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校本教研是基于校级教研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其基本特征是以校为本,强调围绕学校自身遇到的问题开展研究。经研究发现制度、培训、课题、活动、论坛这五种校本教研平台有利于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
[关键词] 制度;培训;课题;活动;论坛
[中图分类号] G4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1128(2010)06-0061-04
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的研究。校本教研是基于校级教研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其基本特征是以校为本,强调围绕学校自身遇到的问题开展研究。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校本教研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的主体是基层教师,强调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改革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
我们可以营建五种校本教研平台来加强校本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制度:行动研究的组织平台
校本教研,究其实质是“问题解决”式的行动研究,是教师自觉和主动地致力于探索和解决自身教学实际中的教学问题,从而达到改进教学实践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的研究。
目前,许多学校教科研存在教研和科研“两张皮”现象,其制度根源是学校教科室与学科教研组之间缺乏合作与协调,导致学校科研工作不能渗透到教师的实际工作中去,学校的教研活动缺乏理论的支持和方法的规范。因此,学校应该加强教科室和学科教研组之间的合作与融合,使学校的教研和科研实现相互支持,相互促进。
二、培训:专业引领的指导平台
专业引领就形式而言,主要有学术专题报告、政治学习辅导讲座、教学专业咨询、教学现场指导等。每一种形式都有其特定的作用,但目的都是给教师提供指导。充分借助专家、学者进行专业引领是必要的,但不能忽视本校的资源。两者结合,这个指导平台才更结实、更有效。特别是校本培训,应成为专业引领的主要形式。因为学术报告等培训毕竟不能全员参与,且与学校的办学理念未必吻合。利用每周一次的教师例会进行专业指导,保证了这一平台的稳定运转。
1.校本培训的内容
①师德培训。师德是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原动力,要通过各种形式加强教师的师德培训,培养造就一支品德高尚的教师队伍。
②教育观念培训。校本培训始终要把教育观念的更新看作是影响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关键环节,力求使教师能够主动探索、研究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途径。
③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包括教科研知识、方法的培训;教学基本功的培训、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更新等。
④班主任工作方法的培训。通过班主任相互之间的研讨,使班级管理能够更有序,更合理,处理学生问题更有针对性。
⑤信息技术培训。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有机整合,给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带来了巨大变革。要求教师要普遍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适应科学和教育发展的需要。
2.我校校本培训的形式
①以学代培。大力倡导和鼓励全校教师以自主学习为主,通过自学不断更新观念,强化内在,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自觉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通过教师自学、学历达标培训学习以及其有专业特长培训学习等形式促进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
②以课代培。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让学校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实践,锻炼和提高自身素质是十分重要的。抓好新老教师的“同课异构”、评课等活动促使教师快速成长。
③以结对代培。充分发挥新老教师的特点,达到老带新、新促老、互帮互学、各得其所的目的。对教师新老结对,学校有明确的目标、要求,并监督结对培训的过程,年终根据《梅岭中学师徒结对工作职责及质量考核方案》进行检查评估验收和奖励。
④以研代培。组织教师参加各种教学研究活动。促使教师不断提高反思、学习、研究的自觉性。要求教师自主自立积极参加课题研究,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问题,或研究个人感兴趣领域,努力提高科研能力和水平。
⑤以会代培。有计划有层次地组织教师参加校内外各级各类学术研讨会、专题报告会、经验交流会、教学观摩展示会等,促进教师继续学习。在校内组织教师教学经验交流、课堂教育教学技术展示会等,让教师在交流实践经验、探索方法、交流成果、学习借鉴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积极性和创造精神。
