写完后要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词、句删去;托尔斯泰也说,“必须抛弃那种认为写作可以不必修改的想法,改三遍四遍还不够”。古往今来,著名作家修改文章的佳话不胜枚举。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作品的修改与加工,是作家认识的深化,只有反复修改,才能写出优秀的文学作品来我们要学习文学大师们“文必修改”的这种认真的写作态度。
新课标明确学生“能体会写作的得失经验,发现自己的进步;有修改作文的习惯。”“要加强学生的写作实践,引导学生自觉探索写作规律”,“作文评改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加强与学生的感情交流,加强信息的相互传递。”《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可指导他们自己修改,或者组织他们互相修改。”由此可见,注重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是作文教学十分必要和迫切的任务。
在全面推行新课程标准的今天,作文教学必须与时俱进,紧扣“新课标”中关于作文教学的具体要求,不但要重视学生的“写”,更要重视学生的“改”;不但要重视学生作文的“量”的积累,更要重视学生作文的“质”的提高。通过修改,让学生学会立意选材、谋篇布局、恰当表达,让学生体验到写作的艰辛与快乐,让学生的写作由“要我写(改)”转变为“我要写(改)”,由“我要写(改)”转变为“我会写(改)”。
然而,现今大多数中学生作文,习惯于“一气呵成”,却不大愿意在写文章时“斟酌损益”,“唯陈言之务去”,拿“句无可削”和“字不得减”来作标准,“一气呵成”之后,又往往一交老师了事,这就犹如爬山,只爬到半山腰就打道回府,是永远不能达到峰顶的。有些学生会去修改,至多也是挑挑错别字,改改病句,在个别词句上稍作推敲罢了,宁可多写几篇,不愿修改一遍的现象普遍存在。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是不知道修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想也不愿去修改;二是不知道如何修改,不敢也不会修改。不想不愿,不会不敢修改文章,学生作文水平就很难得以提高,作文水平难以提高,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写作丧失兴趣,写作兴趣一旦丧失,又谈什么提高写作水平呢?
修改不仅是简单地找出错别字,订正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更主要的是对整篇文章的统筹思考,以主题为中心,寻找最优化方案,“力求用尽可能完美的形式去表现构思的成果”。修改的本质是对已完成作品的再创作,是对自己思想的再认识。一次作文,没有经过修改的环节,就难以实现由表及里、去粗取精的升华。
作文修改是必要的,那么应该如何修改呢?
锤炼语言。文章写完后,首先要认真地看一遍到两遍,看有没有因随意而写错的字,有没有用错的标点符号,书写是否规范等。如果有,即刻把它们修改好,然后,要认真看看是否有病句,用词是否准确,表情达意的词句是否贴切,语句前后是否衔接连贯,用语是否得体,有没有可有可无的词句等。例如,“四处都洋溢着春天的小草们,花儿们的味道,好清新的味道,好自然的味道,使人沁人心脾啊!”显然是句式杂糅、语义重复的问题,而如果修改为“到处都洋溢着春天的气息,空气中弥漫着花草的清香,混合着新翻的泥土的味道,好清新、好自然,真是沁人心脾啊!”这样一来,表述就符合规范了。我们学的课文里有好多一字传神的词,也有好多起到了准确修饰作用的副词,很值得我们去借鉴教师在指导学生锤炼语言的时候,可以结合课文的精彩例子给学生说说如何锤炼语言。
审视内容。主要是看自己所写的内容是否真实。这里的真实,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生活真实,即发生的真人真事,而是指艺术的真实。艺术真实来源于生活真实,但又高于生活真实。文章写完后,要看看自己所写的内容是否会违背日常生活常识,我们说“燕山雪花大如席”,这是夸张,但这夸张是真实的,这就是艺术的真实,但如果我们说“广州雪花大如席”,那就夸张过头了,广州连雪都很少见,这样形容广州的雪花就不真实了,既违背了生活真实,也违背了艺术真实。
调整结构。这里的调整结构,主要是对段落的整合。要看看各段之间是否衔接,有没有过渡不自然的现象,段与段之间的内部逻辑关系是否恰当,有没有可有可无的段落等。段落的调整,其实是我们的写作思路的重新审视,一篇文章,要让读者读得顺畅,段落的安排很重要,什么放开头,什么来收尾,在写前要有通盘考虑,写后还要加以整改,惟有如此,文章半成品方能成成品。
校验主旨。文章的主旨是文章的生命。文章写完后,要认真看看自己所写的内容是否偏离了文章的主旨,所写的内容是否很好地表现和突出了文章的主旨,要看看自己所写的材料是否具有典型性和针对性,能不能完美地体现自己所要表达的主旨,修改时如果发现更深刻更新颖的主旨,可以抛弃写前所确立的主旨而确立新的主旨。
我们在作文教学中一定要重视修改的指导,让学生掌握修改的方法,养成修改的习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深度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积累、认知、反思能力,从而逐步掌握作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