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ly1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遵循“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课改理念,就如何通过化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来体现对未来社会公民科学素养的培养,促使学生成为“能理解科学技术并有进取精神和主动运用科学知识和思维方法去分析、探究和处理问题,并做出科学判断、解释和结论”的人。
  【关键词】创设情境 问题探究 创新能力 科学素养
  
  对于科学素养,国际上通行的解释是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对科学知识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二是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三是对科学技术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只有在这三方面都达到要求才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改革落后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培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所以在化学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在传授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的训练和培养。
  
  一、重视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有知未必有能,无知一定无能。所以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获得知识始终是教师教学所追求的目标。传统化学教学中科学知识主要侧重于以实验现象为代表的经验知识和以实验原理为代表的理论知识,它们是基础,反映了化学教学的一般特点。然而获得最多知识不是老师加班加点“硬塞”给学生似懂非懂的信息,也不是学生毫无意义的死记或为了考试而机械地掌握某些知识,而是学生主动有意义地建构自己终身发展有用的知识,是有利于学生探究、合作、交流、对话、创新的知识。那么,怎样更新和拓展这方面的知识呢?
  1.转变教学观念,对知识进行筛选,完善学习内容
  我们过去太过于强调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结构,教育内容脱离实际,没有顾及学生的现实生活,很难与社会问题一一对应起来。所以教学内容应考虑到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懂得社会,掌握一些解决社会问题的基本技能,以便使学生掌握那些属于基础的、具有“生产性”的知识。这些知识不仅包括那些丰富的科学事实和科学规律,而且更重要的是包括那些带有方法性、应用性、发展性的知识。
  2.实验设计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中绝大多数知识都是由实验得出的,由假设到实验验证、由实验现象到本质分析是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思维方式。通过这种方式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各种实验活动,构建知识技能和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重视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化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会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生的学习意识和能力”。通过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试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现与交流等环节,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化学学习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1.利用探究性试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学生探究实验是学生用实验的手段对某些化学问题进行论证和探究的一种活动,它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化学科学素养。如:在科学探究制备氢氧化铁和氢氧化亚铁时,我首先请学生根据实验桌上的试剂,按照教科书操作,学生通过实验发现能制得红褐色的氢氧化铁,而制得的氢氧化亚铁由白色立即变成灰绿色,为什么呢?我和学生一起分析铁的化合价,得到氢氧化亚铁具有还原性,它不能保持白色是与氧气接触了。接着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不让氢氧化亚铁接触空气?教室里气氛热烈,学生们各抒己见,几分钟后,各组陈述自己设计的方法,主要有:将水煮沸;将滴管插入试管底部;加植物油;将空气赶出。在探究过程中,有个学生站起来提出将钠放入上面覆盖植物油的新制FeSO4溶液中的实验设计,这是我在备课时没有想到的,经过这位学生的提醒,我和大家一起分析、探究并获得实验成功。这节课既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技能、反思能力、搜集、和整理信息能力,也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并使我和学生都体会到探究的愉悦,很有成就感。
  
  2.创设问题情境,训练学生的创新意识
  人的创新意识总是在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才能被充分地激活,创新的火花才能被点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提问和设问时要注意创设问题情境,给问题设立台阶,激发学生思考,产生创新动机。
  
  三、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科学精神、科学素养的灵魂,是各种价值观念、思想观念、行为准则以及道德与意识品质的总和。在化学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敢于超越现状的创新精神。
  
  1.转换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勇于实践,敢于提出挑战的探索精神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方式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的化学新课程,将科学素养作为突破口,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倡导和促进学生进行探究、自主和合作学习,进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探究学习凸显学习的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形成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批判的思维品质和思考问题的习惯,通过自主学习凸显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自控性,弘扬人的主体性和自主精神;通过合作学习凸显学习的交往性、互动性、分享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的精神、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
  1.增强环保和综合利用自然资源意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化学新课标要求课程内容要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2.开展家庭小实验,养成勤思考、爱动手的好习惯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化学无处不在,只要多加留意,善于思考,就可以用所学知识指导我们的生活。如炒菜何时放盐?不同型号墨水为什么不能混用?如何鉴别牛奶中是否加了面汤等等。这样学生在应用、解释问题时就会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此来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和个性特长,使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形成良好的科学品质,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提高。
  总之,科学素养教育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主要亮点,运用于具体的教育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科自身的知识结构和学习规律,发展教师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努力探索科学素养培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以便向社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標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任长松.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3.
  [3]刘新知.化学实验论.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作者单位:山东省聊城市第三中学)
其他文献
基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实践需要与近代以来中华传统文化屡遭批判与诟病的历史倾向,习近平科学地评估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视为民族复兴的重
The whole thesis is to study the delicate techniques of displaying arts and literature exercised by Dickens.Furthermore,the thesis is to guide readers to know a
期刊
[摘要]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学习”。这一新理念的提出,解放了学生的学,也对老师的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关注心理因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一问题从问题的提出、“自主学习”概念的诠释、“自主学习”构成要素的调查以及引导策略的设计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大胆的提出了情感沟通策略、情境设置策略、活动参与策略和赏识教育策略,并运用于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自主学习
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内在要求,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长期任务。针对目前高校党员队伍现状,我们从意义、原则与制度体系建设等方面探究构建保持党
本文分析了当前物理化学实验教学在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实验教学资源、开放实验室与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的现状与不足,提出针对物理化学实验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学生实验成绩
山东省青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实践基地自创建以来,始终坚持“为新课程改革服务,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办学原则。几年来,在“服装设计与制作”实践活动的辅导过程中,在如何
[摘要]中华传统美德,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历史积淀,也是我国传统道德文化的精髓,它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代表着中华民族整体的道德精神面貌,是一种代代相传,代代发展的道德文化,是一种在社会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的道德文化,从古至今在净化灵魂,培养人们的道德素质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当代小学德育要强化祖国传统美德教育。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学 中华传统美德
本文简述了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背景,提出了院系做好专业认证自评工作的三个重要方面:明确工程教育认证与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区别,深入了解《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
本文介绍了药物制剂专业课程设置与构建的思路,对实践教学进行了分析。主要研究成果是一份具有创新性的药物制剂专业课程教学计划。主要结论是:课程设置不应单纯地以“学科型”
本文首先阐述了在化工设备机械基础的教学中采用双语教学的重要性,而后具体介绍了双语教学的实践手段,即:课堂上适当地引入英语进行教学,增加一些常用的英文表达,同时加强培养