⑥以考察代培。学校有计划有目的分期分批组织教师外出学习、考察,使教师们眼界开阔、思想解放、观念转变。事前有布置——准备考案提纲,事后进行全校总结——代表发言,最后形成考案报告。通过学习、比较,在各个方面为教师提供可借鉴的东西,激发教师自觉学习、研究及实践的积极性。有利于教师结合本人的实际,提出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建议、思路和方法。
正是得益于专业引领、搭建平台,我校的名师辈出,在江苏省内初中校中各级名师名列最前列,其中江苏省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1人,江苏省特级教师2人,扬州市首批特级教师1人,中学高级教师43人,扬州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扬州市首批名校长1人,扬州市学科带头人6人,扬州市中青年教学骨干教师6人,扬州市教学能手6人。
2005年9月至2009年12月,梅中教师在全国、省、市各类教学竞赛中获奖达431人次,其中国家一二三等奖共76人次,省级获奖人数为135人次。
三、课题:校本教研的激励平台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校本教研制度的确立,为学校构筑新的教科研激励平台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激励,如果定位在多发多少奖金增加教师收入,不免充满铜臭,有损科研的圣洁;如果定位在促进教师发展,则充满了人文关怀,闪烁着智慧光芒。课题,无疑是激励校本教研的最佳手段。
我们将课题组活动和教研组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以教科促教研。在教研组活动时,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在开设的公开课或研讨课中渗透所研究课题的主题、思想,切实提高研究的实效。各课题负责人对课题组成员的课题研究情况深入了解,及时评价、反馈、调控。教科室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提高研究水平和实效。激励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仅2007年9月到2008年12月我校教师就有185人次获市级以上奖励,仅2008、2009年学校就获得“少先队全国先进集体”(江苏省仅2所)、“江苏省最具影响力初中学校”称号(全省仅15所初中,全大市仅1所)、“江苏省教育系统初中教育先进集体”、“江苏省教学资源研发基地”、“江苏省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实验基地”、“江苏省教学软件优秀研制单位”、“中国教育系统基础教育年度优秀论文评比优秀组织奖”、“江苏省教育学会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优秀组织奖”等荣誉。
四、活动:同伴互助的启动平台
同伴互助建立在教师自我反思的基础之上,是校本研究最本质的活动形式。一般而言,同伴互助在形式上有组织型和自发型两种类型。组织型是指学校管理者有目的、有计划组织的研讨活动。自发型是指教师本人主动与教学伙伴(或学校管理者或同仁或专家)进行研讨。
校本研究如果只停留在自我反思的层面上,就变成了“师生研究”,而非真正意义上的校本研究。如果只停留在自发性互助的层面上,就变成了“教材研究”。只有通过有组织的同伴互助这种群体性的研究方式,才能改革教学研究中“单打独战”的局面,教师群体的共同发展才有所依托。
我校同伴互助的活动方式主要有:集体备课,新老结对,听课评课,课题协作。
仅2008、2009年我校就组织48次全国、全省“大型公开课”活动以及大型主题教学研讨会,积极推广课题研究成果,接待中国教育学会中育教育研究发展中心、省教育厅教师培训中心、南京课标研究所等单位组织的约1000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行政人员、校长、教师,在全国、省级范围内起到了科研示范作用。
五、论坛:自我反思的交流平台
自我反思是校本教研最普遍和最基本的活动形式,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因素。只有强化教师的自我反思行为,校本研究才有基础,才得以真正的落实。
自我反思在传统教学上不被重视,在传统教研上没有用武之地。如果不对传统教研活动进行改造,校本教研就是一句空话。我们通过成立家长委员会、设立家长接待日、设立青年教师学术论坛、利用网络平台等手段,不断改进和丰富教研活动,全方位构建学校教科研的交流平台,促进“学习型学校”目标的实现。
特别是我们的青年教师学术论坛为我校一大特色项目,给教师的自我反思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因为论坛不仅是青年教师的专利,也是中老年教师或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一显身手的殿堂。他们或对青年教师的反思进行点评,或受青年教师的感染发表感想。
每学期我们组织至少4次这样的学术论坛,在论坛中,青年老师畅所欲言,点评老师悉心点拨,听讲老师若有所思。通过交流,使各个层面的老师都有所收益。青年教师论坛不仅起到同伴互助的作用,也是自我反思的交流平台,具有双重功能。
创办学校特色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的呼唤,已成为当代中小学的办学方向与追求。营建六种平台,促进校本教研,是我们基于“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原则,创建校本教研特色的一种尝试和努力。特别是在以课题研究为核心的校本教研中,我们通过与科研部门合作、校长与专家对话、教师与研究人员交流,进一步确定了学校的发展方向,提升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培养了教师的科研素养和创造力,促进了学生的多元发展。
