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思维已成为新课程改革中教与学的灵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数学领域蕴含着丰富的创新教育素材,数学教师要根据数学的规律和特点,认真研究,善于利用,积极探索培养和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主要目标。可以看出,数学课堂上的一个重要的工作,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就是在数学课堂上,尽快的让学生学会思考、乐于思考、善于思考。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创造意识、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认真思考,充分让学生体验成功后的愉悦,以利再思考再探索,以促进学生不断学习,不断发展。
1激发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最好是激发学习的兴趣。充分挖掘其中的兴趣点,有的放矢地融入教学各环节中。创设和谐、民主、快乐、平等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积极的思维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感性基础上建立起来,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思考,去探索知识的奥秘。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注意创设情境,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和现实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去探寻问题的根源。如教“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时,以游戏形式,让学生任意说出一个分数,不做除法,可以知道这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学生一听就感到好奇,都想知道是怎么回事,从而有了学习的需要,产生了学习的动力,再进一步引导他们去找规律,求结论。这种由好奇心引出的求知欲望,就是通过激起学习情趣,促发学生产生灵感,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过程。总之,在引入新课时,要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让学生在兴趣中学到知识,在乐趣中掌握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2联系生活实际,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都充分准备尽可能多的生活中与本节知识有关的事例,这样学生会感到数学并不抽象,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激发探索的兴趣。学生会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特别是在 组织学生数学活动时,我们要激活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学活知识,用活知识。 例如: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时,我创设买玩具的活动情景,让学生用36元钱买一件价值8元的玩具,看看还剩多少元?学生通过活动、交流得出了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有的小组认为可以先用10元减8元,再加上没用的26元得28元;有的小组认为可以先用36减6再减2得28元;还有的小组认为6减8不够减就用16减8得8,再加20得28元…… 经过讨论,学生争着说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用不同的计算方法。我让学生课后用自己想出的计算方法,看看什么时候你会选用什么样的方法。第二天学生兴高采烈地说:我有21元,买文具盒要用6元,我就用10元减去6元得4元,再加11元,就剩下15元了;我有32个珠子,送给弟弟8颗后还有24颗,因为12减8等于4再加20就是24颗了…… 学生通过在生活中去看、去想,在课堂上议一议、算一算,即拓宽了学生知识视野,又把数学课上获得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平时的生活实际中,让学生觉得学了数学非常有用,这样的数学活动,就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
3动手操作,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只有让他们在操作中自己去探索、发现,才能理解深刻,有利于掌握知识内在、本质的联系。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为了让学生明确对称轴的含义,并会找对称轴。教师强调先对折,并指着对折线让学生取名称。学生依据自己的理解取出了折线、虚线、对折线、对称线等名称。教师一一肯定:“你们取的名称都很有创造性。在数学里规定这条线叫‘对称轴’。”请几名学生找出图形的对称轴。教师选取一种图形画出它的对称轴,然后让学生动手画画。学生比较轻松地理解和掌握了这一知识,同时又让学生自主地折纸、剪图案,发挥他们的想象,学生创造性地剪出了各种美丽的图案;学了“轴对称图形”后,又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利用了“轴对称图形”的例子,并让学生说说你准备在哪些地方利用“轴对称图形”。这些活动,从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达到培养学生体会数学图形美感的价值观。 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学习中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总之,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我们当今数学教学中的必然趋向。让我们给学生一片广阔的天地,给他们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乐学、好学,让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1激发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最好是激发学习的兴趣。充分挖掘其中的兴趣点,有的放矢地融入教学各环节中。创设和谐、民主、快乐、平等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积极的思维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感性基础上建立起来,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思考,去探索知识的奥秘。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注意创设情境,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和现实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去探寻问题的根源。如教“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时,以游戏形式,让学生任意说出一个分数,不做除法,可以知道这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学生一听就感到好奇,都想知道是怎么回事,从而有了学习的需要,产生了学习的动力,再进一步引导他们去找规律,求结论。这种由好奇心引出的求知欲望,就是通过激起学习情趣,促发学生产生灵感,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过程。总之,在引入新课时,要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让学生在兴趣中学到知识,在乐趣中掌握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2联系生活实际,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都充分准备尽可能多的生活中与本节知识有关的事例,这样学生会感到数学并不抽象,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激发探索的兴趣。学生会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特别是在 组织学生数学活动时,我们要激活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学活知识,用活知识。 例如: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时,我创设买玩具的活动情景,让学生用36元钱买一件价值8元的玩具,看看还剩多少元?学生通过活动、交流得出了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有的小组认为可以先用10元减8元,再加上没用的26元得28元;有的小组认为可以先用36减6再减2得28元;还有的小组认为6减8不够减就用16减8得8,再加20得28元…… 经过讨论,学生争着说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用不同的计算方法。我让学生课后用自己想出的计算方法,看看什么时候你会选用什么样的方法。第二天学生兴高采烈地说:我有21元,买文具盒要用6元,我就用10元减去6元得4元,再加11元,就剩下15元了;我有32个珠子,送给弟弟8颗后还有24颗,因为12减8等于4再加20就是24颗了…… 学生通过在生活中去看、去想,在课堂上议一议、算一算,即拓宽了学生知识视野,又把数学课上获得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平时的生活实际中,让学生觉得学了数学非常有用,这样的数学活动,就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
3动手操作,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只有让他们在操作中自己去探索、发现,才能理解深刻,有利于掌握知识内在、本质的联系。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为了让学生明确对称轴的含义,并会找对称轴。教师强调先对折,并指着对折线让学生取名称。学生依据自己的理解取出了折线、虚线、对折线、对称线等名称。教师一一肯定:“你们取的名称都很有创造性。在数学里规定这条线叫‘对称轴’。”请几名学生找出图形的对称轴。教师选取一种图形画出它的对称轴,然后让学生动手画画。学生比较轻松地理解和掌握了这一知识,同时又让学生自主地折纸、剪图案,发挥他们的想象,学生创造性地剪出了各种美丽的图案;学了“轴对称图形”后,又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利用了“轴对称图形”的例子,并让学生说说你准备在哪些地方利用“轴对称图形”。这些活动,从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达到培养学生体会数学图形美感的价值观。 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学习中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总之,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我们当今数学教学中的必然趋向。让我们给学生一片广阔的天地,给他们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乐学、好学,让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