作者单位 江苏省扬州市梅岭中学
(责任编辑 甘 璐)
[关键词] 制度;培训;课题;活动;论坛
[中图分类号] G4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1128(2010)06-0061-04
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的研究。校本教研是基于校级教研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其基本特征是以校为本,强调围绕学校自身遇到的问题开展研究。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校本教研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的主体是基层教师,强调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改革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
我们可以营建五种校本教研平台来加强校本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制度:行动研究的组织平台
校本教研,究其实质是“问题解决”式的行动研究,是教师自觉和主动地致力于探索和解决自身教学实际中的教学问题,从而达到改进教学实践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的研究。
目前,许多学校教科研存在教研和科研“两张皮”现象,其制度根源是学校教科室与学科教研组之间缺乏合作与协调,导致学校科研工作不能渗透到教师的实际工作中去,学校的教研活动缺乏理论的支持和方法的规范。因此,学校应该加强教科室和学科教研组之间的合作与融合,使学校的教研和科研实现相互支持,相互促进。
二、培训:专业引领的指导平台
专业引领就形式而言,主要有学术专题报告、政治学习辅导讲座、教学专业咨询、教学现场指导等。每一种形式都有其特定的作用,但目的都是给教师提供指导。充分借助专家、学者进行专业引领是必要的,但不能忽视本校的资源。两者结合,这个指导平台才更结实、更有效。特别是校本培训,应成为专业引领的主要形式。因为学术报告等培训毕竟不能全员参与,且与学校的办学理念未必吻合。利用每周一次的教师例会进行专业指导,保证了这一平台的稳定运转。
1.校本培训的内容
①师德培训。师德是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原动力,要通过各种形式加强教师的师德培训,培养造就一支品德高尚的教师队伍。
②教育观念培训。校本培训始终要把教育观念的更新看作是影响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关键环节,力求使教师能够主动探索、研究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途径。
③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包括教科研知识、方法的培训;教学基本功的培训、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更新等。
④班主任工作方法的培训。通过班主任相互之间的研讨,使班级管理能够更有序,更合理,处理学生问题更有针对性。
⑤信息技术培训。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有机整合,给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带来了巨大变革。要求教师要普遍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适应科学和教育发展的需要。
2.我校校本培训的形式
①以学代培。大力倡导和鼓励全校教师以自主学习为主,通过自学不断更新观念,强化内在,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自觉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通过教师自学、学历达标培训学习以及其有专业特长培训学习等形式促进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
②以课代培。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让学校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实践,锻炼和提高自身素质是十分重要的。抓好新老教师的“同课异构”、评课等活动促使教师快速成长。
③以结对代培。充分发挥新老教师的特点,达到老带新、新促老、互帮互学、各得其所的目的。对教师新老结对,学校有明确的目标、要求,并监督结对培训的过程,年终根据《梅岭中学师徒结对工作职责及质量考核方案》进行检查评估验收和奖励。
④以研代培。组织教师参加各种教学研究活动。促使教师不断提高反思、学习、研究的自觉性。要求教师自主自立积极参加课题研究,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问题,或研究个人感兴趣领域,努力提高科研能力和水平。
⑤以会代培。有计划有层次地组织教师参加校内外各级各类学术研讨会、专题报告会、经验交流会、教学观摩展示会等,促进教师继续学习。在校内组织教师教学经验交流、课堂教育教学技术展示会等,让教师在交流实践经验、探索方法、交流成果、学习借鉴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积极性和创造精神。
⑥以考察代培。学校有计划有目的分期分批组织教师外出学习、考察,使教师们眼界开阔、思想解放、观念转变。事前有布置——准备考案提纲,事后进行全校总结——代表发言,最后形成考案报告。通过学习、比较,在各个方面为教师提供可借鉴的东西,激发教师自觉学习、研究及实践的积极性。有利于教师结合本人的实际,提出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建议、思路和方法。
正是得益于专业引领、搭建平台,我校的名师辈出,在江苏省内初中校中各级名师名列最前列,其中江苏省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1人,江苏省特级教师2人,扬州市首批特级教师1人,中学高级教师43人,扬州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扬州市首批名校长1人,扬州市学科带头人6人,扬州市中青年教学骨干教师6人,扬州市教学能手6人。
2005年9月至2009年12月,梅中教师在全国、省、市各类教学竞赛中获奖达431人次,其中国家一二三等奖共76人次,省级获奖人数为135人次。
三、课题:校本教研的激励平台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校本教研制度的确立,为学校构筑新的教科研激励平台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激励,如果定位在多发多少奖金增加教师收入,不免充满铜臭,有损科研的圣洁;如果定位在促进教师发展,则充满了人文关怀,闪烁着智慧光芒。课题,无疑是激励校本教研的最佳手段。
我们将课题组活动和教研组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以教科促教研。在教研组活动时,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在开设的公开课或研讨课中渗透所研究课题的主题、思想,切实提高研究的实效。各课题负责人对课题组成员的课题研究情况深入了解,及时评价、反馈、调控。教科室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提高研究水平和实效。激励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仅2007年9月到2008年12月我校教师就有185人次获市级以上奖励,仅2008、2009年学校就获得“少先队全国先进集体”(江苏省仅2所)、“江苏省最具影响力初中学校”称号(全省仅15所初中,全大市仅1所)、“江苏省教育系统初中教育先进集体”、“江苏省教学资源研发基地”、“江苏省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实验基地”、“江苏省教学软件优秀研制单位”、“中国教育系统基础教育年度优秀论文评比优秀组织奖”、“江苏省教育学会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优秀组织奖”等荣誉。
四、活动:同伴互助的启动平台
同伴互助建立在教师自我反思的基础之上,是校本研究最本质的活动形式。一般而言,同伴互助在形式上有组织型和自发型两种类型。组织型是指学校管理者有目的、有计划组织的研讨活动。自发型是指教师本人主动与教学伙伴(或学校管理者或同仁或专家)进行研讨。
校本研究如果只停留在自我反思的层面上,就变成了“师生研究”,而非真正意义上的校本研究。如果只停留在自发性互助的层面上,就变成了“教材研究”。只有通过有组织的同伴互助这种群体性的研究方式,才能改革教学研究中“单打独战”的局面,教师群体的共同发展才有所依托。
我校同伴互助的活动方式主要有:集体备课,新老结对,听课评课,课题协作。
仅2008、2009年我校就组织48次全国、全省“大型公开课”活动以及大型主题教学研讨会,积极推广课题研究成果,接待中国教育学会中育教育研究发展中心、省教育厅教师培训中心、南京课标研究所等单位组织的约1000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行政人员、校长、教师,在全国、省级范围内起到了科研示范作用。
五、论坛:自我反思的交流平台
自我反思是校本教研最普遍和最基本的活动形式,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因素。只有强化教师的自我反思行为,校本研究才有基础,才得以真正的落实。
自我反思在传统教学上不被重视,在传统教研上没有用武之地。如果不对传统教研活动进行改造,校本教研就是一句空话。我们通过成立家长委员会、设立家长接待日、设立青年教师学术论坛、利用网络平台等手段,不断改进和丰富教研活动,全方位构建学校教科研的交流平台,促进“学习型学校”目标的实现。
特别是我们的青年教师学术论坛为我校一大特色项目,给教师的自我反思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因为论坛不仅是青年教师的专利,也是中老年教师或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一显身手的殿堂。他们或对青年教师的反思进行点评,或受青年教师的感染发表感想。
每学期我们组织至少4次这样的学术论坛,在论坛中,青年老师畅所欲言,点评老师悉心点拨,听讲老师若有所思。通过交流,使各个层面的老师都有所收益。青年教师论坛不仅起到同伴互助的作用,也是自我反思的交流平台,具有双重功能。
创办学校特色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的呼唤,已成为当代中小学的办学方向与追求。营建六种平台,促进校本教研,是我们基于“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原则,创建校本教研特色的一种尝试和努力。特别是在以课题研究为核心的校本教研中,我们通过与科研部门合作、校长与专家对话、教师与研究人员交流,进一步确定了学校的发展方向,提升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培养了教师的科研素养和创造力,促进了学生的多元发展。
作者单位 江苏省扬州市梅岭中学
(责任编辑 甘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